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發布2018年小麥秋季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技術意見

2021-01-16 齊魯網

今天,山東發布2018年小麥秋季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技術意見,各地要抓住秋播苗期關鍵時期,切實壓低病蟲草害越冬基數,夯實小麥綠色安全高質量生產基礎。

小麥秋播苗期是地下害蟲等病蟲為害盛期,也是多種病蟲草害初發期。該時期防治重點為小麥根部病害、地下害蟲、雜草等,預防重點為小麥紋枯病、全蝕病、病毒病等,兼治對象是灰飛蝨、麥蜘蛛、蚜蟲等。另外,小麥莖基腐病等根部病害,受今年氣候、耕作方式等多種因素影響,呈加重趨勢,要高度重視。

大力推廣農業措施

科學選用良種。加強麥種檢疫,嚴禁使用未經檢疫或帶有檢疫對象的種子。因地制宜推廣選用抗耐病優質品種,小麥黃花葉病發生嚴重地區,可選用魯原502、良星99等對小麥黃花葉病抗性好的品種,避免播種臨麥4號、山農22、濟麥22號等感病品種;小麥白粉病嚴重地區,儘量避免種植魯麥21、魯麥23、濟麥20等對小麥白粉病抗性弱的品種。加強健身栽培。因地制宜採取深耕、深松或旋耕,耕翻或旋耕要做好耙耮鎮壓,秸稈還田精細粉碎。實行足墒、精量、適期播種,平衡施肥,科學澆水,適時劃鋤除草等,提高小麥抗逆能力,減輕病蟲草發生為害。

科學實施化學防控

大力推行藥劑處理種子技術。根據當地病蟲發生情況,科學選用種衣劑和拌種劑,積極推廣使用殺蟲、殺菌混合藥劑包衣或拌種。可用35%苯甲·吡蟲啉種子處理懸浮劑400~600克/100千克種子,或52%吡蟲·咯·苯甲懸浮種衣劑700~800克/100千克種子包衣或拌種。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可加40%辛硫磷乳油1:420~550藥種比拌種。

科學施藥防治苗期病蟲。未使用藥劑拌種或包衣的麥田,注意查治灰飛蝨、蚜蟲、地下害蟲等苗期害蟲,預防小麥叢矮病和條紋葉枯病。可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每畝10~20克,對水30千克噴霧防治,同時注意田邊、溝邊噴藥防治,或40%毒死蜱乳油每畝50~60毫升,對水30千克噴施莖基部,或3%辛硫磷顆粒劑每畝3~4公斤,撒施後劃鋤。

適時化學除草。冬前化學除草適期在小麥3葉後,且最低氣溫5℃以上。雙子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用75%苯磺隆水分散粒劑每畝1.5~2克,或15%噻吩磺隆可溼性粉劑每畝10~15克,對水30千克噴霧防治;抗性雙子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每畝50~70毫升,或58克/升雙氟·唑嘧胺懸浮劑每畝10毫升,對水30千克噴霧防治。單子葉禾本科雜草重的可用30克/升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懸浮劑每畝20~35毫升,或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每畝3~4克,對水30千克莖葉噴霧防治。雙子葉和單子葉雜草混合發生的麥田可用以上藥劑混合使用。

著力做好小麥根部病害防治

小麥根部病害發生較重地區,要採取針對措施,特別是濰坊、濟寧、菏澤、東營等地區,因水災導致耕地土壤溼澇,利於小麥莖基腐病等根部病害發生流行,要引起高度重視,加大防治力度,注重前期預防。一要加強田間管理,實行深翻,為保證還田秸稈充分腐熟,兩年深翻一次,深度30cm為宜,破壞病菌適生環境;適期晚播,可根據當地實際,將播種時間推遲在10月10~20日,錯開病害苗期侵染適期;有條件的可實施輪作、換茬,打破連年持續侵染循環。二要大力推進秋播藥劑拌種,可用27%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200~600毫升/100千克種子或32%戊唑·吡蟲啉懸浮種衣劑350~810克/100千克種子包衣或拌種。

積極用好財政支持資金,抓好專業化統防統治

小麥秋播秋苗期,便於大型施藥器械操作,適合大面積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作業。各地要抓住這一防控關鍵期,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專業化服務組織,積極開展病蟲草統防統治。要充分用好中央財政農業生產救災及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資金,特別是小麥根部病害重發地,要加大小麥秋播拌種實施力度,切實發揮項目資金效益,全面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其發生蔓延。

指導綠色安全用藥,防止發生藥害和中毒事故

拌種選用高效、低毒、持效期長的藥劑,除草劑禁止使用影響後茬作物生長的長殘效藥劑。藥劑拌種,特別是殺蟲劑拌種,要注意人、畜安全。拌種過程要有專人負責,嚴格遵循安全操作規程,按推薦藥劑劑量拌種,避免造成藥害。拌種後的麥種應單獨存放,避免人畜誤食中毒。

閃電新聞記者 劉金旺 濟南報導

[責任編輯:楊凡、穆楠、劉金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關於印發《2021年湖北省小麥、油菜病蟲綠色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縣(區)植物保護站(局):  為切實做好2021年小麥、油菜作物病蟲綠色防控工作,推進我省農藥使用減量增效,助力綠色興農、質量興農,根據全國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會議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省站制定了《2021年湖北省小麥、油菜病蟲防控綠色防控技術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 山東發布2017小麥冬前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確保苗全苗勻
    齊魯網濟南11月6日訊(記者 劉金旺)為做好小麥冬前田間管理工作,確保小麥苗全苗勻,培育合理群體結構,奠定明年夏糧豐產豐收的基礎,山東省農業廳組織省農業專家顧問團小麥分團、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及農技推廣系統有關專家,研究制定了《2017年全省小麥冬前田間管理技術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山東發布2018年夏玉米生產技術意見 優化種植結構
    齊魯網5月30日訊日前,山東發布2018年夏玉米生產技術意見,旨在大力推廣「精量播種」「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等關鍵實用的生產技術,推動農機農藝融合,提高機械化水平,減少水、肥、藥等生產資料的投入,倡導綠色、高質、高效的生產理念,引導玉米種植結構的調整優化,促進山東省玉米生產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 2018年全國冬小麥春季田管技術意見
    受去年秋播期間連續降雨影響,部分地區小麥播期推遲,晚播麥麵積增加,加之主產區冬春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目前苗情長勢總體偏弱。針對今年冬小麥苗情特點,春季田間管理應堅持「以促為主、促控結合,因地因苗制宜,加強分類管理,促苗情轉化升級,防控病蟲草害,嚴防和補救春季凍害」的技術途徑,搞好春季麥田管理,夯實夏糧豐收的基礎。
  • 水稻主要病蟲草害防控技術
    一 防控策略 因地制宜選用抗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的水稻品種,加強健身栽培和生態調控,優先使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手段,科學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環境友好型化學農藥開展藥劑防治,綜合防控水稻病蟲草害
  • 投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綜合除草技術減藥三成 黑龍江省玉米綠色防控...
    只見技術人員在筆記本電腦上選擇程序後按動遙控器,無人機騰空飛起4米多高,按照規劃路線在玉米田上「有板有眼」地飛行,隔一段距離就「駐足」投下一粒中藥丸大小的白色小塑料球,再繼續飛行……「這樣就能防治住對玉米危害最大的玉米螟,這新技術真是厲害!」這是記者在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東北北部玉米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現場會上看到的一幕。
  • 2020年,不光「蛾子」作妖,這些病蟲也得緊著防!
    「2020年春季後,它將可能進入全面爆發危害階段!」24日,中國工程院吳孔明院士在廣州召開的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學術研討會上透露,小麥、玉米、花生、甘蔗等多種作物生產面臨挑戰。
  • 江蘇率先發布名錄
    交匯點訊由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根據《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訂的《二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於12月28日正式公布,這也是全國首個發布二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的省份。 《條例》於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第四條要求農作物病蟲實行分類管理。
  • 山東省煙臺市2020年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
    山東省煙臺市2020年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 今年我市小麥生產,適期播種內播種基礎較好,但受播種期間乾旱、越冬期溫度偏高、局部低溫凍害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全市小麥區域間、地塊間苗情發展不均衡,苗情較複雜。
  • 還將有大量成蟲遷入 山東成立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專家組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據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官網消息,為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今日(30日)發布了《關於開展草地貪夜蛾等秋季重大病蟲防控指導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草地貪夜蛾已在山東部分市縣為害,隨著雨季到來,還將有大量成蟲遷入,對秋糧生產構成重大威脅,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已經成立專家組
  • 一圖看懂小麥品質與地理位置關係
    科技日報新鄉5月23日電 (記者瞿劍)23日在此間召開的「小麥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模式集成示範觀摩活動」上,中國農科院「非正式」發布了《基於地理統計學的小麥籽粒質量地圖》,可以一圖看懂小麥品質與地理位置之間的關係。之所以說是「非正式」發布,是因為活動議程安排中,本無此項發布。
  • 緊急通知:小麥重大病蟲害即將暴發!怎麼辦?來看防治辦法!
    近期,全國農技中心制定的《2020年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發布。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全國植保體系和科研教學單位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0年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總體中等偏重程度發生,發生面積8.4億畝次,其中病害發生4.6億畝次,蟲害發生3.8億畝次。
  • 2016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種植抗(耐)病品種;重點採取種子消毒、培育無病壯秧、加強水肥管理、防淹、防竄灌、藥劑控制發病中心的綜合防治措施。病害常發區,感病品種在颱風、暴雨過後及時施藥防治。  綠色防控與專業化統防統治主推技術  (一)選用抗(耐)性品種防病蟲技術。因地制宜選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白葉枯病、條紋葉枯病、褐飛蝨、白背飛蝨的水稻品種,淘汰高感品種。
  • 2017年全國冬小麥春季田管技術指導意見
    要以「控旺促弱保壯,科學運籌肥水,防控病蟲草害,突出防災減災」為技術路徑,因地因苗搞好春季麥田管理,夯實夏糧豐收的基礎。一、黃淮和北部冬麥區該區南部小麥已返青,中北部還處于越冬期,苗情和墒情總體好於去年。但部分地區因播期偏早,播量偏大,加之冬季氣溫偏高,旺長現象明顯,地上地下部生長發育不協調,莖葉徒長、次生根偏少,春季易受凍害。
  • 甜菜夜蛾的綠色防控技術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甜菜夜蛾的綠色防控技術」。甜菜夜蛾是一種世界性頑固害蟲,食性雜,分布廣,具有間歇性大爆發、暴食性和抗藥性強等特點,其寄主範圍廣,為害作物多。是我區夏播作物的主要蟲害,主要為害玉米、花生、棉花、果樹、菸草、蔥、四季豆、萵筍、蘿蔔、豇豆和十字花科蔬菜等。在我區農作物上呈現間歇性暴發成災的特性。為害嚴重地塊可將植物葉片全部吃光,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 建立分類管理制度 科學應對病蟲危害——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多年努力,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病蟲害防控體系逐步建立,監測防控能力不斷提升,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據調查,目前我國常見的農作物病蟲害的種類有1600多種,其中可造成嚴重危害的有100多種,大體可分為4類,分別為草地貪夜蛾、稻飛蝨等遷飛性害蟲,小麥條銹病、赤黴病等流行性病害,柑橘黃龍病、蘋果蠹蛾等檢疫性病蟲害,玉米螟等常規性病蟲害。
  • 2019年棉花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2019年,棉蚜、棉盲蝽、棉鈴蟲、棉葉蟎、地下害蟲、苗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黃萎病、鈴病等病蟲將在各棉區普遍發生,棉薊馬、煙粉蝨、紅葉莖枯病等次要病蟲在局部發生。為了切實做好2019年棉花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棉花生產安全、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 黏蟲重發原因及綜合防控技術
    其中以小麥對黏蟲的營養質量為最好,以小麥為食的黏蟲,幼蟲和蛹平均歷期分別為17.7天和12.5天,比取食刺菜的分別減少18.1天和3.3天;取食小麥的幼蟲成活率為100%,可以全部發育為6齡,而取食刺兒菜和苜蓿的成活率僅為70%和50%,且部分幼蟲有增齡現象;取食小麥的幼蟲蛹的重量均在0.4克以上,平均1頭雌蛾能產卵1 700餘粒,而取食刺兒菜和苜蓿的蛹重量不足0.3克,成蟲產卵量明顯下降甚至不能產卵
  • 山東部分高校確定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時間
    8月21日,山東省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印發了《關於做好全省2020年秋季學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全省學校秋季學期復學複課和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山東不少學校陸續發布了開學通知。
  • 小麥冬前管理關鍵期,做好了這幾點高產不是問題!
    小麥冬前管理重點是,控制秋季病蟲危害,抓住時機搞好秋季除草。促根增櫱,培育冬前壯苗,確保安全越冬。提出以下管理意見。,即滿月水,對於播種、或出苗後墒情不足,必須澆水以保證小麥生長和分櫱;對群體過大過旺麥田,進入分櫱期可進行鎮壓,控旺轉壯;對於耕作粗放、柴草較多的麥田,地面封凍前進行鎮壓,起到保溫保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