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龔璇 黃智敏
在長江中下遊一帶,有「霜降種麥,莫須問得」之農諺。再過月餘的霜降期間,就要種小麥了。不知一些農民朋友是否購買小麥品種?受氣候變暖影響,暖冬頻現,這樣長江中下遊不少地方,過去種植小麥半冬性甚至冬性品種的很少了。像一些地方前些年推廣的高產優質偏春性品種「鄭麥9023」,就起到了較為明顯的增產效應,當然也有的與過去半冬性小麥品種同樣的時間播種,就顯得過早,因年前拔節,遭遇凍害減產的問題也不時發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些農民朋友對冬性、半冬性和春性的小麥春化階段發育的特性還不大清楚。
須知,小麥的一生要經歷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兩個階段。而從營養生長過渡到生殖生長,必須經過兩個發育階段,即春化階段和光照階段。小麥種子一萌發後,就可進入春化階段的發育。其特點是在所需綜合條件中,必須經歷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的低溫,否則就不能通過春化階段,永遠停留在分櫱狀態。根據小麥通過春化階段所需溫度高低和時間長短,可把小麥品種分為冬性、弱(半)冬性和春性三種基本類型。
基於不同品種在原產地經歷了漫長時期不同程度光溫周期的馴化,其中,冬性品種,對溫度要求極為敏感。春化階段適宜溫度在0~5℃,需經歷30~50天,其中只有在0~3℃條件下經過30天以上才能通過春化階段的品種,為強冬性品種。若沒有經過春化階段的種子,在春季播種不能抽穗。而半冬性品種,對溫度要求介於冬性和春性之間,在0~7℃條件下,經過15~35天,可以通過春化階段。若沒有經過春化的種子,在春季播種不能抽穗或延遲抽穗、抽穗不整齊,產量很低。 再就是春性品種,通過春化階段時對溫度要求範圍較寬,經歷時間也較短。一般在秋播地區要求0~12℃,北方春播地區要求在0~20℃,經過15天的時間即可以通過春化階段。
目前,我國長江中下遊和四川盆地的冬小麥種植的多是春性品種,農民朋友在小麥購種時,就要多長個心眼。同時播種期不可像原來那麼早,應安排在10月25日以後,11月10日前。還要隨時注意年前氣溫狀況,若氣溫偏高生長過旺,要及早葉面噴施多效唑或助長素,在地面較幹時還可對生長較旺的小麥實行鎮壓,以保證年前3—4個分櫱而不拔節,避免可能發生的嚴重低溫尤其是雨凇等冰凍危害。
(責任編輯:王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