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有新的生物出現,也有數不清的生物滅絕,其中更有許多是因為人類導致其滅絕的,其實有時候這樣是罪惡的。很多動物本該好好生活,卻因為一些人為因素從而導致滅絕。全世界有794多種野生動物由於缺少應有的環境保護而瀕臨滅絕,76科300餘種植物瀕臨滅絕,以上資料只是人類目前所知,不知道還有多少不知名的物種正在消失。
南極狼,這種狼早在1875年的時候就已經滅絕了,其實它也是曾經的南極霸主。本來狼在在人們心目中就是臭名昭著,雖然南極狼幾乎沒有主動攻擊過人類,但因南極狼有偷食羊和家畜的習性,這樣就增加了當地牧人對南極狼的厭惡。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牧人們就紛紛聯合起來,開始大規模捕殺南極狼。
昆士蘭毛鼻袋熊,這種熊滅絕於1900年,由於棲息的地方遭到破壞,以及和家畜爭奪食物而遭到捕殺,昆士蘭毛鼻袋熊的生存環境每況愈下。棲息地有小規模火山爆發,影響其生育地。在新南威爾斯州的裡否賴納地區,曾經生活在那裡的數量眾多的昆士蘭毛鼻袋熊,已經很長時間不見蹤影了。自然界的事有時就是這般無奈。
恐鳥,這種動物也早在1800年就徹底滅絕了,人們對恐龍的滅絕相當熟悉,也相當關心,同樣已經滅絕,也同樣與"巨"字聯在一起的另一種動物似乎很陌生,這種動物就是"恐鳥"(moa)。恐鳥是一種很早以前生活在紐西蘭的一種無翼大鳥,過去人們一直認為,這種人類已知的最大的鳥的滅絕是因為人類濫殺的結果,但科學家發現,這種鳥滅絕,責任並不全在人類身上。到了18世紀末,恐鳥的數量已經很少了,人們捕捉恐鳥也越來越難了,而1800年則是人們能捕捉到恐鳥的最後一年。但當年若無外敵入侵,恐鳥的低繁殖率恐怕是不至於構成滅種的危機的。所以人類的獵殺也還是有一部分原因的。
東袋狸,這種罕見的動物也早在1940年就滅絕了,東袋狸曾經是澳大利亞數量最多的袋狸之一,但因為它們尋找食物時往往會毀壞農田和花園。因此長期以來一直被人們當作害獸而進行捕殺,人們不但用夾子捕殺它們,還在食物中伴進毒藥投放到它們生活的地方,致使大量東袋狸被毒死。19世紀後期,人們大量砍伐雨林和墾荒種田同樣給它們帶來了厄運,人們的行為使東袋狸到20世紀後數量驟減,但人們的捕殺行動及破壞它們棲息地的行為並沒有停止。在人類的幹預下東袋狸在1940年全部滅絕。
堪查加棕熊:這個可憐的小動物在1920年就已經滅絕了。但是它曾經是世界上最兇猛的熊。堪察加半島接近北極,氣候寒冷,一年大多時間裡是冰雪覆蓋,當地居民大部分時間以狩獵為主。為了維持生計,他們要獵殺大量的皮毛動物,除了留下部分皮和肉供自己使用外,大部分運到外邊出售或換些日常必需品。堪查加棕熊毛皮質地上乘,體大且出肉量高,在當地非常受歡迎。整張的熊皮在歐洲市場上也很青睞,因此當地獵人一直把棕熊當作首選獵物。在不知不覺中,由於人類的大量捕殺,堪查加棕熊已經很少了,可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20世紀初,人們已經很難再尋覓到棕熊的蹤跡時,才想到棕熊應該得到保護,可為時己晚,因為在1920年之後,沒有人在發現過堪查加棕熊,也沒有人知道最後一隻堪查加棕熊是怎麼死。有的時候動物們真的好渺小!(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