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就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如今這一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早在2005年我國就開始研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對於選擇自主創新還是技術引進展開激烈討論,最後國家提出了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畢竟高端科技必須經過時間的沉澱和現實實踐。經歷了工業革命後的美、日、德積攢了雄厚的技術實力,並且在很多高端領域牢牢掌握著話語權,那麼全球頂尖設備有哪些被壟斷,我國在哪些領域全球領先呢?
全球10大半導體加工企業美國、日本總共佔9席、荷蘭一席
半導體加工設備基本被美國、日本壟斷,在全球十大半導體加工企業中美國、日本就佔了9席、荷蘭一席。目前最先進的蝕刻機是日本的日立,光刻機最先進的是荷蘭的ASML,想要製造高端晶片,這兩種設備必須都要頂尖才行。我國半導體企業中微公司已經完成7納米和5納米的集成電路加工製造,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而光刻機製造企業上海微電子只能生產22納米製程光刻機,距離7納米製程差距較大。
工業機器人技術被日本、德國掌握,其中日本技術最為先進
工業機器人是未來實現工業4.0的核心力量,目前日本掌握著工業機器人最先進技術。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包括瑞典ABB、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日本發那科,其中日本發那科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生產的系列產品多達240多種,全球機器人裝機數幾十萬臺,其中最新型的多功能6軸小型機器人結合了視覺跟蹤系統,能夠對位置進行準確判斷。
全球高端精密儀器技術基本被日本電子株式會社和美國FEI公司掌握
全球高端精密儀器也基本被美日德壟斷,其中美國10家、日本6家、德國4家。以電子顯微鏡為例,高端電子顯微鏡主要有兩大品牌,包括日本的電子株式會社和美國的FEI,日本電子株式會社已經成長為世界頂級科學儀器製造商,其生產的電子顯微鏡在中國各大名校、實驗室、科研機構都能見到,頂尖電鏡的製造和使用也是日本獲得眾多諾貝爾獎的重要原因。
高端數控工具機領域技術最先進的是日本
高端數控工具機被稱為「工業母機」,被應用於很多領域,如今高精度工具機是飛機零部件、潛艇螺旋槳葉片、坦克引擎等必不可少的加工設備,尤其是高精度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已經成為高端製造業水平的標誌。目前該領域已經是日本、德國、瑞士的天下,其中精度最高的工具機來自日本,日本生產出了全球唯一一臺精度突破納米級的慢走絲電火花加工機,可以說日本在該領域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
日本、美國工業實力雄厚,早已成為稀土消耗大國
除此之外,我國在航空發動機、醫療設備、工程機械、軸承等領域也處於短板狀態。其實稀土產量高並不代表工業強大,恰恰是稀土消耗量才是評判工業實力的依據,因為任何高端材料、設備等都離不開稀土,而美國、日本早已成為稀土消耗大國,足以可見其工業實力。
我國在載人航天、高鐵技術、超級計算機等領域處在國際領先地位
從美日德掌握的高端裝備上可以看出我國確實尚有很多不足,但是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提出,我國在很多科技領域碩果纍纍,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包括載人航天、高鐵、特種鋼、超級計算機、巨型模鍛液壓機、中壓直流電力系統等等,大大縮短了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科學技術差距,通過各個領域的實踐證明,未來科技將擔起新世紀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