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義
多發性末梢神經炎是由多種原因如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感染、過敏、變態反應等引起的多發性末梢神經損害的總稱。臨床主要表現為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2、別稱
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3、發病部位
末梢神經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所有人群
6、科室
神經內科
末梢神經炎的典型症狀
1、末梢神經炎的典型症狀
主要表現為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2、末梢神經炎的分類
癌性末梢神經炎
惡性腫瘤對用周圍神經的損害當以局部壓迫和浸潤常見,但少數可引起末梢神經炎,其發病的機理尚不清楚。表現為四肢遠端開始的無力或感覺障礙,起病前多有明顯的體重減輕。但也有在腫瘤被發現之前已有周圍神經病的表現。所以對中老年人的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若無中毒、糖尿病等病因者,要考慮到癌瘤的可能,應該做多種檢查,如胸片、消化道造影,以除外腫瘤。
其他
腎臟疾病引起的尿毒症可發生末梢神經炎,有原發病的特點,作透析後可好轉。慢性胃腸道疾病、妊娠、手術後等引起的營養缺乏性末梢神經炎,都有典型的病史。白喉性末梢神經炎,常在白喉發病後8~12周內發生,多數在數天或數周內恢復。麻風性末梢神經炎是麻風桿菌感染引起,潛伏期很長,起病緩慢。其特點性周圍神經增粗而常可摸到肢體營養障礙較明顯,可發生水皰、潰爛及指骨的壞死。憑周圍神經活組織檢查可確診。
末梢神經炎的病因病機
1、中毒
如鉛、砷、汞、磷等重金屬,呋喃西林類、異煙肼、鏈黴素、苯妥英鈉、卡馬西平、長春新鹼等藥物以及有機磷農藥等有機化合物。
2、營養代謝障礙
如B族維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
3、感染
常伴發或繼發於各種急性和慢性感染,如痢疾、結核、傳染性肝炎、傷寒、腮腺炎等,少數可因病原體直接侵犯周圍神經所致,如麻風神經炎等。
4、過敏、變態反應
如血清治療或疫苗接種後神經炎等。
5、其他
如結締組織疾病,遺傳性疾病如腓骨肌萎縮症、遺傳性共濟失調性周圍神經炎、遺傳性感覺性神經根神經病等。此外,軀體各種癌症也可引起多發性神經炎,且可在原發病灶出現臨床症狀之前數月發生,應引起警惕。
除少數病因(如麻風)所致者周圍神經有炎性改變外,病理改變主要是周圍神經的節段性脫髓鞘改變和軸突變性,或兩者兼有。少數病例可伴有神經肌肉連接點的改變。
中醫治療末梢神經炎:
紅參、黃芪、當歸、白芍、吳萸、木瓜、檳榔、蘇葉、桔梗、桔紅、陳皮、木通、地龍、甘草等數十味。水煎。
主治:末梢神經炎,中毒性周圍神經炎,周圍神經根炎。
加減:伴口苦、寒熱往來者,加小柴胡湯和解表裡;苔白滑或痰多或嘔逆或挾氣鬱者,取黃芪、當歸、白芍,加蘆根15g,清熱利溼,半夏10g、茯苓15g、厚樸12g,燥溼化痰、理氣解鬱,降逆止嘔;心煩者加焦梔12g;心悸者,加棗仁15g;患肢有灼熱感者,加知母12g、丹皮12g,清熱涼血;兼見五心煩熱者,再加地骨皮20g,清熱除蒸;肢冷者,加桂枝10g,溫陽通絡;有瘀血見證者,加蘇木5~ 10g;上肢麻痺甚者,加桂枝10g、葛根15g、白芷10g,以引藥橫行手臂;下肢麻痺甚者,加淮牛膝10g,踝關節以下者,再加地楓皮10g,引藥下行;治療進入恢復期,膩苔已去,僅患肢乏力,加川仲10g、補骨脂12g、熟地30g、制首烏30g、狗脊15g,滋肝益腎、強骨壯力。並可用健步虎潛丸收功。
方解:末梢神經炎證見:四肢或單純下肢,肌膚麻木乏力,不仁不用,或有脹感,但無疼痛,浮腫或無浮腫,或見腕下垂,足下垂,皮膚有冷感;苔多白膩, 脈多弦數;部分患者有明顯農藥中毒史。本病系由於素體氣血虛弱,寒溼留著,壅阻氣機,氣血運行不暢,經絡不得疏通所致。治宜補氣養血,祛寒除溼,下氣降濁,疏通經絡。
本方取具開上、導下、疏中、溫宣降濁之雞鳴散,加紅參、黃芪、白芍、當歸、甘草補氣養血;地龍、木通疏通經絡。如有明顯中毒史者,主方加崗梅根10g以解毒。臨床療效非常滿意,究為何因,有待進一步研究。據實際觀察,所有服用本方者,均有腸鳴矢氣增多之反應,症狀減輕後,上述反應也隨之減輕,最後不復存在腸鳴矢氣之反應,可能此方對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有一種特殊作用,與「治痿獨取陽明」暗中相合。而現代之周圍神經炎實屬祖國醫學「痿症"之範疇。但以雞鳴散為基礎方,於方於藥均難以解釋其理。但臨床.應用十餘年,治數百例,均為此方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