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素來有烏鴉報兇喜鵲報喜的說法,並認為貓頭鷹叫也寓意著兇兆這方面有很多俗話,如:「烏鴉頭上過,無災必有禍」,「老鴉叫,禍事到」,「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夜貓子就是貓頭鷹,因為它主要是晚間出來活動。烏鴉、貓頭鷹叫預示著兇兆—死人,早在《禽經》中就有類似的說法了。鳥叫怎麼會和人的吉兇聯繫在一起呢?
先來看看烏鴉和貓頭鷹的生活特性。烏鴉是一種雜食性動物,喜歡吃穀物、昆蟲、腐肉和其他鳥類的蛋等。烏鴉的嗅覺特別靈敏,它能在高空中發現地上的動物死屍,還能聞到從地下散發出的腐屍味,因而常常在新墳的墓地上呱呱亂叫,甚至還能在房前屋後飛過時,捕捉到某個病人臨死之前所散發出的特殊異味,然後在不遠不近的地方鳴叫。從這裡可以看到,烏鴉報兇的說法,主要源於烏鴉的生活特性,倒不是烏鴉本身會帶來災禍。在以前,可能曾經無意中發現過先有烏鴉叫,接著村莊裡死人的現象,於是就將兩者牢牢聯繫了起來。就是烏鴉嘴,也賦予了不好的含義。如果某人說話不注意,別人認為他好事說不靈,壞事一說就靈,於是就叫他烏鴉嘴。
其實在遠古的時候,我們的祖先還非常喜愛烏鴉,認為它是吉鳥,比如《尚書傳》記載道:「周將興時,有大赤烏銜谷之種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諸大夫皆喜。」可見,那時候人們認為烏鴉會帶來吉兆。再如《烏夜啼》記載道,南北朝時期宋國的彭城王劉義康、衡陽王劉義季被文帝囚在潯陽,一天一個家來報喜:「昨夜烏夜啼,官當有赦。」過了一會兒,赦免令就來了。《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也記載了一件類似的事,三國時何晏被關在牢房裡,一天兩隻烏鴉停在何府的屋簷上,何晏的女兒說:「烏有喜聲,父必免。」過了不久,何晏就被放了出來。當然,說烏鴉報吉,這事也不可信。唐代以來,人們就逐漸認為烏鴉是報喪鳥了,如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說道:「烏鳴地上無好音。人臨行,烏鳴而前行,多喜。此舊佔所不載。」
再來看看貓頭鷹的生活習性。貓頭鷹是夜行動物,晝伏夜出,白天隱匿在樹叢、巖穴或屋簷中,到了晚上就出來捕食,主要吃鼠類,也吃小鳥、昆蟲、蜥蜴、魚等。那麼貓頭鷹為什麼也被稱為惡鳥呢?這可能和它的外形及叫聲有關。人們討厭貓頭鷹,認為它是惡鳥,還常把貓頭鷹當作「不祥之鳥」,稱為逐魂鳥、報喪鳥等,古書中還把它稱為怪鴟、鬼車、魑魂或流離,當做厄運和死亡的象徵。貓頭鷹長相古怪,兩眼又大又圓,炯炯發光,兩隻耳朵直立,使人感到害怕,特別是在晚上看到,更是驚恐。而貓頭鷹的叫聲在黑夜顯得陰森悽涼。加上貓頭鷹晝伏夜出,飛時像幽靈一樣飄忽無聲,人們覺得它不可捉摸。正因為這兩個原因,人們對貓頭鷹很害怕,覺得它是惡鳥。《說苑·鳴梟東徙》中有「梟與鳩遇,曰:我將徙,西方皆惡我聲的記載。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烏鴉、貓頭鷹本身不能帶來吉祥或兇兆,人們覺得它們是惡鳥,主要是源於它們的生活習性。並且在長期的生活中,人們還認為,聽到烏鴉或貓頭鷹叫,就要蹬足痛罵,還要吐一口唾沫,或者背誦佛經,這樣就可以驅走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