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標準向西方看齊不現實

2020-11-24 網易財經


世衛組織大氣汙染工作組唯一中國專家闞海東詳解PM2.5爭議始末

紛紛擾擾的PM2.5風波,似乎終於有了切實的進展。

2月2日,北京市首次公布PM2.5日均濃度,當日為23微克/立方米。與此同時,上海、廣東、江蘇等地也宣布將PM2.5監測工作納入日程。

然而,公眾對於PM2.5的疑問並未就此消失:暫定的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的國家標準,是不是太低了?2016年將PM2.5監測推廣到全國,會不會太遲了?

就此相關問題,《中國經濟周刊》專訪了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疾病負擔項目大氣汙染工作組的唯一中國專家、國家環境與健康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多年從事大氣汙染與居民健康研究的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生導師闞海東教授。

「美國駐華使館的數據有待科學解讀」

PM2.5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有中國學者開始了相關研究。據闞海東介紹,2006年到2009年,他曾率領團隊在國內三個城市對大氣中粗、細顆粒物的健康危害進行統計分析。他們把可吸入顆粒物(PM10)分成兩個類別,第一類是細顆粒物(粒徑不超過2.5微米的,即PM2.5);第二類是粗顆粒物(粒徑介於2.5微米到10微米之間的顆粒,就是PM10-2.5)。統計結果顯示,只有PM2.5有顯著性的健康危害。「這些研究結果與發達國家基本一致」。

但最終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則是美國駐華大使館公布的自測數據。2011年12月4日19:00,美國大使館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PM2.5濃度為522,超過了最高汙染指數500,健康提示為「Beyond Index(指數以外)」,超出了汙染最嚴重的等級。這引起了公眾的極大關注。

「美國大使館發布PM2.5數據,這件事本身對推動北京市空氣環境質量改善,引起全社會對PM2.5的關注是好事。」闞海東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道,「但從專業的角度來說,這個數據有待科學解讀。首先,從監測方法來說,美國大使館和我國環境監測常規方法有所不同,不同方法存在一定的系統誤差。其次,監測點位的代表性;第三,空氣品質指數(AQI)計算的合理性。北京總面積超過1.6萬平方公裡,有主城區、近郊區、遠郊區以及遠郊縣。地理位置不同,空氣品質顯然不同。美國大使館也稱,『整個城市的空氣品質是無法通過單一空氣監測站的數據得到的』。我們不能以點代面,以偏概全。與北京市環保局布置的40多個監測點相比,該監測點位的代表性有限。」

「美國大使館每小時發布一次PM2.5濃度值和對應的空氣品質指數,這是不合適的。美國環保署在其主辦的網站(www.airnow.gov)規定,空氣品質指數是根據日平均濃度計算得來的,也就是24小時的平均值得來的,而不是每小時計。譬如,上午10點鐘,只能說這個時刻,這個點位的PM2.5濃度是多少,不能說,這個時刻的AQI指數是多少。空氣品質指數針對的是時間段,而不是時間點。」

中國PM2.5標準並不低

在北京陽光明媚的日子裡,經常會看到道路上空懸掛的指示牌顯示:今天北京空氣品質指數「優」。但如果將PM2.5納入城市環境大氣監測指標,也許這個「優」就變成了「良」。遺憾的是,中國大部分城市,都會遭遇這一尷尬。

根據環保部《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第二次徵求意見稿,PM2.5被納入國家監測範圍,標準為「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75微克/立方米」。有人質疑:世界衛生組織(下稱「世衛組織」)的標準是10微克/立方米和25微克/立方米,為什麼我國的標準設置得這麼低?

據闞海東介紹,2005年,基於PM2.5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世衛組織首次向世界各國推出了指導值,即PM2.5年均值不能超過10微克/立方米,日均值不能超過25微克/立方米。同時,世衛組織還推出了三個階段性的目標值(見下圖)。中國採用的即為第一階段目標值。他特別強調的是,世衛組織的指導值和階段目標是供各國根據自己的情況自行選用,不是標準,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強制性。

闞海東向《中國經濟周刊》坦言:「標準並非越高越好。按照目前中國空氣品質的現狀,要想達到第一階段標準尚有難度,何況世衛更高要求的指導值?標準應該起到引領的作用。如果標準高不可攀,就失去了意義。標準應該是跳起來夠得著,這才會有力地助推各地開展空氣品質治理。儘管目前我們用的是第一階段目標值,但隨著治汙力度的提升,中國將逐漸採用第二階段、第三階段乃至最終的指導值。」

PM2.5標準一下子向西方看齊,

不太現實

據闞海東介紹,對PM2.5研究來說,無論是世衛組織的指導值還是美國的標準,最關鍵的基礎性研究都是基於美國兩個經典的前瞻性隊列研究,即哈佛六城市研究和美國癌症協會(ACS)研究。

1973年底,哈佛大學在美國東部6個城市,選擇了8000居民,對大氣中PM2.5濃度對居民死亡的影響進行了14?16年的跟蹤觀測。後來,美國癌症協會研究人員收集了16年的資料,涉及50萬美國人死亡原因風險的數據,發現空氣中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心肺疾病死亡率增加6%,肺癌死亡率增加8%。

可見,世衛組織指導值來源於美國研究,「儘管中國目前採用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值,但該建議值應用於我國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闞海東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首先,中國大氣中的PM2.5濃度和成分與美國存在一定差異;其次,中國居民對PM2.5的易感性(年齡結構、遺傳差異等)也有差別,如歐美國家高齡老年人口較多,易感人群比例相應會高於中國。

「我們應該學習世衛組織制定指導值的方法,而不是簡單地應用它的數值。我們要基於自己的PM2.5研究來制定適合中國版的PM2.5空氣品質標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並沒有採用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值。2006年,他們修訂了PM2.5的標準,即年均值和日均值分別為15微克/立方米和35微克/立方米,也未達到世衛組織的指導值。

「PM2.5事件表面上看是環境問題,但實際上也是經濟問題,抑或是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和民生問題。總之,這是一個綜合體,不再是單一問題。」 有經濟專家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從經濟發展階段來說,西方發達國家都處於後工業化時代,中國等新興國家正處於工業化的發展時代,面臨的環境壓力要大得多。希望當今快速發展中的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有一樣的PM2.5低濃度,似乎不太現實。」

中國完全有條件自主制定標準

「我們需要自主制定標準,但目前缺乏這種技術儲備。」闞海東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道,「原因有二:第一,我國尚未開展針對PM2.5的系統監測,PM2.5在大氣環境中的底數不清。譬如,濃度是多少,成分是什麼?主要來源是什麼?我們需要弄清自己的國情,不能是一本糊塗帳。第二,儘管中國已有部分學者進行了PM2.5的初步研究,但缺少類似於ACS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無法像ACS一樣提供對健康產生顯著影響的PM2.5濃度範圍下限及對應的健康風險。」

在去年底召開的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大會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公布了PM2.5監測時間表,全國將分「四步走」,直到2016年推廣到全國。也就是說,在「十二五」末,中國將全面鋪開對PM2.5的監測。

闞海東表示,「只要統籌利用環保部門環境監測網絡、衛生部門行為危險因素監測體系和死因登記系統,我國完全有條件開展自己的PM2.5前瞻性隊列研究。同時,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此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基礎」。

闞海東通過《中國經濟周刊》呼籲,「『十二五』末,我們要鋪開對全國的PM2.5濃度監測。希望『十三五』期間啟動我國大氣汙染健康影響的前瞻性隊列專項研究,為未來自主制定PM2.5標準提供最重要的科學依據。否則若干年後,我們恐將面臨自主制定PM2.5標準時缺少本土科學依據的尷尬局面」。

中國能否在PM0.1上佔據先機?

「中國將PM2.5納入空氣品質監測範圍的進程並不慢。」 闞海東表示,「美國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了PM2.5研究,但真正成為國家標準則歷經了20多年。而中國PM2.5研究則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到2012年納入國標,進程也很快。」

「十一五」期間,空氣汙染治理中主要是「脫硫」;「十二五」期間,將增加「脫硝」。闞海東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脫硫和脫硝,都會降低PM2.5濃度。空氣中汙染物顆粒越細,治理難度越大。比如說建築工地揚塵,通過各種管理措施就可以控制,但對PM2.5這樣的細顆粒來說,控制起來難度就越大,需要我們環境科學技術的進一步提升。」

「PM2.5第一來源是化石燃料的排放燃燒,第二是機動車尾氣排放。冬季北方供暖用煤將不可避免地產生PM2.5,像北京大部分採用天然氣供暖就減少了這種汙染。公眾關注PM2.5的背後還是空氣品質,但降低PM2.5濃度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但只要政府下決心就一定能做到。譬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PM2.5濃度下降了近一半」。

闞海東說:「最近,國際上又開始關注空氣中更微小的汙染物顆粒PM0.1。說不定過了8年、10年,這又是一個炒作的熱點。我們最好做一些前瞻性的部署,開展其來源、時空分布、暴露特徵、機體生物效應和健康危害的深入研究,以免重蹈PM2.5的被動局面。」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作者:胡雪琴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pm2.5標準值是多少?pm2.5中國標準與pm2.5國際標準的區別
    連日來,霧靄重重,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pm2.5標準值。我國現行的pm2.5標準值與pm2.5國際標準有多大差距呢?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pm2.5的危害很大,除心臟病、動脈硬化外,還會造成肺癌、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目前,我國的pm2.5標準值為24小時平均濃度小於75微克/立方米為達標,然而,這一數值與pm2.5國際標準相比,還相差甚遠,僅僅是達到世衛組織設定的最寬標準。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標準值為小於每立方米10微克,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患病並致死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 專家詳解PM2.5爭議始末:標準向西方看齊不現實
    「美國駐華使館的數據有待科學解讀」PM2.5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有中國學者開始了相關研究。據闞海東介紹,2006年到2009年,他曾率領團隊在國內三個城市對大氣中粗、細顆粒物的健康危害進行統計分析。
  • 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pm2.5的影響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pm2.5有一些陌生,其實它是空氣中的一種顆粒物,可以進入人體肺部,對人們的身體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現在國內處於亞健康的人佔了很大一部分,了解一些關於pm2.5的信息還是很有好處的,下面我們就來說說pm2.5是什麼意思,pm2.5標準是什麼?  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pm2.5是什麼意思。
  • pm2.5的主要來源有哪些?pm2.5標準值是多少?
    自然界中的災害事件,如火山爆發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塵暴事件都會將大量細顆粒物輸送到大氣層中。  人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動源。固定源包括各種燃料燃燒源,如發電、冶金、石油、化學、紡織印染等各種工業過程、供熱、烹調過程中燃煤與燃氣或燃油排放的煙塵。流動源主要是各類交通工具在運行過程中使用燃料時向大氣中排放的尾氣。
  • 2014年國家PM2.5標準 廣州要求2020年需達標
    【2020年穗空氣要達國家標準】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明年起開始實施,日前,@廣州環保 就落實新環保法的情況在官網向社會公布。(PM2.5是什麼意思? )  2014年12月1日,中國PM2.5標準:要求濃度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2012年發布標準,至今有效)  目前中國的pm2.5年均濃度35微克/立方米標準,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第三階段標準一致,但與世衛組織pm2.5指導值差距較大。
  • PM2.5國家標準(2012)
    2013年3月1日最新消息:PM2.5中文名確定為「細顆粒物」 近期將正式發布   世界衛生組織pm2.5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小於10是安全值,而中國的這些地區全部高於50接近80,世衛組織為各國提出了非常嚴格的
  • pm2.5的危害及應對辦法
    今天一無所知的小鳥了解了一些關於pm2.5危害及應對辦法,知道了pm2.5在什麼情況下最嚴重,最傷害人體,以及要通過何種辦法能夠比較有效的去應對pm2.5對人體的傷害。一無所知的小鳥為您分享一些哮喘或是慢性支氣管患者也是同樣會被pm2.5折磨的異常痛苦。
  • PM2.5是什麼?PM2.5有什麼危害?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有時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
  • PM2.5是什麼意思?PM2.5有什麼危害?
    隨著全國各地空氣出現嚴重汙染,pm2.5屢屢爆表,我國多個城市發生嚴重霧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
  • pm2.5對人體的危害與措施?
    pm2.5是什麼。相信知道的人是有許多的,不過也有一些人是不知道的。其實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那pm2.5有什麼危害呢。1.pm2.5對於人體可造成呼吸道傷害的問題,我們可以藉助負離子系統與汙染物收集系統負離子空氣淨化器來保護自己,通過負離子主動出擊捕獲空氣中的煙塵、灰霾、病菌、有毒有害氣體等,並將其有效清除。從而,避免霧霾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2.呼吸系統:PM2.5能在肺泡區沉著,溶入血液,作用於全身;不溶性部分沉積在肺部,誘發或加重炎症。
  • pm2.5「引爆」負離子經濟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霧霾天氣pm2.5是罪魁禍首,HEPA濾網難靠「層數」取勝   很多市民透露,宣傳時都說產品有去除pm2.5的功能,但自己也搞不清到底有沒有效果甚至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去除的,管用不管用的,就買個心理安慰吧。
  • 新風系統可以讓室內PM2.5在個位數?
    空氣問題成為了時下熱議話題,PM2.5成為了社會熱點詞彙,大多數人都養成了每日出門前看PM2.5數值的習慣。新風系統的出現完美解決了空氣品質問題,它可以有效排除室內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還能減少PM2.5、花粉、粉塵等顆粒物對人體的侵害,從而守護全家健康。
  • pm2.5都有什麼危害呢?
    pm2.5是什麼?相信知道的人是有許多的,不過也有一些人是不知道的。其實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那pm2.5有什麼危害呢?1.在家裡也要做好防範pm2.5準備。pm2.5中是含有大量的有毒以及有害物質,所以對我們人體有很大的危害,而負離子空氣淨化器,釋放的負氧離子可以有效凝聚沉降消除PM2.5危害,並可起到滅菌殺毒效果。在pm2.5治理過程中,小粒徑、高活性的生態級負離子,能夠將化學性氣體降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保障了室內空氣品質的安全。
  • 魏復盛:按PM2.5標準8成城市不達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原總工程師魏復盛:按PM2.5標準8成城市不達標 北京市環保局監測的空氣品質數據與美國大使館的監測數據不一致,「南京氣象」官方微博發布「PM2.5細微顆粒物濃度」數小時後刪除,環保部發 布環境空氣PM2.5測定規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第二次徵求意見時將PM2.5
  • 北京市PM2.5數據實時監測發布
    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六條東城區環保局的pm2.5監測點是北京市環保檢測中心35個pm2.5監測站點中的一個。監測點內有一臺監測pm2.5的檢測設備,一臺數據傳輸設備。pm2.5監測數據通過樓頂的空氣採集管道進入監測設備得出,檢測設備將數據傳輸到傳輸設備裡,傳輸設備通過3G網絡將數據回傳至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
  • 預防霧霾pm2.5的電子口罩?
    有一部分工業地區也使用此口罩防毒,因為工業地區裡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化學物質或有毒氣體,而PM2.5口罩的鉛炭布擁有防毒功能。PM2.5口罩的特點1、PM2.5口罩一般屬於一次性口罩,儘量不要使用2次及以上,否則功效不好。2、PM2.5口罩的主要材料是使用無紡布、過濾紙等等,並且最主要的是使用鉛炭布,能夠起到較好的防毒功能。
  • 知識點:學習pm2.5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pm2.5傳感器也叫粉塵傳感器、灰塵傳感器,可以用來檢測我們周圍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即PM2.5值大小。空氣動力學把直徑小於10μm能進入肺泡區的粉塵通常也稱為呼吸性粉塵。PM2.5細顆粒物直徑小,在大氣中懸浮的時間長,傳播擴散的距離遠,且通常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質,因而對人體健康影響更大,PM2.5可進入肺部、血液,如果帶有病菌會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包括對我們的呼吸道系統、心血管系統、甚至生殖系統。
  • PM2.5防護口罩團體標準
    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PM2.5防護口罩的術語和定義,分類、分級和標記,技術要求,檢測方法,產品說明和包裝。 本標準適用於在日常生活中,民眾所佩戴的防止空氣中PM2.5吸入的口罩。 本標準不適用於防護有害氣體和蒸汽的吸入,不適用於缺氧環境、逃生、消防、醫用以及其他職業用的防塵口罩。 2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於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
  • 防pm2.5口罩如何正確佩戴
    最近幾年,各大城市相繼出現霧霾,且出現霧霾的情況年年似乎有加重的趨勢,為了健康,外出時戴口罩的人也越來越多,特別是戴那種專門防pm2.5顆粒的口罩的人越來越多,那麼防pm2.5的口罩應該如何正確使用佩戴呢。首先在佩戴之前,應洗淨雙手,防止手上的細菌感染到口罩的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