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發現了戴森球,就等於終結了黑暗森林理論?

2020-11-18 深度科幻

戴森球

2011年,天鵝座一顆名為KIC 8462852的恆星在天文學界和科幻領域引起巨大的震動,這是因為這顆恆星的亮度出現了不穩定且不規則的下降,下降幅度達22%之多。因為那裡沒有行星做周期性的軌道運行,只有一堆不規則、找不到特定模式遮光的形狀,所以很多科學家懷疑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戴森球

戴森球是美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兼科幻作家,弗裡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個設想,後來被科學家認為是人類尋找外星文明的重要參考。他認為,當一個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為了最大限度獲取能量,會建造一個巨大的完全包裹恆星的球狀裝置,完全收集一顆恆星的能源。簡單來說,我們可以理解為用太陽能電池板建造了一個包裹太陽的球狀發電裝置。KIC 8462852恆星反常的亮度變化,很多人懷疑就是一個文明在這裡建造戴森球所致。

外星文明

不管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戴森球的發現都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因為它首先可以讓人類證實在宇宙中人類並不是唯一的智慧文明;其次它也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人類所懷疑的「大沉默理論」和「黑暗森林法則」並不正確。宇宙並不沉默,還是有一些勇敢的文明敢於在宇宙中標出自己的位置。

從上世紀60年代進行的SETI計劃(通過搜尋宇宙中的電波尋找外星文明),之所以至今沒有任何結果,除了運氣不佳之外,很大原因在於人類不知道在哪個頻率進行搜尋,因為從理論上電磁波具有無數個頻率;更不知道外星人會使用何種語言、文字,甚至數學方式。但戴森球不一樣,戴森球是在可見光的範圍,向全宇宙進行廣播。方圓上萬光年之內的文明,都不要射電望遠鏡,只憑藉光學望遠鏡就能肯定這顆恆星的周圍存在外星文明。這種方式比《三體》中的空間曲率折射和直接廣播,要簡單的多、直接的多、粗暴的多,甚至根本就不用考慮翻譯問題。一個文明如果膽敢採用這種方式獲取能源,要麼說明實在是不怕死,要麼就說明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黑暗森林。另一個文明只要長期進行觀察,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

外星飛船

雖然隨著對KIC 8462852恆星觀察的深入,大部分科學家否認了這顆恆星可能存在戴森球結構,更傾向為是一些星際塵埃的遮擋,造成了它光度的變化。但無疑這顆幸運的恆星,已經在天空中數以億計的恆星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人們重點關注的對象。相信隨著觀察的深入,人類終會揭開這顆恆星的秘密。

我們都是陰溝的蟲子,但總要有人想仰望星空。深度解讀科幻,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相關焦點

  • 最符合森林法則與戴森球理論的或許是天狼星?
    1844年天文學家推測出,天狼星附近應該還有一顆暗星,1928年真的發現一顆暗星在圍繞天狼星的軌道旋轉,之後就把天狼星命名為天狼a(亮的那顆)和天狼b(暗的那顆),現代天文學猜測應該還有一顆天狼c,但目前還沒有發現。
  • 最符合暗黑森林法則與戴森球理論的或許是天狼星?
    1844年天文學家推測出,天狼星附近應該還有一顆暗星,1928年真的發現一顆暗星在圍繞天狼星的軌道旋轉,之後就把天狼星命名為天狼a(亮的那顆)和天狼b(暗的那顆),現代天文學猜測應該還有一顆天狼c,但目前還沒有發現。
  • 為什麼找不到外星文明?黑暗森林法則外,還有一個更害怕的理論
    在眾多猜想中,認可度最高的應該是「黑暗森林法則」。也正是作家劉慈欣在《三體》中提出的理論。宇宙就像一片黑暗的森林,所有的文明都是這片森林中的生物,他們既是獵人,也是獵物。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方是否有敵意,兩個文明相遇時,會選擇毀滅對方,不給對方交流的機會。正是「黑暗森林法則」的存在,使得宇宙文明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不敢在這片森林裡輕易發出聲音。
  • 1500光年外發現疑似「戴森球」的存在?我們旁邊就有二級文明?
    從上個世紀開始,我們就發射了一艘又一艘的探測器,可是這時人類失望的發現,原來宇宙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多了,太陽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熱鬧,而是安靜的讓人害怕。這就意味著宇宙中大概率會有其他文明的存在,可是如果真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沒有發現一個呢?為了找到地外文明,我們發出了信號,還將人類的有關信息發送到了宇宙裡,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接到任何回應。
  • 1500光年外發現疑似「戴森球」的存在?我們旁邊就有二級文明?
    從上個世紀開始,我們就發射了一艘又一艘的探測器,可是這時人類失望的發現,原來宇宙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多了,太陽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熱鬧,而是安靜的讓人害怕。1、通過概率的方法來計算,宇宙裡類似地球的行星不在少數。這就意味著宇宙中大概率會有其他文明的存在,可是如果真的存在,為什麼我們沒有發現一個呢?
  • 最恐怖的科學理論:黑暗森林法則
    這種現象,可以用最恐怖的宇宙科學理論來解釋: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就像一片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他們最初並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但一旦發現對方,出於自保,最理性的做法就是消滅對方。在我解釋這個科學理論之前,我將提供一點背景信息,以使其更具前瞻性:黑暗森林法則是眾多解釋費米悖論的理論之一。
  • 「戴森球」理論:是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的必經過程?
    有著太多太多的問題困擾著人類,以至於很多人認為,「戴森球」理論不過是一個瘋狂的念想罷了。然而,從1960年至今,人類始終沒有找到所謂的人造天體結構,甚至是外星文明,幾十年來依舊沒有被人所發現,幾十年的探測,早已磨滅了一些人的耐心,甚至有些人對「戴森球」理論提出質疑,根本不可能有文明能夠利用絕大部分或全部恆星的能量,這一理論只能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現實根本就不能實現。
  • 「戴森球」理論:是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的必經過程?
    1960年,弗裡曼·戴森提出了「戴森球」理論,這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
  • 黑暗森林理論是正確的嗎,也對,也不對
    大劉在其巔峰之作三體三部曲中提出了宇宙文明法則和黑暗森林理論,這個理論和此後進一步的宇宙觀給全世界讀者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但關於黑暗森林理論,還是有爭議,有人將其視作真理,反對人類的信息外洩以及與外星文明可能的交流,也有人認為黑暗森林理論只是小說家之言,不必太過當真,大劉也公開表明,這只是一種最糟糕的可能性。
  • 三體中的黑暗森林理論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在這之前科幻界對於宇宙規則和倫理的構建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比如在我心目中穩距科幻界巔峰的衛斯理系列,他的觀點是:科技的發展同時伴隨道德水平的發展,一個能夠掌握星際旅行的文明必然已經發展到極為高尚的思想水平,不會對任何低等文明進行無聊的攻擊。
  • 黑暗森林法則,你認為這個理論法則對嗎?
    黑暗森林法則也講到,整個宇宙就像是一個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一位帶槍的獵人。一旦有一個獵人發出了動靜,其他文明會根據猜疑鏈做出的第一反應就是先消滅它。你認為這個理論法則對嗎?如果換做是你你會主動聯繫外星人嗎?不得不說用黑暗森林理論用來解釋「費米悖論」確實是很好的一種思路,但小說和現實畢竟還是有些差距的。
  • 三體中黑暗森林理論是什麼意思?
    劉慈欣的一部三體改變了世界科幻小說的格局,書中提到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全書的基礎,因為這部法則,撐是了整部書的邏輯,那黑暗森林法則是什麼樣的法則呢?宇宙中的各個文明會為了自己文明的生存和增長而去毀滅別的文明,那為什麼文明之間不能相互學習、和睦相處呢?因為在宇宙這樣的尺度上,文明之間的交流存在障礙,這時小說中引入了一個名詞叫猜疑鏈。
  • 黑暗森林理論是真的嗎?把小說設定當真理的人很蠢!
    既然有人覺得整本《三體》的核心黑暗森林理論漏洞百出,那觸手君就來好好和大家一起來說道說道。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他。
  • 三體中絕大多數的文明都害怕黑暗森林,為什麼只有歸零者不懼怕?
    引言:《三體》最具代表性的科幻小說之一,書中講述的是關於人類文明、三體文明、歌者文明等文明之間因為宇宙中的黑暗森林法則而展開的一系列戰爭。但值得一提的是,歸零者文明並沒有遵守宇宙中黑暗森林法則,它不僅進行了全宇宙廣播,還將整個宇宙歸零了,為什麼只有它不懼怕黑暗森林法則呢?
  • 二級文明是否存在戴森球理論?
    有科學家提出了戴森球理論來證明二級文明是否存在戴森球理論,那裡可以在一個恆星周圍建立一個像球一樣的環形結構,將恆星完全包圍中通過環形結構來最大化的吸收。這樣的工程只有達到二級分類的社會才有可能實現在上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通過一些紅外太空望遠鏡對25個天體進行紅外巡天調查,發現了
  • 劉慈欣的「黑暗森林」理論並無特別之處
    中國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在他的著作《三體》裡提出了一個「黑暗森林」理論,這理論也是整部作品的核心思想。該理論說的是,宇宙中有很多互相不了解和不信任的文明種族,誰都怕暴露自己,一旦被暴露就意味著被獵殺。所有的文明要麼是獵物,要麼是獵人,或者兩者都是,小心翼翼的潛行在宇宙這座黑暗的大森林裡。
  • 黑暗森林為什麼始終維持低技術狀態?選擇清理才是關鍵!
    在冷酷的黑暗森林這是唯一的生存方式。但另一方面,黑暗森林卻呈現一種極其簡單、粗暴的低技術狀態。遊弋在黑暗森林中的清理者儘管擁有神一樣的技術,卻秉承著一種奇怪的工作思路,他們竟然從未想過去主動搜索其他的文明,而只是被動的接收廣播?以歌者為例,他雖然一邊咒罵著發送假坐標者不得好死,一邊卻從未主動展開搜索。
  • 為何至今沒有發現外星人?看看比黑暗森林法則更加讓人害怕的理論
    這個時候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劉慈欣的小說《三體》,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了黑暗森林法則,在宇宙這片森林中,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我們不能確定對方是否懷有敵意,所以沒有一文明敢露出自己的位置,因為沒有一個文明敢確定兩個文明相見就不會消滅對方,所以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每一個文明都不會在宇宙中發聲,他們都是小心翼翼的前行。
  • 黑暗森林法則與費米悖論
    黑暗森林法則《三體II黑暗森林》中由葉文潔提出,羅輯完善的學科:宇宙社會學的核心理論。由基本公理和技術爆炸,猜疑鏈為基礎,黑暗森林法則為其結論。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
  • 黑暗森林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