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為什麼叫駕鶴西去?而不是其他動物

2021-01-20 騰訊網

如果有人在閒暇時間細究漢語,那麼他一定會留意到,漢語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一個詞在不同場景會有不同語義,如冬天時說「能穿多少穿多少」和夏天說「能穿多少穿多少」是完全相反的意思。懂的人會心一笑,不明白的人只能一頭霧水。

另一方面,同一個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比如,我們稱死亡,可以說去世,卒,不在了,還可以說——駕鶴西去。

駕鶴西去,這個感覺還有一點高級的詞,是我們對於死亡的一種隱晦說法,可是,為什麼我們用的是鶴,而不是用其它的動物呢?

關於鶴

對鶴,中國人從來都是很喜愛的。

它全身多為黑白羽毛相間分布,兩色卻不顯得雜亂,黑白卻不顯得單調,脖頸修長,姿態優美,能高飛,似能與太陽並肩,叫聲高昂,總是響亮。單單它的形態外表,便足以俘獲眾多人的芳心。

這樣純潔美好又顯得高貴的動物,在西周時就已經走入了人們的視野。西周末年便有了鶴為周天子跳舞的記述,《詩經》中也寫到過「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這些,不僅將鶴這個動物寫入了文學作品之中,還將它描述得很美好,很有氣勢。

而後隨時間的流逝,大家對於鶴的喜愛不減反增。甚至它慢慢地成為了仙的代名詞。

這是入了語文教材的一千古名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駕鶴去的昔人,我們常常解作為仙人,這鶴,便是仙的坐騎。而後我們一談到鶴,就會想到仙鶴,仙人,仙氣飄飄,雲霧繚繞。

鶴本來就美好的姿態再加上優秀前人的推崇欣賞,使我們不由自主地形成了一種鶴文化。它總是象徵著好,有仙氣,靈氣祥瑞。

這是很奇妙的感受,或許有些人一生從來沒有真正見到過鶴,只因為生活文化環境對鶴有這樣美好的印象,一提到鶴,這些仙氣的意象就會不由自主地蹦入人的腦海當中。

關於死亡

每一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新生兒降臨在這個世界,如春天樹上之新芽吐綠,肆意生長。而每一年也會有成千上萬的生命離去,正如秋天枯黃的落葉,脫落枝頭歸於塵土。

美國的一部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中描述著這樣一種理念:一個人死了,會去到另外一個美好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這個人還可以行動,還可以思考,還可以像活著的人一般正常地生活。而完全意義上的死亡消失,是在現實世界再沒有人記得這個人以後。

現實世界的人,也就是活著的人們,只要他們記得亡者,那麼亡者便可以長存。就比如說,歷史上著名的秦始皇便可以在另一個世界長久活著,而那種沒有親人朋友的流浪漢便可能很快消失。

可動畫只是藝術,只是想像,我們都知道,在唯物主義的世界,不會存在亡者可以在另外一個世界生活的說法。

但不可否認,一個人死亡,他親友腦海中有關他的記憶不會輕易消失。只是這些記憶帶給活著的人的,總是巨大的傷痛與遺憾。這個時候,死亡這個詞,提起來只會是將活著的人還未癒合的傷口撕開,再一次帶來痛苦。

所以,一些對死亡的隱晦稱呼就顯得很是必要。

為什麼不用其它?

我們之所以發明這麼多個對於死亡的隱晦稱呼,是為了減弱死亡帶來的沉重傷痛,而怎樣的隱晦說法更有勸說力度呢?

或許就是對亡者未來的一種美好期許祝願。

「駕鶴西去」中的鶴,很重要的便是它那成仙、吉祥這些文化印象。試想,故去的亡者乘著鶴飛去西方極樂世界,或許可以羽化成仙,這會給死者親屬以安慰,也蘊含對於死者的祝願。

但是,鶴是美好的動物,除了它,就沒有其它的美好的動物了嗎?

這樣的動物自然是有的,比如貴氣的龍、鳳凰等,比如同是鳥類的大雁、白鷺、天鵝,再比如也很漂亮的孔雀等等……

錢鍾書先生曾在他的作品中寫到過:「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戴了面具的必然。」萬事皆有因果,「駕鶴西去」中的鶴自然也是如此。

一個文人,對鶴有了好印象,他很欣喜,來了靈感,然後便將靈感變為作品,文學作品再被大家傳閱,這個文人對於鶴的個人印象便傳給了其他人,如果這個印象符合大多數人的心理,群體印象就會逐漸形成,而後,便成了整個社會的文化印象。

而這樣的情況也一定不僅僅是鶴,比如龍,一談起它,我們也不可避免地會將它與帝王掛鈎,談到天鵝,或許就會想到醜小鴨。

所以,當前人賦予了鶴靈氣祥瑞,仙氣飄飄的意象,我們在「駕鶴西去」一稱呼當中使用「鶴」,而不用其它動物,便是很自然而然的做法。

袁說歷史

「駕鶴西去」,這是我們現下還在使用的一個詞,並且多數,是用在德高望重的人死去的時候。

語言或者習俗,總是隨著人的需要而發展。或許一開始只是某個人的隨意一提,可當它受到認可,被記住,並且流傳了下去,那麼很可能在後來便成為了一個常用表達。

只是這樣,也有了很多讓人疑惑的表達,不知道「駕鶴西去」中為什麼用鶴?不知道為什麼烏鴉象徵不好的事,而喜鵲是報喜?不知道當下一個網絡用語為什麼是那個意思……

不過,這些都沒有關係,因為只要花時間去了解它背後的文化底蘊,那麼這些疑惑,一定都會迎刃而解。

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是「袁史」,切勿受騙

參考資料: 朱奇,聶暘,賈萬梅,劉觀華.白鶴文化淺談[J].溼地科學與管理,2019,15(04):35-38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死了叫駕鶴西去,而不是駕龍西去?看完長見識了
    不過皇帝雖然常常將自己比作真龍天子,但是當皇帝在去世的時候,大家往往會說皇帝是駕崩了,或者是我們現在說的駕鶴西去,所以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家為什麼不說皇帝駕龍西去了呢?原來駕鶴西去的說法並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有一定的文化依據的,根據小編的了解,駕鶴西去的說法起源於道教時期,道教對外宣揚的就是仙人駕鶴的駕鶴而行的文化就深深的流傳在了人們的心中。
  • 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稱去世為駕鶴西去,為何不稱駕龍西去?
    通常說皇帝死亡叫駕崩(不是架出去槍崩的意思)而是表示對帝王的尊嚴。諸侯王或者權貴死亡稱為薨(hong),普通老百姓稱為去世。到了現在,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通常把去世也稱為駕鶴仙去或駕鶴西去。這就令人產生了疑問?既然皇帝稱為真龍天子,尊貴無比,對於皇帝的死亡,為了表示尊重稱為駕鶴西去,為何不稱駕龍西去呢?
  •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說「駕鶴西去」,「駕龍」不是更有派頭嗎
    古代人去世以後,都會說他是「駕鶴西去」。那麼,為什麼會說他是駕鶴西去,而不是坐別的靈物西去呢?比如,也可以說「駕龍西去」啊。很顯然,「駕龍西去」是不恰當的。「龍」在古代有特別的意義,一般都是與帝王有關。也就是說,只有帝王才有資格乘龍。還有一種,就算不是帝王,乘龍上天的人,一般也都是活著的,而不是死了以後。
  • 人去世最終要去哪?駕鶴西去還是去往西方極樂世界?
    人去世最終要去哪?駕鶴西去還是去往西方極樂世界?文/一淺青絲煙的世界「你是誰?」「你從哪裡而來?」「你要到哪裡去?」如果按照宗教說法來的話,佛教中是說我們以後善人就會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是惡人那便會到地獄中去。如果是道教的人就會說我們通常不是駕鶴西去就是下地獄受苦。如果是基督教的話就會說我們一般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了。不過基督教始終不是屬於我們中國的文化,我們就不多說,我們說說從古至今的道教還有佛教的,我們會發現都會說到的就是下地獄,這個我們暫且不說,就說說到底是會去西方極樂世界還是會駕鶴西去呢?
  • 古人去世時常說「駕鶴西去」,真去西天了嗎?其實是去找一位仙女
    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死」這個字是非常忌諱的,所以拿來代替「死」字的大約有200種方式,比如皇帝死了叫做「駕崩」、「歸西」、「駕鶴西去」、「馭龍歸西」;諸侯死了叫做「薨逝」、「薨亡」;佛教用「圓寂」、道教用「仙去」……反正就是不想用「死」字。
  •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要大興操辦?主要有3點原因,你們怎麼看
    但是有些原因卻讓人匪夷所思,有些子女擁有贍養老人的經濟能力,可卻放棄贍養父母,這實在無法解釋,而且在父母駕鶴西去之後,給他們操辦隆重的葬禮,這就證明他們並不窮困潦倒,可這是為什麼呢?有知情人士,道出幾點緣由。第一是為了面子問題,在農村面子比天大,人可以沒錢,但不能沒面子。
  • 9月去世的9個藝術家:臧天朔、師勝傑、張文霞同一天駕鶴西去
    二、9月7日:盛中國1941年出生,因心臟病去世,享年77歲——畢業於蘇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中國小提琴演奏家。代表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
  • 老人去世有啥前兆?
    老人去世前,有人能感知自己大限將至,迴光返照說的就是這個事,我的姑奶奶(父親的姑姑)當年便是這樣。已經臥病在床六七年的姑奶奶,在生命最後一個月裡,密集地完成了一連串事情。辛勞一輩子,供出倆大學生姑奶奶是爺爺最小的一個妹妹,因此,她成了眾多姐妹中,唯一一個不用裹腳的人。後來,姑奶奶嫁到離家四五十裡的地方,回家的次數就少了。
  • 為什麼古人去世後嘴裡都會含著玉石金等物件
    事後打電話來給我說,這位街坊的伯伯含的也是一條小魚,人去世都要含魚啊。為什麼要說「也」呢,前幾年舅舅病世,也是含的一條人工做的小黃魚。要說為什麼要含這個,父輩,甚至更老的老人也大多不知道了,只知道習俗就是要有這個環節。除此之外,人死要穿壽衣壽服,卻不能穿內褲內衣,老人的說法是赤裸裸來,赤裸裸去,我又覺得這和要穿外衣又有些矛盾了。
  • 不是所有老人去世都能稱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你怎麼看
    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般將青年男女結婚稱之為紅喜事,而將白髮蒼蒼的老人去世稱作為白喜事,這就是所謂的紅白喜事。本來家裡老人去世是一件喪事,為什麼要稱之為喜喪呢?  這又是為什麼?人生自古七十古來稀,古代能夠活到70歲,那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同時,古代老百姓的生活其實非常的貧困。哪怕是在和平年代,沒有什麼戰亂的情況下,其實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民間非常流行佛教的原因,因為在他們的心眼中是結束此生的痛苦,就可以早登極樂世界,到另一個世界去享福。
  • 封神榜中伯邑考的肉為什麼會變成兔子而不是其他動物?
    封神演義封神演義原著中,這一章節是第二十二回,章節名字叫「西伯侯文王吐子」,這是封神演義的作者玩的一個文字遊戲,「兔子」不是兔子,而是「吐子」!突然就很討厭起來作者來,這麼悲傷的一個情節,用這麼滑稽的文字遊戲!
  • 「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有道理嗎?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因為以前少有聽到,農夫也不太確定是什麼鳥在叫,就問了村裡的幾個老人,他們都說這個是貓頭鷹的叫聲,你有多久沒有聽到貓頭鷹叫了呢?這些老人還說,在民間關於貓頭鷹有著「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的說法,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科學依據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貓頭鷹是一種益鳥,它們也是一種肉食性的動物,最愛吃的是老鼠、蛇等動物。雖然如此,但是民間對於貓頭鷹並無太多的好感,原因是以前民間一直認為貓頭鷹是「報喪鳥」。
  • 高老太爺喜喪,司儀講笑話,逝者嘴張開,這叫什麼?腦筋急轉彎
    高老太爺喜喪,司儀講笑話,逝者嘴張開,這叫什麼?---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如果是老爺,那說明他是一個老人。老爺當中加了一個「太」字,那就不得了,那就表示這位老人已經很老了,德高望重,在家族中很有地位。人死了就要辦喪事,如果這位老人是在九十歲以上去世的,走的時候很安詳,那是可以辦喜喪了。喜喪上親屬不會像一般葬禮上的親屬一樣哭哭啼啼的,表現得很輕鬆,甚至還可以笑出來。當然,也不能過分開心了,那不好,畢竟是親人過世嘛,也會傷心的。嗯,能上九十歲的老人很少,活夠了,這輩子值了,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
  • 昔日不變的風景 老人與狗,如今人走了,遊客:紅土地沒了靈魂
    東川紅土地上,昔日不變的風景——老人與狗,如今人走了,遊客:紅土地沒了靈魂。有人會說,沒有靈魂的地方不去也罷,答案:「非也」。東川紅土地帶給你的震撼,只有親身體會一下才知道是否值得,你說呢?今天我們說的紅土地是東川紅土地,位置在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紅土地鎮,一個叫花石頭的地方,這裡分布著雲南紅土高原最集中、最典型、最有特色的紅土地。
  • 老人去世後,生前穿的衣服為什麼要燒掉,其實並不只是迷信!
    在農村,親人去世後,為什麼要燒掉生前的衣服?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人老去世,絕大部分都是生病而死,很多老人常年生病,身體上可能有些病毒會殘留在老人生前用的,穿的衣服上,人死了把這些老人長期用過的東西燒掉,處理掉可以把病毒燒掉。我們那還有個習俗,生病去逝的老人,在去埋葬的路上要撒一路豆子。喻意老人走了要把病毒帶走,家人健康。
  • 愛因斯坦去世前,為什麼要親手把他的手稿毀掉?答案曲折離奇
    1955 年4 月18 日,76歲的愛因斯坦在深夜1 點左右,因主動脈瘤破裂而駕鶴西去。而且他的親人遵照了他的遺囑,不修築紀念碑也不築墳墓,一代科學巨星就這樣樸實無華的離開了,但他去世前卻給世人留下了一個至今未解的謎團,那就是為什麼去世前他要親手把他的手稿燒毀,這些手稿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 鯨魚死了叫什麼?
    豬死了叫死豬,蛇死了叫死蛇,人要文明一點,有叫夭折、犧牲、升天,駕崩,駕鶴西歸等等,但是作為本星球最大的動物----鯨魚,它們的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人類也給取了一個專有名詞—鯨落。 鯨魚體型巨大,偶有新聞報導有鯨魚死掉後被意外衝到沙灘上,遊客一定要遠離,因為死去的鯨魚會成為不定時的炸彈,會對周圍的人或事物造成傷害。但是,為什麼會爆炸呢?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老人去世40年 知情人到哪找?民警三天兩頭外出找人嘮嗑
    2018-10-30 09:48 | 紹興晚報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接連10多天,上班時間天天往外跑,還去找人嘮嗑。最近他為了繼承去世父親在上海的房產,公證處要他提供奶奶與父親相關戶籍信息材料,他希望派出所能給予幫助。「紹興市下沙鎮西池漊?」社區民警潘華鋒看到函件,立馬想到了華舍街道的西池漊。他聯繫趙先生,趙先生說,其奶奶、父親已先後過世。關於故鄉,他只是聽父輩說起,奶奶住在「下沙鎮」西池漊直至去世,一直聯繫很少。他也問了好多人,才弄清了華舍街道就是所謂的「下沙鎮」。
  • 有些農村老人去世為啥會埋在莊稼地裡?
    有些農村老人去世為啥會埋在莊稼地裡?農村人為什麼去世後要埋在莊稼地裡?原因有以下幾種:1、入土為安的思想被農村人廣泛接受農村人特別講究入土為安,所以有些人去世即便是火化了,最終也需要做一個棺材,然後找一塊墳地,埋在土裡面。所以土葬成了大多數農村人去世後的安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