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愛思考的東北大男孩
學生記者 朱豔婷
圖為李昂近照。
他在清華保送生考試中考取理科第一名。他又愛好廣泛,最佳辯手、英文短劇男主角…他,就是來自東北育才學校的東北大男孩——李昂。
失敗中歷練
在別人的眼中,李昂的求學路是那麼的一帆風順、令人羨慕。初中以數學聯賽一等獎、優異的中考成績考入東北育才;第27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總決賽理論考試全國第十名,獲得清華大學2011年冬令營邀請函。然而,在光鮮的背後,李昂也經過痛苦的摸索和錘鍊。
高一入學時感覺學有餘力,他聽取了數理化競賽課,最終因為興趣所在,選擇了物理競賽。高二的時候很幸運拿到了省級一等獎,於是滿懷信心的去衝擊省隊。但是,高三複賽以五分之差與省隊擦肩而過。面對前所未有的打擊,他的內心充滿了挫敗感。也正是這次失利,讓他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態度和習慣。
在這段時間裡,他摸索、總結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平時做題求慢求精,他規劃為三個境界:第一是機械化的,為了題海而做題,效率低;第二是感性的理解,做題以後憑經驗能找到思路,不成系統;第三境界則是理性的認識,對題目的考點、技巧、思路、靈活性有清晰的理解,並及時的反思、總結、鞏固。他認為考試做題是厚積薄發的過程,平時反思總結得到的各種技巧與思路靈活的運用。
在之後的兩個月裡,他用一個月的時間複習高考相關知識,排名達到了年級第一,繼而參加全國物理競賽總決賽,理論成績高達114分。全國大賽優異的成績無疑是對他最好的鼓勵和肯定,自信心逐漸恢復。經過不斷的反思和總結,堅持不懈的努力,他最終圓夢清華,並在清華保送生考試中考取理科第一名。
關愛中成長
李昂在一個溫馨的家庭中長大。母親雖然很關愛他,但是要求並不嚴格。只要完成了學校和母親安排的學習任務,李昂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一方面督促了李昂的學習,另一方面又激勵他把時間投入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中。適度寬鬆的成長環境,使李昂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小提琴業餘十級、葉聖陶杯作文大賽三等獎、兩屆校辯論會最佳辯手、首屆校英文短劇大賽男主角、東北育才教育集團學生會體育部部長等。李昂的父親是大學教授,知識淵博,但是對於李昂提出的問題,他並不回答,而是告訴李昂哪裡能夠找到答案,啟發和引導李昂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李昂的父母非常尊重他的意見,從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他。李昂不願意參加輔導班,父母就從未給他報過任何一個課內輔導班。而關於大學填報志願這樣重要的事情,雖然父親建議學建築、母親偏愛經濟,但是,當李昂表示對電子有濃厚的興趣時,父母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協作中同行
回想起高中時代的求學經歷,李昂參加過很多社團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他學會了如何與人交流、如何與人合作、公平友好的競爭。其中,給李昂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準備辯論賽的時候,四個人各有特點,優勢互補。在漫長的準備過程中,他們4個人經常在同學們吃飯午休的時候,吃泡麵在辦公室查資料,即使課間、體育課都在不停的爭辯,完善論點論據。雖然彼此會因為一些問題而爭吵,但是在統一的目標下,配合默契、分工明確、前後呼應,最後拿到了第一名。老師評價說,「他們四個人就像一個人一樣,確實下了不少功夫。」
在社團活動中,李昂收穫了友誼,更增長了能力。「在育才,能力的提高比成績的進步更讓我高興。」豐富的課餘生活,並沒有影響到李昂的學習。「學習用左腦,做活動用右腦,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李昂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感染著周邊的每一個人,高效的學習、全面的發展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
在採訪過程中,李昂流露著與他年紀不相符的睿智和沉穩,他說,「平時最喜歡思考。」相信這位愛思考的大男孩會在清華園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