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一支考古隊來到納斯卡荒原進行考察。在他們尋找水源的時候,意外發現了在荒原之上有著許多的「溝槽」。這些溝槽深度接近一米,寬度不一,有的達到20米有的卻僅有15釐米。這些溝槽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呢?專家苦思多日卻沒有找到答案。直到一位考古學家無意間站在了高處俯瞰,才發現這些所謂的「溝槽」其實是一副巨大圖案的線條。
圖案的內容非常的豐富,有有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和螺旋形等各種各樣的幾何形狀。這些幾何圖形又合在一起搭建成動物、植物甚至還有人體以及類似於飛機跑道中的標誌線圖案。
這些圖案都非常的精確,不同地方的線條的粗細都有規律可循,並且互不交叉,比例十分 完美。這不由令人產生好奇,2000多年以前的古納斯卡人是怎麼完成這些圖案的?他們繪製這些圖案的意圖和表達的意思又是什麼?
自從這些巨大的圖案被發現之後,關於圖案的由來和所表達的意思一直都會眾說紛紜,其中最早注意到這些圖案的兩名專家艾爾弗雷德·克魯伯和米吉亞·艾克斯比認為,這些都是灌溉用的水渠。至於為何將水渠製作成圖案,可能和納斯卡人的文化有關,但是這個結論並沒有確切的根據可以佐證。
另外一名專家在1941年來到納斯卡荒原考察的時候,觀察到太陽恰好就是從這些紅條中某一條的末端的上空落下去,看上去尤為的壯觀,因此他認為這些圖案是納斯卡人寫給「神」的天書。
後來德國學者瑪麗亞·萊因在經過了長達30餘年的研究後,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她解釋到這些幾何圖形的線條所代表的是星球的運行軌跡,而有這些線條所組成的圖形則代表的是星座,這可能是古納斯卡人對宇宙最原始的猜想。
1983年,一支義大利考古隊在納斯卡地區發現了大量的陶器,這些陶器上面刻有許多 的動物圖案,其中許多圖案和納斯卡荒原的巨大「神秘天書」極為的相似,也就是說這些神秘的圖案很有可能是和陶器同一時期製作的。
隨後專家們對陶器進行了碳14測定,最終得出陶器的年代在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後300年前後,而納斯卡線條的製作年代極有可能便是這一時期的。在公元前300年,顯然沒有飛行器他們是如何製作的呢?
德國女數學家瑪利亞·賴歇對於納斯卡荒原的這些幾何圖形便極為的感興趣,她來到荒原考察多日發現許多線條爬坡穿谷,綿延很長距離卻能保持筆直。因此很有可能是木樁間拉線作為畫線的標準,只要三根木樁在目測範圍內保持一條直線,那麼要畫的一整條路線就能夠保持筆直了。
上個世紀80年代,一直由納斯卡鎮的學生們的實驗團隊驗證了利亞·賴歇的說法,可是她依舊無法解釋,這些圖案中眾多的弧線所組成的圖案,又是如何標準的製成的呢?正因為種種科學母目前還難以解釋的問題,才讓納斯卡荒原的圖案顯得那麼的神秘,終有一日專家們會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