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床上使用的絲杆,我們都知道精度是非常之高的,它主要用來保證自身加工出來的的螺紋具有一定的精度。我們都知道一個螺紋的精度是由絲槓的震動+誤差、竄動的誤差+刀具形狀的誤差+人為操作,對刀誤差等因素決定的,也就是這些因素,制約了用工具機加工出來的螺紋精度是不會比車床自身所用的絲槓精度更高的。
在機械行業,有一個原理叫做加工母性原理,也就是被加工的部件精度不可能超過加工其機械的精度。也正是因為這個原理 ,所以在工具機行業大部分工具機都是通過利用高精度工具機來加工生產大量的中精度工具機的。而在工具機行業享有工具機母機美譽的莫過於日本最貴最頂尖的安田亞司達YASDA了。
我們所熟悉的工具機品牌,牧野、森精、三菱、法蘭克、住友、東芝等工具機的高精度零部件,基本都是由亞司達工具機生產加工出來的。
那麼,人們是如何製造出比設備自身精度更高的零件的呢?
對於亞司達工具機來說,他們是通過刮研的方式來保證自身工具機零件的精度的。亞司達的工具機從微細加工用工具機到大型臥式加工工具機,無一例外都採用了刮研工藝來保證工具機的精度。對於亞司達來說,放棄刮研工藝等於放棄產品製造的根本,這個說法一點都不為過,。這也是亞司達工具機被稱為工業母機的原因之一。
那麼在亞司達工具機誕生普及之前,人們是怎麼提高精度的呢?以當時人們的智慧,也是有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的,那就是通過加大一個零件的產量,在百裡挑一的方式來獲得需要精度的零件。舉個例子,就是我需要一個0.001mm的零件,但是我工具機精度只有0.01mm,那麼我們就通過批量生產一批需要的零件,通過對所生產的零件進行無差別精密測量,總會得到一個我們所需要精度的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