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29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能)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影國慶檔新片雲集,其中9月30日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主旋律電影最受關注。與傳統主旋律電影不同,這三部電影關注各行各業的奮鬥者,聚焦普通人與祖國的血肉聯繫,擁有良好的視聽效果,主創更是集結華語電影「頂配」陣容,近年來諸多「爆款」影片都有他們的身影。三部影片均已開啟點映,反響頗佳,或將引爆接下來的國慶檔,再創檔期票房新高。
《我和我的祖國》題材大切口小
陳凱歌、管虎、徐崢、寧浩、黃渤、張譯、吳京、葛優……無論哪個名字單獨拿出來,都足以挑大梁,引發外界的期待,而當他們集中在一起時,該是什麼樣的「神仙陣容」?《我和我的祖國》就是這樣一部擁有「神仙陣容」的電影。
該片由導演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共同執導,黃渤、張譯、吳京、馬伊琍、杜江、葛優、劉昊然、陳飛宇、宋佳主演,集結老中青三代優秀電影人,組建豪華的「中國電影夢之隊」,可謂一大突破。
作為一部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題材重大,切口卻很小。該片由7個故事組成,每個故事的主角都是重大歷史瞬間背後鮮為人知的小人物:保障開國大典國旗順利升起的旗杆設計安裝者林治遠,參與研製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科研工作者高遠,確保五星紅旗分秒不差飄揚在香港上空的升旗手朱濤,將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送給汶川地震孤兒的計程車司機……
7個故事,7個歷史瞬間,70年發展歷程,《我和我的祖國》以普通人的視角切入,涵蓋各年齡層觀眾與祖國難以磨滅的記憶,「淚點」「燃點」遍布全片。
《攀登者》弘揚攀登精神
1960年,處於困難時期的中國組建了一支登山隊,首次向珠穆朗瑪峰發起衝擊。在設備落後、物資匱乏的情況下,他們堅韌無畏,創造了從珠峰北坡登頂的壯舉。然而,由於沒有登頂的影像資料,國際上質疑登頂真實性的聲音此起彼伏。為了國家尊嚴,1975年,新的登山隊重新集結,再次成功登頂,留下中國人走上珠峰巔峰的鐵證。
電影《攀登者》正是以這段真實歷史為依據,將這個「衝頂中國高度」的故事搬上大銀幕。在《我和我的祖國》現身的吳京和張譯,也將化身《攀登者》中的登山隊員。該片的監製是著名導演徐克,導演李仁港擁有豐富的類型片拍攝經驗,編劇阿來曾獲茅盾文學獎與魯迅文學獎。除了吳京、張譯,另有章子怡、井柏然、胡歌、王景春等著名演員加盟。
《攀登者》採用實景拍攝和特效手段,將世界最高峰的雪域奇觀以及攀登過程的極致危險呈現出來,用「影像的力量」弘揚永不止步的攀登精神。「在大氣恢宏的配樂下,一波三折的登頂行動激動人心,為國犧牲的情懷貫穿始終,飽滿的人物個性與生動表演相得益彰。」看過影片的長沙某影城經理劉志翔表示。
《中國機長》再現民航奇蹟
跟《攀登者》一樣,《中國機長》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近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英雄機組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體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蹟。
影片由劉偉強執導,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等主演。人物角色都有原型,其中,張涵予飾演的機長由於強大的氣流衝擊無法佩戴氧氣面罩,他屏住呼吸,咬緊牙關在低溫和缺氧狀態下拼盡全力控制飛機,最後成功扭轉局面平安將全機人員帶回地面,真實再現了「英雄機長」劉傳建的民航壯舉。
從類型來看,《中國機長》是一部災難片,如何將生死關頭、千鈞一髮的災難場景真實呈現在觀眾面前,將直接決定影片成功與否。從影片在長沙的點映活動來看,反響甚佳。不少觀眾被電影的驚險劇情和視效所震撼,片中真實還原的航行情景和民航系統各部門的工作場面,也令人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