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冬小麥春季田管技術指導意見

2020-12-04 中國政府網

當前,「立春」已過,天氣回暖,正是加強麥田管理、構建合理群體的關鍵時期。今年冬小麥苗情、墒情總體較好,但偏旺和偏弱「兩頭苗」現象較為突出,遭遇早春低溫凍害的威脅較大。要以「控旺促弱保壯,科學運籌肥水,防控病蟲草害,突出防災減災」為技術路徑,因地因苗搞好春季麥田管理,夯實夏糧豐收的基礎。

一、黃淮和北部冬麥區

該區南部小麥已返青,中北部還處于越冬期,苗情和墒情總體好於去年。但部分地區因播期偏早,播量偏大,加之冬季氣溫偏高,旺長現象明顯,地上地下部生長發育不協調,莖葉徒長、次生根偏少,春季易受凍害。

(一)促控結合,分類管理。針對不同的苗情長勢,要做到因地制宜,促控結合,分類管理,肥水調控。旺長苗以控為主。對無脫肥現象的旺苗,早春鎮壓蹲苗,避免春季過多分櫱,拔節期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對有脫肥現象的旺苗,結合起身期澆水,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早春返青後對旺苗鎮壓,及時控旺轉壯。三類苗以促為主。春季追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於返青期5釐米地溫穩定在5℃左右時追肥澆水,畝施尿素8-10公斤和適量的磷酸二銨;第二次於拔節期進行,畝施尿素5-7公斤,提高成穗率,促進小花發育,增加穗粒數。對葉色和生長正常的晚播麥田,要控制早春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和土壤透氣性而影響麥苗生長。二類苗促控結合。地力水平一般的二類麥田,起身初期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較高的二類麥田,起身中期追肥澆水。一類苗控促結合。起身期噴施調節劑,縮短基部節間,控制植株旺長,防止生育後期倒伏。拔節期追肥澆水,畝追尿素15公斤。

(二)鎮壓劃鋤,澆水保墒。鎮壓、劃鋤結合進行,先壓後鋤,促進土壤上松下實,提墒保墒增溫。對播種時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麥田,土壤化凍後及時鎮壓,沉實土壤,彌合裂縫,減少水分蒸發,促進根系生長。對墒情較差的麥田,土壤解凍後及時補灌,抗旱保苗,澆水後及時劃鋤,提高地溫,破除板結,改善土壤墒情,防止或減輕凍害威脅。對無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將鎮壓提墒作為重點措施,提高小麥抗旱能力,同時土壤返漿或下雨後,用化肥耬施入氮肥,一般畝施尿素10公斤左右,對底肥沒施磷肥的配施磷酸二銨。

(三)防控病蟲,化學除草。做好紋枯病、全蝕病、麥蜘蛛、吸漿蟲等病蟲害監測防控工作,指導農民科學選藥、安全用藥,早防早治,聯防聯治。對冬前沒有進行化學除草的麥田,在春季日均溫穩定通過6℃以後,選擇晴好天氣,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根據田間雜草種類,選擇適宜除草劑,及時進行化除,並嚴格按照使用濃度和技術操作規程操作,以免發生藥害。

(四)預防凍害,及時補救。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降溫之前及時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減小地面溫度變化幅度,防禦早春凍害。凍害發生後,及時追施適量氮素化肥,然後澆水,促進受凍小麥恢復生長。

二、長江中下遊冬麥區

該區小麥陸續開始返青,部分地區進入起身期,是苗情差異最大、最複雜的地區。旱茬小麥苗情較好,但受去年播種期間連陰雨影響,稻茬麥播種偏晚,苗情是近幾年最弱的一年;部分地區土壤偏溼,漬害較重。

(一)科學施肥,構建群體。施好壯櫱肥,促弱轉壯。對基苗肥不足、群體偏小(畝莖櫱數小於30萬)的田塊,尤其是晚播弱小苗,可畝追施10-15公斤三元高效複合肥(N、P2O5、K2O各15%);對秸稈還田量大、苗情過弱的田塊,畝加施5公斤尿素,促進苗情轉化升級。施好拔節肥,壯稈大穗。對群體適宜的一、二類苗麥田,在葉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節間接近定長時追施拔節肥,一般畝施尿素5公斤和三元高效複合肥10-15公斤;對群體過大,葉色未正常褪淡的麥田,適當推遲施用拔節肥,防止倒伏;對群體過小、莖櫱數不足的三類苗和脫肥變黃嚴重的麥田,適當提早施用拔節肥。

(二)清溝理墒,排水降漬。在早春,未開排水溝的麥田,要抓住晴天儘早開好麥田三溝,開溝泥土要均勻散開,避免損傷麥苗。已開溝的麥田,要及時疏通,保證排水暢通,做到雨止田幹、溝無積水,同時確保麥田外三溝暢通。

(三)防禦凍害,及早補救。在小麥凍害發生後2-3天調查幼穗受凍程度,對莖櫱受凍死亡率超過10%的麥田及時追肥。一般莖櫱受凍死亡率10%-30%的麥田,畝追施尿素4-5公斤;超過30%的麥田,莖櫱受凍死亡率每增10個百分點,畝增施尿素2-3公斤,最高不超過15公斤。

(四)防病治蟲,化學除草。重點加強赤黴病、白粉病、紋枯病和銹病等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特別要在抽穗期和開花初期防治好赤黴病。各地要根據雜草種類及時進行化學除草,控制雜草危害。對群體過大、有倒伏風險的麥田,應適時鎮壓控旺或化控防倒。

三、西北麥區

該區小麥大部分處于越冬期,小麥苗情和墒情總體較好。部分田塊因搶墒早播,出現旺長,個別地塊旱象抬頭,小麥條銹病見病早,菌源基數大。水澆地小麥管理參照黃淮麥區進行,旱地麥管理如下。

(一)耙耱保墒,頂凌追肥。「春耙麥梳頭,麥苗綠油油」。各類麥田都應頂凌耙耱,蓄墒保水。對底肥不足、苗黃苗弱的麥田,結合頂凌耙耱或小雨後趁墒追肥,畝施4-5公斤尿素,促轉化升級。對冬前群體過大、土壤肥力較高的旱地麥田,返青期不宜追肥,可在起身至拔節期趁雨酌情追肥。

(二)鎮壓劃鋤,提墒增溫。早春小麥返青前後鎮壓可提墒保墒,促進小麥根系發育,並抑制小麥旺長。要在晴天中午前後鎮壓,切忌在寒冷地溼的早晨進行,以免壓折假莖和損傷葉片。劃鋤要因地因苗制宜,對晚播弱苗宜淺劃鋤,提高土壤溫度,促進弱苗轉壯,防止傷根和坷垃壓苗。

(三)防治病蟲,化學除草。做好小麥條銹病、紋枯病、麥蚜等病蟲害監測和防治工作。在返青期及時開展化學除草。大力推廣「準確監測,帶藥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防治經驗,早發現,早防治,提高防除效果。

(四)護膜護苗,嚴防啃青。對覆膜田塊,覆蓋不嚴的要及時壓土蓋嚴。要嚴防春季畜禽啃青,影響小麥光合面積和乾物質積累,造成減產。

四、西南冬麥區

該區小麥處於拔節後期,即將進入孕穗期,小麥苗情總體較好,土壤墒情適宜,但部分地區苗情不平衡性大。

(一)氮肥後移,及時追肥。要以促為主,追肥灌水。平原麥區澆灌後待水分下滲僅剩一層淺水時,畝施5-8公斤尿素。無灌溉條件的丘陵地區,開溝畝施5公斤尿素或純氮量與之相近的速效肥料。

(二)早查早治,防治病蟲。2月至3月中下旬是防治條銹病中心病團的關鍵時期,要對中心病團(病株)的點片田塊噴藥防治,以防病害流行。赤黴病以「防」為主,抽穗至開花初期重點防治。要制定以赤黴病防治為重點的一噴多防措施,將預防赤黴病、條銹病、蚜蟲等病蟲的藥劑混合在一起,一次性施用,省工節本,輕簡高效。

(三)清溝排溼,防禦漬害。拔節至抽穗是小麥對溼漬害的敏感期。稻茬麥田溝渠配套差,漬害較重,要在春雨來臨前,開好邊溝、圍溝、排水溝,排水降漬,確保小麥正常生長和籽粒灌漿。

(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相關焦點

  • 2018年全國冬小麥春季田管技術意見
    當前,「雨水」已過,主產區大部冬小麥陸續返青、起身,正是加強春季田管、促進苗情轉化,搭好豐產架子的關鍵時期。受去年秋播期間連續降雨影響,部分地區小麥播期推遲,晚播麥麵積增加,加之主產區冬春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目前苗情長勢總體偏弱。
  • 冬小麥田除草劑的選擇與使用方法
    目前麥田除草面臨的問題  目前,我省冬小麥田在雜草防除上面臨諸多問題。第一,由於防除闊葉雜草苯磺隆的長期使用,麥田優勢闊葉雜草播娘蒿、薺菜等抗性發生普遍,部分地區如鄒平、泰安的夏張、菏澤等地抗性水平較高,已達200-1500倍的抗性水平。原有藥劑已經不能控制其危害。
  • 山東省煙臺市2020年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
    山東省煙臺市2020年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 今年我市小麥生產,適期播種內播種基礎較好,但受播種期間乾旱、越冬期溫度偏高、局部低溫凍害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全市小麥區域間、地塊間苗情發展不均衡,苗情較複雜。
  • 手裡一部智慧型手機 眼前一幅「田管圖」
    來源標題:手裡一部智慧型手機 眼前一幅「田管圖」王伶俐是成都市崇州都市農業產業功能區楊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農業職業經理人,管理著合作社3850畝土地,目前依託中化MAP(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技術服務,她一手抓小春植保,一手抓大春備耕。
  • 冬小麥長勢差和施肥有關?施肥多年,可能你一直沒施對
    尤其是隨著小麥總產量的提高,化肥用量不斷增加,其中氮磷肥用量普遍過量,造成無效分櫱增加,莖稈細弱,抗倒、抗寒、抗病能力下降,常常遭受冬季凍害和春季倒春寒危害,中後期病蟲害加重,易倒伏,從而影響產量。三是秸稈還田不增施氮肥。秸稈還田是解決有機肥不足的有效措施,但不少農戶對該技術掌握不到位,秸稈還田後不增施氮肥。
  • 農業農村部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 冬小麥赤黴病防治氣象條件預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彬 通訊員李森報導4月3日,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今年第一期《冬小麥赤黴病防治氣象條件預報》,在央視《新聞聯播》後播出的《天氣預報》節目播出,提醒江漢、江淮南部冬小麥進入赤黴病預防關鍵期,須抓住晴好天氣及時噴藥。
  • 全國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指導意見出臺
    11月13日,中國氣象局印發《全國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進農業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國家戰略對農業氣象觀測的需求,指導做好農業氣象觀測現代化建設工作
  • 早稻田大學是2021年春季SGU項目的必修課
    本文對春季支持SGU/英文項目的早稻田大學本科階段和碩士階段進行了梳理,申請期為至需注意多多。此前,行知學園SGU團隊還與您分享了很多高考Guidebook,我們做了一個專題,主要包括項目申請時間、成績發布時間、項目介紹等。
  • 2017年春季上海小學五年級奧數:數論知識點
    2017年春季上海小學五年級奧數:數論知識點 來源:家長幫社區上海站   作者:羅軒老師   2017-04-27 14:31:53 2017年春季上海小學五年級奧數:數論知識點
  • 泰安春季高考農林果蔬專業中作物生產技術考什麼?重點是什麼?
    泰安春季高考農林果蔬專業理論學習植物及植物生理、土壤肥料、農業生物技術、植物保護技術、作物生產技術、農產品保鮮與加工等相關專業核心知識技能,主要測試考生理解和掌握有關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程度,以及綜合運用這些開論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春季麥田中發現紅蜘蛛要不要管?怎麼防治?
    一定要管,而且必須儘早管。下面來說一說小麥田紅蜘蛛的防治。紅蜘蛛,就是老百姓俗稱的火龍、火蜘蛛,由於近幾年冬季乾旱少雨、氣溫偏高,這為紅蜘蛛成蟲和卵的順利越冬提供了有利條件,紅蜘蛛也逐漸成為危害小麥產量的主要蟲害之一。
  • 2021-2027年全球與中國冬小麥發展現狀及市場前景報告
    (2016-2027年)    1.5.1 全球冬小麥產能、產量、產能利用率及發展趨勢預測(2016-2027年)    1.5.2 全球冬小麥產量、表觀消費量及發展趨勢預測(2016-2027年)  1.6 中國冬小麥供需現狀及預測(2016-2027年)
  • 【論文精選】無人機多光譜遙感反演冬小麥SPAD值
    《農業工程學報》2020年第36卷第20期刊載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周敏姑、邵國敏、張立元、姚小敏與韓文霆的論文——「無人機多光譜遙感反演冬小麥SPAD值」。該研究由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項目號:2017YFC0403203)等資助。
  • 2017年全國室內跳傘訓練營開營
    (原標題:2017年全國室內跳傘訓練營開營)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全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中國氣象局2014年10月24日全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發展指導意見人工影響天氣是指為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結合全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能力與科技水平,制定本指導意見。
  • 大氣所揭示華北春季極端「倒春寒」的特徵和環流演變過程
    但是,春季的冷事件(俗稱「倒春寒」)卻鮮有研究涉及。我國華北地區是重要的冬小麥產區,春季是冬小麥返青、拔節、孕穗的關鍵時期,極端「倒春寒」事件(ESCS)可以使當地的冬小麥產量減產20%以上。特別是全球變暖背景下,冬季顯著增溫,使得ESCS的破壞性增強。
  • 《重慶市城鎮排水管網監測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環保網獲悉,重慶市住建委近日公布《重慶市城鎮排水管網監測技術導則》(徵求意見稿),旨在進一步指導各區縣(自治縣)科學實施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合理判定提質增效成效,加強城鎮排水管網運行監管水平。
  • 山東抗寒記|罕見寒潮來襲,冬小麥會被凍死嗎?專家給出定心丸
    其中,濟南最低氣溫降到-24℃,是自1951年建立氣象站以來,1月上旬的歷史最低氣溫。許多農民朋友通過多種渠道詢問:這幾天,人穿著厚厚的冬衣,外出走在寒風之中,尚且被凍得瑟瑟發抖,而長在野外的成片的小麥,沒有遮擋,沒蓋被子,沒穿衣服,是否會被凍壞,能否挺過這場罕見的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