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是一種常見的鳥類,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它與人類的歷史緊密相連,人們常給烏鴉賦予各種象徵意義。十分有趣的是,在不同的文化和時代背景中,烏鴉代表的意象也不盡相同,烏鴉象徵著黑暗,又是神的使者;它會給人帶來災禍,但也曾是吉祥之鳥,人們對它的情感非常複雜。
一、烏鴉的正面形象
1.烏鴉象徵著吉祥
在遠古時代,烏鴉就有著吉祥的寓意。烏鴉被認為是與太陽相關的鳥類,在我國出土的 《伏羲女媧》畫象磚中,伏羲左手執規,右手舉一圓輪,輪中有烏鴉。
《山海經·大荒東經》說:「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在漢代的文獻資料中,烏鴉變成了三隻腳,劉向《五經通義》中說:「日中有三足烏。」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初期侯爵夫人辛追之墓內棺棺蓋上,有太陽中站著一隻烏鴉的形象,可見當時人們視烏鴉為一種神聖的鳥,神話的三足烏被視為祥瑞之兆。清代《古今圖書集成》說:「崑崙之弱水中,非乘龍不得至。有三足神烏,為西王母取食。」
究其原因,可能有兩方面。首先,與遠古時代人們對太陽的崇拜有關;其次,人們對神秘的黑色有一種崇拜感。在夏朝時,黑色就是權力欲高貴的象徵。人們祭祀的地點為黑色,乘坐的馬是黑色,就是祭品也要用黑色的羊。人們將對太陽的崇拜與黑色的崇拜合二為一,同時,烏鴉喜食腐肉,在獲取食物相對困難的遠古時代,人們認為有烏鴉的地方就會有食物。這樣,烏鴉自然就意味著一種能給人帶來吉祥的鳥。
在道教聖地武當山,烏鴉也被認為是神鳥。根據民間傳說,真武大帝要到武當山修行,烏鴉耐心地將他指引到山頂。在得道之後,他重謝烏鴉,闢烏鴉嶺,蓋烏鴉廟,讓善男信女都來敬香。
在朝鮮族的《五穀祭》故事中,烏鴉能將人指引到一個新的地方,讓人逢兇化吉,得到幸福,為了感謝烏鴉指引,國王擺設祭壇,用來祭祀烏鴉,人們稱為「烏哭祭」,現在朝鮮族中仍然有這種風俗習慣。
在古代,人們認為烏鴉能夠報喜。這從樂府歌名《烏夜啼》就可以看出。相傳南朝劉義慶因為觸怒文帝而受罰,他的小妾夜晚聽到烏鴉啼鳴,便認為是吉兆,果然第二天劉義慶被赦免。唐代張籍的樂府詩 《烏夜啼引》中寫道:「秦烏啼啞啞,夜啼長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獄,傾家賣產將自贖。少婦起聽夜啼烏,知是官家有赦書。」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可以看出,在北魏時期,烏鴉還與宗廟祭祀、祖業社稷有著密切的關係。
可以看出,烏鴉曾被中國古人視為一種吉瑞之鳥、報喜之鳥,寄託著人們對平安幸福生活的情感。大約在宋代以後,烏鴉的形象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成為一種兇鳥。
2.烏鴉代表著孝道
古人認為,烏鴉有反哺的生理特性,年幼的烏鴉會銜回來,嘴對嘴地將食物餵到年老的烏鴉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說文》中說:「烏,孝鳥也。」因此,子女侍奉親長被稱為「烏哺」。《本草綱目·禽·慈烏》中說:「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在古代中國,「百善孝為先」,人們希望老有所終,老有所養,大力提倡孝道,孝順父母被認為是最基本的人品。烏鴉的這種反哺行為被人們視為「孝」的代表,因此被大力弘揚,作為贍養父母的教材。
二、烏鴉的負面形象
在民間,人們對烏鴉的態度則是貶多於褒。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黑色意味著黑暗;二是烏鴉的叫聲悽苦;三是烏鴉食腐肉,甚至包括人類的屍體;四是烏鴉常出現在墳頭等荒涼之處。
一大群烏鴉常聚集在荒冢與腐屍之處, 不停地大聲啼鳴。這種場景和叫聲,讓人聯想到死亡,因此使人產生一種恐懼、戰慄之感,所以烏鴉常常被人們認為是不祥之兆。
在古代的大量詩歌中,都表達了對烏鴉習性的反感或者烏鴉帶來的頹喪之感,烏鴉常與荒郊、孤廟、戰場等意象構成荒涼頹敗之境。比如漢樂府《戰城南》中說:「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說的是烏鴉食腐肉之惡性。範浚《雜興詩》「鵲噪得歡喜 ,烏噪得憎嗔」說的是烏鴉聒噪的叫聲讓人厭惡。李商隱《隋宮》「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說的則是烏鴉代表著荒涼與衰敗。詩人們也常用烏鴉來抒發離愁別恨、孤苦伶仃,比如張繼《楓橋夜泊》中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烏鴉常被人們比喻為小人或惡人。在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就說:「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在這裡,烏鴉已經沒有了遠古時「三足烏」的神聖,它與鳳凰相對比,被認為是小人的代表,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楚文化與北方文化的差異。《詩經·邶風·北風》中說:「莫赤匪狐,莫黑匪烏。」其中「黑烏」就是指烏鴉,用來比喻殘暴的統治階級。
在佔卜活動中,烏鴉也一般是兇兆之意。在出門時,人們如果遇到有烏鴉飛過,或者烏鴉聚集在主人的屋前屋後,都會被認為是大兇之兆,主人只有求神問卜,加以攘除,才能夠心安 。
所以,在中國民間,與烏鴉有關的俗語大部分都有不好的意思。比如「天下烏鴉一般黑」、「烏鴉嘴」、「烏合之眾」、「烏鴉當頭過,無災必有禍」等等。
結語
在中國,人們常會根據動物或植物的生理特點,進行廣泛聯想,將其賦予一定的意義,使其帶有人的感情色彩,因而產生了某種喜愛或厭惡之情。一旦約定俗成之後,這種感情就會成為一種民族心理,體現於民俗或者文學作品中。從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烏鴉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中,其象徵意義常常大相逕庭。
參考文獻:《中西方文化中的烏鴉意象探析》,馮靜,齊魯學刊《烏鴉吉兇考辨》,翟燕,菏澤師專學報《論宋詞中的烏鴉形象》,封樹芬,宿州教育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