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診斷、神經刺激器、人體外骨骼、藍牙鎖……走進衢州海創園和...

2021-01-14 杭州網

6月12日,在杭州市民中心舉行了「念好山海經唱好協作曲」——打造杭衢山海協作升級版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後,下午,由杭衢兩地網絡作家和主流媒體記者組成的採訪團一行先後走訪了衢州海創園和柯城科創園:意識診斷、神經刺激器、人體外骨骼、藍牙鎖……一項項先進的技術讓人大開眼界。

衢州海創園。

採訪團一行先是來到了位於杭州市餘杭區文一西路1001號的衢州海創園。依託城西科創大走廊,園區緊鄰省委黨校、阿里巴巴、中電海康,地處杭州未來科技城板塊的核心位置。海創園一期共有4幢綜合大樓。A、B、C座整體定位為科技企業孵化器,D座採用「產業+資本」結構,打造科創產業辦公、基金集聚的一體化多業態融合平臺。

浙江千蝶醫學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研發中心的狄海波教授接受媒體採訪

在簡單的聽取了園區的總體介紹之後,採訪團一行走進了園區內的浙江千蝶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的杭州研發中心,一個名叫狄海波的教授給一行人介紹起了千蝶醫學這個項目:「千蝶醫學團隊源自比利時Coma Science Group(該團隊是歐洲安樂死標準中意識判定最主要執行單位),團隊成員由歐洲、美國以及中國的權威專家組成。我們做的是意識障礙領域醫學研究、醫學諮詢、醫療服務和意識科學臨床轉化應用平臺建設。」狄教授的介紹有點高大上,可是恰好採訪團裡面有一個成員是醫院出來的。「這個是針對植物人喚醒的研究麼?」「這個研究對老年痴呆症患者會不會有效果呢?」一個個延伸的問題,整團人聽得一愣一愣的。

衢州海創園工作人員向採訪團介紹海創園基本情況。

「我們下一個要採訪的企業主已經準備好了,大家要不要先去看一下下一個項目?」海創園接待人員的話讓一行人不得不跟狄教授依依惜別。杭州賽腦智能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伍滿桂博士已開始對著先到的成員們開始介紹:「我們公司原來是在距離這裡約400米的浙江海創園,因為公司業務發展需要更大的場地,而衢州海創園這邊服務好、環境好、氛圍好,我們才搬過來一個多月,公司的訂單量已經比上個月翻了一倍。未來,我們公司也考慮將一些硬體生產或者售後服務型產業搬到衢州去。」據介紹,該公司是科技型創業企業,專注於手機藍牙智能門鎖技術。「我們的一個APP,可以打開二三十把鎖,以後你出門就不用帶鑰匙,一個手機就能打開所有的鎖,這是不是很厲害。」隨著伍博士的介紹,採訪團成員也熱烈的展開討論。「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丟鑰匙了」、「是什麼APP?」、「是什麼鎖都能用麼?」

採訪團與衢州海創園杭州紐頓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進行交流。

衢州海創園的最後一個參觀項目是讓採訪團成員們最感震撼的。杭州紐頓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全球第二家擁有閉環神經刺激技術的公司。工作人員給採訪團成員展示了公司研究成果的ppt。「我們研究的是在人腦中植入神經刺激器,這個在醫學上可以用於治療帕金森、癲癇以及重度抑鬱症等等」。隨著工作人員的講解,採訪團成員也隨即拋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在人腦中植入這種東西,這安全麼?」「我看你們做實驗可以控制老鼠往東往西,那往人腦中植入這些東西,人會不會被控制呢?」

在轉往柯城科創園的路上,採訪團成員依然被前面參觀項目中接觸到的各種高新技術和先進科學理念所震撼。「在人腦中植入晶片只是開始,將來人類會完全被機器人所代替」「以後人就不用結婚也不用生孩子了,科技發展了,機器人可以控制這一切,網文中的情節成為現實」……

科創園。

走入柯城科創園(未來村)(以下簡稱柯創園)的時候,林立著被藍色玻璃包裹的一棟棟大樓,在傍晚太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特別有科技感。柯創園是柯城區在杭州未來科技城的產業飛地,定位於柯城產業振興的創新橋頭堡,按照總部科研在杭州未來科技城,生產基地在柯城--餘杭山海協作產業園的發展理念,重點引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智能裝備製造、網絡信息金融等產業項目。

在柯城科創園,杭州博韻易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林哲棟為採訪團一行介紹公司的主要業務和技術優勢。

「我們這個項目跟衢州有很大的淵源,我們是專門做有機化工VOC廢氣治理的」,杭州博韻易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採訪團在柯創園參觀的第一家企業,這是一家環保高新技術企業,企業50多項專利掛滿了公司入口處的整整一面牆。「這裡並沒有全部掛出來,掛不下」,公司常務副總林哲棟為採訪團一行簡略介紹了公司的主要業務和技術優勢。「據我們了解,常山有個化工廠,江山有門業加工基地,這些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說起落戶柯創園,林哲棟對該飛地提供的各種服務也是讚不絕口。

程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採訪團今日行程中的最後一項。「人體外骨骼?是類似美國那種機器人麼?」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隨著採訪團一行人走進了程天科技。「我們公司主要從事外骨骼機器人和相關機器人技術、智能技術研究與周邊應用開發,成功完成多項科研及工業化產品,獲得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目前你們看到的這個,就是我們現在做的一個外骨骼原型機,這個主要是用來幫助截癱、癱瘓病人,下肢肌無力患者,還有行動不便的老人家等等。」在採訪團成員的要求下,公司副總趙晴宇特意穿上了原型機,現場演示了這個外骨骼機器人的具體使用方法。在公司的一角的牆上,貼著原型機的部分設計圖,滿滿的一種超人動畫的即視感。「其實就是有把類似超人、鋼鐵俠的夢想變成現實,而且現在還能幫到需要的人,科技就是那麼神奇。」據介紹,該公司的外骨骼機器人目前已經具備了量產的條件,下一步將實施量產,為更多患者帶去福音。

在採訪團成員的要求下,程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趙晴宇穿上了原型機,現場演示了外骨骼機器人的具體使用方法。

行程的最後,採訪團一行浙江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園的食堂,混在園區一群年輕的工作人員中吃了一頓簡單的晚餐。「這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結底是年輕人的。今天看過的項目,不是高科技就是高新技術產業,這麼多創業園,都是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我們的海創園和柯創園設立在這些地方,吸引先進的理念和產業,才能為衢州帶來更大的發展機會。」衢州網絡作家吾建英感慨地說。

相關焦點

  • 浙江日報|智匯未來 才聚園區 衢州智造新城:人才創業園為高質量...
    衢州人才創業園按照「一核多點」規劃布局,以高新園區為核心,衢州海創園、衢時代創新大廈、北京中關村產業協作園、深圳前海創新園、上海張江衢州生物醫藥孵化基地、杭州綠海飛地、柯城科創園等「飛地」為節點。今年7月,首批浙江衢州才創園項目評審活動在衢州海創園舉行,來自32個創業創新項目的170餘位雙創人才,懷揣項目走進答辯評審現場,經專家評審後最終20個優質項目入選。
  • 世界上首款血管內神經調節裝置被成功植入人體
    Enopace Biomedical 推出 Harmony™,後者是全球首款微創無導線血管內神經調節系統為心力衰竭病人開發微創可植入血管內神經調節療法的公司 Enopace Biomedical 今天宣布,該公司的 Harmony™ 系統首次被成功植入人體,該系統是一種基於導管的神經刺激器裝置,能夠幫助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
  • 神經刺激部分喚醒植物人 為腦損傷後意識恢復鋪路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腦中一種實驗性的低強度神經刺激(現在已被批准用於治療抑鬱症和癲癇)能夠成功地將一個人變成醫生所說的「最低意識」狀態。儘管這與全面甦醒的情況相去甚遠,但研究報告的作者認為,這一發現暗示了在腦損傷後恢復意識的一條主要途徑。   儘管如此,一些醫生和腦損傷專家仍然對這種治療是否真如所描述的那樣有效表示懷疑。
  • 中國智造再創佳績 悠行外骨骼機器人躋身國際外骨骼康復領域
    」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悠行外骨骼機器人的推出,標誌著中國首款適用於截癱、偏癱患者康復訓練的外骨骼機器人設備正式躋身國際外骨骼康復領域,打響了「中國智造」的品牌。人人都夢想著擁有「鋼鐵俠」一般的外骨骼戰甲,增強自身的肌肉和行動,還可以幫助下肢不便甚至癱瘓的人重獲行走能力。近些年科技的飛速發展,讓這項外骨骼技術已經走進了我們真實的生活。
  • 首個磁動力微型神經刺激器誕生:比一粒米還要小真正做到無創植入
    原來,這種神經刺激器是從磁能中獲取能量,尺寸不超過一粒米的大小。這也是第一個磁動力神經刺激器,可以產生與臨床批准的電池驅動植入物相同的高頻信號,用於治療癲癇、帕金森氏症、慢性疼痛和其他疾病。雖然電池供電的植入物經常用於治療癲癇患者並減輕帕金森氏病的震顫,但研究表明,神經刺激可以用於治療抑鬱症、強迫症,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患有慢性、頑固性的痛苦,常常會導致焦慮、抑鬱和阿片類藥物成癮。羅賓遜還表示說,設備的小型化非常重要,因為使神經刺激療法更廣泛可用的關鍵是製造無電池的無線設備,該設備足夠小,無需進行大手術即可植入。
  • BlueWind Medical公布BLUEWIND-RENOVA(TM)植入脛神經刺激器的研究...
    治療多種臨床適應症的微型無線神經刺激平臺的開發商 BlueWind Medical 今天公布了 OPTIMIST 研究的相關臨床研究結果。這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測試了 BlueWind 用於控制 OAB 疾病的創新型無引線、微型植入脛神經調節系統 (Tibial Nerve Neuromodulation System)。
  • 可以讓你甩掉笨重鑰匙的U型鎖-易鎖寶智能藍牙U型鎖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因為鎖帶來的不便。今天神瞰君拿到易鎖寶智能藍牙U型鎖,它會幫你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這款鎖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一鍵藍牙解鎖。遠程授權並可以控制授權時間的長短,同時可以隨時查詢開鎖記錄。
  • 四川殘疾人體驗外骨骼機器人
    四川在線記者 李丹 韋維 攝影報導12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國際殘疾人日」,旨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促進和維護殘疾人的權利和福祉,並提高人們對殘疾人處境的認識,包括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來臨之際,12月3日,由四川省殘聯指導,四川肢殘協會和電子科技大學人機智能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來自四川省殘聯、四川大學和成都、眉山的20餘名肢體殘疾人及志願者參加體驗活動。
  • 國美德施曼M102智能鎖 「鎖」住安全更貼心
    外觀經典時尚 德國工藝匠心打造  國美德施曼M102智能鎖採用德國工藝製造,結合人體工程學的流線曲面造型設計,將藝術和實用性完美結合。外表採用晶鑽鍍層和轎跑烤漆,長久耐用,一擦如新。鎖芯配備了雙向葉片和雙面銑牙以及無法複製的蛇形鑰匙,防盜性能加倍。選用高性能高靈敏晶片,小嘀第四代全新處理器,功耗更低、運行速度更快、指紋識別更靈敏快速。同時,小嘀智能貓眼可與鎖聯動,實現24小時遠程監控並能遠程報警,即使出差在外,也可以全方位保障家庭安全。
  • 沉睡15年後植物人醒了 電擊迷走神經讓病人恢復意識
    在胸腔植入迷走神經刺激器,刺激迷走神經會使從腦幹到身體多部位的關鍵神經產生微弱電流。  圖片來自網絡  今日視點  因20歲時一次意外車禍,一位法國小夥變成植物人後,已「沉睡」15年之久。他從沒有出現過意識反應,眼睛大部分時候也是緊閉著,偶爾睜開,也是「目中無人」的狀態。  但15年來,他的母親從來沒有放棄治癒的希望。
  • FDA批准新的診斷顯像劑Netspot,診斷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2016年6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來自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 USA公司開發的一款新的診斷顯像劑Netspot,用於檢測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
  • FDA批准診斷顯像劑Netspot診斷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之前,該產品已獲得FDA的優先審評資格和孤兒藥地位。Ga 68 dotatate的吸收水平反映了神經內分泌腫瘤(NETs)中生長抑素受體的密度。這種吸收也可以在其他各類腫瘤或其他病例條件下觀察到,Ga 68 dotatate的吸收可能需要通過組織病理學或其他評估措施確定。
  • 從人體溫度變化可診斷疼痛病因
    原標題:從人體溫度變化可診斷疼痛病因 身體出現疼痛時,往往會有細微的「溫差」,通過檢測這種溫差,能夠發現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質。紅外熱成像診斷技術藉助熱成像顯示人體異常的熱區或低溫區,讓疼痛可視化,幫助醫生查找疼痛原因。
  • 我國新一代步行外骨骼機器人問世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電影《流浪地球》中炫酷的裝甲設備通過人與機器的「合體」,超越了人體極限。現實中,一秒變身「鋼鐵俠」何時能實現?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先進機器人應用工程技術中心,突破了人機混合智能的生機電系統協調一體化關鍵技術,建立穿戴外骨骼機器人主動認知智能,形成人機協同混合增強智能,實現了對可外骨骼機器人的直覺控制,秒變「鋼鐵俠」的夢想走進現實。
  • 小米有品又出爆款,IP67防水,4年續航,還可報警的智能藍牙U型鎖
    正值米粉節,在無意中發現了這款智能藍牙U型鎖,正好可以用解決鎖車需求,於是直接下單購買了,畢竟在頁面介紹的藍牙開鎖、IP67防水以及智能報警還是比較吸引我的。和傳統U型鎖在外觀上沒有太大差別,快遞到了之後唯一感覺的是比較有分量,在官網也查看到原來這款鎖採用的是軍工合金鋼,經過了淬火熱處理,直徑16mm,所以不用擔心偷車賊剪斷。對於鎖頭而言,鎖體便是他的核心,U型鎖採用塑膠+金屬結合方式,能夠有效的防止暴力摔,砸。同時採用安全性更好的C級鎖芯,安全性大大提升。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篩查、診斷和治療
    在此次盛會中,蘭州大學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任建功教授就「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篩查、診斷和治療」進行了精彩授課,現對其演講進行整理,以饗讀者。因此,糖尿病周圍神經病(DPN)早期篩查和診斷治療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減少死亡具有重要意義。
  • 夢想照進現實:科幻電影裡的「機械外骨骼」圖鑑
    被很多人當成是童年陰影的電影《異形2》,是卡梅隆於1986年拍攝上映的作品,電影裡除了有讓人恐懼的異形之外,那座起到關鍵作用的「人體工程起重機」也讓人印象深刻。電影《極樂空間》,故事架構在2154年洛杉磯,地球資源消耗殆盡,人類在漫天黃沙和廢墟中苟延殘喘。這是一部典型的末日科幻電影。
  • 外骨骼?沒錯你就是鋼鐵俠
    因此目前從功能上,一般將外骨骼機器人分為增強型外骨骼和康復類外骨骼。     增強型外骨骼一般以軍用為主,軍用外骨骼主要是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上肢機構和下肢機構。人在背負重物時,上肢機構能夠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將部分力分布到腰部和腿部上,傳給下肢結構。
  • 外骨骼機器人的普及之路還有多遠?
    包括上海傲鯊智能科技公司、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內,目前國內專精於外骨骼機器人的廠商並不多,其中大多數又把目光局限在傳統的醫療方面,將有康復功能的外骨骼機器人作為研發主力。只是醫用機器人體積巨大,價格昂貴,只有少數用戶能夠長期使用,不利於外骨骼機器人的普及與發展。傲鯊智能的產品研發思路卻不同。
  • 光遺傳操控末梢神經:解密人體「炎症」之謎
    光遺傳學在時空解析度和細胞類型特異性等特點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克服了神經科學研究中曾經所擁有的細胞操控特異性差或難以實時精準操控生物體活動等諸多缺點。通過廣泛地運用光遺傳學,神經科學家們實現了對經過DNA重組與修飾後的神經細胞的精準及時的特異性調控,從而能夠更加深入且徹底地探究特定神經細胞的功能以及與神經網絡中其他類型的神經細胞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