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如果我們走進一個果園,一般會看到地上「寸草不生」,只有果樹長在那裡,而如果看到有的果園裡長了草,那就會被認為是果農偷懶或者棄管了。但是在大家除了幾十年的雜草之後,現在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聲音提倡果園生草了。
這是因為只長樹而不長草的果園,雖然看著清爽,但其實很容易出現各種土壤方面的問題,比如泥土會隨著大雨流失,土壤品質也越來越差。而如果我們把雜草利用好了,不但能固土、改土,還能提高果實的產量和品質、防住害蟲!這怎麼解釋呢?一起來看看。
果園生草的作用
越來越多果農摒棄了原來的清耕法而選擇果園生草,這與生草栽培的諸多好處是分不開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可以保持水土,以免下雨之後出現水土流失,也可以讓土壤更加肥沃,同時調節它的酸鹼度,還可以更好地保持土壤溼潤,減少水分流失。
在生產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凡是生草的土壤,翻土的時候都很輕鬆;而不生草的土地,尤其是經過了三年以上的種植之後,會變得非常板結,這是因為土壤的氣孔團粒結構被破壞了。果園生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土壤的氣孔結構,提高土壤微生物種群數量和土壤酶活性。一般來說,5~10公分土層的有機質含量,在生草翻壓了5年之後,可由清耕條件下的0.8%提高到1.5%。這就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果園內大量施用化肥所導致的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問題。換句話說,果園生草等於改良土壤、節省肥料。
果樹的根系在土壤溫度晝夜變化或季節變化幅度小的時候,能最高效地吸收利用養分、促進生長。而果園栽培能高效調節地溫,在氣溫較低時延長根系的活動時間。這對眼下樹體儲存養分、充實花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當夏季高溫來襲的時候,果園生草還可以果園地溫,有效避免果樹根系因高溫引起的吸收能力下降問題。
也有果農說:「果園長那麼多草,打藥的時候,害蟲都鑽進草裡了,豈不是防不住了!」這可以說是果園生草的一個弊端,但是其利大於弊。因為生草栽培能增強果園內植被的多樣性,為害蟲的天敵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良好的棲息場所,克服了害蟲和它的天敵在發生時間上的脫節問題。又或者對害蟲來說,草叢比果樹更具有誘惑力。例如,在早春的生草葡萄園裡,葡萄上的綠盲蝽危害比不生草的要少得多,就是因為草叢更能吸引它們,因此它們就不會上樹危害葉果了。
所以我們認為,果園生草的好處要遠遠大於清耕。因為生草更節省人工,而且對土壤的改良效果也更加好,還為益蟲、細菌提供了棲息地,利於病蟲害防治,從而增強果樹的根系活力,提升樹勢,提高果實品質與產量。
很多果農朋友聽說生草栽培的這些作用後,紛紛開始著手嘗試,但苦於未得要領,只落得個「草盛豆苗稀」的結果。更有甚者,雜草管不過來或者管理成本加重,苦不堪言。為此,我們整理了一些果園生草的一些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果園裡該種哪些草?
我國不少果園的土壤瘠薄偏酸性,春夏多雨,水土流失嚴重,夏秋高溫乾旱,因此應選擇耐瘠薄、耐高溫幹早、水土保持效果好、適於酸性土壤生長的草種,如百喜草、藿香薊、羊鬍子草、黑麥草等。白喜草和羊鬍子草耐高溫也耐低溫, 既耐早也耐溼,還耐薄瘠,即便是在新開的果園裡也能長得很茂盛;霍香薊有一種特殊的氣味, 對某些病蟲害有一定的忌避作用,可作為生物防治的草種;馬唐根系發達, 最適宜於作沙土精園生草栽培;肥田蘿蔔適宜於水源缺乏的山排田、望天田以及紅壤旱地。除了這些優良草種外, 果園中凡是植株高度在40~60公分, 無宿根性,且容易被化學除草劑殺死的雜草均可用作生草栽培,如艾篙、蒲公英、鴨舌草等。
如果你是剛開始建園,還沒有種下樹苗,就需要長得快而且不會長得特別高的草作為綠肥。這樣的草可以快速生長,並能夠在種下幼苗之前起到改良土壤的效果。如果幼苗已經種下去了,樹盤附近不能長草,應該在行間種。為了避免樹盤附近出現雜草,有條件的可以在樹盤覆蓋防草膜,並對雜草進行噴藥等管理,避免雜草吸引來的蟲子危害到小樹。
等果樹到了成年樹階段,就要開始根據品種來選擇不同的草種了。比方說砂糖橘等紅蜘蛛特別多的,在行間種一些像藿香薊這樣稍微高一點的草,為紅蜘蛛的天敵——捕食蟎提供棲息、繁衍的場所,就可以有效控制紅蜘蛛;而像沃柑等不抗潰瘍病的,如果種藿香薊則容易造成果園溼度大,引發潰瘍病,所以沃柑園可以選擇矮一點的草進行種植。
果園生草,怎麼種?怎麼管?
果園生草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播種適合當地土壤氣候的草種,在果園土壤表面形成一個蔭蔽的空間,同時在與雜草的競爭中佔據優勢,以達到控草的效果;另一種是選留果園內一年生的、根系分布淺、鬚根多、無宿根、矮生性且與果樹無共生性病蟲害的良性雜草。
選擇人工種草的果園,可在3月下旬至4月進行春播,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秋播。播種前在果樹行間深翻20~25公分,把地整平溝灌水,等墒情適宜時採用溝播或撒播的方式播種。草種出苗後,要根據墒情灌水,在出苗不整齊時及早補苗,之後可隨水施些氮肥,以減輕草種與樹體間的養分競爭,並及時去除雜草,特別是那些生長迅速的惡性雜草。果園生草幾個月後,對於高達30公分的需割短,並割下來的草覆蓋樹盤處。對於秋季長起來的草,就不用再割了,讓它冬季留茬覆蓋。
自然生草的果園,要特別注意將主根發達、高杆的惡性雜草以及寄生性植物或有共生性病害的雜草給剷除掉,惡性雜草的判斷標準是根域深度超過20公分,莖幹高於50公分。樹冠滴水線以內的雜草要除去或作覆蓋處理,以減少雜草與果樹的水分競爭。在草旺盛生長季節,應把草的高度控制在10公分以內,並在高溫乾旱到來之前通過壓草來覆蓋樹盤,等到果實成熟期對留草進行淺鏟或割除,以改善果實品質。果實採收後,對園內死亡乾枯的雜草進行淺耕,結合施冬肥,將覆蓋在樹盤的乾枯雜草翻入土內,以增加土壤有機質。
在這裡,我們為大家推薦一種季節性生草法(以贛南地區為例),在春、夏兩季雨量多的時候,任由果園自然生草,只需將草的高度控制在50公分以下即可。等到8月份以後的乾旱季節,打草甘膦殺草,但是不清草,而是用枯草覆蓋地表,這樣不僅可以保水,還可以反射光照,增加果園亮度,促進著色。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一點是,通過果園生草來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和果實品質是一個相對比較漫長的過程,所以還需要給果樹提供一定的有機肥來改善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