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
假新聞。
公安部官微已闢謠:
這段話總結起來,就是否認三連:是假的,沒這事,別亂說。
這幾天,朋友圈「蝴蝶效應」轉發和營銷號狂追熱點,一時間讓這個人販子「梅姨」的知名度,超過英國剛下崗的那位梅姨。
英國特蕾莎梅姨表示想打人。
既然是假的,這張刷爆我們朋友圈的梅姨通緝照,是從哪兒來的?
簡單點來說是:
某人販子被抓後,供出「中間商」梅姨(音譯),人販子憑印象口述,由畫像專家手繪出了梅姨的形象照,這是第1張:
該畫像於2017年6月公開懸賞,無線索。
後來,警方摸排到另一名疑似認識梅姨的男子,根據該男子描述,再次畫出梅姨的形象,這是第二張:
注意,2019年3月,第2張畫像經人販子辨認:與梅姨的相似度不到50%。
換句話講:圖中的兩個梅姨,5成可能,根本不是一個人。
截止目前,公安部表態很明確:對梅姨是否存在,長相如何,還沒有其他證據。
真正把「梅姨」推到眾人面前的是:第3張梅姨畫像的出現。
很多人激動壞了,彩色、高清、無碼,這下準沒錯了!
遺憾的是,這第3張彩色照,來歷比前兩張都……扯。
首先,這張彩色照片並不是相機拍的,而是根據第2張畫像,電腦模擬合成,再經「CCSER兒童失蹤預警平臺」推出,引發全民轉發。
三張放一起,您自己對比。
且不說模擬畫像技術一直存在爭議,在50%真實度基礎上做的圖,可信度能有多高?就連第2張畫像的作者林警官都承認,畫像不能作為刑事案件的證據使用。
緣木求魚,鑽冰求火。
看到這裡,有人要罵了,你怎麼知道可信度不高?人家「CCSER兒童失蹤預警平臺」可是正經的官媒權威發布。
正不正經我不知道,但正經的公安平臺,已紛紛發聲否認它正經了。
更深挖一下是,這家號稱兒童失蹤預警平臺的機構,根本也不是官字號平臺。
根據天眼查顯示:這是一家披著官皮的民辦公司——「北京安盟公益發展中心」,而這個中心又是一家兒童教育機構,旗下公號「安盟」目前已被凍結。
一家普通民營公司,為什麼不辭勞苦搞這麼大個假新聞,這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嗎?
不,都是營銷,營銷,營銷。
利用大眾對人販子的恐慌和仇恨,悄咪咪P出一張所謂的梅姨照,悄咪咪貼上一個引導關注的二維碼,悄咪咪收穫一大波不要錢的流量。
二維碼已塗抹
事情發酵到今天,梅姨是否存在真實存在,對該公司來說意義已經不大,因為網友鋪天蓋地的轉發,公眾號已經達到千萬級的曝光目的了。
堪稱0成本、朋友圈裂變、漲粉的教科書級典範,只是我們的善良再一次被廉價利用。
我當你是善良,你當我是流量。
或許有人不服:雖然這是個謠言,但這家公司本意不壞啊,人家只是好心辦了壞事,他至少提醒了家長們防範人販子,轉發一下朋友圈也沒什麼壞處吧。
聽了這話,我橫豎睡不著,翻開手機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屏都寫的都是「其心可誅」!
這家公司的這波操作,噁心在哪兒呢?
中國14億人,每個城市都有成千上百長得相像的人,況且,這張畫像本就是一張大眾臉!隨便想一下,你身邊有沒有長得像梅姨的人?
沒有,那你看一下網紅喬碧蘿殿下,是不是就很像?
你品,你細品。
你遇到個名字裡帶「梅」的中年婦女,會不會對號入座一下?
如果她再長得極像朋友圈裡的梅姨,你會不會立馬報警?
如果她剛好拉著個小孩,說不定會有人當場攔住,暴打一頓扭送派出所,甚至當場打死?
關鍵這事不是沒發生啊。
更恐怖的是,我用梅姨彩色照,AI搜索相似人臉,看搜出了多少「梅姨臉」?
好好買完菜接個孫子放學,突然被人一棍子敲暈送派出所,她們冤不冤?
就因為長得像,就活該被打死?
雙十一前刷爆網絡的B站up主「薅4000斤橘子」事件中,明明薅羊毛的人叫「路人A」,卻有無數網友跑到另一位「A路人」的帳號下面去辱罵。
A路人莫名躺槍,細思極荒唐。
熱情是一把雙刃劍,來得也快去得也快,留下的無辜受傷者,早被人們遺忘。
小時候,我們都聽「狼來了」的故事,今天是梅姨,我們轉發,然後劇情反轉、被打臉,好,下次自媒體再爆出來個來個「蘭姨」、「菊姨」、「竹姨」……一次兩次,三次四次,我們還會這麼熱情轉發嗎?
可能還會,但一次次被當猴兒耍,心裡一定會煩。
當假情報多了,真販子來時,已經沒人願意相信了。
去年德雲社的吳鶴臣腦出血住院,有房有車的家庭,卻在「水滴籌」籌款一百萬。
這讓善良的人們極度憤怒質疑,心裡對「水滴籌」這個平臺,也緩緩打出一個問號?
我們的善良究竟有沒有真正給到急需的人手裡,下一次捐款時,就會有一絲絲的遲疑和不舒服。
人的愛心,如沙漠裡的水,可以救急救命,但經不起一次次浪費。
梅姨案14年來,還有家庭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尋找,有母親忍受不了痛苦變瘋,有父親在尋子路上跳火車自殺。
每一起被拐案的背後,都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
所以這些自媒體公司,拿別人的痛苦來做流量,心不會痛嗎?
要知道人最怕的不是一直失望,而是希望覆滅之後的空歡喜一場。
十多年堅持不放棄,終於有一天撥雲見日,到頭來卻只是一場鬧劇?
這是在向還沒癒合的傷口上,敷上了一片撒鹽的紗布。
一直尋找孩子的申聰爸爸說:為什麼一會說有,一會說沒有,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在質疑?
因為這些吃人血饅頭的自媒體們,活生生把這些失孤父母玩弄股掌之間,在收割流量後揚長而去,讓一場空歡喜的家庭,雪上加霜。
如不願幫助,請別去消費他們的痛苦。
牆倒時如果不願幫忙,別再去推一把就是功德無量!
這一點本不願說,但我覺得:冰冷真實的數字,遠勝過,自欺欺人的感動。
直到今天,仍有許多網絡在宣稱「中國每年有20萬孩子被拐,找回的不足0.1%」,這個數據,讓無數的家庭又驚又怕,只想把孩子藏在家裡才放心。
實際上這個數據,有多假?
2018年,中國的新生兒是1523萬,按20萬被拐的話,平均每76個孩子,就有1個被拐賣。
按這樣來算,一個小學就得有10個孩子被拐走,可是你打聽一下身邊,真的有這麼多嗎?基本是沒有,不信你可以去試試。
事實上,自從2016年以來,我國被拐賣的孩子已急劇減少,人販子已接近滅絕。
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公布的信息顯示: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全國共有83名兒童疑似被拐賣,40人已被解救,其餘下落不明。
也就是,全國1年有83名孩子被拐賣,83名,不是20萬。
中國兒童被拐概率:千萬分之四。
中國飛機失事概率:千萬分之五。
要承認的是十幾二十年前,人販子確實非常猖獗,但是在近幾年卻急劇減少。
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濟的發展和信息的開放,許多貧困地區家庭,已不願意冒著違法的風險,買一個孩子;
然後試管嬰兒和領養制度的完善,有正當合法的途徑,生養自己的孩子;
最後就是公安部門嚴厲打擊和遍布大街的監控天眼,讓人販子無處可遁。
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虧本的買賣無人幹。
在深圳,過馬路闖紅燈,都能被攝像頭抓拍,實時識別出身份證號。科技的發展,讓這個古老的罪惡行業,走向滅絕。
孩子們現在成長下的中國,沒那麼可怕。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如果熱情方向搞反了,越使勁越幫倒忙。
善良和熱情也不完全是好事,當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時,就會變成不可控制的火槍。
為博取流量,自媒體的底線已脫到了底褲,炒明星、炒烈士已經覺得不過癮,連最可憐的失孤家庭都不放過,他們的心和人販子一樣黑。
人販要抓、梅姨要查,雖然我們盼望尋回被拐賣兒童的心情急切,但也要擦亮眼睛,對非官方發布的信息——
保持冷靜理智,不信謠不傳謠,不連累無辜,不製造恐慌。
願被拐家庭早日團圓。
願人販子們早日滅絕。
願這盛世太平、天下無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