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肉眼鑑定知識:基礎篇(三)解理/斷口/裂理/密度/包裹體

2021-01-13 彩寶飾界

一、解理、斷口和裂理

寶石的解理、斷口和裂理,都屬於外力作用下發生破裂的性質,但破裂的原因和破裂後表現出的形態不同。

1、解理

寶石在外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結晶面網發生破裂的性質稱為解理。解理是由寶石的晶體結構決定的,由於晶體具有異向性,在不同的結晶方位化學鍵力存在差異,解理往往沿著面網間化學鍵力最弱的方向產生。根據解理產生的難以程度,可以分為五個等級,見表1

極完全解理易剝成薄片,形成非常平滑的解理面完全解理易裂成規則的小塊,形成平滑的解理面中等解理不易形成平滑的解理面不完全解理很難形成解理面極不完全解理不形成解理面

表1

可以觀察到解理的寶石主要有:黃玉、鑽石、螢石、月光石、拉長石、翡翠等。

拉長石(細紋為解理,粗紋為雙晶)

2、斷口

寶石在外力作用下,呈不規則裂開的現象稱為斷口。斷口的發育情況與解理髮育的程度大致成反相關關係,即:解理髮育的寶石斷口不甚發育;反之斷口發育的寶石解理不甚發育。常見的斷口有:呈貝殼狀裂開的稱為貝殼狀斷口,可見於水晶、瑪瑙、石榴石等寶石;呈不規則的參差狀裂開的稱為參差狀斷口,常見於多種玉石。

石英(貝殼狀斷口)

3、裂理

寶石在外力作用下沿著雙晶面、以及層帶狀包裹體發育面等結構薄弱部位裂開的現象稱為裂理,也稱為裂開。這是寶石的一種非固有特性,通常可以觀察到裂理的寶石主要有紅寶石、藍寶石等。

紅寶石(沿聚片雙晶面的三組裂理)

二、密度

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是寶石的一種重要的定性判別依據。部分寶石的密度見表2精確測定寶石的密度,需要比較專業的方法與儀器。在日常情況下,可以通過用手掂重,來大致估計寶石的密度,具體操作是將寶石放在中指的前端,由上向下掂,看有沒有重感。一般密度在3.3g/cm3以上的寶石,有比較明顯的重感;密度在2.7g/cm3—3.3g/cm3的寶石,可以感覺到寶石的存在;密度在2.7g/cm3以上下的寶石,重感比較微弱。

表2、部分寶石的密度(g/cm3)

寶石名稱

密度

寶石名稱

密度

鑽石

3.47-3.55

橄欖石

3.3-3.5

綠柱石

2.67-2.78

託帕石

3.53-3.56

藍晶

2.65-2.85

水晶

2.65

貓眼

3.5-3.7

翡翠

3.3-3.4

紅寶石

3.99-4.02

軟玉

2.9-3.1

藍寶石

3.97-4.08

綠松石

2.6-2.85

歐泊

1.98-2.20

青金石

2.4-2.5

石榴石

3.5-4.2

瑪瑙

2.6-2.65

月光石

2.56-2.62

孔雀石

3.75-4.05

金綠寶石

3.73

鋯石

3.9-4.8

碧璽

2.9-3.2

岫玉

2.4-2.8

三、包裹體

寶石內部包裹體,可以使不強烈的光線平行寶石的腰圍入射,使用10倍或20倍手持放大鏡,眼睛與放大鏡、放大鏡與寶石之間的距離在1釐米左右,進行肉眼觀察,通常一種寶石具備2~3種鑑別依據即可。

包裹體是寶石生長過程中,生長環境留下的微觀痕跡,是識別天然寶石和人造寶石的主要依據。天然寶石在其生長過程中,捕獲了生長介質中氣體、液體和早期結晶的礦物微粒,以及由於結晶環境的動蕩而造成的裂隙癒合等。而人造寶石是在穩定的環境中,在容器中把定量配比的化學組分熔解,隨著溫度的降低而結晶,所以人造寶石中的包裹體較少(助熔劑法合成的寶石除外),常常只能見到孤零零展布的氣泡、子晶片等,或者快速冷卻而形成的旋渦狀流動構造等。因此,不同成因的寶石有不同的包裹體。包裹體就成為識別不同成因寶石的最原始、穩定可靠的、具有重要鑑定價值的識別依據。

寶石中的包裹體可以分為:氣—液包裹體、固態(礦物)包裹體,以及癒合裂隙、初始解理等。

1、氣—液包裹體

氣—液包裹體是指以氣 泡或液體形式,賦存於寶石內部的包裹體。依據液相比率(VL)可進一步分為:氣態包裹體(VL<5%)、氣-液態包裹體(VL=5%~95%)和液態包裹體(VL>95%)等三類。

天然寶石多數生長於地殼內部溫度較高的成礦熱液(一般情況下主要成分為水)中,寶石在結晶過程中捕獲了少量的成礦熱液,隨著溫度、壓力的降低,混溶於熱液中的氣相組分由於溶解度的降低而從溶液中分離出來聚集在一起形成氣泡,出現了氣—液包裹體的微小空間裡大圈套小圈的現象,中間圈裡包裹的是氣體,邊緣為液體。氣—液包裹體的形態複雜多樣,有淚滴狀、橢(圓)球狀、管狀、不規則狀等,並常常呈層帶狀展布在一個平面內。氣—液包裹體是天然寶石中最常見的包裹體類型,但在大多數的人造寶石中卻很少見到(水熱法和助熔劑法合成的寶石除外)。

氣—液包裹體

2、固態包裹體

寶石中的固態包裹體,是指寶石在結晶過程中,捕獲了比寶石結晶早的礦物晶體,或者是在寶石結晶過程中由於固熔體分離而形成的其他礦物。包裹於寶石中的礦物晶體或其他固態物質的微粒。例如,紅寶石、藍寶石除包裹有早結晶的礦物晶體外,還有在結晶過程中由於固熔體分離而形成的針狀金紅石包裹體;金剛石中常見到橄欖石、鎂鋁榴石等的小晶體。固態包裹體的共同特點,是都具有自己固有的結晶形態、顏色和透明度等。

紅寶石中的針狀金紅石包裹體

而人造寶石中的固態包裹體,主要是一些沒有完全熔化的不規則狀熔質或玻璃質熔劑,或者是容器壁掉下來的貴金屬碎片,它們可顯示一定的顏色,但大多沒有特定的外形。

助熔劑合成紅寶石中的助熔劑殘餘和鉑金屬片

3、癒合裂隙

癒合裂隙是寶石在生長過程中,因結晶環境不穩定而導致寶石沿晶體生長面網局部發生裂開,其後隨著晶體的繼續生長,做為結晶缺陷封閉在寶石內部。這種癒合的裂隙多呈貝殼狀或階梯狀,在光的照射下呈明亮的反光面,或由於光線的相互幹涉而呈多色的彩光面。癒合裂隙是天然寶石的特有現象,不見於任何一種人造寶石,可以作為鑑別天然寶石與人工寶石的有利依據

4、初始解理

初始解理是寶石結晶過程中,由於局部面網發生錯動而出現的解理,這種解理僅見於解理髮育的寶石內部。

參考文獻:

[1]潘兆櫓. 結晶學與礦物學(第三版). 地質出版社,1994.

[2]李兆聰. 珠寶首飾肉眼識別法. 地質出版社,1999.

下一期預告:寶石肉眼鑑定知識:色散、雙折射、多色性、特殊光學效應、電學性質

彩寶飾界

最專業的彩寶微信公眾號,帶你分分鐘長姿勢全面了解寶石專業知識!

※ 關注「彩寶飾界」最快速的2個方法

①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關注

②添加朋友→搜號→Y18820227822→關注

※ 關注「彩寶飾界」客服微信號、帶您進入美豔的彩寶世界

①18820227822(彩寶裸石批發、個性定製、精工鑲嵌)

②1053751120(水晶飾品、青金、石榴石成品/半成品批發)

※ 如何查看「彩寶飾界」的更多文章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號→查看歷史消息

※ 如何分享本文章到朋友圈和騰訊微博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騰訊微


相關焦點

  • 何為解理、裂理和斷口?何為硬度及其分級?寶石光學與電學性能
    光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其影響因素稱為介質的光密度。 光從一種介質斜照入另一種具不同光密度的介質時,其傳播方向的變化稱為折射。對於給定的任何兩種相接觸的介質及給定波長的光來說,入射角的正弦與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為一常數。這個比值稱為折射率。折射率是一個固定的比值,這就為寶石鑑定提供了一個非常有用的數據。
  • 不想買寶石瑕疵品,了解寶石的包裹體特徵、類型以及鑑定的步驟
    寶石中的包裹體是指在寶石內部與主體寶石有成分、結構或相態差異的內部缺陷及內含物質。具體而言包裹體應包括寶石內部的固相、液相和氣相物質;帶狀結構、色帶;雙晶、斷口和解理;與內部結構有關的表面特徵等。根據包裹體相態分為:固體包裹體 、流體包裹體 和氣體包裹體 。 此外,還有根據包裹體組成、包裹大小及可見程度、包裹體本身特徵等進行分類。寶石的包裹體現象常見寶石內部的包裹體現象有: 解理或解理紋 ; 色帶及生長紋 ; 固、液或氣態物質 ; 寶石內部的雙影 ; 拼合石的膠合部位 ; 一些明顯的生長特徵及缺陷 ; 寶石中的一些特殊現象 。
  • 寶石鑑定知識之十一-寶石的物理性質
    金剛石2、比重比重代表寶石的密度,即同等體積下,寶石與水的重量之比。比重越大,同等重量下,寶石的體積越小。例如紅寶石的比重是4,而祖母綠的比重為2.71,則相同重量的祖母綠比紅寶石體積要大。3、解理解理是寶石的破裂方式之一,其與寶石內部原子結構有關,原子鍵結較弱的平面被稱為解理面,通常與晶面平行、垂直或形成對角。當受到外力作用時,解理傾於解理面破裂,並產生較為光滑的平面。
  • 【珠寶知識】 教你肉眼鑑定11種常見寶石
    原標題:【珠寶知識】 教你肉眼鑑定11種常見寶石 珠寶贗品主要是在材料方面作假,以偽劣材料冒充真品,以躋身於高檔珠寶之列。下面來教你怎麼用肉眼去區分它們。
  • 橄欖石選購鑑定全面技巧
    橄欖石的獨特魅力吸引了許多藏家的目光,今天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品鑑美麗的橄欖石,學習橄欖石選購、鑑定技巧和收藏的全面知識,通過本篇文章,使您對橄欖石有著更為深入的了解。一、橄欖石的定義與起源橄欖石,顧名思義,因其顏色與橄欖接近而得名。寶石級的橄欖石透明度高,呈黃綠色,濃黃色的稱之為貴橄欖石。
  • 失效分析基礎 「脆性斷口之沿晶斷口與解離斷口」 詳解
    3.沿晶斷裂的擴展路徑(圖1):沿晶斷口的形貌取決於材料本身晶粒的形狀。4.沿晶斷口的分類:(1)按斷口表面形態分類:a、常見的沿晶分離(圖2):斷口呈現不同程度的晶粒多面體外形的巖石狀花樣或,晶粒明顯,且立體感強,晶界上多顯示光滑無特徵形貌。
  • 玖叄寶石 寶石鑑定你知道多少?
    這就是寶石。隨之寶石鑑定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在這小編也整理了一些關於寶石鑑定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起來學習下。透明度按透明度把寶石們分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兩大類,按顏色又分為無色、紅---粉紅色、藍----紫色、綠色、黃色、褐---橙色等幾大色別。
  • 二十塊錢一支的雷射筆內竟有大塊紅寶石?
    然而紅寶石市場的價格相差極大,有幾毛錢一塊的合成紅寶石,也有幾萬塊一塊的斯裡蘭卡紅寶石。大家都是摻鉻的氧化鋁,為什麼差距就這麼大呢?天然紅寶石和人造紅寶石在化學組成和晶體結構上完全相同,用肉眼和普通的物理方法是無法鑑別的。
  • 掃描電鏡(SEM)在鋼鐵材料斷口分析中的應用
    前 言   鋼鐵材料斷口分析的發展概括起來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肉眼、放大鏡和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階段;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斷口復型的間接觀察階段;用掃描電子顯微鏡直接觀察階段。   掃描電鏡作為現代材料科學應用最廣泛的分析檢測儀器在多個領域有著重要應用,其中在鋼鐵材料分析研究中的應用主要包括:材料的微觀形貌、組織、成分分析;材料斷口分析;材料失效分析;材料實時微區成分分析,元素定量、定性成分分析,快速多元素麵掃描和線掃描分析;材料的晶體、晶粒的相鑑定,晶粒尺寸、形狀分析,晶體、晶粒取向測量等等。
  • 2017年巖土工程師考試《基礎知識》知識點:礦物的物理性質
    礦物的物理性質取決於礦物的化學成分和晶體構造,因此,礦物的物理性質是肉眼鑑定礦物大主要依據。  1、顏色  礦物對不同波長的可見光波吸收和反射程度的反映。可分為自色、他色、假色。  2、條痕  礦物粉末的顏色。條痕顯示自色。
  • 寶石鑑定知識之三 彩虹故鄉-顏色
    顏色是寶石最明顯的視覺特徵,是寶石諸多光學特徵之一。在寶石鑑定知識開篇的火彩一文中,小冰給大家介紹了關於光和寶石相互作用的幾個基礎概念,寶石的結晶結構(下一篇"知識"專門介紹結晶結構)以獨特的方式與光相互作用,當光穿透寶石時,其吸收光的方式決定了它所呈現的顏色。
  • 巖土知識:礦物的物理性質主要都有哪些?
    自色是礦物本身固有的成分、結構所決定的顏色,具有鑑定意義。他色是礦物混入了某些雜質所引起的。假色則是由於礦物內部裂隙或表面的氧化膜對光的折射、散射引起的。⑵條痕條痕是礦物粉末的顏色,一般是指礦物在白色無釉瓷板(條痕板)上劃擦時所留下的粉末的顏色。條痕比礦物的顏色更固定,但只適用於一些深色礦物,對淺色礦物無鑑定意義。
  • OPTON的微觀世界|第24期 掃描電鏡(SEM)在鋼鐵材料斷口分析中的應用
    鋼鐵材料斷口分析的發展概括起來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肉眼、放大鏡和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階段;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斷口復型的間接觀察階段;用掃描電子顯微鏡直接觀察階段。
  • 寶石鑑定知識之四-寶石晶體形狀(1)
    大多數礦物寶石呈結晶狀,因晶體內部結構不同,外觀各異。寶石的晶體形狀是寶石鑑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天小冰給大家介紹寶石晶體形狀相關知識,首先還是需要了解「晶體」的基本知識。展開分析晶體的特徵非常晦澀,如果沒有系統的學習物理化學知識比較難以理解,但是對於大多數寶迷來說,只要學會與寶石鑑定相關的基礎知識則足夠。
  • 礦石鑑定是什麼?礦石應用於哪些方面?
    什麼是礦石鑑定礦物鑑定是指根據礦物的外形、礦物的光學性質、礦物的力學性質等來通過肉眼或儀器對礦物進行甄別。一般鑑定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地質工作者根據礦物的外形和物理性質進行肉眼鑑定;第二步是在室內運用一定的儀器和藥品進行分析和鑑定。
  • 鑑定|GIA於莫三比克粉色藍寶石中發現罕見「馬狀」金雲母包裹體
    根據顯微鏡觀察,可以在這顆寶石中找到針狀、小片狀和顆粒狀包裹體——都是莫三比克紅寶石和粉色藍寶石中常見的內含物。而特殊的包裹體發現於寶石腰部附近,這枚呈現出類似於「馬狀」的晶體被鑑定為金雲母。
  • 漲知識|原來寶石也有自己的家族
    長石是一個重要的寶石家族,品種較多,重要的種類有月光石、日光石和拉長石。長石屬酸鹽礦物,通常呈板狀、短柱狀,產出分廣泛。長石的顏色與其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礦物包裹體或特殊光學效應有關。透明至不透明,拋光面呈玻璃光澤,斷口呈玻腐至珍珠光澤或油脂光澤。太陽般的日光石
  • 珠寶鑑定知識之十七-觀察寶石的紫外燈
    鑑定寶石的紫外燈又有一些不同。一、紫外燈介紹及原理我們說寶石鑑定用的紫外燈,顧名思義,是能產生(大量)紫外光的燈,之前在寶石光學基礎知識中,我們曾介紹過光譜,無色光是由其中不同波長(顏色)的光組合而成的,形成肉眼可見的光譜,其中紫色的光是波長最短的,但是在紫光之外,還有波長更短的紫外光,是我們人類的肉眼看不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