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史上的奇蹟,卻被說為對古人的不尊重,對古人進行暴屍

2020-12-04 考古流帆

湖南省博物館位於長沙市開福區,與烈士公園毗鄰,2011年因為原館擴建停展,到2017年11月29日下午,湖南省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開館以來,特別是《國家寶藏》的熱播,引發了大家去湖南省博物館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當然就會有我題目中提到的問題。這種行為真的是對墓主人的不尊重嗎?

答案是顯然的,這種行為當然不是不尊重,恰恰是尊重的體現。這種溼屍木乃伊在整個考古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更不要說還是兩千年前的溼屍。這樣的屍體保存狀態,是我們常人無法想像的,你知道這保存有多好嗎?我們看到的辛追可能也是這樣面目猙獰,眼睛突出,舌頭外吐,怎麼會是考古學家或者其他專家說的栩栩如生,就和剛下葬一樣呢?其實那是我們沒有見過一具屍體從死亡開始到完全腐爛的時間表,以及各個時間的屍體所表現的特徵,辛追墓出土時的樣子就是人死後十幾天所表現出來的特徵,可想而知,這幾乎就是她下葬時的樣子。這裡我就不放照片了,以防大家感到不適,想看的畫話,自行百度吧。

保存如此完好的屍體本就是一種奇蹟,並且並不存在對死者的不尊重,恰恰是尊重的表現,我們將她放在博物館展覽是要告訴我們的後人,我們的祖先的智慧和我們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即使現在我們在某些方面也未必能達到,這是對先人的一種致敬,需要我們後代去瞻仰。還有人說這樣展示祖先的屍體,是為了謀利更是子虛烏有的說法,你可知道現在我們國家的博物館,不管公立還是私立博物館,百分之九十都是免費的,是靠國家財政支持的,它的功能是收藏、研究和教育,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達到教育公眾的目的。

即使有少數博物館要門票,也是為了博物館的日常開銷,不存在為了賺錢去開一家博物館的,如果有開博物館的資金,去投到什麼項目上還不比博物館的回報率高。所以說根本不存在什麼對墓主人的不尊重,尊重不尊重是看後人以什麼樣的心態對待先人,而不是一個旁觀者的獨自臆想。

(不正之處,歡迎吐槽。喜歡的話,別忘了點擊關注哦!)

相關焦點

  • 世界第九大奇蹟,考古出土青銅面具,考古家:根本不像地球人
    一般認為世界有七大奇蹟,但西方的這世界七大奇蹟中沒有一個是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國的遺蹟,後來中國人將秦始皇陵兵馬俑與三星堆遺址分別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蹟遺蹟第九大奇蹟,儘管這第八第九大世界奇蹟在世界上未有定論,但已經深入人心,世界各國已經開始認可中國的這兩個世界奇蹟。國人對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發現、出土文物以及保護措施已經非常的熟悉了,但是對於另外一個世界奇蹟「三星堆遺址」卻非常的陌生。
  • 新疆首次大規模進行古人骨的體質人類學研究
    3月30日,吐魯番學研究院與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開展科研合作項目,該合作項目是新疆首次大規模進行古人骨的體質人類學研究。
  • 青銅時代的奇蹟:越王勾踐劍為何千年不鏽,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越王勾踐劍這個鑑定結果立刻轟動了考古界,成為當時的大新聞。兩千年前的傳奇國君用過的寶劍,竟然以這樣的方式出土了。越王勾踐劍很快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號稱「天下第一劍」。這說明先秦時代的古人就掌握了硫化的方法。復旦大學的專家還感嘆,這把劍的劍刃精磨水平,完全可以與現代精密工具機的工藝媲美。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勾踐劍不生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它的劍身上竟然鍍了一層極薄的含鉻金屬。這個發現再次震動了學界。因為鍍鉻工藝比較複雜,人們實在想不出兩千多年前的工藝條件是如何做到的。
  • 世界第七大奇蹟,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秦始皇陵兵馬俑
    法國前總統席哈克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蹟了。不看兵馬俑,不能算來過中國。」坊間有云:「不遊兵馬俑,枉到西安城」。既然如此,就更沒有理由不去看兵馬俑了。「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 看看古人如何玩轉氣象
    那麼,沒有高科技設備的古人是如何預測天氣的呢?帶你了解我國古代的「測天神器」!!  1、 日晷  2003年,我國考古人員在山西堯都陶寺祭祀遺址(公元前21世紀)考古發掘中,發現迄今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觀象臺,比英國巨石陣觀象臺(公元前1680年)早500多年。
  • 小夥根據即墨北阡出土頭骨 復原青島古人面孔(圖)
    「我想通過青島古人復原圖,介紹最新的人類學研究成果。」王冰說,「因為頭骨復原技術過於繁瑣複雜,相較考古發掘的古人頭骨數量,做過頭骨復原的古人頭骨標本微乎其微,普通讀者還是很難直觀地了解絕大多數中國古人的容貌特徵。公眾人類學研究會,就是致力於將專業但非常難懂的人類學研究成果『翻譯』成老百姓可以理解的語言,進而將有趣的知識,分享給更多普通讀者朋友。」
  • 在沒有火柴,打火機的時代,古人是如何生火的?
    人類對火的認識、使用和掌握是人類與野獸的一大區別,火的應用,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早在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50萬年前的北京人,都留下了曾經使用火的痕跡。考古研究發現,距今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遺蹟當中,發現了很多燃燒過的炭灰和獸骨,這表明元謀人已經掌握了天然火的使用,最早的人類其實不會生火,他們都是使用天然火。
  • 西安發現迄今最完整的石化古人頭骨(圖)
    西安發現迄今最完整的石化古人頭骨(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1日 23:32 來源:新華網   在渭河高陵灘上發現的晚期智人頭骨陝西考古工作者在新近發現的500多件古動物化石中,發現一件迄今最完整的具有一定石化的古人頭骨。
  • 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古人,他們的手工業有怎樣的發展?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新石器時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古人類,往往會形成有一定規模的聚落,並且形成氏族社會,開始文明的歷程。而且他們所使用的工具相較於舊石器時代的人類,也有著明顯的進步,這讓他們擁有了更高的農業生產力。
  • 湖北鄖縣發現一塊猿骨化石,它是珍貴文物,填補考古史上三個空白
    考古工作者們歷盡艱辛,最終成功修復了這件頭骨化石。這件頭骨化石成功修復後,竟然一下子填補了人類考古史上的三個空白。不要說修復,連正常的數據測量都無法進行。中法兩國科研人員聯手,準備了多種方案,最終,利用計算機技術,對頭骨進行了255個層面的掃描,並進行二維和三維重建。在此基礎,選取亞洲晚期直立人中的「爪哇人」和「北京人」作為參照標本,再用計算機對頭骨進行複雜的復位、矯形、修復。歷經15年的努力,專家們終於完成了「鄖西猿人」頭骨化石的修復,更為今後頭骨化石的修復工作,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 為何廣大人民群眾把考古當成盜墓,更有甚者咒罵考古人員的行為?
    首先要說的是,不少人覺得考古就是挖墓,認為考古工作與盜墓沒什麼本質區別,甚至在網絡上對考古人員進行咒罵。這反映出了公眾對考古的認知水平還不高,我們的考古學還處於象牙塔內,缺乏群眾基礎,這需要一個長期的轉變過程。
  • 古人常說:「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難道古人真的不怕死嗎?
    在很多影視劇中都能看到,古人總有一種視死如歸的氣概,為了一些小事,他們總能做到「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就像很多文臣都敢在大殿上怒罵皇帝,好像巴不得被皇帝賜死一樣,這樣就可以流芳百世了,而皇帝往往拿他們也沒什麼好辦法。
  • 古人身上的荷爾蒙 可以穿越時空
    《歷史的荷爾蒙3:古人的浪漫與孤獨》由長江文藝出版社最新推出,是對第一輯和第二輯風格的一種延續,追求一種幽默,但又是樸實無華的一種敘述方式,對歷史細節進行一些揣摩,力爭有一種代入感,既說友誼、愛戀的溫情脈脈,又寫殺伐、奪位的淋淋鮮血。
  • 沒眼鏡的古人近視了咋辦?其實很簡單,古代有這一件「寶物」
    近視的最好方法就是佩戴眼鏡,但是在沒有眼鏡的古代,古人要是近視了怎麼辦呢?是不是古人不會近視還是有其他辦法解決?「能張目對日」這句話的意思是可以張開雙眼看著太陽,這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用來測試視力的好壞。
  • 中國考古遺址沉積物中首次成功提取16萬年前古人類DNA
    研究人員提取出16萬年前古人類DNA【中國考古遺址沉積物中首次成功提取16萬年前古人類DNA】蘭州大學、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及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團隊在白石崖溶洞的研究獲得重大研究成果,發現白石崖溶洞遺址保存有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古人類活動遺存,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NA,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常說古人寒窗苦讀,那古人在上學時比現在累嗎?
    前言:上學是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事情,至於現在我們上學時累不累,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各種學科、各種考試繁多,不過上學讀書是為了更好的未來,辛苦是理所當然的,畢竟付出才能有回報。那古人的上學是怎樣的?古人的科舉是改變命運的機會之一,古代時天下的學子們都為了能夠中舉孜孜不倦的努力著,常常聽到古人寒窗苦讀,最終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事情,那古人「寒窗苦讀」累嗎?
  • 從「寅時不開光,卯時亮堂堂」說古人對一晝夜的時間劃分
    原標題:從「寅時不開光,卯時亮堂堂」說古人對一晝夜的時間劃分   鍾金萬/文  學習、掌握和運用遵義方言,對於移風易俗、鄉村振興和文化自信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 古人是如何進行天氣預報的?8個預測天氣的方法告訴古人有多智慧
    那麼,古人如何了解天氣變化呢?其實,首先應該是結合節氣——一年的二十四節氣,再根據自己天氣變化的一些經驗,然後總結起來一定的天氣變化規律。比如:「疙瘩雲,曬死人」、「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等等,一些就類似於天氣預報的諺語。
  • 歷史故事:古人的名和字
    兩岸對「老蔣」的常用稱呼,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由於歷史原因,大陸長期抑蔣,卻一直使用「蔣介石」,這是一個尊稱,與抑蔣的原意背道而馳,臺灣尊蔣,卻動輒稱「蔣中正」、直呼其名,甚為無札。此事兩岸異觀,但在不得體這一點上,卻是相同的。
  • 地球是圓的,古人為什麼說「天圓地方」呢?
    很多人說是古人說法有錯誤,因為古代人沒有現代人的科技手段和交通工具,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以為地球是方的,事實不是這樣。因為從三皇五帝開始,觀天象,俯地理,通神明,括萬象,創幹支曆法,古人對宇宙已經非常了解,要不怎麼能創建出幹支曆法、五行八卦等,古人當然也知道地球是圓的,那麼古人為什麼還要說「天圓地方」呢?古人說「天圓地方」,實則說的是一種氣,一種五行之氣,天在卦象上是乾卦,乾為圓,所以稱「天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