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中藥材,有一些是有毒性的,但是也不要害怕,因為大多數的中藥材在入藥之前都是經過炮製的,這樣藥材的毒性就會被除去,現在的人還好說,使用的中藥材都是在藥店買的,藥店的中藥材都是已經加工過的,只要在煎藥的時候不要品嘗藥渣就不會有中毒的可能,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好多人都是從山上直接採藥回來煎服的,有的人還直接生吃一些草藥,有時候吃到有毒的藥材就會中毒身亡的,就像我們聽到的故事「神農嘗百草」,神農還是死在了嘗藥上。今天我們要說的中藥材就是有帶毒性「半夏」。
對於半夏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位叫白霞的姑娘,它在田野裡挖到一種植物的塊莖,由於她飢餓難耐,就試著把這個塊莖放在嘴裡咀嚼,想用它填飽肚子,誰知道剛吃完,就嘔吐起來,她就趕快嚼了塊生薑,嘔吐止住了,這時候她發現她以前久治不愈的咳嗽也好了,於是她就用生薑和這個植物的塊莖給鄉親們治療咳嗽,效果特別好,可是有一次她去河邊清洗這種塊莖的時候,掉到水裡喪命了,當地人為了紀念她就用白霞來作為這種植物的名字,隨著時間的推移,就逐漸成了現在的「半夏」。
半夏是天南星科的一類植物,也可以叫做低文、守田、羊眼半夏、蠍子草、麻芋果、三步跳、和姑等,它是一種全株都有毒的植物,它塊莖的毒性比較大,只要生吃一點點就會引起中毒,比如口舌麻木;如果食用的多一些,就會燒痛腫脹、不能發聲、流涎、嘔吐、全身麻木、呼吸遲緩、痙攣、呼吸困難,最後麻痺而死,甚至有的因為服用半夏量大而永久失音。半夏除了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沒用野生的之外,全國各地都有生長,就連朝鮮、日本也有生長。
半夏是我國中藥寶庫中的一種重要藥材,它分為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要比水半夏的藥用價值高。半夏入藥的部位是它塊莖,它塊莖是圓球形的,有的稍微有些偏斜,塊莖的表面是白死或淺黃色的,塊莖頂端的中心有凹陷的莖痕,塊莖的周圍布滿棕色凹點狀的根痕,塊莖的下端銳圓比較光滑,質地堅實,斷面是白色的粉。半夏作為不錯的中藥材,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主要用於溼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等症狀;外治可以用來治療癰腫痰核等症狀。
半夏一般在夏秋季節採挖,採挖之後清洗乾淨,除去外皮和鬚根,曬乾備用就可以了,但是它還有別的炮製方法:第一種是生半夏,就是曬好的半夏,用的時候直接搗碎就可以了;第二種是法半夏,就是把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裡邊沒有幹心,取出來,然後再另取甘草加水煎煮兩次,把兩次煎好的液體合併在一起,倒入加了水的石灰液中攪拌,最後把浸好的半夏放入浸泡,一直到剖面黃色均勻,取出,洗淨,陰乾或烘乾即可;第三種是姜半夏,就把浸至無幹心的半夏放入煎好的薑湯裡,再放入白礬共同煮透,取出,晾乾或乾燥就可;第四種是清半夏,就是半夏用8%白礬溶液浸泡至內無幹心,口嘗微有麻舌的感覺,取出,洗淨,切成厚片,乾燥即可。
我是神都侶行,如果你有更多關於半夏的知識,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