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人說『抑鬱的都是善良的人』」?
有這樣一條高贊回答:「因為不善良的人往往會讓別人抑鬱。」
深以為然。
老話講:「人之初,性本善。」
但是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有人在無形之中,丟掉了自己的良善。
也有人還在堅守,但是生活的很難。
說不出口的拒絕,逐漸變成為人處世的缺陷。
保持善良沒錯,但是不要把善良,變成自己的弱點。
01你的不好意思,只會讓別人變本加厲
前些日子,從小到大都很少生病的表妹突然住院了。
一問才知,自從復工以後,她幾乎每天都會熬夜到凌晨兩點左右,第二天早晨六點多鐘又要從被子爬起來繼續趕工,有時候早晚飯都忘了吃。
我說:「你還年輕,賺錢的機會多的是,哪用得著這樣拼命?」
表妹說:「我不是想拼命賺錢。」
說到這裡,她突然就哭了。
「我每天除了自己的工作,還要幫著同事寫她的策劃案,忙的沒有時間了。」
「那你不幫她不就好了?」
「怎麼行啊,她也很忙的,而且我也不好意思拒絕。」
我有點生氣,「你不好意思拒絕,她怎麼好意思找你幫忙?」
「哎呀,我們是朋友啊。」她擦了擦眼淚,又恢復了笑容,「不要說了,這種事我都習慣了。」
我看著她疲憊的面容,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是朋友就不好意思拒絕了嗎?是朋友就應該以傷害自己身體的形式幫助別人嗎?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真的就很偉大嗎?這種道德綁架式的善良真的應該令人讚揚嗎?
最讓人生氣的是,表妹的同事在知道這件事後,還來埋怨她:「還沒給我做完啊,早知道就不讓你幫忙了。」
東野圭吾曾說過:「即使是善良的人,也不能什麼時候,向誰都顯示出善良。」
有時候,你的善良和不好意思,只會讓對方變本加厲。
你做的好,她覺得這是應該的;你做得不好,她就會怪罪於你。
善良沒錯,但是善良也要用對了人。
善良用對了,才叫善良;
用錯了,就是傻。
02善良有界,學會拒絕才是情商
大學校園裡,總會出現這樣的話題:
「我不喜歡和他們一起玩,但是如果不和他們一起,我就沒有朋友了。」
「我不喜歡自己一個人走在路上,我怕別人覺得我孤單。」
「雖然我沒什麼錢,但是聚餐的時候我都會去,不然不合群可就沒有朋友了。」
「部長說這個策劃今天晚上就要做出來,可是我的作業還沒寫...算了,熬夜吧。」
即使沒有錢,不樂意也不會說拒絕。
這不叫精明。沒有主見,不敢拒絕,這是真的傻。
自以為這樣就能合群了嗎?其實這樣只會讓你慢慢迷失了自己。
學會拒絕別人,也尊重別人的拒絕。
上大學的時候,有個室友花錢總是大手大腳。
大概到一個月的中旬,就會把錢花光。花光之後,就會向我們借錢。
每次借完之後,都會口口聲聲說還,而實際上,她越欠越多,自己還是每月都不夠花。
一個宿舍,我不好意思要她還錢,只能緊巴巴的把自己的生活費省著花,並且發誓下次一定不會借給她。
結果等到下次,根本說不出拒絕的話。
後來,有個室友終於說話了,她說,等下個月有了生活費就把錢還給我們吧,我的就不用還了,但是以後不要再管我們借錢了。
她還說了很多,有一句我記得特別清楚,她說:
「可以做好人,但不能做老好人。」
後來室友把錢還給了我們。
當初我不明白室友這麼高情商的人,那天怎麼會把話說的那麼直白?
後來我想,借錢的室友只是在仗著我們的好脾性,才賴著不換。等到把這些說清了,反倒更簡單了。
我開始理解室友的拒絕。
其實,拒絕就是一種高情商。
03優秀的人,都懂得拒絕
你說不出口的拒絕,有人敢說;
你做不到的事情,有人敢做;
你的不好意思,只能讓你平庸無奇,隱藏在人群裡。
那些優秀的人,懂得拒絕,從來都不會不好意思。
霍布士說過:「有三種善:在指望中的善,即美;在效果上的善,即慾念所嚮往的目的,叫做愉快的;以及作為手段的善,叫做有用的,有利益的。惡也有這三種。」
你自以為是的善良,可能會成為別人利用你的工具;你說不出口的拒絕,只會讓別人變本加厲。
你以為你是善良,其實你只是在變相的縱容別人欺負你。
所以,不要再不好意思了,你的善良裡,應該帶點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