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索傑納火星車
1997年7月4日,美國「火星探路者」飛抵火星考察。「火星探路者」上執行火星探測使命的索傑納火星車,有如一臺微波爐一樣大小,質量10.4千克,是一個有6個輪子的小機器人。
索傑納號
它主要探測和分析大量巖石和土壤的化學組成,所配的儀器為一臺阿爾法質子X射線光譜儀。索傑納火星車前部有兩臺黑白照相機,後部裝有一臺彩色照相機。可對附近目標拍攝特寫鏡頭,其上還有一個數據機,所獲得的探測數據通過該裝置傳到著陸器上,再由著陸器傳回地面控制中心。
「火星探路者」降落在火星上6小時後,就向地面控制中心發回了第一批彩色照片,其中一幅360度全景照片顯示出火星的地表活像地球上的荒漠,著陸點附近有一些鵝卵石,遠處依稀可見約300米高的山峰和丘陵。火星巖石主要由石英、長石和輝石構成,這種組成與地球上的巖石非常相似。索傑納火星車在探測器著陸點附近還發現了三種類型的土壤,在距著陸點幾千米處發現一長形的淺隕石坑,這有可能提供小行星撞擊火星的證據。
2.勇氣號和機遇號
2003年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又開始了新的計劃,發射「雙胞胎」火星漫遊車。
這兩輛火星漫遊車的官方正式名稱為火星探測漫遊者,代號MER(英文縮寫),兩車分別代號MER-A和MER-B。
2002年11月4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宣布與著名玩具公司樂高協作,舉行「為火星漫遊車命名」的競賽。據悉,共有近萬人參加了這項活動。美國亞利桑那州的9歲女孩,索菲·科利斯最終脫穎而出,成為優勝者。兩車分別命名為勇氣號和機遇號。
2005年,「勇氣」號成功地拍下了在火星表面「昂首闊步」的塵暴的錄像。這段錄像讓科學家獲得一次難得的窺視火星塵暴的機會。時下,一些較為活躍的過程仍在「修整」火星表面,塵暴正是其中之一。
機遇」號的最後使命可能就是對維多利亞隕石坑的匆匆一瞥。在近兩年的長途跋涉之後,「機遇」號最終到達維多利亞隕石坑,隨時可能進入坑內一探究竟,但由於一場全球性的塵暴威脅到太陽能電池板的供電,這項任務面臨終止的可能性。
3.鳳凰號
美國東部時間2007年8月4日早晨5點26分34秒,搭載「鳳凰」號探測器的德爾塔Ⅱ型運載火箭,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SLC-17A發射臺順利發射升空。耀眼的光芒刺破了黎明前的天空,「鳳凰」號開始了大約10個月6.79億公裡的火星之旅。
這次發射使用的德爾塔Ⅱ-7925型火箭,是專為發射中型衛星和機器人探測器而設計的三級運載火箭,第一級採用液體燃料,外加9個捆綁式的固體燃料助推器;第二級採用液體燃料;第三級採用的則是固體燃料。連同安裝在火箭頂部的「鳳凰」號探測器在內,火箭總高度為39.6米,加注燃料後的總重量為231126公斤。由美國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資成立的聯合發射同盟提供火箭及相關服務,美國宇航局甘迺迪航天中心負責發射。
根據2001年發射的「奧德賽」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射線光譜計的測量數據顯示,在火星北極地區表面下50釐米厚的土壤層中存在大量冰水,其質量可達50%,南極地區的冰沉積物則更多。所以,美國制定了以尋找水為核心的火星探測戰略,「鳳凰」號就將是第一個在火星北極地區著陸的探測器。
「鳳凰」號由美國宇航局下屬的噴氣推進實驗室負責管理,造價4.2億美元,幾乎是造價8.2億美元的「機遇」號和「勇氣」號的一半,這兩個孿生探測器於2003年發射,目前仍在火星上漫遊。
4.好奇號
在2009年9~10月發射之後,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製的新一代「好奇」號火星車將在8月6日登陸火星表面。[1]在著陸火星後MSL會展示自己的機動性能,在火星表面行程5~20千米以完成自己的科學研究目的。MSL將成為利用精確著陸工藝的第一臺火星車,它將會受控制著落火星地表,如同太空梭進入地球大氣層時一樣,因此MSL能抵達需要著陸地點上空,並及時打開自己的降落傘。除了美國宇航局研究小組之外,還有其他航天局專家參加MSL新型火星車研製。氫氣中子傳感器由俄羅斯航天局研製,氣象學設備由西班牙教學與科學部研製,光譜分析儀由加拿大航天局研製,並得到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支持。
像「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一樣,MSL裝備有行駛用的6個輪子,而在它的立柱上安裝有攝像機,但是與「勇氣」號和「機遇」號不同,它將安裝有一臺雷射器以便蒸發表面巖石薄層,因此它有可能研究地表下層。MSL同樣也將收集巖石和鹽沉積物進行分析,MSL艙內將安裝有識別像蛋白質、胺基酸以及其他酸和鹼一類有機物的特殊儀器,這些有機物有可能是生命活動的產物。
5.洞察號
2018年11月26日14時54分許(北京時間27日3時54分許),美國航天局的「洞察」號無人探測器在火星成功著陸,執行人類首次探究火星「內心深處」奧秘的任務。隨後,「洞察」號通過與其同行的迷你衛星於15時許傳回了火星的第一張照片。
2019年2月19日起,根據「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提供的數據,美國航天局開始在網上發布火星每日天氣報告,提供火星氣溫、風速、氣壓等信息。2019年3月18日,據美國《科學》雜誌報導,「洞察」號著陸器終於將其超靈敏的地震儀置於火星表面。
洞察號」攜帶的主要儀器有地震儀設備、地熱流值探測儀、火星自轉與內部結構實驗儀。這些儀器是國際合作的結晶,其中地震儀設備來自法國,將用以記錄火星內部的「脈動」;地熱流值探測儀來自德國,可以測量火星地下溫度以及跟蹤火星內部各種「反應」;而自轉與內部結構實驗儀則是由噴氣推進實驗室研製。
6.毅力號
北京時間7月30日下午19:50,「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41號發射場發射升空,順利升空。
毅力號」火星車的主要亮點:
1、「毅力號」將攜帶一架無人直升機,將實現人類首次在外星球飛行。該飛機使用特殊超輕材料製造,最高轉速可達3000轉/分鐘,可以在火星的大氣環境飛行。
毅力號攜帶的直升機
2、攜帶1090萬名字一起飛往火星,這些來自全世界的名字被刻在微小矽片,然後放置在一個紀念鋁板上面,據說其將可以在火星保存很長的時間。
3、攜帶太空衣材料樣本,「毅力號」將攜帶未來在火星上穿著的太空衣材料樣板,測試火星環境對材料的影響程度,為人類登陸火星做準備。據說,本次攜帶的太空衣材料包括分成5部分,具體包括Vectran、Ortho-Fabric、Teflon和塗層Teflon。
刻錄名字的鋁塊
4、首次在火星進行製造氧氣實驗,NASA將攜帶一個黃金製造的氧氣製造裝置,其將測試利用火星大氣中二氧化碳製造氧氣,以滿足後續人類登陸火星的氧氣需求。
5、攜帶麥克風,地球上的人類將有機會聽到來自火星的「問候」,不過估計大多都是來自火星的風聲、「毅力號」火星車的行駛聲,以及取樣鑽洞的聲音。
未來火星太空衣
6、實現火星取樣,「毅力號」火星車將在火星上進行取樣,然後保存到密封管裡面,預計在2028年的火星任務中取回!
7、搜索生命痕跡,這是「毅力號」的主要任務,它將降落在一個曾經是一個湖泊的傑澤羅隕石坑,這裡將是火星最有希望存在生命的地方。
可能有人問,為什麼要一直投入巨資來探索宇宙,值得嗎?如果非要問探索宇宙的意義,因為它就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