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經在一九八六年期間,在易經學術研討會上,闡述過道教的卦氣論。今日在雷法的天人合一,與天人感應的實用方法理論中進行闡述:
1、易經的象,數,義,理:
易經,大家都知它是一部佔卜術。這是將易的運用方法。在道教中運用仰觀成象,俯察地成形,近觀其氣動,默查其數顯。無不是運用其象,數,義,理之說。舉例在道教的原始佔卜,除了用拭草外,還有用竹根,及牛角來卜佔的。這都是先觀其象,再查其氣,再觀其數,義,理。發展成為現在的六爻,等數理佔斷之術。在道教有觀燈之法,即可斷人來意。再就是運用感應之法,來查其來意。明其所問之事的究竟。這也是在寂然不動,感而邃通之下。所進行的。它分陽道與陰道之分。我們稱陽道為陽壇,陰道為陰壇。陽道用陰制,起運用鎮煞,陰道用陽制也起調整作用。還有陽日陰用,陰日陽用之手段。
例如:前日起陰壇,丑時布壇。設九宮五行局,布燈五盞。用招魂法,將其所問之人魂調入其中。我就感應所問之人的形象,高低胖瘦,男女等所述一番。回答正確後。將其鎮壇。我運用的理論方法,也是外感內應,及內感外應。因需求,在變化運用中。金光咒訣,勾魂索魄訣都在其中變化。有幸運的徒弟在旁時,我一邊施法,一邊闡明其理與方法。強調,自身神氣不相抱,何能感應。何能招馭鬼神?心不正,神不清何能駕馭雷霆。
我喜歡研究雷法。因雷法首先要求先煉己,才能度人。我幫人施法消災解厄,一條原則,不問我過程,你可看。但我要的是結果。我要的是道教文化的實用哲理的真實所在。當然在對施法者的對象中,我也有要求。不誠,不孝,貪,顛,狂,妄者不接納。
2、卦氣論的真實性。
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是道教文化的真實哲理所在。白玉蟾祖師,對其作了精闢的闡述:
首先是將卦與象配,再將天人感應,天人合一之理,貫入其中。下面是我將白玉蟾祖師的論證之理,作了統一的歸類闡述:
乾:(圓),象純陽。表示:動;義理:起風,雲。雷,電,晴。審治病卻邪,一切運動之事用;又為混沌之象,大道之體。大無不包,細無不納。純陽之體,元亨利貞。德純故動;用之則馭使萬神,斂之則含容三界;凡祈禱治伐皆用此;以道言之輕清之氣,故浮上圓為天。以理明之,為君為父,為男為玄龍。以卦象論為純乾。以爻斷,為老陽。陽變陰生,又變化存焉。
坤:(方),象純純陰,表示:靜;義理:止風,雨,雷,電,晴,霧及治竊。並三水安土,一切安鎮之事用;又:為混沌之象,大道之體。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形無象,與天長存。乃至陰之質也。含弘光大德純,故靜。出則指顧雷雨,入則頤養群生。所謂坤後載物;凡:禱雨治病,安鎮山嶽,運導泉源,招龍負水,皆可加此。以道言之,乃重濁之氣凝結。處下方為地,以理推之,為母,為女,為牝馬。以卦象論,為坤。以爻斷,為老陰。陰極陽生,有變化存焉。
坎:(外方內圓),表示:靜極復動;義理:祈雨急用;又:陰極生陽,故老陰中少陽生焉。可以祈雪雨,興雲霧,再限可用。以道言之,陰濁之極水大濫焉,故減銖兩以止之,所以陰中生一陽也。以理明之,月中有兔也。以卦象論則為坎,坎中滿。以爻斷之,則陰極生陽之體,陽生不已,有變化焉。
離:(外圓內方),表示:動極復靜;義理:祈晴急用;又陽極陰生,故老陽中少陰生焉。祈晴可用。以道言之,陽明之極火大燥焉,故抽退符候以制之,所以陽中生一陰也。以理明之日中有烏也。以卦象論則為離,離中虛也。以爻斷之,則陽極生陰之體也。陰生不已,有變化焉。
泰:(外圓,內上方下圓)陽氣中分少陽少陰之氣,少陰居上,少陽居下祈晴再限可用。以道言之,木液旺在卯,故陽極而中分。當息火候以沐浴。以理明之,即春分節。又如夫婦也。以卦象論即地天泰。以爻斷,老陽內上少陰下少陽,二氣中停,天地交泰,交媾之極,有變化存焉。
否:(外方,內上圓下方)陰氣中分少陽少陰二氣,少陽居上,少陰居下,祈雨再限可用。以道言之,金精旺在酉,故陰極而中分。當抽水銖而沐浴。以理明之,即秋分節。又如子母焉。以卦象論即否卦。以爻斷,老陰內,上少陽,下少陰,二氣中分,陰陽不交,故有變化焉。
媾:(外圓,內上圓下方)陽氣中生少陰少陽二氣,上少陽下少陰,祈晴雨再限可用。以道言之,火旺在午,故陽極而陰生。以理明之,即是夏至節,男歸女室。以卦象論之,即是媾卦也。以爻斷,老陽中生少陰少陽二氣,陽氣既盛,亦有變化焉。
復:(外方,上方下圓)陰氣中生少陰少陽二氣,少陰居上,少陽居下,禱雨再限用之。以道言之,水盛於子,故陰極而陽生。以理言之即冬至節,女歸男家焉。以卦象則復卦,以爻斷,老陰中生少陽少陰二氣,陰氣在上,陽氣在下,陰氣盛亦有變化焉。
艮:(外圓內方,方內又圓)老陽老陰交媾之極,而生少陽也。祈雨再限用之。以道言之,性中生神,神中生氣。以理明之,男女媾精而少陽生焉。以卦象即艮卦,故為少男,以爻論斷,陽居外,陰居內,亦有變化焉。
(兩圓互環),表示: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外圓中套兩個方中心再套圓),表示:動靜相摩,雷霆呑唑。
白玉蟾祖師運用了邵子的話:一動一靜之間,天地人之妙者歟.學者尤當究竟。
今揭示其道法與卦氣象理。說明道教修持。理法必許並舉。更要有探究的真誠之心。我始終的研討態度是:看不見的事物,與看的見的事物,都要持以明理見性的實修態度。雖進入修道之中,若無敢於面對實修中:進是魔,退也是魔的心理準備。是難走完天人合一的這個道。就施法而言,內氣與神氣相抱,運用在一瞬間。若無正氣正念,左顧右盼很難達到白玉蟾所述的「順手拈來,我就是神仙」的出神入化景界。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此景此象只有鍊師自己明白,這就是內斂自化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