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參與了外星文明的討論。我們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外星人和外星文明的研究課題。人類是智慧生物,形成人類文明,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很好奇。宇宙中其他智慧生物長什麼樣?他們的文明是什麼形式?
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要糾結這個宇宙的外星文明,有沒有可能只有人類文明?也許宇宙只有一個文明,人類。有科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猜想,但是很少有人贊同。
如果在人類離開地球之前,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宇宙只有一個文明。然而,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的宇宙後,很少有人有這種想法,在天文學家眼中,外星文明的存在基本上是毫無疑問的。
科學家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知,是因為他們站在了宇宙無法計數的巨大基礎上。眾所周知,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只有地球是文明星球。銀河系有1000-4000億顆恆星,類地行星多達萬億顆,其中很多是類似地球的生態行星,都有生命誕生的可能。
目前,哈勃的可觀測範圍是930億光年。在這個範圍內,大約有2萬億顆「銀河系」,數萬億顆恆星,行星的數量更是難以估計。930億光年是整個宇宙嗎?顯然不是,雖然我們不知道宇宙有多大,但極限絕不是930億光年,可能是幾倍或者幾十倍,或者930億光年只是宇宙的冰山一角。
我們不考慮整個宇宙,取人類目前的可觀測範圍。在如此龐大的行星基數下,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你覺得可能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科學家自然明白這一點,所以尋找地外文明的計劃是在人類離開地球後開始的。
半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通過發射星際探測器,積極向宇宙發送信號,探測外星文明的可能信號,對廣闊的宇宙「大喊」,但迄今為止,我們沒有得到任何回應,也沒有發現任何與外星文明有關的建築痕跡。
為什麼直到現在我們都找不到外星文明?對於這樣的疑惑,科學家們也提出了各種猜想。有科學家認為太陽系太遠,人類身處沙漠地球,自然很難得到任何回應。
但是,這個猜想並不可靠。根據科學家大量的探索研究,太陽系有宜居帶,銀河系也有宜居帶。只有宜居帶的星系才有可能孕育出生命星球和智慧文明。而太陽系正好在銀河系的宜居帶,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太陽系的位置不是文明的沙漠,而是非常適合文明發展的空間。科學家們還提出了宇宙實驗室猜想、虛擬宇宙猜想等等。這些猜想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但有許多難以來自洽,的地方卻沒有被許多人所認可。在眾多猜想中,認可度最高的應該是「黑暗森林法則」。也正是作家劉慈欣在《三體》中提出的理論。
宇宙就像一片黑暗的森林,所有的文明都是這片森林中的生物,他們既是獵人,也是獵物。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方是否有敵意,兩個文明相遇時,會選擇毀滅對方,不給對方交流的機會。
正是「黑暗森林法則」的存在,使得宇宙文明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不敢在這片森林裡輕易發出聲音。至於樹林裡迴蕩的喊聲,他們不敢輕易回應。有可能人類向宇宙發出的信號已經在宇宙黑暗的森林中到處呼喊,很多文明都聽到了人類的呼喊。然而,他們不敢回應我們,因為他們不知道人類是否友好。
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律來看,宇宙也相當於一個更大的自然環境。地球上的自然生物鏈中有一條黑暗森林法則。獵人和獵物一直存在於森林中。食肉動物總是靜靜地等待食草動物,而食草動物也小心翼翼地不發出任何聲音,生怕被食肉動物發現。食肉動物也是獵物,對人類時刻保持警惕。
如果你覺得「黑暗森林法則」這麼殘忍,那就讓人不敢在宇宙中相互接觸交流。然後另一個猜想理論讓人覺得更恐怖,就是大過濾理論。這是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羅賓漢森,提出的一個大膽猜想。
根據羅賓漢森理論,只要是銀河系宜居帶的恆星,銀河系中滿足一定條件的行星,經過一系列的演化過程,就可以有生命。生態星球形成後,無機物會進化成有機物,然後有機物會進化出自我複製能力,成為早期單細胞生物。
單細胞生命長期持續進化,形成複雜的多細胞生命,最終出現了會使用和製造工具的智能生命。智慧生命誕生後,發展到文明階段,然後進入科技文明,最後走向宇宙時代,開啟宇宙殖民擴張之路。
這一系列的進化就像在玩突破屏障的遊戲。過了這道坎,才能進入下一道。按照宇宙中不可計算的行星數量和這個過程的演化,我們的宇宙應該已經變得非常熱鬧,充滿了生命的行星,充滿了智慧文明的飛船。但是為什麼我們看到一片死寂?這些文明在哪裡?羅賓漢森猜想,宇宙的規則可能會給文明的發展設置障礙,這相當於一個「大過濾器」。從生命的形成到星際文明的發展,可能有一個非常難以跨越的階段,擋住了99%的智慧生命。而不能通過「大過濾」,這個文明只能走向毀滅的盡頭。
很多朋友可能會覺得「大過濾」很可怕。這種東西真的會存在於宇宙中嗎?其實只要我們仔細想想人類的未來,你就會發現人類的未來並不是很美好,可能終結人類文明的災難太多了。比如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人工智慧時代。隨著它的發展,未來的人工智慧可能會進化成自己的意義和思維,這對人類來說絕對是一場可怕的災難。
其次,核戰爭也能讓人類恢復原形,這只是人類自身造成的毀滅性災難,還有很多來自地球以外的災難,比如小行星撞擊、超新星爆炸等。所有這些都可能終結人類文明。
宇宙中有可能存在大量的智慧文明,但是當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遇到「大過濾器」,最終無法通過,導致整個文明倒退到原始階段或者完全消失。宇宙中那麼多文明都過不了這個「大過濾器」,人類為什麼能過?
所以,如果「大過濾器」理論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它對人類的殘酷程度遠遠超過了「黑暗森林法則」。當然,這些只是我們的推測。要證實這些猜想,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是做不到的。只有當我們成為初級星際文明,能夠走出太陽系,才有希望探索其他星系。
如果宇宙中曾經存在大量的智慧文明,那麼即使它們因為沒有通過「大過濾器」而死亡,星系也必然會在曾經存在的星球上留下一些文明遺蹟。只要我們能找到這些遺蹟,我們就能探索和研究許多東西。
但是更多人寧願相信「黑暗森林法則」
宇宙黑暗叢林之中,有更高的等級的文明存在,與它可能帶來的好處相對應的,還有更加致命的未知威脅。在不明白對方意圖的情況下,不要暴露人類文明的存在。
在劉慈欣的「三體世界」裡,人類回應了來自外太空的「敲門聲」,等來的卻不是友好的問候,而是一個更高級文明的威脅。地球上的基礎科學被鎖死,大量科學家自殺,而龐大的三體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
沒有了科技作為依託,僅為0.7級的地球文明如何抵禦已經位於高級文明階段的三體文明?
《三體》是我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創作的一部小說,書中描繪的世界觀恢弘壯闊,而且其中出現了一個高等的外星文明——三體文明。除此之外,劉慈欣提到的很多概念都是聞所未聞。通過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在《三體》中對外星文明展開了大膽猜測。
雖然只是一部小說,但是它帶給我們的震撼,絕不是一兩部科幻電影能比擬的。
正因為如此,《三體》這部小說才會火遍全球,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了素有「科幻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他也是亞洲範圍內首次獲得該獎項的作家。
劉慈欣憑藉一人之力,就把科幻小說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更難能可貴的是,《三體》不僅僅是一本精彩的小說,同時也具備著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如今,《三體》早已被翻譯成了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多種語言,遠銷海外。在世界各地,都有大批《三體》和劉慈欣的忠實粉絲。
曾拍攝過《阿凡達》的著名導演卡梅隆,曾與劉慈欣親切面談過,並且表示希望能夠獲得拍攝《三體》電影的機會。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同樣是《三體》的忠實粉絲,在讀完前兩部之後,歐巴馬甚至發動白宮聯繫劉慈欣催稿,希望可以儘快看到第三部的英文版。
除了歐巴馬以外,FaceBook總裁扎克伯格、小米雷軍、360周鴻禕、騰訊馬化騰,也都是《三體》的推崇者。在雷軍看來,《三體》對他們公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黑暗森林、降維打擊等概念,都值得他們警醒。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每一步都無比精彩。
這三本書不僅閱讀性強,而且世界觀宏大,不僅能給你和你的孩子帶來不一般的閱讀體驗,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你的科學素養和文化素養!
我在剛接觸《三體》時,立刻就被書中緊湊的劇情和作者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所吸引,書中所出現的「黑暗森林法則」、「降維打擊」等內容,徹底顛覆了我對宇宙和這個世界的認知!
閱讀開拓眼界,詩書改變精氣神。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們,我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一下,它不僅可以給你帶來閱讀的震撼,更會引發對人性的深層次思考,對你的價值觀會有所啟迪。
在書中,人們被他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手機的普及,讓閱讀變得碎片化也簡單化了許多,你的掌心有多久沒有觸碰過書籍了,你的眼睛又有多久沒有閱讀過紙質的書頁?
精裝紙書,正品保證,欲購從速!
#三體黑暗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