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有一條飽受爭議的哲學:存在即合理。我一直以為自己理解得很透徹,也一直遵循此道地活著。
但生活中卻常常有這樣的判讀:
一個壞人總做壞事,但當他突然做了一件好事,我們對他的看法可能馬上會改變,會原諒他過去的種種,並對他做的這件好事大大讚賞,以至於認為他成為了好人。相反,一個好人做了一件壞事,我們往往就只看到他的這件壞事,而對以往的好事視而不見,認為他本質是個壞人,甚至會認為他原來做的好事都是有預謀的。
我想前者多半出於人類對少數派的同情,而後者則源於人類對優秀派的嫉妒。
作惡遠比行善容易,所以前者的難度遠遠高於後者,這樣似乎就不難解釋人類面對類似事件的反應了(解釋歸解釋,與是非無關)。
這讓我想起一個胖子,曾經是半個清華高材生。
2011年5月9日晚,酒駕造成四車追尾、三人輕傷,遂被判6個月拘役,並處以4000元罰款。沒錯,這已經是「頂格量刑」了。
按理說,沒有造成人員重度傷亡,審理過程是可以根據訴訟適量減刑的,而這個案件做不到。不是因為他窮請不起律師,也不是因為他罪大惡極沒人願意幫他申辯,而是他主動放棄了「無罪辯護」。
恩?為什麼會有人喜歡牢獄之災?一定是因為他意識到自己酒駕對他人造成了傷害,問心有愧,需要面壁思過。這麼說也沒有錯,但更根本的原因是:他認識到自己的影響力和這起事件的意義。
對了,這個胖子叫高曉松。他深知自己案件的惡劣影響,也明白自己是「酒駕入刑」頒布後被抓的第一個名人。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新法規和公眾人物的交織無疑是火上澆油,而高胖子的處理方式相較於很多其他明星(肇事逃逸、擇日認罪者不勝枚舉),展現出的不僅僅是高情商,更是魄力與擔當。
在審理過程中,高胖子對「自己叫的代駕遲遲未到一事」輕描淡寫,他坦承:
第一,我完全認罪。第二,我相信法律公正。第三,我相信法律也會維護一個犯罪人的其他權利。我希望傳達給公眾的就是,酒令智昏,以我為戒。
好一句「酒令智昏,以我為戒」。你的灑脫、你的才華、你的GIF都比不上這8個字讓我信服,路轉粉什麼時候都不晚。
近期上映的《無問西東》也讓我想起了你這個和清華頗有淵源的奇男子,想起了那一屆《奇葩說》上你炮轟清華三學位博士。你當時說的話簡潔明了、擲地有聲,現在看來依然震懾人心。
何謂名校風範?
——我覺得你沒有達到一個大名校的胸懷天下,名校是幹什麼用的?名校是「鎮國重器」!——名校培養你是為了「讓國家相信真理」,這才是一個名校生的風範,而你直接問我應該找個什麼樣的工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覺不覺得你愧對清華這十多年的教育?
當然,也有網友站在博士生的立場,認為高胖子作為清華前輩卻抨擊晚生,有失風度;認為高胖子修身不正、德行欠佳;甚至有人指責他,身為一個九流「戲子」,不配去鄙視一個才學修養都遠高於自己的人。
對於這些言論,大可不必辨其黑白。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無論高胖子如何博古通今,也有人辱其術業未專攻,只因背負著「清華肄業」的包袱。無論高胖子如何剝絲抽繭,也有人責其心胸狹隘,只因道出了「江河日下」的真實。
茲以為,對一個人的欣賞不應溢於言表,但總有那麼幾個大人物,很難吝嗇褒獎之詞,曉松老師就是其一。
年少的我一度以為,您是天上之水,如山泉般奔流而至,不問歸期,坦誠得讓我懷疑前半生。現在僥倖得以看清,何為學習,何為價值,何為使命,受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