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製成亞納米級光學零件加工設備 為全球第三個掌握此類技術國家

2021-01-08 觀察者網

超精密光學零件加工技術在包括雷射核聚變項目在內的多個國家重大型號工程都有廣泛應用,提高這一技術的工作速度和精度至關重要。軍報記者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由該校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自主研製的新一代超精密光學零件加工設備,日前通過相關單位組織的工藝考核。考核結果表明,該套設備加工精度實現亞納米級重大突破,標誌我國超精密光學零件加工技術跨入世界領先行列。

國內首臺具有納米精度的磁流變拋光設備和離子束拋光設備

超精密加工技術是先進裝備製造的關鍵技術,納米精度被譽為超精密加工技術「皇冠上的明珠」。過去,由於我國光學零件加工技術落後,無法進行大口徑、高精度、複雜面形的光學零件加工,嚴重製約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20世紀80年代以來,該校精密工程創新團隊在李聖怡教授率領下,經過30多年頑強拼搏與自主 創新,先後突破高精度工具機精密運動機構設計、光學元件亞納米全頻段誤差控制等核心關鍵技術,研製出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磁流變、離子束拋光設備,打破了發達國家對超精密加工設備的技術封鎖,使我國成為繼美、德之後全面掌握高精度光學零件加工技術的國家。

據觀察者網查詢,我國正在研製的雷射核聚變裝置需要大量的高精度、大口徑光學元件,要按期、保質、保量地製造這些光學元件,必須突破現有的工藝水平,採用高效的先進技術。傳統的連續拋光技術加工的大口徑光學零件進度能滿足工程要求,但存在加工工期長、對人的依賴性強的缺陷。

近年來,該校精密工程創新團隊在「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與成套工藝」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二期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支持下,研製成功新一代離子束拋光工具機與數控光順拋光工具機,其最小可控材料去除量達到0.1納米。有關專家指出,這一自主創新成果可為「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與成套工藝」「高分 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提供有力技術保障和裝備支撐,將直接促進相關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對於提升我國先進裝備製造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我國超精密光學零件加工技術跨入世界領先行列
    軍報記者長沙1月22日電(解放軍報記者王握文、通訊員王孝恭、汪東)記者今天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由該校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自主研製的新一代超精密光學零件加工設備,日前通過相關單位組織的工藝考核。結果表明,該套設備加工精度實現亞納米級重大突破,其典型試驗件的光學零件面形精度RMS(均方根)值達到0.361納米,標誌我國超精密光學零件加工技術跨入世界領先行列。超精密加工技術是先進裝備製造的關鍵性瓶頸技術,納米精度被譽為超精密加工技術「皇冠上的明珠」。過去,由於我國光學零件加工技術落後,無法進行大口徑、高精度、複雜面形的光學零件加工,嚴重製約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
  • 納米級、亞微米級、微米級加工,到底是什麼樣子?
    納米級?什麼概念? 先來看一組換算: 1微米=0.001毫米 1納米=0.001微米=0.000001毫米 我們知道普通加工的精度一般在10~100μm,精密加工精度在3~10μm,高精密加工精度在0.1~3μm,而精度要求高於0.1μm的屬於超精密加工的精度。
  • 攻克納米級超分辨顯微成像 甬企永新光學捧回國家科學技術獎
    顯微鏡製造和顯微觀察技術幫助科學家第一次發現了細菌和微生物,人類生命科學研究及臨床醫學診斷由此邁上發展快車道。近些年,隨著超分辨螢光顯微鏡技術和冷凍電鏡技術的研發,全球超解析度顯微鏡市場迅速拓展,我國相關行業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
  • 全球最大光學望遠鏡 中國參與核心技術研發—新聞—科學網
    TMT望遠鏡是新一代地基巨型光學/紅外天文觀測設備,集光口徑為30米,工作在0.31-28納米波段。因此,TMT集成了當代大口徑望遠鏡最頂尖的高新技術。 記者了解到,除了資金參與,中國在鏡面、自適應光學設備以及其他機械設備等方面,都將參與這項計劃。
  • 窺一斑而見全豹 |淺析3D光學輪廓儀助力「點石成金」行業發展!
    超精密加工,是在傳統精密加工上的升級,代表著先進位造業的發展方向,也代表著一個國家製造業的最高水準,超精密的加工水準必須匹配超高性能的檢測儀器,以白光幹涉為原理研製而成的光學3D表面輪廓儀,就像一雙能夠明察秋毫的眼鏡,幫助我們在超精密加工的微觀世界。下面小編會通過今日介紹的品牌來介紹下什麼是3D輪廓儀走進精密加工的微觀世界。
  • 日本已實現納米級加工了,是真的嗎?
    另外,談技術大家千萬別上升到愛國層面,技術服務的是市場,是客戶,客戶要求你達到什麼要求,你就只能買什麼級別的設備,國內很多大廠,甚至很多航空企業裡買了國外高端的加工設備很多的,難道他們不愛國嗎。其實技術是無國界的,我們不能閉關鎖國,我們要進步,但也要技術交流,不說了,說多了就嘮叨了,正常人都明白的。。。
  • 全球頂尖儀器基本被美日德掌握,中國在高端設備上佔多少席位?
    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就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如今這一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早在2005年我國就開始研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對於選擇自主創新還是技術引進展開激烈討論,最後國家提出了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畢竟高端科技必須經過時間的沉澱和現實實踐。
  • 光學成像將進入亞納米時代
    上圖所示為亞納米解析度的單分子光致發光成像實驗裝置示意圖 利用光實現原子解析度一直是納米光學的終極目標之一,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NOM)的出現點燃了人們對這一目標的希望。 Dong教授和他的同事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成功地展示了單分子拉曼光譜成像中的亞納米級空間解析度,以及納米腔等離子體場的局部增強效應。
  • 全球頂尖技術分布在哪些國家
    全球70%的精密工具機都搭載著由日本Metrol研製的世界最高精度的微米級全自動對刀儀。 全球唯一一臺突破納米級加工精度的慢走絲電火花加工機,來自日本sodick(沙迪克),sodick將電火花式加工與水刀式加工結合成功開發出世界首臺混合動力線切割放電加工機。
  • 全球頂尖儀器基本被美日德掌握,中國高端設備佔多少席位
    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就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如今這一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早在2005年我國就開始研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對於選擇自主創新還是技術引進展開激烈討論,最後國家提出了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畢竟高端科技必須經過時間的沉澱和現實實踐。
  • 超精密加工技術的概念與內涵
    隨著技術的發展,超精密加工技術的指標也在不斷豐富,對於一些特殊零件例如光學反射鏡的超精密切削加工,反射率等指標目前也被列入了衡量超精密加工水平的技術指標。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表面完整性製造技術及抗疲勞製造技術對精密超精密加工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表面完整性的技術指標也已經成為衡量製造技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下面舉一個通俗的例子可以更容易理解「精密」的概念或精密超精密加工技術的含義。
  • 姜文漢院士:我國自適應光學技術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姜文漢院士自1979年起,開始研究自適應光學,通過對動態波前誤差的實時探測——控制——校正,使光學系統具有自動校正外界擾動,保持理想性能的能力。自適應光學成為高分辨力光學觀測和高集中度光能傳輸中的重要核心技術。如今,已84歲的姜文漢卻始終保持幹事創業、開拓進取的「精氣神」,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中科院「三個面向」、「四個率先」努力工作。
  • 2020極端磨削加工技術研討會開幕,前沿技術報告來了!
    《可用於超硬材料和極小尺寸零件的電解質等離子拋光技術》西安增材製造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級工程師 王季電解質等離子加工利用汽液等離子發生技術,採用無汙染低濃度的中性鹽溶液作為拋光液,在零件表面形成完全包裹零件的等離子氣層,通過放電去除,對多種金屬材質的零件進拋光,是一種新型的綠色表面處理方法。
  • EVG與DELO合作為晶圓級光學元件和納米壓印光刻技術開發材料並提升...
    解決方案支援中心,雙方合作研發用於製造光學傳感器的新材料,以及適用於大眾化市場的晶圓級光學元件。ST. FLORIAN(奧地利)與 WINDACH (德國),2019年11月27日 —— EV 集團 (EVG) 這一全球領先的為微機電系統、納米技術與半導體市場提供晶圓鍵合與光刻設備的供應商,今天宣布與高科技工業粘合劑製造商 DELO 在晶圓級光學元件 (WLO) 領域開展合作。
  • 我國獨創廢棄物製備亞微米銅粉技術
    利用含銅廢棄物製備亞微米銅粉技術」已經通過了國家工信部組織的專家科技成果鑑定:工藝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經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粉末冶金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多家權威檢測部門分析測試,太魯科技生產的亞微米銅粉粒徑0.1~5.0微米,平均粒徑約0.7微米,最高純度≥99.99%,形狀呈球形或半球形,屬於具有廣泛實用價值的納米級金屬粉體的延伸,突破了當前工業銅粉細微化製備技術的瓶頸,填補了銅粉產品高端領域的重要空白。
  • 光學天線幫助QC雷射器執行亞微米級掃描
    採用了微型半導體量子級聯(QC)雷射器的頻譜掃描儀,可望用於手持設備,使其可以讀出幾乎任何樣品的化學成分。不幸的是,QC雷射器的波長處於微米級,把掃描儀的解析度限制在了微米級。現在,QC雷射器的共同發明人——哈佛大學的Federico Capasso教授,設計出了一種光學天線,通過以納米級的精度對雷射點聚焦,可以使QC雷射器執行亞微米級的掃描。 在QC雷射器上安裝光學天線,可以把它的解析度提高到其光線波長的100分之一,也就是說,對於7微米的雷射,解析度可達70納米。
  • 朱利民:瞄準國家重大需求,突破智能與精密製造核心技術
    潛心鑽研十五載,突破複雜曲面零件多軸聯動數控加工與數位化測量核心技術葉輪、葉片類複雜曲面零件在運載、能源和國防等行業有著廣泛應用,直接關係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20世紀90年代我國在相關製造理論與技術方面與西方國家存在著巨大差距。
  • 屏幕可摺疊 儀器更精密…納米技術帶來更多可能
    當物質達到納米尺度後,性能就會發生突變。納米技術正是利用了納米材料的這種特殊屬性來製造具有特定功能的零部件和產品。  石墨烯、納米纖維素、納米級氣相二氧化矽……這些納米新材料或有著高強韌性,或有著耐高溫、循環可再生等優勢。用這些新材料製成的設備、器件,可以實現一些過去無法實現的功能。
  • 極端製造 | 雷射加工文章合集|光學|納米|雷射束|微納_網易訂閱
    這項技術主要利用了非晶態和晶態MoS2不同相之間的光學特性顯著差異,允許特定設計的雷射二維材料相互作用,以達到高質量和寬加工窗口的自限晶化現象。這種獨特的雷射加工方法可以實現高質量的結晶、直寫和圖案化,並將各種二維材料集成到未來的功能器件中。這在其他玻璃焊接技術中通常是必不可少的,進而能夠有效地焊接高熱敏感部件。
  • 光電器件微納加工技術——光刻工藝與雷射直寫
    微納加工技術指尺度為亞毫米、微米和納米量級元件以及由這些元件構成的部件或系統的優化設計、加工、組裝、系統集成與應用技術,涉及領域廣、多學科交叉融合,其最主要的發展方向是微納器件與系統(MEMS和NEMS)。 微納製造包括微製造和納製造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