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們對於人的死亡有許多叫法,無一例外忌諱說「死」這個字。
通常說皇帝死亡叫駕崩(不是架出去槍崩的意思)而是表示對帝王的尊嚴。
諸侯王或者權貴死亡稱為薨(hong),普通老百姓稱為去世。
到了現在,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通常把去世也稱為駕鶴仙去或駕鶴西去。
這就令人產生了疑問?
既然皇帝稱為真龍天子,尊貴無比,對於皇帝的死亡,為了表示尊重稱為駕鶴西去,為何不稱駕龍西去呢?
我們先看看為什麼稱死亡叫駕鶴西去?
駕鶴西去源於道教用語,在道教中,有些仙人都是乘著仙鶴飄然而至,仙鶴象徵著長壽,仙人乘仙鶴,表現出了道教仙人仙風道骨,衣袂飄飄的樣子。
中國傳統的畫卷中有「松鶴延年」之說,仙鶴和松樹代表著長壽的意思,蝙蝠和鹿代表著福祿的意思。
因此說,仙鶴,松樹,蝙蝠和鹿是「福祿壽」的代名詞,而龍則沒有這種象徵意義。
有句話叫做「生龍活虎」,龍象徵著生命力強盛的意思,龍怎麼能和「死」沾上邊呢?
「駕鶴」暗合壽終正寢的意思。
「西去」有人說是去了西方極樂世界,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道教中的「西去」指的是去了西部邊陲的崑崙山。
相傳崑崙山上居住著西王母,它是中國第一神山。
崑崙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崑崙山為「中華龍脈」之祖,相傳崑崙山是中國三大龍脈的首發地。
老人壽終正寢駕鶴到崑崙山報導,西王母會盛情款待,說不定還會賞幾個蟠桃吃。
西王母是女性的化身,喜靜不喜動,仙鶴溫柔馴服,因此很喜歡仙鶴。而「龍騰虎躍」的龍顯得有點鬧騰,因此西王母不喜歡龍。
逝者駕龍西去不受歡迎,更不會賞蟠桃吃,所以沒有人駕龍西去。其實駕鶴西去是道教遺留下來的一種說法,沒必要深究其中的原因。
文/秉燭讀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