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十個關鍵詞勾勒2014 記取時代的又一圈年輪

2020-11-28 人民網

  

動畫展示:2014年人民日報重點評論十大關鍵詞勾勒中國

    回望2014,歷史將記住什麼?有深化改革奔湧的大潮,有正風反腐強勁的脈動,有互聯互通高遠的視野,有依法治國鏗鏘的足音……一年來,人民日報評論與您一起見證了這個偉大的年份。

  在黨心民意的共鳴中,2014年,這些報紙上的「楷體字」,刻錄下歷史新的一圈年輪。我們與人民網觀點頻道攜手合作,歸納出10個年度關鍵詞,並配以本報評論員的點評,以呈經濟政治發展之趨向,窺文化社會變遷之端倪。

  時序更替之際,讓我們透過這些沉甸甸的詞彙,共同記取2014,展望2015。

  ——編 者 

        

  1.【深化改革】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改革成為本屆中央領導集體最醒目的執政標籤。短短一年,加快簡政放權、推動公車改革、啟動戶籍改革……形形色色的藩籬被大膽拆除,盤根錯節的矛盾被逐步化解,讓人們真切感受到了什麼叫「全面」,什麼是「深化」。回顧一年收穫,不僅在於沉甸甸的改革成果,更在於重新燃起的改革信心。展望來年,改革路徑清晰、指向明確,那就是知難不難、攻堅克難,「讓每一個人都從中看到未來」。

  2.【抓作風】

  如果用一個字形容2014年的風氣之變,非「新」莫屬。從遏制舌尖上的腐敗,到堵住會所裡的歪風;從剔除月餅中的「禮尚往來」,到清掃掛曆裡的鋪張浪費,改作風細大不捐、久久為功。正是一件一件地抓、一錘一錘地敲,才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讓政治生態為之一新、黨心民意為之一振。「端正黨的作風,具有決定意義」,一個更加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將會給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為國家締造更好未來。

  3.【法治】

  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在新中國的法治建設上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從劉漢劉維涉黑案公開審理,到呼格吉勒圖沉冤昭雪,在一件件個案中,公眾更多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其實,法治不僅是國家治理的手段,更是社會運行的鋼軌。當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成為一個國家的堅守,當法治觀念、法治價值成為一個民族的信仰,「法治」二字在確立自身威信的同時,也將佑護更多人自由暢快地呼吸。

  4.【反腐】

  今年的反腐敗工作贏得最多掌聲。周永康、徐才厚等「大老虎」被查,馬超群等「巨腐蒼蠅」被拍,向人們宣示:反腐利劍所指,沒有禁區;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海外追貪織密天網,巡視制度全面覆蓋,清理裸官走向深入,權力清單悉數晾曬……制度堤壩的加固,激發改革、法治與反腐的同頻共振,在「不敢腐」的基礎上,推動「不能腐、不想腐」成為新常態。2015,反腐敗的鼓點,必將持續強勁。

  5.【新常態】

  審慎對待高強度大規模投資,穩步告別模仿型排浪式消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闡述新常態九大內涵。區間調控、定向降準,改革成為強心劑;一帶一路、高鐵外交,創新蘊含新機遇;開閘降息、股指飄紅,紅利全民來共享。回首2014,更安全可持續的增長速度,更提質增效的結構優化,更傾注民生的分配格局,手握新常態這把理解今日中國的鑰匙,需要我們共同矯正思維的慣性,創新思路,奔向明天。

  6.【反佔中】

  發生在香港的「反佔中」行動,無比清晰地反映了愛國主義的力量和一國兩制的深入人心。民主法治是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和城市標籤,愛國愛港是香港各界的普遍共識和基本遵循。而持續兩個多月的「佔中」,以「民主」之名行破壞民主法治之實,損害了香港發展根基和國際形象,必然引發民眾的自覺抵制。事件讓人警醒:只有在愛國愛港旗幟下,在憲法和基本法框架下,才能促進香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民主進步與社會和諧。

  7.【核心價值觀】

  「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改革攻堅期,價值底線如何堅守?社會轉型期,價值標準如何確立?2014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回應了社會對價值的熱切呼喚,點亮了人們心中的信仰之燈。三個層面,十二個詞,深深浸潤於日常生活、內化於國人心靈。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校準發展的航向,勾繪共同的理想,扣好人生的扣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將釋放出持久而深沉的力量。

  8.【互聯互通】

  「APEC藍」「APEC時間」「APEC記憶」……當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再度牽手中國,雁棲湖畔的主場秀驚豔了世界,更讓各成員經濟體燃起互聯互通的亞太夢想。從規劃落實「互聯互通」戰略構想,到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路線圖,北京APEC既登高望遠又沉穩務實,標註追求人類共同價值的心靈之路。更重要的是,中國以北京APEC告訴世界,敞開心扉、擁抱開放,拒絕零和思維、追求平等包容,才能點亮人類文明的星空。

  9.【歷史記憶】

  「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今年,我們以國家名義確立三個新的法定紀念日,重溫中國人共同的歷史記憶。回憶抗戰崢嶸歲月,汲取「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民族力量;在祭奠英雄的日子,告慰為國家人民甘灑熱血的先烈;南京汽笛長鳴,為死難同胞落淚,撫慰傷痛、宣示和平。了解從哪裡來,才知道要到哪裡去。浴火重生的歷史記憶,支撐中華民族昨天走向勝利,更將在今天和明天引導我們奔向復興。

  10.【打擊暴恐】

  從昆明到烏魯木齊再到喀什,暴恐分子犯下累累罪行。但邪惡兇殘擋不住正義良知,嚇不倒團結一致的人民群眾。在11名維吾爾族青年聯名信中,我們聽到億萬人民同仇敵愾的心聲;在3萬群眾圍捕暴徒的行動中,我們看到像石榴籽那樣緊抱在一起的民族力量。「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暴恐犯罪沒有種下懦弱、恐懼與無助,反而喚醒堅定、力量和勇氣。人心思穩、法治護航、發展築基,這正是我們最堅強的底氣。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30日 05 版)

延伸閱讀:

年終策劃:大數據透視人民日報2014年重點評論「十大關鍵詞」

    誰代表黨中央發聲?解密人民日報「社論」等重點評論

2014年人民日報刊發「社論」21篇:「改革」在標題中出現8次

    2014年人民日報刊發「任仲平」8篇:讓歷史照亮人類的明天

    2014年人民日報刊發「本報評論員」290篇:「作風」建設最閃眼

    2014年人民日報刊發「本報評論部」52篇:在觀點交鋒中尋找「最大公約數」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樹木會形成一圈一圈的年輪?年輪的疏密又與什麼有關?
    我們從小就知道,一顆大樹的年齡可以通過它的年輪數出來,但你知道樹木的年輪是怎麼形成的嗎?還有些樹的年輪並不是標準的同心圓,這又是為什麼呢?當我們將樹木切開一個截面,由內而外一共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髓、木質部、形成層、樹皮(樹皮內側為韌皮部),實際上這些都是中學生物課上的內容
  • 解密人民日報「社論」等重點評論
    【編者按】人民日報的重點評論,往往被視為政治晴雨表、時代風向標。在黨心民意的共鳴中,這些「楷體字」一次次刻錄下歷史年輪。從「社論」到「任仲平」,從「本報評論員」到「本報評論部」,2014年人民日報刊發四種署名評論近400篇文章,「能從人民日報讀出啥,全看你的本事」。
  • 人民日報海外版:四個關鍵詞 看好2021網際網路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人民日報海外版:四個關鍵詞 看好2021網際網路發展 來源: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網際網路領域面臨不少挑戰,也蘊藏著許多新的生機。數字抗疫成為新常態,網際網路消費熱度不減,新基建帶來更多創新與賦能,而迎接監管和可持續健康發展也成為網際網路經濟必須面對的課題。
  • 樹的年輪是怎麼形成的 所有的樹木都有年輪嗎?
    樹的年輪是怎麼形成的 所有的樹木都有年輪嗎?時間:2016-06-11 13:37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樹的年輪是怎麼形成的 所有的樹木都有年輪嗎? 將樹伐倒時,在橫切面上總是能看到一圈一圈的環,而這些環被稱之為年輪。那麼,樹的年輪是如何形成的呢?
  • 為什麼年輪可以看出樹木的年齡? 為什麼有的樹木不是一年一個圈?
    為什麼年輪可以看出樹木的年齡? 為什麼有的樹木不是一年一個圈?時間:2016-12-09 09:31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年輪可以看出樹木的年齡? 為什麼有的樹木不是一年一個圈?
  • 「樹語者」朱海峰:冰川密語,藏在樹木年輪裡
    朱海峰:年輪不光能反映樹木年齡,還能反映樹木生長的氣候條件。氣候寒冷的時期,年輪長得會比較窄,氣候溫暖的時期就比較寬。年輪長勢,能夠幫助判定氣候的冷暖變化。如果有石頭砸中一棵樹,樹上就會留下一個傷疤,而通過樹輪就知道傷疤是何時形成的。 冰川總是沉默,樹木卻有語言。年輪就是樹的語言。
  • 樹的年輪是怎麼形成的
    將樹伐倒時,在橫切面上總是能看到一圈一圈的環,而這些環被稱之為「年輪」。那麼,樹的年輪是如何形成的呢?當春天來臨,萬物復甦,到處都是一片綠意盎然,樹木會長出很多綠色的嫩葉。
  • 樹木年輪中隱藏的歷史
    最早的時候是達文西,人家那時候就注意到樹木年輪了,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寫了樹木年輪描述,並且有文字記載的。第二個是美國科學家,他在上世紀初的時候做了非常漂亮的工作,奠定了樹木年輪學作為一門學科的存在。根據樹木年輪來看,原來長得窄突然長寬了,樹木年輪提供了很大一部分數據。如果沒有樹木年輪、冰芯、珊瑚這些古氣象資料的話,氣象站並沒有多長的歷史,紅色的線是氣象站的數據,僅靠紅線我們說不出來現在氣候變暖的過程。但是這裡面有個問題,IPCC上面的數據幾乎沒有國內的樹木年輪的數據貢獻。
  • 史書說秦始皇暴政滅國,但從樹木年輪看,他有點冤…
    「時間與樹木加在一起變成了年輪,年輪最真實的記錄了自然和時代的變遷,每一圈年輪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張齊兵,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我是做樹木年輪研究的,常年與木頭打交道,在這樣的場合下,我特別願意給大家帶來一幅漂亮的開場背景圖。
  • 生命如樹,軌跡如樹的年輪,一圈圈的轉著……
    生命如年輪,最裡一圈是出生,最外一圈是餘生,一圈圈是增長的歲月。 人如樹,初始的生長是最裡面的一圈年輪,漸漸長大,歷經世事,便開始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輪筆畫。
  • 由樹木年輪題想到的
    我根據這篇學術論文補充了幾個適合高中模擬題難度的小問,材料可以從論文中摘錄問題1:利用樹輪重構河流徑流量應選取( 河流岸邊  / 河流補給區的山坡上)(選一)的樹木作為樣本,並說明理由。某次科考採集了以下4個樹木的年輪樣本,繪製了如下的骨架示意圖。請判斷哪個樹木存在缺失輪,缺失輪應當是哪一年的樹輪?A  第一幅圖 1271年    B  第二幅圖 1259年 C  第三幅圖 1270年    D  第四幅圖 1269年
  • 散文丨大樹年輪裡藏匿的驚奇歲月的故事/尹燕忠
    看不到年輪就看不到變化,須將其斬斷當做他用。 我們故鄉的樹,南側年輪寬而粗,北部就細而密實,大森林之年輪就無這個變化,因有樹遮掩著。大樹都有被斬砍之運,倒之後便看到年輪,現在已有鑽機取其片看出年輪,但畢竟留下無可彌補的黑洞。 年輪是大樹的歷史年鑑,有它可知天文地理,可知大森林雨水火災和化學變異狀況。為了發展新生林,為了建設,倒下吧,為了新生代,你去吧。
  • 樹木年輪與幹部年齡
    樹木的年輪,就是時間對樹木生命的記憶。前不久,我到藏區腹地去了一趟,翻山越嶺行走在古木參天的森林中,體驗和陶冶著大自然的靈氣。有位藏族兄弟指著一株株幾十米高,樹齡大概有三百多年的松柏告訴我:「這種樹到了百年以上,年輪就不會一年一個圈了,常見的是十年左右一個圈,有經驗的山裡人才能辨認出具體的樹齡。」聽到此話,我不禁感嘆,樹木生命的年輪,竟然按照這樣科學的方法累進計量。
  • 樹木年輪:氣候檔案館
    鋸開一棵樹,你會在樹樁上看到一圈一圈同心的圓形紋路,有些圈擠在一塊,有的圈則離得挺遠,這些圈圈就是樹木的年輪線。
  • 薦書| 下裡巴蟲: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薦書 | 下裡巴蟲: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2021-01-07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科學家利用樹木年輪記錄青藏高原冰川變化
    研究人員在鑽取樹木年輪的樣本。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袁全)繼使用衛星和相機等設備後,中國科學家開始嘗試利用樹木年輪記錄青藏高原冰川變化。被稱為「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擁有上萬條冰川,並分布著亞洲眾多江河的源頭。
  • 科學網—從關鍵詞理解生態文明
    他此前主編的書籍、撰寫的文章我大都認真學習過,他於2014年主編的《黨政領導幹部生態文明建設讀本》是我的案頭之書。 起初看《生態文明關鍵詞》的書名,以為是一部有關生態文明的大辭典。其實不然。雖然稱之為「關鍵詞」,但非一般性地闡釋與生態文明有關的詞彙概念,也不是簡單地解讀詞彙的表面含義,而在論述其內涵、實質上下了很大功夫。
  • 靈魂的漩渦:年輪與夢境的層級
    更直觀的理解這一規律,如果將這個螺旋狀結構視為無數個厚度不一的圓形切片的疊加,單個切片內的年輪就像很多半徑由小及大的同心圓一環套一環的組合。更宏觀的看,就如同年輪的形成,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歷程會在樹木、人體、地球中留下時間和空間的印記,那麼太陽圍繞銀河系中心的旋轉過程必然會在地球上留下時空的痕跡。
  • 楊丞琳《年輪說》歌詞什麼意思?在愛情中死過又活過來的人
    「一是嬰兒哭啼,二是學遊戲......」楊丞琳這首《年輪說》在抖音火起來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首歌寫的是什麼意思,《年輪說》是楊丞琳專輯的主打歌,由吳青峰作詞,他以楊丞琳的成長軌跡為靈感而創作,想將該曲獻給「在愛情裡死過又活回來的人」。
  • 楊丞琳出道近17年 新專輯《年輪說》華麗蛻變
    ,藝人楊丞琳的演藝之路已近17年,她以「時間」為主題,將於9月30日推出第十張個人大碟《年輪說》,用音樂記錄她這些年來的蛻變、自信及成熟。楊丞琳網易娛樂9月5日報導 一轉眼,藝人楊丞琳的演藝之路已近17年,她以「時間」為主題,將於9月30日推出第十張個人大碟《年輪說》,用音樂記錄她這些年來的蛻變、自信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