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小麥田常見害蟲,幼蟲吃食葉片造成減產,農戶們不重視

2021-01-08 騰訊網

先來看農戶發來的一張照片(如下),小幫手第一眼看上去,像是粘蟲的幼蟲,雖然說小麥粘蟲的發生面積和玉米相比比較小,但是粘蟲在小麥上的危害是存在的,把這張圖發到小幫手高產交流群後,有群友說是麥葉蜂的幼蟲,經過一番討論後,感覺確實像是麥葉蜂(僅通過一張圖片並不能非常準確判定)。

麥葉蜂是小麥上一種常見的害蟲,以幼蟲吃食小麥葉片為害,和粘蟲的幼蟲有相似之處,但區別不小,麥葉蜂屬於膜翅目葉蜂科,而粘蟲屬於鱗翅目夜蛾科,麥葉蜂主要發生在拔節到抽穗期間,也就是目前大部分區域小麥的生育期,因此,在此時,農戶們除了要注意蚜蟲、紅蜘蛛的危害以外,還要注意觀察麥葉蜂的發生。

麥葉蜂如何繁殖與判斷?

麥葉蜂一年只發生一代,年前以蛹的形式在土壤中進行越冬(深度大概在20cm左右),到了年後,根據當地的溫度,南方小麥種植區域一般在2月底到3月上中旬之間開始羽化,北方小麥種植區域,一般要等到3月下旬開始羽化,隨後在麥田中進行交尾產卵,產卵期大概10天左右,一般情況下,4月上旬開始,幼蟲開始在田間危害,吃食小麥的葉片。

麥葉蜂的幼蟲共5齡,不同齡之間,危害的時間也有區別,一般情況下,1-2齡的麥葉蜂幼蟲,危害時間集中在白天,一天都會棲息在麥株上,而3-5齡的麥葉蜂幼蟲,白天則處於隱蔽狀態(藏在麥叢中或者土塊下面),危害時間主要集中在黃昏時間段,了解麥葉蜂不同齡活動的時間,利於防治,另外還要注意麥葉蜂具有假死的特性,在葉片上危害時,遇到振動即可掉落,然後縮成一團,讓人以為已經死亡,大概等20-30分鐘後,會再次爬到麥株上進行為害,此特性很容易誤導農戶。

麥葉蜂如何危害小麥?

麥葉蜂主要危害禾本科的植物,因此,除了小麥外,田間的一些禾本科雜草也是其為害的對象,從小麥上來說,主要是麥葉蜂的幼蟲為害小麥的葉片,從葉片的邊緣開始,逐漸向內吃食,危害較輕時,葉片上會出現很多缺口,嚴重的情況下,可見整片葉片吃光,僅保留葉脈,嚴重影響小麥正常的光合作用,後續的抽穗、揚花、灌漿等也無法正常進行。

為什麼麥葉蜂發生有輕有重?

氣候因素

麥葉蜂發生輕重,和當地的氣候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其一是冬季期間,如果當地土壤比較溼潤,利於麥葉蜂的安全越冬,等到次年溫度回升後,危害比較嚴重;其二,當地春季期間,氣溫回升比較早(比如今年不少小麥種植區溫度回升就比較早,抽穗也提前),在羽化期間,又無連續降雨天氣,利於麥葉蜂的產卵,因此,麥葉蜂的發生也會嚴重。

蟲源基數

種植小麥時,麥葉蜂的發生和蚜蟲、紅蜘蛛、吸漿蟲等常見害蟲相比,受到的重視並沒有那麼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有些農戶都不會可以去防治麥葉蜂,久而久之,田間的蟲源基數逐年增多,一方面對小麥的危害比較大,另外一方面,還不太容易防治。

種植密度大

正常情況下的麥田,小麥播種時,每畝25-30斤即可,如果播種時,下種量達到了40斤甚至更高,等到4月份以後,田間植株之間過密,再加上春季降雨多,導致田間溼度大,給麥葉蜂的繁殖創造有利的條件,進而危害增加。

小麥長勢

麥葉蜂的幼蟲具有很強的趨綠危害習性,當田間小麥長勢越好,顏色越綠時,危害相對也會比較嚴重,因此,水肥條件好,小麥長勢旺盛的麥田,比小麥發黃的麥田,危害會加重,這也是和其他害蟲不一樣的特性。

麥葉蜂怎樣防治好?

麥葉蜂的防治指標,要看每平方米幼蟲的數量來決定,一般情況下,當每平方米內的小麥植株,幼蟲數量在30-40頭以上時,就需要進行防治了,而在防治前,做好預防工作非常重要。

如何判斷每平方米內麥葉蜂幼蟲數量?

利用麥葉蜂幼蟲的假死性,晃動小麥植株,查看地上掉落的幼蟲數量即可,可以多選擇幾個位置,如果達到30-40頭以上,要儘快進行防治,如果還未達到,也要做好觀察工作。

合理耕作

小麥播種前,深耕土地(30cm左右)能夠很好的減少麥葉蜂的危害,一方面破壞了麥葉蜂的越冬場所,讓其數量減少,另外一方面,把地表的土壤翻入地下,地下的土壤翻上來,地表處的蟲卵被翻入地下,減少田間蟲源基數。

排水工作

降低田間的溼度,對於預防麥葉蜂的發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尤其是相對低洼的地塊,遇到連陰雨天氣時,容易長時間有積水,這種情況下,做好排水工作很關鍵,另外,在年前澆越冬水以及年後返青水時,要不建議大水漫灌,以免田間溼度過大,見底麥葉蜂繁殖的有利條件。

化學藥劑防治

通過噴施化學藥劑是農戶們常用的辦法,一般情況下,在麥葉蜂3齡前進行防治,可用藥劑有很多,常用的有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5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等。

總結:麥葉蜂作為小麥上的一種害蟲,危害大,卻未得到重視,而4月份又是其危害高峰期,因此,建議農戶們做好觀察及防治工作,保證小麥孕穗期正常進行,保障最終的產量。

相關焦點

  • 除了蚜蟲和紅蜘蛛,小麥地裡常見的8種害蟲,您認識嗎?
    麵粉可以做出許許多多的美味,而最簡單最常見的是各種麵條,各種饅頭和麵包,而麵粉最主要的農作物就是小麥,小麥從種子到發芽生長和成熟過程,會遇到許許多多種害蟲的侵害!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除了蚜蟲和紅蜘蛛,小麥地裡常見的8種害蟲,看您是不是認識?
  • 小麥被地下害蟲咬斷了根系,葉片發黃不長,用什麼農藥防治好?
    小麥被地下害蟲咬斷,一般指的是小麥根系受損,常見的害蟲有螻蛄、金針蟲、地老虎等,輕則導致地上部分葉片出現發黃現象,重則受損的小麥植株,因不能正常的傳導水分、養分而死亡,根據地下害蟲發生的嚴重程度,輕則減產,重則直接絕收。
  • 夜蛾類害蟲即將來襲,9月上中旬為最佳防治期
    夜蛾類害蟲為害範圍廣,番茄、辣椒、茄子及豆類作物均是其為害對象,且幼蟲體型較大,具有暴食習性,若不及時防治,可造成毀滅性減產。常見夜蛾類害蟲主要有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9月上中旬將進入兩種夜蛾類害蟲低齡幼蟲高峰期,正是防治的有利時期,錯過防治適期後大齡幼蟲抗藥性強,防治難度大。
  • 緊急提醒:今年小麥秸稈還田的注意!嚴防這個玉米害蟲,危害非常嚴重!
    幼蟲食性雜,可以取食超過13個科30多種植物,在我地主要危害夏玉米。自2005年開始發現其幼蟲為害夏玉米,2011黃淮海夏玉米區突然爆發,導致大面積夏玉米毀種補種(據報導危害面積達4000萬畝)。而且由於為害部位和長相跟小地老虎十分相似,因此有時候農戶常常誤認。
  • 要想種好葉類蔬菜,這十幾種害蟲你得知道,還要學會防治!⑤
    成、幼蟲喜食菜葉,咬食葉片成缺坑或孔洞,嚴重的成網狀,只剩葉脈。成蟲常群聚為害。苗期發生較重時,可造成嚴重的缺苗斷壟甚至毀種。2、生活習性在南方與大猿葉蟲混合發生,同樣嚴重。在長江流域年發生3代,以成蟲在枯葉下或根隙越冬,在廣東年發生5代,無明顯越冬現象。
  • 常見園林植物食葉類害蟲種類和綜合防治技術
    常見園林植物食葉類害蟲種類和防治技術 園林植物食葉類害蟲種類很多,主要分屬於四個目,常見的主要有鱗翅目的刺蛾、袋蛾、舟蛾、毒蛾、燈蛾、天蛾、夜蛾、螟蛾、卷蛾、枯葉蛾、尺蛾、大蠶蛾、斑蛾及蝶類,鞘翅目的葉甲、金龜甲、蕪菁、象甲、植食性瓢蟲,膜翅目的葉蜂
  • 玉米剛出苗就遭「惦記」,4種害蟲扎堆上場,農民朋友該如何應對
    「和去年相比,今年玉米蟲害有兩個特點,一是來得早,玉米苗剛露頭,害蟲就開始危害了;二是集中危害,往年的玉米害蟲,即便是偏重發生,但也很少見多種害蟲集中發生,如今的玉米田間,既能找到小地老虎,又能找到二點委夜蛾,包括薊馬、玉米螟和蝸牛也比較常見;三是防治比較困難,試了不少殺蟲劑,效果總是不太理想。」在亳州市古井鎮大劉莊村,村民劉大叔在自家玉米田裡對筆者這樣介紹。
  • 若小麥減產,農村老漢的損失誰來填?
    見誰都不愛說話,老伴做好飯端到面前都不吃,只是說道「完了,完了,這次去求了!」到底咋回事呢?還的從3年前說起,老劉原來開了一家老劉農資店,主要銷售肥料為主,雖然自己缺乏農業知識,但是憑藉著請吃招待的套路,逐漸綸絡了一部分農戶的心。
  • 進境糧中的常見害蟲
    它們直接為害造成非常大的糧食損失,據有關部門調查,蟲害給我國國家糧庫造成的損失率為0.2%,給農戶儲糧造成的損失達8%-10%。 海關實驗室檢疫 家庭雜糧生蟲,海關為您支招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防蟲,必先識蟲,常見儲糧害蟲大多體型微小,它們耐幹、耐溫、耐飢、食性雜、抗逆性強、繁殖力強又分布範圍廣。 一般我們把糧蟲分為第一食性害蟲和第二食性害蟲。
  • 常見林業害蟲識別與防治
    通過刺吸枝幹、葉片、果實的汁液危害,嚴重時,枝幹枯死、果實幹癟等。一般每年4—9月份危害嚴重。 常見的介殼蟲:草履蚧、日本龜蠟蚧、紅蠟蚧、朝鮮球堅蚧、糠片盾蚧、吹綿蚧、紫薇絨蚧、日本松幹蚧等。 危害植物:可危害多種植物,其中以紫薇、白蠟、杏樹、李、柿樹、各類綠籬發生率相對較高。
  • "小害蟲"帶來"大危害"這10種害蟲在徐州較常見
    那麼,徐州有哪些常見的害蟲,又怎樣防治呢?記者從園林綠化站了解到,這10種害蟲在我市常見。   本地蟲害   1、重陽木錦斑蛾   主要危害重陽木,一年發生3代,危害最嚴重的時期是7-9月份。危害特點:幼蟲能在半個月內把整株葉片吃光,嚴重影響綠化觀賞效果。   防治方法:(1)樹幹塗白,殺死在樹皮越冬的幼蟲。結合修剪,剪除有卵枝梢和有蟲枝葉。
  • 10大絕招,防治這10種地下害蟲!
    隨著種植業不斷的發展,地下害蟲對作物的危害也不斷在增加,哪些是比較常見的地下害蟲?有什麼好的綜合防治方法? 為了保證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防除地下害蟲的工作必不可少。本文介紹了10大絕招防治地下害蟲,供大家參考。
  • 食葉性害蟲的特徵,繁殖能力強,種類多群體大
    林農綠地害蟲據不完全統計有數萬種,食葉性害蟲群體最大、種類最多、危害最為常見。此外,還附未知害蟲種名幅46種食葉性害蟲的口器為咀嚼式,以幼蟲(鱗翅目、膜翅目)或成蟲和幼蟲(鞘翅目甲蟲類),低齡幼蟲取食幼芽、嫩梢、嫩葉,受害影響林木、農作物、花草的新枝成長,危害不易發現:高齡幼蟲蟲體大,食量增,進入暴食期,取食葉片、嫩莖,被害輕則葉片成缺刻、孔洞,嫩莖殘缺,重則不見嫩梢、葉片,只見枝幹,如若反覆。
  • 這種蛾子在鍾落潭玉米田出沒,要儘早施藥
    2月27日上午,白雲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綜合農技小分隊前往鍾落潭鎮,在黎家塘村玉米田上發現了草地貪夜蛾的幼蟲正為害玉米作物,為害百株率為18%,即平均百株蟲量為18頭,還有少部分黃曲條跳甲,該局當即向農戶派發防控藥物及指導意見,指導農戶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
  • 苗木葉片總是夜間被啃食,不要不在意,可能是金龜子成蟲在危害
    前幾日有朋友給我發信息說,自己苗圃內種植的一些苗木,葉片上出現了很多被啃食危害的痕跡,但是白天在葉片上進行尋找時並沒有發現害蟲的身影;到第二天白天再去苗圃看,發現苗木的葉片上又出現了新的危害痕跡,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害蟲在危害,可以這樣來無影、去無蹤?
  • 有人說先打除草劑,有人說先澆水,小麥田乾旱到底先幹什麼?
    河南、安徽、山東等地的小麥種植區,已有不少農戶開始噴施除草劑,對小麥進行除草管理工作,小麥苗期時,年前除草工作是一個重點,利於小麥安全越冬,以及年後的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