羅刊民和同事共同研判案件
強買強賣的團夥,瓦解了;讓人敢怒不敢言的「村霸」,被抓了;隱藏在背後的「保護傘」,被揪出來了……自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陝西高擎法治利劍,在三秦大地掀起了一場重拳打擊黑惡勢力的風暴。為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展現我省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戰果成效,推動我省專項鬥爭不斷深入發展,三秦都市報全媒體從今天開始推出「掃黑除惡陝西在行動」系列稿件。
「我的爸爸是個了不起的刑警,從小我就在心裡種下了一顆當刑警的種子……」這是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羅刊民女兒日記中的一句話。別人家的父親可能會給女兒講書本上的故事,而他繁忙工作之餘陪伴女兒時,則給女兒講辦案的故事。
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優秀公務員6次,嘉獎3次……羅刊民掃黑之路上,有無數個萬家燈火夜,見證了他的勇氣和擔當。
鐵血豪情換來社會安定
曾經,犯罪嫌疑人的刀距離他那麼近。
在偵辦「6·23馬某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中,羅刊民22次輾轉湖北,行程5萬餘公裡,抓獲涉案人員42人。特別是主犯馬某曾在17天換了32部電話,藏身地點不斷變化,給抓捕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案犯藏身神農架腹地時,各種科技手段無法使用,而公安部將該案列為部督案件,限期15天將案犯抓捕歸案。怎麼辦?羅刊民和戰友冒著盛夏酷暑,開車、徒步在神農架野豬嶺方圓20公裡的地方摸排案犯所有可能的落腳點。10天裡,有4天才睡了6小時,在玉米地裡趴過3天3夜,終於摸清了案犯藏身的具體地點。
地方找到了,人怎麼抓?羅刊民和兩名民警一合計,三人身上一共只有一把槍、一件防彈背心和兩隻手銬,最安全的辦法就是等待援兵。然而,案犯帶有土槍和兩個保鏢,隨時都有再次出逃的可能,時間緊迫,羅刊民決定——強攻!
他手中拿槍,將僅有的防彈背心穿在年輕民警身上,叮嚀兩人一定要走在自己身後,決不能衝在前面。然後,羅刊民用自己的身體做衝鋒「盾牌」,將安全留給身後的戰友。
在羅刊民將房門踹開的瞬間,門口床上的兩個保鏢轉身就要從枕頭下抽刀。生死瞬間,羅刊民將槍頂在了他們腦袋上。眨眼間,兩名戰友在鎖住保鏢後,羅刊民又飛身將內屋房門撞開,將正在穿衣準備跳窗逃跑的主犯牢牢壓在身下。
當被嫌疑人控制的40多名女孩知道自己獲得自由後,跪下向羅刊民道謝。在將這些受害人攙起的那一刻,這個鐵骨錚錚的刑偵隊長兩眼溼潤,內心升騰起救民於危難、匡扶正義的鐵血豪情。
啃下「硬骨頭」 打了個「漂亮仗」
曾經,犯罪嫌疑人覺得自己作案「滴水不漏」,可以逃過法律制裁。
這是一個長期盤踞在西安火車站周邊的犯罪團夥。他們以網上招嫖為誘餌,實施暴力搶劫、敲詐勒索,受害人達3000餘人,遍布全國各地。由於該案主要是通過網絡交友軟體進行的新型犯罪,如何尋找受害人就成了案件的關鍵。
為了儘快完整全面地熟悉這些帶有較強專業性的新型犯罪方法,羅刊民帶領專案組民警通過觀看網絡課程、詢問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等多種方式加班加點學習,固定和恢復了大量的電子數據,用不到一周的時間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網絡犯罪的基本流程,用半年時間徹底摸清了犯罪團夥的底細。
隨後,專案組馬不停蹄地奔波多地調取證人證言。面對如山高的卷宗材料,他們一絲不苟地整理了10餘天,共整理卷宗100餘本,調取視頻資料500G,傳喚詢問相關人員200餘人,為案件的成功起訴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支持,最終打了一場漂亮仗。
有人問羅刊民,為了工作,放棄陪伴家人,值嗎?羅刊民認真思考了一下說,如果我的工作能換來轄區社會的安定祥和,值!
本報記者 石喻涵
■ 記者手記
掃黑除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們都要參與其中。作為人民的守護神,人民警察首當其衝。他們不畏懼黑惡勢力,成了擋在黑惡勢力和群眾之間最堅強的盾牌。
曾經以為,刀槍相見是電視劇或電影裡的情節。可是,這就是掃黑除惡民警日常的工作狀態之一。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自己,在面對危險的時候,能不能做到挺身而出?羅刊民能,很多民警都能。為什麼?因為強大的信念,因為頭頂國徽,因為他們是人民警察。
羅刊民的事跡,沒有太多濃墨重彩的個人描寫,說的也就是他的日常工作,一起案件,一組數字,一摞卷宗。對我們來說,掃黑除惡可能是街頭巷口的某個變化,也可能是身邊驟然提升的安全感。正因為有了無數像羅刊民一樣的人,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用他們的無數日夜,築起了一座堅實的豐碑,保證我們生活安居樂業,保護了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安全。
編輯: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