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古人的名和字

2021-01-08 騰訊網

兩岸對「老蔣」的常用稱呼,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由於歷史原因,大陸長期抑蔣,卻一直使用「蔣介石」,這是一個尊稱,與抑蔣的原意背道而馳,臺灣尊蔣,卻動輒稱「蔣中正」、直呼其名,甚為無札。此事兩岸異觀,但在不得體這一點上,卻是相同的。

《顏氏家訓》:「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古人有名有字,名主要用來自稱,此外也供同輩或長輩稱呼用。字有尊重的意味,專供他人稱呼自己時用。

顧炎武認為,古人是「生不諱名」,老聃輩分不低於孔子,他與孔子相見,直呼孔子之名,《禮記曾子問》:「老聃日:丘。」曾子與子夏是同輩,直呼子夏之名(卜商),《禮記.檀弓篇》:「曾於日:商」

不過到了後世,直呼別人的名、顯得不尊重該人,所以即使是長輩或者身處高位之人,對於一個他認可的人,都不稱其名,而是稱其字。《史記》:「高帝日: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裡外,子房功也。這裡的子房,就是張良的字。史文責在實錄,是以行文都是直呼人名——對大德者例外, 如《孔子世家》及《仲尼弟子列傳》兩文中,司馬遷只有一處稱孔子的名:「丘生面叔梁紇死。」按《禮記.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孔子剛出生,只有名,還沒有字,所以司馬遷此處稱孔子之名,其他地方要麼寫「孔子」,要麼寫「仲尼",以表達他對孔子的敬重。由於字有尊重的意味,是以一般來說,個人自稱時,只能使用自己的名或號,不能自稱字,否則就是妄自尊大了。有人看見蔣介石的題字,落款是「蔣中正」,驚呼蔣為何自稱字,不知「中正」是蔣的名,「介石」才是蔣的字,如果蔣以「介石」自稱,那才真的是貽笑大方了。

自稱字的現象,古代極少,但也不是沒有。白居易字樂天,他的《與元九書》落款是「樂天再拜」,白居易面對元稹自稱字,不知有何用意,唯一的解釋是白居易和元稹關係太好了,即使白居易言辭失禮,元稹也會不以為忤。翻看白居易的集子可知,在面對關係並不親呢之人時,他的行文是很嚴謹的,《與楊虞卿書》:「居易頓首。」《與濟法師書》:「居易稽首。」都是以名自稱,合禮得體。由於稱字已經表達了尊重,因此可以不加「兄」「先生」之類的後級。蘇轍是蘇軾的弟弟,在他的集子裡,凡是涉及哥哥蘇軾的詩,多是直書「子瞻",很少寫「子瞻兄」的。

同樣是在宋代,梅堯臣比王安石年長19歲,他去世後,王安石寫詩緬懷,題目就是《哭梅聖俞》,直呼梅堯臣的字,後人寫詩作文,動鎮在別人的字後加「見」「先生」等名堂,以為這樣更能表達自己的尊重態度,不知其實是畫蛇添足,對於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古人是諱稱其名的。這一點已經廣受近世聰明人的批評了。批評的理由之一是,避諱妨礙了正常表達。不過,正常表達也是古人的追求。《禮記》:「詩書不諱,臨文不諱。」今人可見的古代官府文書、國史記載。絕大部分都是直書人名。

在個人的學術著作裡,對賢者稱名與否,完全由作者的習慣決定。例如清人趙翼的《甌北詩話》裡,大多是稱呼前賢的字或號,如李青蓮、杜少陵、蘇東坡云云。同樣是清人,葉燮在《原詩》裡則直呼前賢之名,如杜甫、李白、王昌齡云云。這些都無可厚非,至於在言語交流、書札來往中,則必須諱稱尊者、賢者之名。這是一種基本的禮儀。

當然,凡事都是過猶不及。古人有時連他人的字也要避諱。據《三國志》載,常林七歲時,父親的一位朋友到訪,間常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1」伯先是常林父親的字。常林不高興了,對這位客人說:「臨子字父,何拜之有?」當時的人紛紛讚賞常林此舉。《山陽公載記》稱,劉備入蜀,馬超歸附劉備,經常當面稱劉備為「玄德」,關羽和張飛為此不高興,認為馬超太無禮,要把馬超殺了,被劉備阻止。此事裴松之認為不實,因為關羽當時在荊州。但也可從這個記載宛出,在漢末,稱呼他人的字是無禮的。然而字本來就是尊稱,連這個都要避諱,只會令人無所適從。

本篇文章的內容老張就分享到這裡了哦,大家是不是還沒有看夠呢?哈哈,老張也覺得自己分享不夠。每天與您分享有趣的文章是他最幸福的事情。您也可以查看張老的其他文章。這也很好。如果您有任何意見或建議,您可以發表評論或發私信給老張,老張一定會吸收大家的建議並進行改正。感謝您的支持,老張一定會更加努力!如果您認為這篇文章更好,請記住與您的朋友分享!老張會不時更新內容,以閱讀歷史,軼事,驚喜和神秘事件。歡迎留下消息,轉發和添加書籤。如果您也熱愛生活,請跟我來。

相關焦點

  • 我們只有姓和名,為何古人卻有姓、氏、名、字?看完你就明白了
    姓名是我國歷史文化血脈相承的定數,是中華民族社會人文的一種標識。現代人的姓名比較簡單,由姓和名組成,姓代表自己所屬的那個族群,名是屬於自己的一種特定符號。在這點上,古人和現代人還是保持一致的,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姓是隨父親的,而名也是他們賦予我們的一種標籤。與現代人的姓、名不同的是,古人通常都有姓、氏、名、字。
  • 「百姓」和春夏秋冬有關?古人「名」和「字」使用的年齡段不同?
    睿智的先賢以姓、名、字解決這一難題。您知道,姓、名、字各有哪些含義嗎?古人認為,「子不教,父之過」,取名是父親給孩子上的第一課,意在「謹其始而教其終身」。命名那天,天子要沐浴更衣,穿上朝服,夫人也是如此,一起站在寢宮臺階的西南下。由世婦抱著嬰兒,從西邊的臺階走上來。如果是嫡長子,天子就握著他的右手;如果是庶子,就撫摸他的頭,然後給孩子起名。
  • 姓,氏,名,字,號,姓氏文化,古人通常有很多稱呼
    前言:我國的姓氏發展 ,至今已有四千年的歷史,姓名的形成發展具有其複雜的歷程 。然而現在與先古時期姓和氏的意義並不相同 ,那麼在古代姓,氏,名,字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姓氏文化。 姓氏起源 我國的姓氏產生於原始社會 。
  • 「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你的名字有什麼故事和來歷呢?
    名文化的演變現在的名字包括了姓和名,而古人的名字還是很有區別的,不僅包括了姓和名,還有字。中國人的名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也經歷了很多變化,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涵和故事。《說文解字》說:「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 中國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
    中國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平時我們碰到一個陌生人,要想與之溝通,總要問「您貴姓?」名又是怎麼回事?我們在看古書,、古典戲劇時往往會碰到同一個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號的情況,有時還不止一個號,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稱呼。這又是怎麼回事。這裡就來談一談這方面的知識,主要講一講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情況。
  • 王安石英文名上熱搜,但古人在起名這事兒上,比我們有創意多了!
    一個好聽的名字,往往能給人增加自信和辨識度,甚至能幫助你和國際接軌。比如就在昨天,微博#如果王安石有英文名#話題就激發了大家對於名字的無盡想像。不得不佩服,這些為古人起的英文名,響亮又貼切。其實在中國古代,名字系統已經發展到頗為豐富,繁複龐雜又井井有條。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今天的問題是「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大家都知道答案嗎?這裡小編根據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問題,下面就是11月12日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這道題的答案了,來看看吧。11月12日螞蟻莊園問題問題題目: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 古人起名為什麼都有「字」?名字的藝術,現代人真是差太遠
    古人的字,又叫表字,或小字。在中國幾千年來的名文化中,有非常顯著的特點:姓+名+字組成一個人完整的稱謂,如李白,字太白;文化人還要加上個號,如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字是什麼表字的歷史很久遠,最早在商朝就形成了,周朝已經非常流行,後來《禮記》中明確規定,男子加冠後要取字,逐漸成為一種禮儀制度。為什麼要字呢?有幾方面原因:1、直呼其名,顯得不尊重。
  • 曹操為什麼字孟德?「名」和「字」到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帶你漲漲...
    曹操為什麼字孟德?現代人說名字是一個詞,但是在古代名和字是兩個事物,名是名,字是字,比如諸葛亮名亮字孔明,劉備名備字玄德,嶽飛名飛字鵬舉,這就很奇怪了,古人為什麼那麼麻煩,要有名有字,而名和字又有什麼區別呢? 簡單來說,名是卑稱,字是尊稱,什麼意思呢?
  • 古人的名字為何有「字」?「字」是什麼意思,它代表什麼?
    前幾天剛追完一部古裝劇《陳情令》,除卻裡面高顏值的演員,讓我比較感興趣的就是他們各自的「字」了。例如魏嬰,字無羨;藍湛,字忘機。那麼古代人為什麼名字裡會有「字」呢?它的具體意思指的是什麼?難道和現在一樣,算是一個人的乳名嗎?
  • 漢字故事:「目不識丁」說「丁」字
    成語「目不識丁」,常用來諷刺一個人不識字或沒有文化,連最簡單的「丁」字也不認識。有這樣一則笑話,說是從前有個財主姓丁,他兒子十多歲了還什麼都不懂,請了好幾位先生,就是教不會他一個字。財主可急壞了,聲稱誰若能教會丁少爺一個字便賞銀十兩。一位老秀才聽說了,心想這孩子再笨,也不至於不知道自己的姓吧?便自告奮勇登門任教。於是,老秀才每天都教丁少爺認「丁」字。一晃9天過去了,財主提出要考一考。
  • 古人有了名字還不夠,為何還要取字?原來是這個意思
    再比如我們都很熟悉的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他的名叫白居易,字叫樂天,他也有個號是香山居士古人的名字確切地說,應該是分為名、字、號這三種。名就是對自己的正式稱呼,字就是對這個稱呼的延續,號則表示自己的志向。那麼為什麼古代人要這麼麻煩,不光有名,還要有個字呢?原來這都要從古代的一本書說起。
  • 古人的家族觀:令堂、堂兄中的「堂」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大家知道為什麼要用「堂」這個字嗎?「令堂」又為什麼能指代「母親」的意思呢?明_藍瑛_雪溪圖"堂"這個字牽涉我國古代非常有趣的建築格局。古人的每個獨立建築單元(院)內一般分三個部分:堂、室、房。最前面是堂,主要功能是祭獻神靈,祈求豐年,不能住人。在"堂"裡舉行祭祀活動的時候,要在西南角,這是因為古人的房子面南背北,陽光從南邊的窗戶射進來,室內背光處為西南角和東南角。
  • 六一的由來20字30字50字100字 六一的來歷故事簡單介紹
    六一的由來20字  為悼念1942年6月10日利迪策慘案死難的兒童六一的由來30字  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六一的由來50字
  • 古代人姓名的姓、氏、名、字、號,還傻傻分不清楚嗎?
    經常看歷史和聽歷史,常常傻傻分不清楚中國古人的名字中的姓、氏、名、字、號,感覺一會用姓,一會用氏,一會用字,一會用名,傻傻的分不清楚,比如出名的姜子牙,周文王姬昌,齊桓公姜小白,呂不韋屈原等等。對於讀歷史的人,一定要了解清楚,哈哈,下面,我給大家解釋一下。
  •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唐朝詩人的名和字有何來歷與含義?
    那麼,這些最有文化的文化人,他們的名字又分別有何來歷和含義呢?以下,筆者將一一為大家揭曉。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古人名、字、號的區別。名:幼年時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字:又稱表字,男子20歲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號:名和字以外的稱號,有的為自己所起,有的為他人所起,以表特徵或尊重。一般情況下,名與字是相互關聯的,連在一起解讀方能得知其內涵。
  • 六一兒童節的來歷由來20字30字50字100字簡短版 附歷史故事
    六一兒童節的來歷由來20字  二戰期間 ,德國法西斯虐殺了很多婦女和兒童,為了紀念他們,把六月一日定為「六一國際兒童節>六一兒童節的來歷由來30字  為了悼念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決定設定六一兒童節六一兒童節的來歷由來50字  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開會,為了悼念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
  • 古代人的「名」和「字」——有著各自不同的含義
    在我們如今社會中,每個人都有名字,而且每個人只有一個名字,我們現代人的名字就是姓和名的組成,但是在古代歷史社會中,「名」和「字」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存在著區別。在中國古代,「名」和「字」並不是一回事,二者是分開使用的。
  •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11.12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成語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學故事 11.12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2020年11月12日,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是關於成語的
  • 母親節的來歷起源及歷史故事 母親節的由來20字50字100字
    母親節的來歷由來及歷史故事  母親節是由一位名叫賈維斯的婦女倡導,並由她的女兒安娜·賈維斯發起創立的。  賈維斯夫人是一個有著10個子女的母親,是當時美國格拉夫頓城教會主日學校的總監。在美國以解放黑奴為目的的南北戰爭結束後,她在學校裡負責講述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賈維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極富同情心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