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7日是計算機科學之父阿蘭·圖靈(Alan Turing)逝世6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在英國皇家學會舉行的「2014圖靈測試」大會上,聊天程序「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首次「通過」了圖靈測試。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何為圖靈測試,請看《圖靈測試,測的到底是什麼?》;但簡單地說,這個測試的任務是讓電腦程式來冒充人和人類裁判對話,如果裁判拆穿騙子的正確率不夠高,就算是程序通過了。
通過圖靈測試的程序「尤金·古斯特曼」。圖片來源:cdn-static.zdnet.com
尤金最初在2001年由弗拉基米爾·維西羅夫(Vladimir Veselov)、謝爾蓋·烏拉森(Sergey Ulasen)和尤金·傑姆琴科(Eugene Demchenko)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共同開發,它模擬的是一個13歲烏克蘭男孩。「尤金誕生於2001年。」維西羅夫介紹道:「我們當時的主要想法是,尤金能夠聲稱自己知道所有事情,但考慮到他的年齡,他不知道所有事情也是很合理的。」「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使他具備可信的人格。今年,我們改進了尤金的『對話控制器』,使得跟只會回答問題的程序比起來,尤金在對話中更加像人類。」
模擬這樣一個烏克蘭小孩是「公平」的嗎?其實兩年前Abstrusegoose就嘲笑過這種思路。圖片來源:科學松鼠會
這屆圖靈測試大會由雷丁大學系統工程組織。按照大會規則,如果在一系列時長為5分鐘的鍵盤對話中,某臺計算機被誤認為是人類的比例超過30%,那麼這臺計算機就被認為通過了圖靈測試。此前,從未有任何計算機達到過這一水平。2014圖靈測試大會共有5個聊天機器人參與,其中尤金成功地被33%的評委判定為人類。負責區分參賽者是人類還是計算機的評委包括了英國演員羅伯特·盧埃林(Robert Llewellyn),他曾成功發起要求政府授予圖靈死後赦免狀的運動。
一個人(C)詢問兩個他看不見的對象(正常思維的人B和機器A),對象能夠理解C所用的語言。如果經過若干詢問後,C無法區分A與B,則A通過圖靈測試。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雷丁大學的客座教授、考文垂大學副校長凱文·沃裡克(Kevin Warwick)參與了大會的組織工作。「某些人會說其實圖靈測試早已經被通過了,世界各地的類似賽事上都有『圖靈測試』的身影。不過,這次活動所包含的同時比較測試是史上最多的,也通過了獨立認證。」他說:「至關重要的是,在這次測試中,對話是不受限制的。真正的圖靈測試正是不預設問題或主題的。所以,我們很驕傲地宣布,圖靈測試是在這周六才首次被通過的。」沃裡克說,圖靈自己在逝世前不久就曾預言圖靈測試遲早會被通過。
「我希望祝賀每一位曾經參與開發尤金·古斯特曼的人。我們整個團隊都對此結果感到非常興奮。」尤金的創造者維西羅夫在會後表示:「這對我們來說是項了不起的成就,我們希望能藉此激發人們對人工智慧與聊天機器人的興趣。」他透露,接下來他們計劃讓尤金變得更加聰明,並繼續致力於提高他的「對話邏輯」。
沃裡克指出,計算機能讓我們將他人甚至其他東西當做自己信任的人,這無疑在網絡犯罪方面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圖靈測試正是對抗這些威脅的重要工具。「理解這類實時在線交流如何讓人們對某些事信以為真並對他們造成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沃裡克說。(編輯:Ent)
編者的話:
關於尤金·古斯特曼「通過」圖靈測試這件事情,有幾點需要說明。這事很牛,但可能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牛。
1 它不是一臺超級計算機,它只是一個程序,一個軟體。
2 30%這個比例是圖靈說的,但是無論是這個比例還是圖靈測試本身,實際上都不是人工智慧的完美金標準——這更接近於一種測量計算機能否思考的操作性定義。
3 該程序冒充的是一個來自烏克蘭、英語非母語的13歲小孩,這實際上不完全公平。
4 這個程序實際上是一套人類對話的模擬腳本,從認知角度來說,它真不大能算得上是思考……
計算機在各種遊戲上與人類的交鋒情況。圖片來源:xkcd.com
為什麼每個人都該知道阿蘭·圖靈?
人工智慧下一步,通過圖靈測試
聊天機器人偽裝成真人的10種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