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棉花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2020-12-04 農業農村部網站

2019年,棉蚜、棉盲蝽、棉鈴蟲、棉葉蟎、地下害蟲、苗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黃萎病、鈴病等病蟲將在各棉區普遍發生,棉薊馬、煙粉蝨、紅葉莖枯病等次要病蟲在局部發生。為了切實做好2019年棉花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棉花生產安全、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重大病蟲防治處置率達到95%以上,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和專業化防治面積分別達到20%以上和25%以上,總體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8%以內,化學農藥使用量明顯下降。

二、防控策略

針對不同棉區、棉花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蟲種類,本著輕簡化、無害化的原則,採取「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措施,大力推廣抗(耐)病品種,發揮棉花自身補償作用,充分利用生態調控手段,保護和利用棉田自然天敵的控害作用。藥劑防治優先選用生物源、低毒、環境友好型藥劑,並注意與藥劑輪換。重視合理用藥、精準用藥,降低化學農藥用量。通過秋冬壓低病蟲基數,苗期預防、生長期控害、鈴期保鈴保產等技術措施,增強棉田的可持續和安全控害減災作用。

三、防控措施

(一)分區域防控重點

1.黃河流域棉區:包括河北、山東、河南、天津、山西和陝西棉區。重點防控棉盲蝽、棉蚜、棉葉蟎、棉鈴蟲,預防棉花枯萎病、棉花黃萎病、苗病、鈴病、紅葉莖枯病,局部做好地下害蟲(螻蛄、蠐螬、金針蟲、地老虎)、棉薊馬、象鼻蟲、細菌性角斑病的防治。

2.長江流域棉區:包括江蘇、安徽、湖北、江西和湖南棉區。重點做好棉盲蝽、棉葉蟎、棉鈴蟲、斜紋夜蛾、棉花枯萎病、棉花黃萎病的防治,預防苗病、鈴病、紅葉莖枯病,注意防治棉蚜、紅鈴蟲、棉薊馬、煙粉蝨。

3.西北內陸棉區:包括新疆、甘肅棉區。重點做好棉葉蟎、棉蚜、棉鈴蟲、棉薊馬、棉盲蝽、煙粉蝨、枯萎病、黃萎病、苗病、紅葉莖枯病的防治。

(二)主要技術措施

1.播種期

預防對象:苗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黃萎病、苗蚜、棉葉蟎、棉盲蝽、棉薊馬、地下害蟲等。

(1)選用抗(耐)棉花枯萎病、棉花黃萎病品種和抗蟲品種。

(2)根據各棉區苗期病蟲發生特點,選擇適宜的種衣劑,做好種子藥劑處理。

(3)選用無菌土壤制缽育苗,培育無病壯苗。西北內陸棉區黃萎病重發區深翻土壤60釐米。

(4)清除棉田、田埂和路邊雜草,減少棉盲蝽、棉薊馬、棉葉蟎蟲口基數。

2.苗期

防治對象:苗病、苗蚜、棉花枯萎病、棉花黃萎病、棉葉蟎、棉盲蝽、棉薊馬、地下害蟲等。

(1)推遲滅茬。小麥、油菜收穫後秸稈在田間堆放2-3天,使天敵充分向棉株轉移,以保益控害。

(2)苗病:發病初期及時防治,尤其遇低溫陰雨天氣,及時噴施枯草芽孢桿菌、多抗黴素、噁黴靈等藥劑控制。

(3)苗蚜:以利用自然天敵控制為主;黃河流域和西北內陸棉區直播棉3片真葉前,當蚜量較大,卷葉株率達5%-10%,或4片真葉後卷葉株率10%-20%時,進行藥劑防治。

(4)棉葉蟎:當棉田蟎株率低於15%時挑治中心株,超過15%時立即進行全田統一防治。

(5)棉盲蝽:長江流域棉區棉苗營養缽移栽前施好送嫁藥。大田百株若蟲量達到3頭時,進行藥劑防治。

(6)地老虎:採用糖酒醋液誘殺成蟲,壓低基數。採用晶體敵百蟲配製毒土或毒餌順壟條施誘殺幼蟲。

(7)棉花枯萎病、棉花黃萎病: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實行疏通「三溝」(圍溝、橫溝、廂溝),增施腐熟的有機肥和生物肥,合理增施磷、鉀肥,補充微肥,氮肥可選用碳酸氫銨作追肥,發病前或初見病時用藥,連續用藥2-3次,間隔10天,葉面噴施與噴淋灌根相結合,注意輪換用藥。

3.蕾期

防治對象:棉盲蝽、棉鈴蟲、棉葉蟎、枯萎病、黃萎病、紅葉莖枯病等。

(1)及時整枝,中耕除草;雨水多時,注意清溝瀝水,降低土壤溼度,根據棉株長勢適時噴施甲哌嗡控制旺長。

(2)棉盲蝽: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重點防治早發、雜草多及與棗園、樹林相鄰的早發棉田。採用昆蟲性誘劑誘殺綠盲蝽成蟲。當百株蟲量達5頭時實施藥劑防治,施藥時間應在上午9時前或下午4時後,由田邊向內施藥。西北內陸棉區棉盲蝽重發區6月上旬結合棉薊馬和棉蚜防治進行兼治。

(3)棉鈴蟲:非抗蟲棉及早發棉田,棉鈴蟲成蟲期採用性誘劑配套乾式飛蛾誘捕器,或條施生物食誘劑誘殺成蟲;當棉鈴蟲百株低齡幼蟲達10頭時進行防治,優先選用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蘇雲金桿菌(Bt.,抗蟲棉田禁用)、茚蟲威等生物農藥。

(4)棉葉蟎:點片發生時,選用專用殺蟎劑控制為害。

(5)棉花枯萎病、棉花黃萎病: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發病前或初見病株時,及時用藥控制病情。

(6)紅葉莖枯病:現蕾後噴施鉀肥,並根據土壤養分情況配合噴施硼肥和鋅肥,預防和控制發病。

4.花鈴期

防治對象:伏蚜、棉葉蟎、棉鈴蟲、棉盲蝽、斜紋夜蛾、煙粉蝨、鈴病等。

(1)鈴病:及時去空枝、打老葉,摘除爛鈴和斜紋夜蛾卵塊並帶出田外深埋處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溼度和鬱閉度,減少田間病蟲基數。同時,應避免偏多、偏遲施用氮肥,防止棉花貪青徒長。鈴病常發區,以花蕾和幼鈴為重點適期噴藥預防,發病前或初見病時噴藥。雨前預防,雨後及時噴藥控制鈴病的發生。

(2)棉鈴蟲:採用性誘劑、生物食誘劑誘殺成蟲,降低田間落卵量。花蕾期當抗蟲棉百株低齡幼蟲(3齡)10頭、非抗蟲棉累計百株卵量100粒時,進行藥劑防治。

(3)當伏蚜、棉葉蟎、棉盲蝽、斜紋夜蛾等蟲口密度達到防治指標時,即單株上中下3葉蚜量平均200-300頭,全株均勻噴霧;棉葉蟎點片發生時挑治,連片發生時全田防治;棉盲蝽百株蟲量10頭;斜紋夜蛾百株2個卵塊。

四、專業化統防統治主推技術

(一)清潔田園和秋耕技術

棉花收穫後及時拔除棉稈並清潔田園,清除病蟲殘體。秋耕深翻,有條件棉區秋冬灌水保墒,壓低病蟲越冬基數。

(二)選用抗(耐)病蟲品種

因地制宜選用抗枯萎病、耐黃萎病品種,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在選用抗病品種的基礎上,選用抗蟲棉優質高產品種。

(三)種子處理技術

根據各棉區苗期主要病蟲種類,選用適宜的殺蟲劑、殺菌劑或專用種衣劑處理種子。

(四)生物源農藥和天敵保護利用技術

1.天敵保護利用。棉花生長前期注重保護利用棉田自然天敵,充分發揮天敵控害作用。小麥、油菜收穫後,秸稈在田間放置2-3天,有利於瓢蟲等天敵向棉田轉移。苗蚜發生期,當棉田天敵單位(以1頭七星瓢蟲、2頭蜘蛛、2頭蚜獅、4頭食蚜蠅、120個蚜繭蜂為1個天敵單位)與蚜蟲種群量比,黃河流域棉區高於1:120、長江流域棉區高於1:320、西北內陸棉區高於1:150時,不施藥防治,利用自然天敵控制蚜蟲。長江流域棉區棉花苗期至蕾期一般年份不施用化學農藥防治苗蚜。

2.生物源農藥。棉鈴蟲卵孵化始期噴施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Bt.等;斜紋夜蛾卵孵化始期噴施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不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還可有效保護天敵;應用藜蘆鹼等防治棉蚜、棉鈴蟲;預防苗病、枯萎病、黃萎病,採用枯草芽孢桿菌、氨基寡糖素、乙蒜素處理種子,苗期和花蕾期隨水滴灌施藥或葉面噴霧;防治鈴病,真菌性鈴病採用多抗黴素葉面噴霧,細菌性鈴病選用乙蒜素等防治。

3.人工釋放赤眼蜂。棉鈴蟲成蟲始盛期人工釋放卵寄生蜂螟黃赤眼蜂或松毛蟲赤眼蜂,放蜂量每次10000頭/畝,每代放蜂2-3次,間隔3-5天,降低棉鈴蟲幼蟲量。

(五)昆蟲信息素誘殺技術

棉鈴蟲越冬代成蟲始見期至末代成蟲末期,大面積連片使用棉鈴蟲性誘劑,每畝設置1個乾式飛蛾誘捕器和誘芯;長江流域棉區斜紋夜蛾常發區,大面積連片使用斜紋夜蛾性誘劑,每畝設置1個夜蛾型誘捕器和誘芯,群集誘殺成蟲,降低田間落卵量。連片施用生物食誘劑,於夜蛾科害蟲(棉鈴蟲、地老虎、三葉草夜蛾等)主害代羽化前1-2天,以條帶方式滴灑,每隔50-80米於1行棉株頂部葉面均勻施藥,可誘殺成蟲。

(六)生態調控和生物多樣性利用技術

西北內陸棉區棉田周邊田埂和林帶下種植苜蓿或早熟油菜等作物,引誘、培育和涵養天敵,增強天敵對棉蚜、棉鈴蟲、棉葉蟎的控制能力。棉鈴蟲常發區,棉田套種玉米、苘麻條帶,誘集棉鈴蟲成蟲產卵,集中殺滅。推行棉花和冬小麥插花種植,保護利用自然天敵。

(七)合理用藥技術

1.防治蚜蟲、棉盲蝽可選用苦參鹼、烯啶蟲胺、噻蟲嗪等;棉盲蝽可選用氟啶蟲胺腈等。

2.防治棉鈴蟲、甜菜夜蛾等夜蛾科害蟲優先選用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Bt.、茚蟲威、多殺黴素等;昆蟲生長調節劑可選用滅幼脲、抑食肼等;化學藥劑可選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溴氰蟲醯胺等。

3.防治棉葉蟎選用阿維菌素等生物源殺蟲劑;化學藥劑可選用乙蟎唑等。

4.預防和防治枯萎病、黃萎病可選用枯草芽孢桿菌、乙蒜素、氨基寡糖素等;化學藥劑可選用辛菌胺醋酸鹽等。

5.防治鈴病。真菌性鈴病發病初期(鈴上出現水漬狀小點)可選用多抗黴素、乙蒜素,化學藥劑可選用辛菌胺醋酸鹽、吡唑醚菌酯等;細菌性鈴病可選用嘧啶核苷類抗菌素、乙蒜素、中生菌素等,化學藥劑可選用噻菌銅等。

6.藥劑拌種。殺蟲劑可選用吡蟲啉或噻蟲嗪種子處理劑;殺菌劑和生長調節劑可選用枯草芽孢桿菌、氨基寡糖素、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內酯、苯醚甲環唑、咯菌腈等。殺蟲劑與殺菌劑混合包衣可控制苗期多種病蟲害。

7.苗病(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紅腐病)。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及時防治,可選用絡合態代森錳鋅、吡唑醚菌酯、噁黴靈等藥劑。

相關焦點

  • 2016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水稻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預測,2016年我國水稻病蟲害將呈偏重發生態勢,重於常年,發生面積15.7億畝次。其中,稻飛蝨、稻縱卷葉螟重發區域廣,二化螟集中危害現象突出,稻瘟病、稻曲病流行風險高,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呈回升態勢,水稻白葉枯病、細菌性基腐病局部地區偏重發生。為了做好2016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 2011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案
    我國水稻病蟲暴發頻繁,危害嚴重,防控壓力大,及時有效控制病蟲危害,對確保水稻生產和糧食生產安全意義重大。根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專家會商預測,2011年水稻病蟲害繼續呈嚴重發生態勢,程度重於2010年,預計發生面積13.9億畝次。為做好2011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病蟲危害損失,特制定本方案。
  • 全國農技中心關於印發果菜茶等作物重大病蟲害和草地螟防控技術...
    農技植保〔2020〕4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植保(植檢、農技)站(局、中心),天津市、遼寧省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廣東省農業有害生物預警防控中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技推廣總站: 為切實做好2020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紮實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助力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我中心組織制定了《2020年馬鈴薯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 關於印發《2021年湖北省小麥、油菜病蟲綠色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縣(區)植物保護站(局):  為切實做好2021年小麥、油菜作物病蟲綠色防控工作,推進我省農藥使用減量增效,助力綠色興農、質量興農,根據全國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會議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省站制定了《2021年湖北省小麥、油菜病蟲防控綠色防控技術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 趙斌要求抓好秋收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保豐收
    21日,全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會上簽訂了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責任狀,鹹寧、仙桃兩市作了典型發言。副省長趙斌要求,各地要大力抓好以水稻為主的秋收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確保實現今年糧食增產2億公斤的目標。
  • 2021年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預測來了
    2020—2021年度全國植保植檢重大信息 2021年 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是怎樣的? 農作物病蟲害怎樣防治? 有哪些綠色防控技術?
  • 2019年油菜菌核病防控技術方案
    為做好2019年我國油菜產區菌核病防控工作,確保油菜生產安全,特制定本方案。一、防控目標防控處置率總體達到90%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佔防控面積的40%以上;常發區防治效果達到80%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8%以下,重發區防治效果達到65%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10%以下。二、防控策略採取「預防為主、統防統治」的防控策略。
  • 2021年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預測來了,趕緊收藏
    2021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是怎樣的?農作物病蟲害怎樣防治?有哪些綠色防控技術?農藥需求有什麼變化?2021年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預估從全局來看,由於病蟲害發生基數高,作物布局、種植制度和氣候條件總體有利,2021年我國農作物主要病蟲害仍維持重發態勢。
  • 2019年柑橘大實蠅防控技術方案
    柑橘大實蠅是柑橘果樹上的主要害蟲,為做好2019年柑橘大實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柑橘大實蠅危害,切實保障柑橘產業安全,特制定本方案。一、防控目標防治處置率達到90%以上,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達到80%以上,總體防控效果85%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確保柑橘大實蠅不大面積擴散蔓延。二、防控策略採取分區治理、分類防治、聯防聯控的防治策略,加強柑橘大實蠅發生期監測,重點應用成蟲誘殺、撿拾蟲果以及蟲果無害化處理等措施,逐年降低蟲源基數。
  • 草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草莓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堅持「預防為主、全程控制」「治早、治小、治準」的原則,將生物、生態、物理等防控技術結合起來,同時在生產過程中禁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既控制有害生物發生危害,推進農藥減量使用,又能提升草莓產品質量,進一步降低病蟲抗藥性、食品安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風險
  • 設施農業生產病蟲害綠色防控及安全用藥技術
    首先要加強監測,準確及時診斷病蟲害發生情況及發展趨勢,同時還要堅持「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及時採取農業、物理、生物及化學等項技術措施對病蟲害實施綜合防控。一、設施農業病蟲害防控策略1.加強病蟲害監測從多年的生產經驗看,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是防治工作的前提和關鍵。各種害蟲的習性和為害期各有不同,其防治的適期也不完全一致。
  • 緊急通知:小麥重大病蟲害即將暴發!怎麼辦?來看防治辦法!
    近期,全國農技中心制定的《2020年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發布。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全國植保體系和科研教學單位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0年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總體中等偏重程度發生,發生面積8.4億畝次,其中病害發生4.6億畝次,蟲害發生3.8億畝次。
  • 江蘇南通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江蘇南通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王錫娥十字花科蔬菜是南通市崇川區常見的一類蔬菜,種植品種有西蘭花、大白菜、甘藍、青菜和蘿蔔等,常發生的病蟲害主要有軟腐病、黑腐病、霜黴病、菜粉蝶、斜紋夜蛾、甜菜夜蛾、蚜蟲和煙粉蝨等。
  • 頭號研報: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推進轉基因育種概念迎機遇
    事件: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推進落實視頻會,會議指出,預計今年我國小麥條銹病、赤黴病、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呈偏重發生趨勢,程度重於上年,要立足抗災奪豐收,重點落實五項措施。從播種面積上看,2019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佔世界的23.32%,其次是美國(20.97%)、巴西(10.23%)、歐盟(4.92%)和阿根廷(3.56%)。2019年美國和中國、巴西總產量均超過 1 億噸。
  • 胡蘿蔔主要病蟲害發生種類、發生特點與綠色防控技術
    胡蘿蔔主要病蟲害發生種類、發生特點與綠色防控技術羅集豐,王長龍基金項目:揭陽職業技術學院校內重點課題—— — 胡蘿蔔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探索。胡蘿蔔因營養豐富、嫩脆多汁而深受人們喜愛,市場需求量大,栽培面積廣,病蟲害發生為害普遍。
  • 寧波餘姚利用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讓稻田美成「花園」
    「其實,水稻田邊種著這麼多花草,不光是為了美化環境,打造美麗鄉村,更是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之一。據農藝師張懷傑介紹,這些花草雖然很普通,但各擔其責,其作用不容小覷。比如,田埂上種植的香根草,可以引誘二化螟;芝麻、萬壽菊,是病蟲害天敵的蜜源植物,可為益蟲提供花粉和花蜜,讓它們壽命更長、寄生能力更強、繁殖得更多。
  • 農業部發布2007年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
    根據農業部組織有關專家綜合分析和會商,預計2007年小麥條銹病、小麥蚜蟲、稻飛蝨、稻縱卷葉螟、水稻螟蟲、玉米螟仍將嚴重或偏重發生,小麥赤黴病、稻瘟病、稻曲病呈嚴重流行態勢,小麥吸漿蟲、水稻條紋葉枯病、粘蟲、棉鈴蟲在部分地區呈加重發生趨勢,蝗蟲、草地螟仍將中等發生,全年重大病蟲發生面積60億畝次,需要防治面積70億畝次以上。
  • 市植保站:舉辦政策解讀及病蟲害監測防控培訓會
    近日,市植保站舉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解讀暨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技術培訓會,我市部分職業農民、種糧大戶代表參加培訓。培訓會上,市植保站工作人員詳細解讀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使廣大種植戶在防治中有法可依,有規可尋,同時,專家技術員還從草地貪夜蛾幼蟲、成蟲的識別方法、防治技術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種糧大戶 馮震(今天通過華陰市植保站對這《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有所了解,也學到了一些關於病害的有關政策條例。
  • 2020年重大病蟲害預計發生面積約45億畝次,重於2019年
    導語: 近日,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全國植保體系和科研教學單位有關專家,對2020年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進行了分析會商綜合分析病蟲害發生基數、作物布局、種植制度和氣候趨勢等因素,預計2020年我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總體將重於2019年,累計發生面積約45億畝次。
  • 濱州市植保站技術人員積極開展韭菜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工作
    濱州市植保站技術人員積極開展韭菜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工作 2021-01-13 11:10:55來源:濱州市農業農村局作者:濱州市農業農村局   為保障韭菜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