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筆尖鋼還難攻克的技術,我國至今沒有掌握,美日嚴格控制

2020-09-11 仙女美美ai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國都緊跟潮流,取得了很多新的成就,如今的中國也早已脫胎換骨,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發展壯大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大國。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很多困難,但是我們靠著自己的雙手,取得了無數先進的成果。原先我們在很多領域都需要依靠外國技術,但是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掌握自行研發頂尖裝備的技術。不過還有一項技術,直到現在我們都沒有攻克,這一技術比筆尖鋼還難攻克,被美日兩國牢牢掌控在手中,這是什麼技術呢?

小小一顆球難倒了無數專家

沒錯,難倒我國科學家的就是一個小小的球體。據了解,很早以前美國、日本以及德國等國的科學家們共同研製出了世界上「最圓」的球體,這種球體表面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採用的技術卻都是最頂尖的,多年來我們也從未見過其製造過程。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製造這樣一顆球到底難在哪?

事實上,製造這樣一顆球最難的工藝就是超精密拋光技術,我國現在還沒有完全掌握這些拋光技術。在製造精密儀器時,拋光和研磨是被嚴格區分開來的,通常情況下我們經常會將這兩種工藝混為一談,但是在精密零件的製作中,必須將兩種工藝分開使用,才能使物品表面更加光滑。

【拋光是指利用機械、化學或電化學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獲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拋光工具和磨料顆粒或其它拋光介質對工件表面進行的修飾加工。】

我國專家為何會被拋光技術難倒?

我國專家指出,我們所提到的超精密拋光技術往往會用於晶片製造領域,因此對精確度要求極高,想要掌握沒那麼容易。晶片用途廣泛,航空航天、醫療等領域都離不開,這一項技術無法攻克的話,就意味著我們在很多領域無法取得質的提升。專家指出,在進行拋光時,首先需要有質地非常堅硬的鋼盤,這樣在製作過程中才不會發生形變,其次,精確度必須保持在納米級,這樣才能保證製作出來的器件不會有偏差。

現階段,我國還沒有掌握這一技術,對美國和日本來說,掌握這一技術還意味著將世界電子製造業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他國家想要在該領域有所發展,就必須向他們進口。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不在關鍵領域被卡脖子,我們必須儘快攻克這一技術。但是這種技術的難度比當初的筆尖鋼還要高,研究成功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相關焦點

  • 我國至今沒攻克的高新技術,比筆尖鋼更難,被美日嚴格控制
    下面要講的這項高科技,我們國家到現在還沒有研發出來,傳聞這種技術比筆尖鋼技術還要有難度,目前已經被美日嚴格控制了,那麼這項新技術究竟是什麼呢?很早之前,一些發達國家例如德國,日本,美國等等,共同研製出了一項新技術,製造出來了世界上最遠的球體,這個球體看似普通,然而製造它的技術可都是採用的最尖端的科技,我們中國只是聽聞,卻從沒有真正見識過這個製造過程與製作技術。
  • 一顆平平無奇的球,卻成我國至今難以攻克的技術,美日嚴格控制
    各國對於先進技術的發展都極為重視,在一些領域的尖端技術都被美日嚴格控制著,而有一項技術至今我國都難以攻克。雖然它從外表看起來平平無奇,也只不過是一顆圓球罷了,但是它上面所包含的技術含量非常高。,那麼它到底難在哪裡呢?
  • 筆尖鋼後太鋼又攻克論克賣的手撕鋼,進口價跳水四成
    (原標題:工博會|筆尖鋼後太鋼又攻克論克賣的手撕鋼,進口價跳水四成)
  • 我國全面掌握EPR三代核電建造技術
    至此,由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華興」)負責製作、吊裝的EPR三代核電——廣東臺山核電站二號核島穹頂(下口直徑46.8米,高13.6米,重231.86噸)歷時90分鐘,於9月12日10時28分順利完成吊裝,吊裝角度定位偏差小於1毫米,這標誌著我國已全面掌握EPR三代核電建造技術。
  • 被視為科研難題的「筆尖鋼」,後來咋樣了?
    原子筆的由來與發展1943年,匈牙利一家印刷廠的校對員拉茲羅·約瑟夫·比克為了解決筆尖劃壞稿紙、油墨太多不易幹的問題,腦洞大開。他找來一根圓管,裝上油質顏料,把筆尖換成鋼珠,經過無數次試驗以後,世界上第一支原子筆誕生了。
  • 論克賣的「手撕鋼」
    常規鋼鐵是按噸賣,而「手撕鋼」是論克賣。「手撕鋼」堪稱鋼鐵行業皇冠上的明珠,廣泛應用於軍工核電、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端製造業,支撐國家戰略發展。由於技術質量指標嚴、工藝控制難度大,製造技術長期掌握在少數發達國家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
  • 中國掌握核廢料處理技術,美日想高價購買遭到拒絕
    中國掌握核廢料處理技術,美日想高價購買遭到拒絕核能源是非常具有能量的一種能源,而關於它的利用現在人們也在做著一些最多的突破,如果能夠將這樣的資源完成等利用的話,那麼對我國的發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在現在的核能源的用當中,其實最讓大家困擾的就是關於一些核廢料,如何處理核廢料?
  • 中國沒有掌握的的技術,何止是晶片
    比如東麗,帝人的炭纖維,超高精密儀器,數控工具機,光柵刻畫機(這個最牛的也是日立,刻畫精度達到10000g/mm ),光刻機(ASML)等等,這些是美日嚴格限制出口的。 一個塊CPU要製造出來,需要N多設備和材料。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設備生產商中,有美國企業4家,日本企業5家。
  • 山東艦的甲板鋼:高強、耐腐還防彈!性能指標追平美國福特號用鋼
    和遼寧艦相比,山東艦服役的最大的意義在於,它標誌著中國已經完全掌握了現代大型航母的建造技術,而且是100%純國產建造,完全不依賴於任何國外的技術和工業協助,這標誌著中國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個擁有完全航母研發和建造技術的國家,目前在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即使法國、英國和俄羅斯也不具備完全自建航母的技術和工業實力,而是或多或少需要藉助於其他國家的幫助。
  • 中科院驗收再傳佳績,美國至今未能造出
    近日我國中科院再傳高端碳纖維攻克的消息,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成功製取的聚丙烯腈基中空碳纖維通過驗收。中國也在聚丙烯腈基碳纖維領域也正式與日本和德國並列為第三國,也就是說全球僅有這三國有能力生產聚丙烯腈基中空碳纖維,傳統碳纖維強國美國至今也沒能研發出來。
  • 2020年中國亟待攻克的「卡脖子」技術清單
    我們的製造業還沒有升級,製造業者已開始撤離。」在向服務業轉型的口號聲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按捺不住說了真話,那麼,亟待攻克的核心材料、技術有哪些? 目前,信息技術之外,中國「卡脖子」的核心技術集中在高端製造及新材料領域,光刻機便是高端製造之一。
  • 全球頂尖儀器基本被美日德掌握,中國在高端設備上佔多少席位?
    經歷了工業革命後的美、日、德積攢了雄厚的技術實力,並且在很多高端領域牢牢掌握著話語權,那麼全球頂尖設備有哪些被壟斷,我國在哪些領域全球領先呢?工業機器人技術被日本、德國掌握,其中日本技術最為先進工業機器人是未來實現工業4.0的核心力量,目前日本掌握著工業機器人最先進技術。
  • 全球頂尖儀器基本被美日德掌握,中國高端設備佔多少席位
    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就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如今這一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早在2005年我國就開始研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對於選擇自主創新還是技術引進展開激烈討論,最後國家提出了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畢竟高端科技必須經過時間的沉澱和現實實踐。
  • ​量子技術剛成型,美國科學家就攻克瓶頸,將掌握核心數據!
    人類對於科學的探索始終都沒有停下腳步,在很早以前我國的科技是比較落後的,當時中國的科技並沒有發展起來,經濟也跟不上發展的腳步,一些西方國家還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阻礙我國的發展。,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我國在科技方面也展開了很多探索,終於如今我國的科技終於有了很大的進步,世界各國對我國都刮目相看,並且我國的一些科技在世界上也是遙遙領先的。
  • 我國再次攻克世界難題
    我們國家再次攻克世界難題,我國的各項領域實現了突破!這次是繼美俄後第三個掌握此技術的國家。隨著我國家的經濟發展,我們國家在很多領域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中國剛成立不久的時候,在發展的過程中是極為艱苦的。在很多西方國家為了技術打壓制我國,西方國家他們就對我國實行了技術封鎖導致我們國家在技術的過程中吃了不少苦頭走了不少的彎路。
  • 興澄特鋼:攻克曾被發達國家壟斷的高端軸承鋼,引領特鋼轉型
    而用於製造軸承所需的軸承鋼,被譽為「鋼中之王」,其服役條件十分嚴苛,使用性能要求極高,是生產難度最大、產品質量要求最嚴、檢驗項目最多的特種鋼之一。如今,曾經被發達國家壟斷的高端軸承鋼,早已被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興澄特鋼所攻克。興澄特鋼自主研發的新型軸承鋼,在最重要的疲勞性指標上,實現國際領先。
  • 這些核心技術,中國仍受制於人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這幾天《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的演講刷屏了朋友圈。劉亞東痛斥:中國科技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本是常識,但卻被嚴重忽視,一會兒「新四大發明」,一會兒「超越美國,世界第一」。
  • 我國正測試噴氣發動機,全世界最先進,美國至今未攻克難題
    近年來,我國開始在民用飛機領域發力了,不僅研製出了C919中型客機,還與俄羅斯聯手研製起了CR929大型客機。一旦CR929大型客機研製成功,那麼全球民用飛機領域的布局,很可能就會發生改變,但是這兩款客機都需要國外發動機,所以我們需要突破。
  • 甘孜藏族自治州埋地鋼套鋼蒸汽管道廠家掌握好時間和溫度
    甘孜藏族自治州埋地鋼套鋼蒸汽管道廠家掌握好時間和溫度 ,「ls8rrqa8v」   甘孜藏族自治州埋地鋼套鋼蒸汽管道廠家掌握好時間和溫度    且具有物理功能和形狀特點,鑽孔後可以完全恢復。
  • 打破美日壟斷,中國可以自己造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了
    溢流法主要是美國康寧公司在用,缺點是難以做高世代大尺寸基板玻璃,且產能較小;浮法是日本旭硝子(AGC)等公司採用的技術,雖然可以擴大基板玻璃面積,降低單位成本,但還需要進行拋光等再加工(我國的首條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使用的就是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