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當前,這樣的小麥要重點防凍害

2020-12-04 農業科技報

警報!警報!

受此前乾旱與冬暖影響,長江中遊一些地方小麥長勢不平衡,據湖北省《全國勞模高廣金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室》提供的調查表明,在湖北適期播種的小麥,有20%-30%麥苗呈現旺長,播種密度大的田塊已見拔節。農業氣象專家提醒,一般小寒節氣後即將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段,已見拔節的小麥此時需科學預防凍害。

中國氣象局荊州農業氣象試驗站高級工程師黃智敏說,眼下湖北適期播種的小麥,播種密度大的田塊已見拔節。如中國氣象局荊州農業氣象試驗站小麥分期播種試驗中,「鄭麥9023」在2019年10月20日播種的已見拔節, 在2019年10月30日乾旱時播種的出苗遲且長勢差一些,在2019年11月10日小雨遲播的出苗一般,長勢很不平衡。一般小麥拔節後,便會進入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期,抗寒能力明顯減弱,在拔節16天後,遇0℃以下的低溫就會導致嚴重凍害。

黃智敏建議,小寒節氣,對小麥弱小苗、分櫱少、基本苗明顯偏少的瘦弱田補施臘肥(農家肥),並在雨前氣溫尚高的時段,抓緊畝施尿素3至5公斤,促分櫱快發;對已拔節的旺苗,借田間土幹儘快鎮壓、或噴施多效唑,控制主莖生長,以利於抑旺促壯,促根系深扎多發,增強抗寒性。

小麥旺長,是不是提前拔節呢?

暖冬容易使本該處在越冬休眠期的小麥繼續生長,特別是遇到較為明顯的暖冬時,小麥在冬季的生長則更會加劇,甚至還會給人有旺長到瘋長的感覺,譬如今年這個冬天的小麥就是如此。

在2019年秋季氣溫較常年偏高的基礎上,2019~2020年的這個冬季偏高的氣溫更是明顯,在這種秋季暖和冬天不冷的氣候「關照」下,我們不時能聽到或看到小麥在冬季旺長和瘋長的消息,甚至有些直接就懷疑此時的小麥拔節了……

冬小麥在冬前和冬季出現旺長需要具備的條件是:秋冬季較高的氣溫,或較高的秋冬季有效積溫;而冬小麥拔節所需要的條件是:除了要有一定的「高溫」或積溫外,還要有一定的低溫春化過程和較長的日照過程,當低溫春化和較長日照條件沒有完全滿足而只剩下較高的氣溫和積溫時,冬小麥只能表現旺長,旺長過分就是瘋長,不會拔節。

那麼,什麼才叫小麥的拔節呢?

小麥拔節指的是小麥基部第一節間從摺疊在一起的一堆節間中伸長,且伸長長度應該達到1.5釐米時才叫做拔節。沒有見到有節間伸長,此時小麥分櫱節的各節間還都疊加在一起,就是沒有拔節的表現。此時小麥生長再高,表現再直立都沒用,這也只能說明小麥的葉鞘(假莖)的過長、直立等,與拔節無關。這樣的表現,不會讓小麥發生明顯的凍害, 即使是假莖和葉片凍壞凍傷了,但分櫱節沒事兒。

冬小麥拔節是需要有特定條件的

小麥與很多作物不同,小麥不因為光有溫度就可以讓生命進程前行,小麥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生理生化發育階段,這就是:春化階段和關照階段。也就是說,小麥、特別是冬小麥在進入(生殖生長的)幼穗分化和拔節前,必須要經過一個低溫過程,我, 管它叫做「春化」。沒有這個低溫或春化過程,小麥不可能進入下一個階段,即光照階段。我們都知道,小麥是長日照作物,長日照指的就是較長的日照時間,沒有經歷這一個較長光照階段,小麥就不會拔節、幼穗分化也很難繼續。那麼,小麥對日照長度的具體要求是多少呢?不同品種或類型,對日照長度的具體要求有不同,相對來說,緯度越高或地理位置越靠北,或冬性越強的類型要求的光照時間(每天日照時數+總日數)就越長;相反,緯度越低,地理位置越靠南,或冬性越弱極部分春性品種或類型,它們要求的光照時間較短。

3月初不同小麥品種在北京播種的表現

如上圖,同樣都是3月初在北京播種,周麥18瘋長了,但到了5月中旬還沒有拔節,還在繼續的分化葉片和長葉片,其原因是春化時間太短了沒有通過春化階段。同期播種的強冬性品種-農大189就不然了——雖然它是強冬性小麥品種,但由於其對春化要求不嚴格,這樣它將在較短時間內就完成了春化(通過了春化階段),這樣馬上就開始了光照階段……最終,甭看是春季播種,也能夠正常的抽穗開花和灌漿結實。兩個品種,這樣的表現,可能改變我們很多人的「認為」。所以,小麥就是這樣高級——當前邊一個條件沒有滿足其要求時,即使是後邊的條件(光照條件)滿足了,它也不會越級生長和發育;而小麥生長發育一旦已經進入了某一個時期,即使所處的條件又回到了上一個時期,其生長發育也不可倒退回原來的時期。

2015~2016年度春季在曲周的一個春麥(在冬前拔節)表現

當我們了解了上述這些規律後,我們就會發現,小麥自進入冬季以來,光照時數是越來越短的,冬至節氣時是最短——不足十小時,而此時小麥拔節根本不可能,除非種植的品種是春麥(上圖)或是對光照極不敏感、對穩定極其敏感的類型。小麥的很多習性和表現都是通過長期自然和人工選擇下形成的,有些習性甚至「難易」。在種植過程中,小麥難免遇到一些較異常的氣候,但即使是這樣,我想小麥也不可能瞎來,不可能違背它自身的「自我保護」意識,除非是在我們人的協助或脅迫下。

來源:農資導報

編輯:任靜

相關焦點

  • 種小麥為什麼要澆冬水?澆對了,小麥分櫱多,防凍害,產量高
    小麥高產是大家一直關心的問題,比如小麥什麼時候播種,每畝多少播種量,底肥用什麼,現在小麥基本播種完畢,很多農戶都在關心播種後如何管理的問題。小麥的生長離不開水分那麼小麥在冬前要不要給小麥澆水呢?有些農戶說必須澆,也有農戶說現在不用澆了。
  • 專家提醒,霜降種小麥宜早不宜遲,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嚴重
    農村俗話「寒露油菜霜降麥,錯過節氣是冰雪」,意思是說,油菜適宜於寒露節播種,小麥適合於霜降節播種,措過節氣,北地冰天雪地,油菜小麥播種後,難於出苗,也難于越冬。因此油菜和小麥必須依據適宜的節氣播種,培育健壯的幼苗,安全越冬。據農業專家分析,今年秋冬季氣候反常,厄爾尼諾現象非常顯現突出,陰雨連綿天氣增加,平均氣溫比同期相比,要低很多。
  • 山東發布2017小麥冬前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確保苗全苗勻
    齊魯網濟南11月6日訊(記者 劉金旺)為做好小麥冬前田間管理工作,確保小麥苗全苗勻,培育合理群體結構,奠定明年夏糧豐產豐收的基礎,山東省農業廳組織省農業專家顧問團小麥分團、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及農技推廣系統有關專家,研究制定了《2017年全省小麥冬前田間管理技術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小麥後期要防這四病三蟲!
    溫馨提示:河南氣象臺預計,15日、16日是我市楊柳絮盛飛期,提醒您外出注意防護,尤其在10時至16時之間 春季氣溫回升後小麥陸續進入返青期,田間病蟲害也進入多發期,要重點防治小麥紋枯病、白粉病、條銹病、赤黴病
  • 新聞人物:遺傳學家、小麥育種專家李振聲院士
    新聞人物:遺傳學家、小麥育種專家李振聲院士
  • 小麥分櫱期管理要「上心」
    11月21日,省農業氣象專家提醒農民朋友,我省小麥大多處於分櫱期,要加強田間管理。    實測墒情顯示,從現在到11月26日,全省土壤墒情仍以適宜為主,豫中、豫西南、豫南局部土壤相對溼度在90%以上,為偏溼。僅豫北局部地區將會出現輕到中度旱情。    省農業氣象專家建議,各地偏溼地塊應利用近期晴好天氣,及時進行中耕晾墒,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以利小麥根系深扎。
  • 大棚蔬菜防凍害的十二要點!做好保溫增溫措施
    匯聚一流農業專家、涉農企業和種植大戶,農民種植的好幫手,作物健康的資詢專家。助您每天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 最近氣溫再次下降,冷空氣襲來,氣溫驟降,大棚蔬菜的防凍刻不容緩,農戶們你們都做好防凍措施了嗎?今天小編教大家大棚蔬菜防凍害的十二要點吧。
  • 小麥《今年種小麥,地下害蟲咋防治?這樣用藥,立馬見效》
    小麥地下害蟲主要有螻蛄、蠐螬、金針蟲,這些害蟲主要咬食種子、幼苗根部和近地面的頸部,造成小麥缺苗斷壟,也可能造成小麥枯心苗,使植株提前枯死等嚴重後果。因此,提前做好小麥地下害蟲防治十分重要。
  • 重磅乾貨:當前全球糧食貿易格局分析報告(玉米、小麥、大豆、大米...
    因此,我們作為國際糧食市場的需求方,應該更有底氣,更有話語權,不能總是以當前的供需格局來預測未來,認為我們的進口大米需求一放大,國際市場滿足不了我們,就有風險。其實不然,我們如果能夠提早釋放加大需求的信息,供應會很快被培育起來。這樣的思維也有助於我們深化國際糧食市場的貿易。
  • 上萬臺MSSQL伺服器淪為門羅幣礦機,騰訊安全專家提醒要這樣做!
    上萬臺MSSQL伺服器淪為門羅幣礦機,騰訊安全專家提醒要這樣做! 新型挖礦木馬來了!
  • 每車小麥都要檢驗嘔吐毒素
    本報訊(記者宋朝康巍)7月4日,記者在中儲糧駐馬店直屬庫採訪時了解到,今年夏糧收購在傳統檢驗項目水分、容重、不完善顆粒、雜質外又增加了一項,每車入庫的小麥都要檢驗嘔吐毒素;每公斤小麥中的嘔吐毒素低於1000微克,糧庫才能收購入庫。
  • 小麥《小麥田打除草劑,這些必須牢記》
    在小編走訪的市場中,很多經銷商已經意識到二次稀釋法的重要性,賣藥時能及時的提醒農民朋友按此方法用藥。麥田除草劑多數以粉劑為主,有時根據地裡雜草情況需多種藥液混配使用,如果不用二次稀釋法,直接混配,容易造成沉澱,藥液不均勻,藥量輕的地方雜草不能有效防治,藥量重的地方易出現藥害。二次稀釋法無疑是藥液均勻混合的最好方法,避免藥液堵塞噴頭且除草效果更好。
  • 夏天小麥屯糧該咋放?經驗老農告訴你這樣做一年都不生蟲
    提要:夏天小麥屯糧該咋放?經驗老農告訴你這樣做一年都不生蟲小麥是我國的三大主糧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北方人民麵食的最主要食材原材料。小麥6月份收穫,甚至偏南方一些的小麥收穫時間還更早一些。如果長時間儲存小麥的話,就會面臨著諸多難題,比如高溫、高溼、雨水、蟲害等問題,這些問題每一個都不是容易處理的,小麥對於溼度和溫度非常的敏感,當然一旦環境適宜還會滋生出蟲害,要長久保存尤其是自從6月份收穫要面對當下的三伏天,如果在小麥的存貯過程當中處理不當,生蟲、黴變、甚至生芽導致完全喪失食用價值。
  • 三月天氣逐漸轉暖,小麥田紅蜘蛛防控工作要提上日程了!
    提要:三月份天氣忽冷忽熱,小麥紅蜘蛛防治工作要準備好!當前剛剛進入三月份,而且氣溫來說還是忽冷忽熱的,比如二月底的時候河南還下了一場雪,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說小麥田的紅蜘蛛能夠繁殖的起來,而且科學興農通過田間走訪觀察,如今的小麥田還是非常乾淨的,也看不到任何紅蜘蛛的苗頭。
  • 緊急通知:小麥重大病蟲害即將暴發!怎麼辦?來看防治辦法!
    近期,全國農技中心制定的《2020年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發布。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全國植保體系和科研教學單位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0年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總體中等偏重程度發生,發生面積8.4億畝次,其中病害發生4.6億畝次,蟲害發生3.8億畝次。
  • 專家提醒農民早做準備
    所以這一類的農村謠言你要小心中招!雖然現在的農業生產越來越現代化,科技感越來越足,不過「靠天吃飯」的農業本質並沒有太大的改進。拿冬麥區來說,冬季的氣溫高低對於北方冬小麥的生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最近國家氣候中心的專家對今年冬季是寒冬還是冷冬做了一次預測發布。結果是根據預測,今年的冬季為冷冬的概率幾乎為0。
  • 小麥糊粉層分離顛覆技術,給國民健康帶來新機遇
    《小康》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舒富民《小康》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舒富民在致辭中表示,之前小麥麥麩基本上都是做飼料,很少直接拿來食用。這個技術的問世,能夠從麥麩裡面提煉出糊粉層,其意義一是相對於全麥加工的高成本大大降低了成本,二是從麩皮裡面提煉糊粉層,原來的麩皮照樣用,這是主糧的增量,在當前糧食麵臨很大挑戰背景下,令人振奮。
  • 小麥品種的冬性、半冬性、春性到底啥意思?
    經常聽人說小麥品種分冬性、半冬性、春性、弱春性等,可能不少農民對這些並不太熟悉,不知道指的是什麼。通俗地說,一個小麥品種,一定要適合當地的氣候,有的麥種抗凍,有的怕凍,以上說的這些,是與小麥的適應性有關,如果購買種子不考慮這些,很容易犯下大錯。
  • 小麥已收穫,秸稈不讓焚燒,老農民提了3個問題,專家咋解釋?
    黃淮區域主產區的小麥,已進入收穫末期,今年的小麥收穫時間相比前幾年略有提前,伴隨著小麥收穫後,接下來一個令農戶「頭疼」的問題隨之而來,那就是小麥秸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