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地下害蟲主要有螻蛄、蠐螬、金針蟲,這些害蟲主要咬食種子、幼苗根部和近地面的頸部,造成小麥缺苗斷壟,也可能造成小麥枯心苗,使植株提前枯死等嚴重後果。因此,提前做好小麥地下害蟲防治十分重要。
防治方法
1、土壤處理:在多種地下害蟲混合嚴重發生的地塊,利用藥劑進行土壤處理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常用方法有:將藥劑拌成毒土均勻撒施或噴施於地面,然後淺鋤或犁入土中;撒施顆粒劑;將藥劑與肥料混合施入;溝施或穴施,應選用一些高效、低殘留類殺蟲劑。
具體用法:可每畝用5%二嗪磷顆粒劑3-4公斤,於耕地前均勻撒施,隨耕翻入土。防治螻蛄和蠐螬效果十分突出,持效期可達80-100天。
毒餌誘殺:姜餌誘殺是防治螻蛄和蟋蟀的理想方法之一。
2、毒餌誘殺:在螻蛄、蠐螬發生嚴重地塊,也可配製毒餌誘殺,每畝用也可以每畝用50%二嗪磷乳油250毫升,加水1~2公斤,拌炒香的麥麩或玉米粕5~10公斤配成毒麩或毒玉米粕,拌勻後開溝施,或順壟撒施,對螻蛄、蠐螬的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持效期長。
3、藥劑拌種:種子處理方法簡便,用藥量低,對環境安全,是保護種子和幼苗免遭地下害蟲為害的理想方法。在蠐螬、金針蟲發生嚴重地塊,播種前,可用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按照藥種比1:200拌種,晾乾後即可播種,防治蠐螬、金針蟲效果十分突出,持效期可達80-100天,同時還可兼防苗期蚜蟲和飛蝨的為害。
對沒有使用病蟲兼治功能種衣劑的麥田,可用戊唑醇懸浮種衣劑,防治小麥苗期紋枯病等病害。可用50%二嗪磷乳油,防治地下害蟲。
提醒:根據各地小麥品種抗病性、發病程度及氣候條件、栽培方式,合理選擇藥劑。嚴格拌種用藥量,禁止超量用藥,拌種後立即播種,現拌現用,當日播完,並適當增加藥劑拌種後用種量。來源:睢陽農科、三農大喇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