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造化雷霆 役使天地鬼神:南宗道教雷法揭秘

2020-12-05 鄧方朔

[摘要]按照道教的宇宙生成論,由一氣產生了陰陽,陰陽的消息運化使萬物肇始,天地具象,陰陽是三才、五行、八卦等得以顯化致用的動力。在天人一體的基礎上,人和天地的相互感應則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南宗雷法的發展

雷法是道教中一門重要的法術,它形成於兩宋之際。它以內丹為本,符咒致用,融道教傳統的符籙、咒術、指訣、禹步、氣功、存神及內丹術為一體,採納吸收了儒學修持心法,並佛教密宗的真言密咒。

雷霆(資料圖)

雷法源自中國最古老的原始宗教與自然崇拜,即包含著人類文明中最原始的對自然精靈的崇拜,亦保存著道教企圖控制造化、主宰天地的膽略與努力,從而形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化現象。

陳楠 採自明王世貞《列仙全傳》(資料圖)

道教內丹派南宗,自張伯端始肇,其間經近二百年的發展,歷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後人謂為南宗五祖。五祖皆以精通丹法、宏揚丹道為己任。但從陳楠開始,即兼習雷法,主張濟世利民,從而產生了以內丹為體、雷法為用的道法體系。史載陳楠得太上三五邵陽鐵面火車五雷大法及邵陽雷印於海南,又於南嶽衡山祝融峰頂得「都天大雷火印並三陽五雷神火之印,及雷霆都司符璽」。陳楠得丹訣以固命求真,運雷法以濟世度人。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曰:「每人求符水,翠虛捻土付之,病多輒愈,故人呼為陳泥丸。宋徽宗政和中,擢提舉道錄院事。後歸羅浮,以道法行於世,所至與人治鬼。潮陽民女苦狐厭,狂易無度,翠虛用雷符燻狐魅殺之。時披髮走,日行四五百裡,鶉衣百結,塵垢滿身,間食犬肉,終日爛醉,莫測所如,而濟人利物,校驗有不可掩者。」

白玉蟾是將南宗丹法與神霄雷法結合互融、宏揚於世的關鍵人物。他文才贍富,著述甚多,除詩文集《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等及其徒眾編的《靜餘玄間》、《白真人文集》、《海瓊白真人語錄》、《海瓊傳道集》、《金華衝碧丹經秘旨》外,還有許多雷法符籙方面的著述。最為重要者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玄珠歌注》《道法九要》《坐煉工夫》等,以及所傳《先天雷晶隱書》《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書》《洞玄玉樞雷霆大法》《神霄十字天經》等,均為南宗的重要文獻。

白玉蟾(資料圖)

南宗雷法以元氣為本,五氣為用,顯然有取於秦漢以來流行的元氣說。《高上神霄玉樞斬勘五雷大法》曰:「夫五雷者,皆元始祖氣之所化也。祖氣既肇,太極立焉。故天一生水,位乎坎;地二生火,位乎離;天三生木,位乎震;地四生金,位乎兌;天五生土,位乎中。則有五鬥、五星、五嶽之名,其實五氣所化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化無所窮。」陳相真說:「夫雷霆者乃祖氣之神化,受命三洞之瓊文,總三氣之統屬,上扶至化,下剪群魔,雖變現之無方,實本原之一氣。」「風霆流形,雷雨磅礴,昭昭其有,冥冥其無,集之成一氣,散之為五雷,卷之而寂爾無形,舒之而忽兮有象,道行法界,妙在靈臺。知雷法不在推求,實玄妙本乎一氣。」王惟一《道法心傳》指出:「夫氣者乃先天之氣,元氣,為萬物之宗也。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夫子《繫辭》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由上所說可知,先天元氣為宇宙造化的根本,亦為雷霆產生的源頭。

體象陰陽升降圖 採自《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資料圖)

按照道教的宇宙生成論,由一氣產生了陰陽,陰陽的消息運化使萬物肇始,天地具象,陰陽是三才、五行、八卦等得以顯化致用的動力。陳相真《雷霆綱目說》曰:「道自無極而太極,其體渾淪一氣,有動靜而陰陽分,陰陽運而日月麗。日為陽統天,月為陰統地,鬥乘中極,斡運陰陽,統人三辰,合三統而日月運行,陰陽闔闢而雷霆震發。」張善淵《雷霆玄論》指出:陰陽之氣為雷霆,生育萬物,為天地之樞機。但兩者有別,雷為陽,霆屬陰,雷善主生,霆惡主殺。「陰陽激剝,順而為雷,逆而為霆。陰陽合而為雷,迅而為霆。陰陽二氣,內外展轉,交相攻激,迅發而為霆也。氣聚神會,主生殺之機,故能擊物。」

南宗雷法認為人身為一小天地,而與宇宙大天地同一本體,同一運轉規律,同一生成程序,從而將雷法的理論基礎建立在模擬宇宙論的人體生命哲學之上。這種獨具特色的生命哲學,可用道經中常用的「人身小天地」一詞加以概括。《黃帝陰符經》說:「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夏宗禹註:「人之一身,一天地也。有陰陽升降,有烏兔出沒,有潮候往來,有風雨明晦,有雷電轟閃,有雲氣吐吞,有山河流峙,有草木榮枯,動靜語默,闔闢變化,無一不與天相似。」

金丹橐龠圖 採自《金丹大成集》(資料圖)

在天人一體學說的基礎上,人和天地的相互感應則是自然而然的結果。雷法內煉功夫的核心,就是要在凝神入靜的狀態中,去真切深刻地感受天氣變化對身體內部的影響。對此,白玉蟾有著相當精微的體會,他說:「風者,巽也,火者,心也。雷者,膽氣也。電亦火也,語者腎水也。運動自己陰海之氣,遍滿天地,即有雨也。晴者,心火也。想遍天地炎炎大火,燒開自身氣宇,乃晴也。雪雹,盡用陰氣逆轉,存陽先升,陰後降,方知是也。」如祈雨施法之時,「冷汗先溼左臂,東方雨起;先溼右臂,西方雨起;溼芋頭,南方雨起;溼於腎,北方雨起。」(《道法會元》卷七十)當然,白玉蟾等人的這些體悟,常人是難以證驗的。但實際上講的都是人體內氣與能量的作用,並涉及到外氣與自然的關係,也與內煉中所產生的某些功能有關。

乾坤圖 明代 絹本設色 北京白雲觀藏(資料圖)

概而言之,人與天、地並為三才,同為元氣所生,陰陽所化,故內外相應,天人相副。元俞琰《周易參同契發揮》卷五曰:「人身首乾而腹坤,儼如天地,其二氣上升下降,亦如天地。《內指通玄秘訣》云:日月常行黃赤道,眾真學此作還丹。其法即與天地無異。」這樣一來,極大地高揚了人在天地造化中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在人的身上已經滿載著天地的靈能。人通過後天的努力與潛心的內煉,完全可以役使雷霆,撐握自己的命運。御風說:「雷電風雨雹,皆在吾身中兩腎中,出合乎天地之氣,以天地正直無私,人返能奪天地造化,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道法會元》卷六一)

內煉圖 採自《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隱書解胞十二結節圖訣》(資料圖)

這種役使雷霆,把握造化的思想,充分顯示了道教積極有為的奮鬥精神。在這裡,中國哲學中的天人關係,具體表現在人與雷霆的關係。在這一關係中,人首先體驗到了超越人自身的力量以及恐懼的不可避免性,同時又體驗到雷電對人類生存造成的善與惡、生與殺的雙重性質。從最初的天人關係中人處於絕對劣勢的心態,到發明了各種法術以後人在和神的溝通中對天人和諧的追求,再到把握造化、運用雷霆的勝天理想,我們看到的是在由天和人組成的天平上。「天」的一端逐步降低,「人」的一端逐步升高的歷史圖景。《西升經》卷五曰:「我命在我,不屬天地。我不視不聽不知,神不出身,與道同久。吾與天地分一氣而治,自守根本也。」《抱樸子內篇·黃白》說:「《龜甲文》曰: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這些震聾發聵、自主命運的口號,反覆地出現在各種道書中,鮮明地反映了道教雷法與丹功的一個特徵:即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主動進取的精神與永不滿足的求知慾,去探索天地萬物及宇宙的奧秘,尋找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規律,取得把握自己命運自由的途徑,從而達到天人和諧、萬物共榮的理想。

內觀靜定圖 採自《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序圖》(資料圖)

南宗雷法與丹道修煉的聯繫

南宗雷法的基本理論,同內丹學一樣,仍然是天人合一觀念。認為雷法所祈召的雷部神吏,與自身的精氣神本為一體。主張以自己內煉內功夫為本,使精氣神返歸先天,惟元神為用,始可通神,實現那些人力所不能達到的目的。正如《清微丹訣》中所說:「正己誠意,神氣衝和,故道即法也,法即道也。天將守律,地只衛門,元辰用事,靈光常存,可以驅邪,可以治病,可以大帝,可以嘯命風雷,可以斡旋造化。初不必許多枝蔓,惟正一字而已,無所不達。」反覆強調人的精氣神與道德修為在雷法中的重要作用。

使者符 採自《道法會元》(資料圖)

這樣一來,雷法本身就必須依靠內煉之道為根本。王文卿指出,內丹修持以定息靜定為下手功夫,次存想水火交媾,金光運轉,存神召將。「久久行之,日積月累,神氣精自然混凝,上可以脫轂朝元,次可長生久視,又其次可以興雲致雨,役電鞭霆,濟人利物,何往而不可也。」所謂雷部諸神,皆己身神氣所化。如雷部使者五將,「使者乃元神也,程雍乃元氣元精也,五臟之氣為五將也。」(《衝虛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語》)元神真意一動,雷部諸神即臨壇下,便能激動雷霆,大作狂風。

混元三寶圖 採自《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序圖》(資料圖)

丹道和雷法的修持,皆以精氣神三寶為用。張伯端《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室內煉丹訣》說:「夫金丹之道貴乎藥物,藥物在乎精氣神,神使用神光,精始用精華,氣即用元氣。」白玉蟾亦說:「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與氣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情,乃是玉皇中口誕。其氣即非呼吸器。乃知確是太素煙。其神即非思慮神,可與元始相比肩。」(《修真十書·上清集》卷三九)均主張內煉精氣神,以成金丹。正如陳致虛所說:「其用則精氣神,其名則雲金丹。」(《紫陽真人悟真篇三注》序)雷法的修持與運用,亦以精氣神為根本靈力。白玉蟾說:「收氣存神,惜精愛己,內煉成丹,外用乘法。」這裡所說的「法」,即指雷法而言。並引《老子》之說,以證雷法、丹道之同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一者,氣也。天地以氣而升降,人身以氣而呼吸,能知守一之道,靜則金丹,動則霹靂。」(《道法會元》卷七十《玄珠歌》注)由此可見,雷法與丹道本為一源,於己內養則成金丹,於物外用則為雷霆,兩者互為體用,融洽無間。

雷神符 採自《道法會元》(資料圖)

白玉蟾說,雷法符咒的靈驗與否,主要看行法者的內煉功夫,而內煉功夫全賴一心而起作用,他說:「至道在心,即心是道。六根內外,一般風光,內物轉移,終有老死,元和默運,可得長生。」(《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三)系統地記述了內煉性命的各個環節,並始終抓住了守一明心的關鍵。他說:「萬法從心生,心心即是法,語默與動靜,皆法所使然。無疑是真心,守一是正法。守一而無疑,法法皆心法。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無疑則心正,心正則法靈。守一則心專,心專則法驗。非法之靈驗 ,蓋汝心所以。」(《海瓊白真人語錄》卷四)故心合於道,守一通靈,便能作法感召神靈,無一不應。

黑煞符 採自《道法會元》(資料圖)

在回答弟子留元長關於雷部諸神問題時,白玉蟾更把神真神女都說成是精氣神所化。他說:「夫人身中有內三寶,曰精氣神是也。神是主,精氣是客;吾是主,金童玉女是客。所言神女三千六百及乎三萬六千神者,此皆精氣所化。……萬神一神也,萬氣一氣也,以一而生萬,攝萬而歸一,皆在我之神也。」(《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一)即使是主宰雲畫的雷祖,亦是自己元神所化。他說:「雷神亦元神之應化也。人知動靜,則通天徹地,呼風召雷,斬馘邪妖,驅役鬼神,無施不可,即所謂將用自己元神是也。」(《道法會元》卷七十《玄珠歌》注)

在白玉蟾看來,雷法的修煉在實質上與內丹的修煉並無不同,尤其是在初級、中級功夫階段。如他分坐煉工夫為四段:第一階段:「凝神定息,舌柱上顎,心目內注,俯視丹田片時,存祖氣氤氳,綿綿不絕,即兩腎中間一點明」,這謂之「破地召雷法」。第二階段:「當一陽初動,存祖氣自下丹田,透過尾閭,微微凸胸偃脊,為開下關。覺自夾脊而上,運動轆轤,微微伸中,為開中關。卻縮肩昂頭,覺過玉京,入泥丸,為開上關。師云:夾脊雙關透頂門,修行只此是為根。此名開天門也。」繼三關、天門開後,繼為第三段功夫:「當覺律液滿口,閉息合齒,微微吞咽,如石墜下丹田。師云:華池玉池頻吞咽。即中理五氣,混合百神,十轉回靈,萬氣齊仙,刀圭橐龠,闔闢工夫,皆在此矣。」顯然,以上三段功夫均為南宗傳統丹法,所引「師雲」即為陳楠所言,皆見於《翠虛篇》。

三清秘諱 李遠國書

但第四段功夫,因其包含雷法秘訣,故與南宗傳統有別:「復存祖氣在中黃脾宮,結成一團金光,內有一秘字,覺如嬰兒未出胞胎之狀,咽液存煉,金光結聚,忘機絕念,然後剔開尾閭,湧身復自夾脊雙關直上。師云:紫府元君直上奔。心目注射,胸間迸裂,自眉間明堂而開,仰視太虛,金光秘字分明,充塞宇宙,則火炎中使者見。」(《道法會元》卷七七《坐煉工夫》注)這裡兩次提到的「金光秘字」,傳統內丹學中並無此說,這是雷法修持中的特異之處。究其根本,則取自佛教密宗的「修種子字」法。至於「使者」,為驅使雷部諸神的真靈,亦為丹道中所無。秘字,又稱秘諱、真名,為道教神靈的隱諱名謂。如三清、紫微玉皇、鬥姆等,均有各自的秘諱。道教在舉行科儀法事的時候,常涉及到請神招將,而每一位神將也都有他對應的密諱,法事進行過程中,高功法師變身施法,緝令招將,向東南巽方噀水以令書諱,籤定與神將的契約,方才算是完成了整個招將過程,反之,無密諱之籤押,則神不就。

金丹大道圖 採自《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序圖》(資料圖)

雷法的修持亦必須性命雙修,才能通神達靈。《先天雷晶隱書》曰:「性命也,二者不可偏廢也。修性而不修命,紫陽所謂精神屬陰,宅舍難固,未免長用遷移之法。修命而不修性,釋氏所謂練氣精粹,壽千萬歲,若不明正覺三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道法會元》卷八五)可見,雷法符咒之術的根本在於性命雙修,只有達到神形合一的境界,才可能以「我之念」役使諸神,調遣風雨。這種靈力甚大的「念」,就是元神、真意。

鼎器圖 明代 絹本設色 北京白雲觀藏(資料圖)

丹道和雷法都非常重視真意在修煉、運動中的作用。按張伯端的看法,意指意念活動,是由神發出的,用意念控制精氣三寶合煉,能起到中間媒介的作用,所以稱為「媒」、「黃婆」,他說:「意者,豈特為媒而已,金丹之道自始至終,作用不可離也。」(《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卷上)意念的作用貫穿全部煉丹過程,如採藥、抽添、進火、溫養、沐浴等,皆須以真意作用,以調和三寶。雷法則稱真意為「使者」,強調在內煉和施用中真意不可須臾或離。這種真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元神所化。如果說真意是雷部使者,則元神即為雷神。王文卿《玄珠歌》曰:「玄牝人門,五氣之祖。泥丸天門,萬神之府。膽氣為雷,意為使者。」白玉蟾註:「膽在肝中,內有青氣。膽怒赤氣聚,五氣運入膽宮,水火相搏,雷聲動也。膽雄肝怒,忿氣成雷,天怒大叱,雷聲霹靂。使者屬土,居黃庭中。使者使也,隨意役用,出口便是使者,務在澄心定念,口說意行,此先天一氣也。」《玄珠歌》又曰:「一氣流通,渾淪磅礴,散為萬有,聚為赤子,變為雷神,化為自己。」白玉蟾註:「赤子,吾身之真人。人之修煉,要神氣混合,內煉成丹,則聖胎凝結。」以上言說,都一致肯定了元神、真意在雷法中的重要作用。

玄牝圖 採自《道德真經集義大旨圖序》(資料圖)

玄關(玄牝)一竅,內丹諸派皆以為最要。張伯端《悟真篇》曰:「玄牝之門世罕知,只將口鼻妄施為。饒君吐納經千載,爭得金烏搦兔兒。」元陳虛白《規中指南》曰:「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受氣以生,實為神府,三元所聚,更無分別。精神魂魄,會於此穴,乃金丹返還之根,神仙凝結聖胎之地也。」雷法亦非常重視玄關的作用,稱之為「雷竅」。張善淵《雷霆玄論》曰:「在吾身中之重,為神氣之根,虛無之谷,是曰玄牝,實天地交界之間,陰陽混合之蒂。詩訣云:此竅非玄竅,中中復一中。萬神從此出,直上與天通。人能通此一竅,則萬竅皆通;動一神,則萬神俱動,真雷霆之竅也。貴乎正心誠意,必使精混混而流傳,氣綿綿而徘徊,神融融而混合,心淵淵而澄清,自然真人出現,如魚居深淵,浮遊守規中是也。如此妙用,其義淵深。」(《道法會元》卷六七)章希賢《雷霆一竅圖》曰:「知此一竅,則冬至、藥物、火候、沐浴、脫胎、結體,皆在此矣。此竅雷霆之竅,得之則雷霆之樞機不必外求也。致人用此,所以衝舉。」(《道法宗旨圖衍義》卷下)

相關焦點

  • 整個道教中主修雷法的幾個門派,有的門派只修雷法
    雷法,為道教的萬法之首,也是道術之尊,被譽為道教最強的術數,那麼在整個道教體系中都有哪幾個門派的雷法強勢呢?我們今天就從雷法這個點出發,看一下道教門派的體系和門派的修煉特點,其中要講到的第一個就是正一派。
  • 道教重要的「法印」指的是什麼?符籙齋醮常用的法印有哪些?
    道教自從祖天師張道陵開始傳有法印,沿襲至今。法印是道教奏達天庭的公印,也是行使神力的法物。《洞玄經》:「法印照處,魅邪滅亡。」相關記載:認為行法用印猶人間刑政施行必用官印,「法者之為言,正也,正其邪也。亦猶德禮之有政刑以導之齊之也。故章表奏申關牒符檄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信也。印則各有師傳者,欲天地神祇人鬼知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靈寶玉鑑》卷一)。
  • 道教最高法術之雷法
    道士修行方術稱為道術,道教的道術有很多,而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變化之術,《西遊記》中二郎真君擁有七十二般變化之術,憑此才將孫悟空擒拿。此外,道教法術還有雷法、符籙、咒術、禁術等,各有不同的作用。但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下道教的雷法。道教聲稱可以呼召風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澇旱的一種方術。起於北宋,興盛於南宋、金、元。創始者為神霄派之王文卿、林靈素等,為神霄、清微及道教南宋等派所傳習,東華、天心、正一派也兼習之。其法主要載於《道法會元》、《清微丹訣》、《法海遺珠》等書中。
  • 道教神秘秘術之一雷法
    道教雷法秘本雷法以內丹功夫為基礎,以符咒濟世為外功。所謂「內行則可以修養治身,外用則可以安民濟國,祈雨祈晴,消災卻禍,驅江湖作孽龍蛇,制潭洞傷人蛟屋,救生靈困重之厄,超群識幽暗之魂,伐廟除邪,誅妖療病,運雷霆於掌上,致風雨在目前,攘九玄七祖之罪尤,消百劫千生之釁結。靈文秘典,蓋緣接物利生;妙旨神方,普救沉病沙疾」。那麼,雷法的由來與演變,又是怎樣一個歷史的過程呢?從道經中可知,雷法的種類甚多,有五雷、十雷、三十六雷之稱謂。
  • 宋代天師家的「雷法」
    本文摘自龍虎山道教公眾號,作者為玄珠 ,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雷法,可以招雷電、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澇旱等。起於北宋,興盛於南宋、金、元時期。
  • 揭密道教中神秘驅邪解厄的法術「步鬥,雷法和抉乩」
    雷法,呼風喚雨、驅邪療病的法術。從宋元之際,開始興盛於世。人們紛紛議論,高道們可以運雷霆於手掌,呼風雨於瞬間。於是雷法成為道教最具影響力的法術,廣泛運用於濟世度人。雷法十分神秘,它以內修功夫為基礎,融符籙、咒術、指訣、禹步、氣法為一體,並採納吸收了禪學及密教的修持心法、真言秘咒,以雷霆之術為傳道布教的手段。
  • 道教:農曆二月十五日,恭賀道祖太上老君聖誕!
    農曆二月十五,是道教道祖太上老君的聖誕之日。東漢中葉,張道陵天師創立的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主要依託,奉《道德經》為聖經,尊太上老君為道祖,並且結合了原始的鬼神崇拜發展而來。太上老君的神話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有出現老君的神仙形象。
  • 道教中的主要尊神有哪些?附北京白雲觀歷代藏畫鑑賞
    《太玄真一本際經》中解釋道:「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三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冬至陰氣盡,陽氣發,一陽復始,冬去春來,是為萬象更新之時,乃元始天尊的聖誕吉日!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稱「元始天王」、「虛皇道君」,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
  • 這首寫溫州文成的詩,許是金丹派南宗道教創始人白玉蟾的「仙跡」
    都說百丈漈空靈,有仙跡,不是空穴來風,是有文獻記載的,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大清一統志》巻二百三十六曰:百丈漈橋,在青田縣南一百六十裡南田水口,其漈去橋一裡,高峻百餘丈,半際有石柱,激流飛瀑,其聲如雷,旁有石室,舊傳為仙跡。
  • 道教咒語中的神靈形象及其文學意義
    《道藏》中,關於雷神與雷法的文獻大約有數十種,如《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雷法議玄篇》專論神霄派雷法,《清微神烈秘法》《清微元降大法》主要敘述清微雷法;《道法會元》中《雷霆綱目說》《雷霆玄論》《雷說》《先天雷晶隱書》等專論雷法理論,還有《清微灌鬥五雷符法》《神捷五雷祈禱大法》《高上神霄玉樞斬勘五雷大法》記敘各派雷法;關於雷神的道教科儀主要有《玉皇宥罪錫福寶懺》《九天應元雷聲化天尊玉樞寶懺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東漢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目前,道教已經走出中華大地,正在朝著國際性宗教的未來穩步前進。有明一代,張天師們為上至帝王皇室,下至黎明百姓,做了很多符籙法事。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命令的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先生為其傳授太上延禧諸階法籙。
  • 雷法與卦氣論淺探
    舉例在道教的原始佔卜,除了用拭草外,還有用竹根,及牛角來卜佔的。這都是先觀其象,再查其氣,再觀其數,義,理。發展成為現在的六爻,等數理佔斷之術。在道教有觀燈之法,即可斷人來意。再就是運用感應之法,來查其來意。明其所問之事的究竟。這也是在寂然不動,感而邃通之下。所進行的。它分陽道與陰道之分。我們稱陽道為陽壇,陰道為陰壇。陽道用陰制,起運用鎮煞,陰道用陽制也起調整作用。還有陽日陰用,陰日陽用之手段。
  • 道教與天氣預報
    正文共1584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古代的道士,有很大一部分要觀星象、知天文,漸漸地他們就掌握了一些天氣方面的知識。那麼道教究竟和天文的關係是什麼呢?
  • 末法時代之說,非道教之說。若「道」末法,豈不是成為了笑談
    道教有些派別因為和佛教的一些思想交融在一起,所以導致一些說法上兩家有許相同之處,故而這些派別也隨之有了「末法」之說,只不過這些派別大多都是民間法教。正統的道教可不會宣傳末法時代之說,因為容易打臉,且看「道」的描述。「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
  • 道教正統神仙簡介之三清
    ⑿巍巍大範,萬道之宗:巍巍,高大無比。大範,大的風範。萬道,指道教諸派總稱。此句言,元始天尊為道門風範之始祖,道教諸派之宗師。萬法之宗祖。⒀大羅玉清,虛無自然:大羅,即仙境大羅天;玉清,三清天之一,指三十六天中僅次於大羅天的最高天界,為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謂由大羅天所生的玄元一炁化生。虛無自然,大羅天至高無上,虛無飄渺,玉清境由玄元之炁所化生,故言「虛無自然」。
  • 道教中的南極長生大帝和南極仙翁南極壽星是同一尊神嗎?何為四御
    此外,道教還有「六御」。他們為:統御萬天的玉皇大帝、統御萬神的勾陳大帝、統御萬星的紫微大帝、統御萬靈的青華大帝(又稱太乙救苦天尊)、統御萬類(雷)的長生大帝、統御萬地的后土皇地祇。這種說法源於中國古代「六合」觀念,所謂「六合」,指宇宙的巨大空間,即上、下、四方(東、西、南、北)。
  • 道教的「法器」指的是什麼?常用的法器有哪些?法器有什麼作用
    6、印篆道教印篆有佩帶及章表傳神二種功用。《道藏·道法會元》稱《雷霆都司符璽》:「元始上帝付授三洞飛仙五嶽丈人,其符璽皆玉為之。黃帝得之佩印登天,雷公風后二君得之相繼仙去」。在《魁臺寶璽式》中言:「斯印在處,將吏護持,久久行持,鬼神不敢正視,凡所遇山川社稷神廟,城隍社令悉來迎拜,宜佩受之,以求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