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晶體受到外力打擊時能夠沿著一定的結晶方向分裂成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指在地質作用下,巖石發生一系列規則的破裂,但破裂面兩側巖石沒有發生明顯的位移,此破裂稱為節理。
指沉積巖的成層性。由於先後沉積下來的沉積物的顆粒大小、成分、顏色和形狀的不同而顯示的成層現象。層理構造是沉積巖最特徵、最基本的沉積構造。
分為水平層理、平行層理、遞變層理、交錯層理。
水平層理:層理中各紋層相互平行者,成分以泥和粉砂顆 粒為主。形成於平靜的水介質環境中。
平行層理:各紋層相互平行者,成分以砂質顆粒為主。形成於水動力條件較強的介質環境中。
交錯層理: 層紋傾斜或相互交錯者,稱為粒序層理(遞變層理):從沉積單元的底部到頂部,顆粒由粗逐漸變細,這種粒序性稱之為正粒序。如果自底到頂表現為 由細粒過渡為粗粒,則稱為逆粒序。
指巖石中片狀或長條狀礦物連續而平行排列,形成平行、密集而不甚平坦的紋理。
片理的形成主要與定向壓力有關:
第一:巖石中的片狀或長柱狀礦物在定向壓力下可以發生位置的轉動從而定向排列。
第二:粒狀礦物在定向壓力的作用下被壓扁而定向排列。
第三:礦物在平行於壓力的方向溶解,在垂直壓力方向沉澱生長
參考書目:《普通地質學》第三版 ,2010年地質出版社出版,主編是舒良樹。
來源:新聞中心、學生會學術部
編輯:宋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