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遺傳操控末梢神經:解密人體「炎症」之謎

2020-11-24 澎湃新聞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光遺傳學2#生物醫學光子學10

撰稿 | 顧明瀟(東京大學 碩士研究生)

指導教師 | 陳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 2019 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

你的身體器官是如何感受到疼痛的?

19世紀末,德國生理學家 Maximilian von Frey提出了痛覺源於游離神經末梢的概念。隨後,英國病理學家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爵士通過刺激傳入神經的感受野從而觸發疼痛的實驗首次發現特異性的痛覺感受器並提出了 「傷害感受器」這一概念。

當傷害感受器受到有害刺激被激活時,除了引發疼痛以外,傷害感受器還會通過改變毛細血管管壁的通透性以及影響血液的流動從而引發神經源性炎症。然而,傷害感受器是否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仍是個未解之謎。

圖源:Veer

近日,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等團隊裡的研究人員,通過運用自主研發的可操控無線光電設備對小鼠末梢神經上的傷害感受器進行特異性的光遺傳調控,在誘發了保護性疼痛行為的同時,引發了炎症,從而揭示了傷害感受器與免疫細胞之間存在的潛在聯繫。這項成果於9月21日以「Epineural optogenetic activation of nociceptors initiates and amplifies inflammation」 為題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

圖1 對表達有ChR2的傷害感受器的特異性光遺傳調控可同時引發疼痛與皮膚炎症

圖源:Epineural optogenetic activation of nociceptors initiates and amplifies inflammation.

Nat Biotechnol (2020). Fig. 1a

自光遺傳學的誕生開始,這項技術就立即成為了神經科學家們追捧的新寵兒並引發了神經科學研究方式的巨大變革。光遺傳學在時空解析度和細胞類型特異性等特點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克服了神經科學研究中曾經所擁有的細胞操控特異性差或難以實時精準操控生物體活動等諸多缺點。

通過廣泛地運用光遺傳學,神經科學家們實現了對經過DNA重組與修飾後的神經細胞的精準及時的特異性調控,從而能夠更加深入且徹底地探究特定神經細胞的功能以及與神經網絡中其他類型的神經細胞的聯繫。時至今日,光遺傳學仍被大量地運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研究,而在末梢神經系統的研究中卻幾乎處於一片空白。

為了實現在末梢神經進行長期且穩定的光遺傳操控,通過結合材料科學、電子工程學以及神經科學的相關技術與理論,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套用於小鼠的可遠程編程操控的穿戴式無線光電系統,從而實現了對自由活動中的小鼠的特定的末梢神經進行多次重複且精準的光刺激。該裝置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構成:

1)摺疊於坐骨神經周圍且具有高契合度的環繞型高效微型LED陣列

2)用於連接微型LED與皮下線纜並削弱局部運動的影響的可伸縮紐帶

3)經皮下延伸至頭戴式連接器的雙線電纜

4)集成了多通道刺激、一米以內的無線通訊與藍牙操控以及鋰電池自主供電等功能的輕便緊湊型頭戴式控制設備

圖2 由微型LED陣列組成的無線光電調控設備

圖源:Epineural optogenetic activation of nociceptors initiates and amplifies inflammation.

Nat Biotechnol (2020). Fig. 1d

隨後,研究人員對上述無線光電系統進行了活體植入安全性的檢測中並將微型LED與皮下線纜植入到了小鼠體內。研究人員可以通過藍牙接入設備獲取系統的實時狀態信息並發送遠程指令實現對自由活動小鼠的光遺傳刺激與調控。術後的跟蹤觀察與組織學分析顯示被植入的微型LED陣列與線纜並未引發嚴重的組織變形或排異反應,從而展現了該無線光電系統被植入部分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以及整個系統被用於神經生物學實驗的可行性。

圖3 無線光電系統活體植入與運行示意圖

圖源:Epineural optogenetic activation of nociceptors initiates and amplifies inflammation.

Nat Biotechnol (2020). Fig. 1c

在接下來的活體實驗中,研究人員選取了能在痛覺傳入神經上特異性表達通道視紫紅質蛋白-2(Channelrhodopsin-2)的轉基因小鼠(TRPV1-Cre::ChR2)並將無線光電調控設備植入小鼠體內。當研究人員對痛覺傳入神經軸突進行光刺激時,誘發了自由活動的小鼠表現出帶有疼痛特徵的行為,預示著通過光刺激產生的疼痛信號通過軸突順向傳入了脊髓。

有趣的是,光刺激在激活傷害感受器並產生疼痛的同時,也在原本健康的小鼠的同側後爪誘發了代表炎症的紅腫,並且由於傷害感受器周圍神經末端的逆向活化,導致已存在的炎症得到進一步的惡化。進一步分析發現,光刺激後誘發的炎症患處的免疫細胞數量都顯著增加,預示著光刺激同樣也引發了應對炎症的免疫反應。

這個實驗結果清楚地揭示了傷害感受器與免疫系統之間一直以來不為人知的緊密聯繫與相互作用,並對未來關於疼痛產生的理解以及炎症的治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結論如果進一步得以證實,疼痛領域的基礎理論將被進一步豐富。對於臨床治療上出現的所謂「炎症性疼痛」,醫生在為病人止痛時的著眼點或將不再局限於消除炎症,阻斷傷害感受器信號的進一步傳入也為治療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

此外,由聯合課題組研發的新型無線光電操控系統不僅對傳統的光遺傳學操控手段在無線化以及可遠程操控性上做出了改良,更重要的是這項技術首次著眼於末梢神經系統,克服了末梢神經研究曾經存在的困難,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具有高親和度與巨大改良空間的用於操控末梢神經系統的光遺傳技術手段,並為今後對神經末梢系統的進一步研究打下了潛在的技術基礎,同時也保留著未來將其運用於人類自身的醫療健康領域的巨大可能性。

文章信息

Michoud, F., Seehus, C., Schönle, P. et al. Epineural optogenetic activation of nociceptors initiates and amplifies inflammation. Nat Biotechnol (2020).

原文地址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0-0673-2

【】

歡迎課題組投遞成果宣傳稿

轉載/合作/課題組投稿,請加微信:447882024

Banner 區域

往期推薦

走進新刊

開 放 投 稿: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SN 2689-9620

期 刊 網 站:www.light-am.com

敬請期待

新 刊:eLight

ISSN 2662-8643

即 將 隆 重 上 線

這是中國光學發布的第1479篇,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轉發朋友圈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

原標題:《光遺傳操控末梢神經:解密人體「炎症」之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破解CAR-T細胞治療引發炎症風暴之謎—新聞—科學網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團隊:
  • 人體奧秘:人體輝光之謎!
    人體輝光 的研究相對而言還是個新的課題,國際潛科學與醫學界有人設想把它用到人體保健等方面,如設立人體輝光 檔案,家庭裡採用電腦監測裝置,通過電子計算機進行遙控保健諮詢等等。 但人類還沒有完全識破人體之光的奧秘。
  • 哈佛研究者證實,針灸可通過特定神經減輕炎症
    該論文表明,在小鼠身上使用針灸可以通過刺激迷走神經-腎上腺軸(迷走神經將信號傳遞到腎上腺的信號傳導途徑)來觸發腎上腺釋放多巴胺,從而減輕全身炎症。2016 年,又一項研究成果進一步激發了 Qiufu Ma 的好奇心,該研究顯示,刺激迷走神經可以抑制炎症分子的活動,減輕類風溼關節炎的症狀。
  • 液態金屬或可修復人體神經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報導了一種基於全新原理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有望提升人類的自身「修復」能力。   神經網絡遍布於人體全身,因而神經損傷與斷裂在醫學上極為普遍。據統計,有多達100種以上的因素均可造成神經破損。
  • 生物酶——與炎症的作用
    人體也是如此,如果酶不工作,那五大營養素對人類而言就成了沒有任何意義的物質。正因為酶的辛勤工作,才使各營養成分被有效利用,各種生命活動才能順利進行,才送來每天的健康。「酶」是工人:木匠、瓦工匠、電氣工、配管工、粉刷工、壁紙工匠、室內設計師、工程師、施工管理者、其它等等。
  • 科學家破譯最後一個染色體 人體生命被完全解密
    最後一個染色體成功破譯  人類完全解密「生命之書」   美國和英國科學家18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發表了人類最後一個染色體———1號染色體的基因測序,解讀人體基因密碼的「生命之書」宣告完成。  一個染色體測序十年功  在人體全部22對常染色體中,1號染色體包含基因數量最多,塊頭最大。其基因數目多達3141個,是平均水平的兩倍,共有超過2.23億個鹼基對,破譯難度也最大。  一個由150名英國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歷時10年,才完成了1號染色體的測序工作,歷時16年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書寫完了「生命之書」的最後一個章節。
  • 讓整改措施傳導落實到「末梢神經」
    原標題:讓整改措施傳導落實到「末梢神經」        目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處於第一批收尾、第二批籌劃階段。對此,習總書記明確指示:「要更加注重銜接帶動,推動第一批活動制定的整改措施和制度規定傳導落實到『末梢神經』。」
  • 破解了結構之謎,就能再造大腦嗎
    50塊左右的腦區「拼圖」可以拼起「器官之王」——大腦。根據德國神經解剖學家布魯德曼繪製的腦區圖,大腦皮層被分為52塊(其中兩塊是猴子的)其中1、2、3區控制體感……37區負責人臉識別……      雖然這樣的功能劃分對大腦研究和疾病治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距離了解大腦並重構它還差得遠。
  • 末梢神經炎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末梢神經病變的症狀表現有哪些?末梢神經病變對於人們的身體危害非常大,而且其病因非常多,常常會擾亂醫生們的判斷,錯誤的使用治療方法,給患者帶來很多痛苦。因此為了合理辨別用藥,詳細了解末梢神經病變的不同表現非常重要。
  • 人體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
  • 神經痛是大腦神經過敏
    病因不明者稱為原發性神經痛,有明確病因者稱繼發性(或症狀性)神經痛。一.炎症是引起神經痛的主要原因外周炎症除了能直接激活傷害性感受器引起中樞敏化,炎症信號還能通過間接途徑增加傷害性感受器傳入引起中樞敏化。外周炎症引起初級感覺神經元內神經化學特性發生變化。
  • 世界未解之謎之四十四《無法解釋的赫斯達倫之光》
    已知的包括地震光,夜行光,以及神秘的球形閃電等等,這其中,一些發光體被證實是自然現象的變化,而有些仍舊是不解之謎,而細數這些發光現象,其中最奇特並難以定義的要數在曾挪威上空出現的赫斯達倫之光。赫斯達倫之光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出現在挪威赫斯達倫上空的神秘光團。
  • 末梢神經炎的概述及中醫診療方案,一方子讓你和末梢神經炎說再見
    6、科室 神經內科 末梢神經炎的典型症狀 1、末梢神經炎的典型症狀 主要表現為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 ...開發光-電-化學一體化植入式神經調控與檢測器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8月25日電 8月24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盛興研究組發表了題為「面向無線光遺傳神經調控與多巴胺檢測的光-電-化學一體化植入式多功能探針」(A wireless, implantable optoelectrochemical probe for optogenetic stimulation and dopamine
  • 泛素連接酶COP1作為神經炎症「剎車」的機制
    此外,小膠質細胞增生是許多神經疾病的一種常見組織學特徵;而且由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所調控的慢性神經炎症是AD的病理學特徵之一。研究也表明,轉錄因子CCAAT/增強子結合蛋白β(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beta,簡稱c/EBPβ)調節小膠質細胞的促炎基因【2】;而且c/EBPβ的蛋白水平在AD中上調【3】。
  • 光遺傳學研究發現激活傷害感受器能夠啟動和放大炎症
    光遺傳學研究發現激活傷害感受器能夠啟動和放大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3:38:04 洛桑聯邦理工Stphanie P.
  • 詭異的人體自燃之謎!
    世界上存在的未解之謎太多了,而最貼近我們現實生活的應該算是人體未解之謎了。
  • 《生命的基因密碼:遺傳》第一章 生命之謎遺傳概述
    第一章  生命之謎——遺傳概述  第一節 神奇的生命——遺傳  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以及其他的一些物質,它們生活得自由自在,生機勃勃,可是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起源是什麼?是從地球存在的那一刻就存在嗎?
  • 利用光之力操控細胞,光鑷「爆冷」奪下諾貝爾物理學獎
    光鑷誕生的發想——光之力伴隨著上世紀60年代以來雷射束流相關的產生、控制技術的進展,利用光來操作微小物體的"光鑷"隨之登上了歷史舞臺。阿瑟·阿什金教授曾在貝爾實驗室和朗訊科技公司任職,他很早就開始進行光操控微粒的研究工作,並最終於1986年公開了他的第一代光鑷。
  • DNA甲基化會加速人體衰老,降低人體抵抗力
    DNA甲基化會加速人體衰老,降低人體抵抗力 2020-08-25 0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