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最強紀錄片《地球之極侶行》,帶你看這個世界最真實的樣貌

2020-12-06 文娛價值官

撰 文丨大 福

編 輯丨奈 奈

文娛價值官解讀:

ID:wenyujiazhiguan

很遺憾,儘管前三季播出後收穫了20億的播放量,但必須要承認,侶行系列依然是一個極為小眾的節目。

可相比那些喧囂一時的爆款真人秀,文娛價值官相信,它留存的時間會很長,甚至比我們所有人的生命都要長……

因為,它是這個時代留給未來的紀錄。

探訪地球上那些特別的生命

價值官記者為什麼要強推《地球之極侶行》?其實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之下,被第二季其中一集的片名《最孤獨的小鎮惠蒂爾》吸引,看完一集以後,方覺相見恨晚。

惠蒂爾是阿拉斯加的一座小鎮,外界僅依靠一條4公裡長的安德森紀念隧道來連接,這是一條單軌鐵路,在進入隧道時需要提前確認對面沒有車駛來,隧道每天只有固定的開放時間,一旦超過時間,只能等到第二天才能進鎮。

惠蒂爾曾經是美軍的一個軍事基地,後來周圍其它的建築都被廢棄掉,只剩下這一幢簡稱BTI的14層高的大樓,如今,全鎮300多常住居民90%以上居住於此。

當地人用「荒野裡的假日酒店」來稱呼他們的家園,因為BTI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命體,學校、郵局、教堂、診所、雜貨店、洗衣店、警察局、市政廳……全都在大樓裡。

惠蒂爾的居民,也被稱作全世界最宅的人,因為宅的最高境界不是自己一個人宅,而是整個鎮的人陪著你一起宅。這裡居民們的活動範圍就只在這幢大樓裡,尤其是冬天,降雪量巨大,天氣狀況又惡劣,所有人基本都足不出戶。

超市、菜棚、手工作坊、保齡球館、操場,大樓裡一應俱全

而惠蒂爾的萬年冰川,在《地球之極侶行》的鏡頭裡,就只得一兩秒的停留,儘管那驚鴻一瞥一定會讓你被大自然的美震憾到,瞬間決定將之放入到有生之年必遊清單之列,但你想再多看兩眼都沒有機會,因為這部紀錄片在此處將更多的鏡頭用在細緻而專注的紀錄採冰人繁複的作業過程之上,由此可知,這不是一部旅行風光片。

多看幾集以後你就會發現,《最孤獨的小鎮惠蒂爾》已經是張昕宇、梁紅團隊探訪的相對來講尋常的所在,事實上,他們去過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在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範圍之外,或者說,即便知道或者聽說過相關的新聞,但與設身處地行走其間,帶來的衝擊與感受是皆然不同的

比如第三季其中一集,探訪的是《吃土的「國家」》海地。

五百年前,海地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海島之一,被譽為「安的列斯群島中的珍珠」,但殖民者的到來,為海地的貧窮埋下禍根。海地先後淪為西班牙、法國殖民地,開始了長達300年的殖民統治。獨立後又經歷內戰獨裁,100年內換了近90次總統。長期的專制統治和政局動蕩,破壞了海地的經濟發展。社會的動蕩,最終傷害的是每一個普通人。

臭哄哄的集市和全民皆商的海地人

超過7成的海地人,沒有正經的工作機會,全民都在「做生意」,但他們又沒有自己的貨物可賣,所謂的生意,不過是從別人處買到東西,轉手再賣別人,究竟能賺幾美分,就全憑你的本事和運氣了。這裡也沒有公共的醫療服務,流竄在街頭各個角落的藥販,撐起了海地的醫療保障體系。藥販子把藥片紮成一個塔似的形狀,插了數百種多彩多姿的藥丸,就像賣糖葫蘆一樣。買的起一整板的人很少,都是一片一片的買。

泥巴餅乾,就是中國饑荒時代的「觀音土」,再加上黃油和水混合做成的。這裡年富力強的男人們,從礦洞裡採集蒙脫石,再由女人們加工製成餅乾。聽起來或許不可思議,但在海地,許多貧民長期飽受飢餓的折磨。為了不被活活餓死,他們不得不設法去填飽肚子。甚至,吃土還要花錢,這種泥巴餅乾,一桶要2美元,14塊人民幣。

為躲避颶風多裡安,張昕宇和梁紅放棄了百慕達的行程,轉而來到了中美洲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古巴。在那裡,他們參觀了當地著名的「國企」古巴國營雪茄廠,這裡出品的雪茄被公認是全世界最好的雪茄。

工作環境非常寬鬆,工作人員可以邊工作邊免費抽雪茄,每天還有專門的人坐在車間裡給大家讀書念報,雖然月薪僅30美元左右,但這裡的工人都以能在此工作為榮。

古巴可以說是「行走的老爺車博物館」,街上隨便一輛都是比國內汽車博物館展出的老爺車還要年長,其中的配件也都是各國的,剎車泵和電池是俄羅斯的、發動機是日本的、車殼是美國的,還有,在古巴給老爺車加油是要熬夜排隊的。

在這裡我們還見識到了古巴「憑票換物」的供銷社配給制度,跟我們三四十年前的制度一樣。而隨著「古共六大」召開之後,古巴私營經濟入憲,現在的古巴隨處可見市場化的影子:刮卡計時的網吧、拷貝販賣電影資源的音像小店、隨叫隨停的私人出租……

憑糧票和2美元,可以換購一個月的口糧

對於古巴,這個曾因美國制裁而被稱為「禁區」的地方,梁紅表示:「我聽到最可愛的就是,古巴很多人會跟我們說,說我們古巴會變好的,因為我們現在實施了改革開放,就像中國一樣,所以我們未來可能就像中國一樣。

再讓我們跟隨侶行團隊來到暴力之國宏都拉斯。

宏都拉斯,位於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之間。1502年,哥倫布在這裡登陸,給這個地方取名叫「宏都拉斯」。西班牙語中,就是「深淵」的意思。如今的宏都拉斯,也正像這個名字一樣,深陷暴力的深淵。毒品走私、幫派衝突、政治動蕩、腐敗猖獗…調查顯示,宏都拉斯是非戰爭國家兇殺率最高的地方,被稱為「世界謀殺之都」。

僱傭安保已經是侶行團隊的標準配置

侶行團隊約訪到一個女殺手,聽她講述她的故事:她曾經坐在摩託車後座上,開槍殺死了3個人。輕鬆的語氣讓人感覺,殺人就像踩死一隻螞蟻一樣容易。而她替黑幫工作沒有一分錢,但一旦想脫離,面對的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在宏都拉斯,普通人的生活,同樣被黑幫侵蝕。這是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普通人,兩年前,他12歲的女兒招惹了黑幫。他嘗試搬家、移民…直到現在,他都在帶著全家躲避追殺。他們也是這個國家的縮影——普通人無法擁有正常生活,也難逃黑幫的追殺。壞人大搖大擺走在街上,好人反而緊繃著神經,整個的社會是顛倒的,但這卻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中美洲這片土地上,多次出現了移民潮,由宏都拉斯人組成的移民隊伍,為了逃避貧困和幫派暴力,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國家。他們徒步經過薩爾瓦多和瓜地馬拉,穿越墨西哥,試圖進入美國。移民之路,困難重重。如果用船偷渡,人死在船上,就會被扔到海裡。如果穿越沙漠,炎熱、飢餓、搶劫、兇殺則等待著他們,一不小心,就會屍骨無存。好不容易到達美墨邊境,他們遭遇的,則是一堵冷冰冰的牆。

延伸入海的美墨邊境牆

這個由一個老奶奶創立的「失蹤移民家屬委員會」,想要打撈的,就是那些消失的生命,那些沉默的聲音。時髦的年輕女子、家境富裕的中產階級......這些看起來日常生活還不錯的人,也難逃脫命運的驅趕和捉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移民可能是一條別無選擇的路,他們不是去追尋美夢,而是在逃離噩夢......

什麼是生命的意義?

張昕宇與梁紅,自2013年開始拍攝兩人在全世界各地探險的紀錄片,因冠名商和播放平臺的更換,名稱也經歷了《侶行》(3季)、《我們的侶行》(2季)、《地球之極侶行》(3季)的更替,內容一脈相承,截止目前已出品8部紀錄片,豆瓣平均評分達到9.1。

2008年的512地震,徹底改變了張昕宇和梁紅的人生,他們在帶著自己組建的民間救援隊在汶川救援了15天之後,決定換一種活法,從此開始置生死於度外的極限探險之旅。

汶川救援徹底改變了兩人的人生觀:改變不了生命的長度,就去拓展它的寬度

兩人花了4年的時間,拿下了帆船、直升機、滑翔傘等20多個證件。張昕宇甚至還研究了破冰船、學習天體動力學、自製特斯拉線圈,在10平米的鐵皮屋子中研究真空環境下金屬顆粒的燃燒特性……用採訪過他們的梁文道的話來講,他們對自己訓練就是007的訓練。

此後數年間,他們穿著防彈衣荷槍實彈的去了索馬利亞;冒著不能生孩子的危險走向「鬼城」車諾比,死亡輻射離他們最近時只有十幾米;在紐西蘭馬魯姆火山口上遭遇強颱風和酸雨襲擊;在零下52℃極寒城市奧伊米亞康露營成功,更完成了張昕宇向梁紅的求婚儀式……

2013年7月,張昕宇、梁紅和夥伴們開始了他們的大航海之旅,由中國駕帆船航行3.6萬海裡,歷時一年半。這一路,經歷了白令海的風暴,西風帶的風浪,也因為缺水缺油缺糧,而去荒廢的俄羅斯和美國的軍事基地尋找補給。靠岸以後的旅程一樣精彩:探秘洛杉磯夜幕下犯罪頻發的美國貧民區,停靠聖盧卡斯驅車橫穿墨西哥,進入瑪雅村落探訪瑪雅文明,下潛拍攝瑪雅活人祭祀洞穴,投身亞馬遜河以身試險挑逗食人魚……最終進入這趟旅行的重要目的地——南極,並在長城站完成婚禮。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給他們的婚禮發來的賀電中寫道:「愛情不是兩個人的深情對視,而是看向同一個遠方。

2015年,他們再度啟程,穿越了羅布泊、喀喇崑崙公路、帕米爾高原,經塔利班、IS極端組織控制的區域,抵達阿富汗的巴米揚。在那裡,他們用光影技術重現了那尊曾經屹立千年、歷經滄桑卻被塔利班政權炸毀的巴米揚55米高西大佛,成為世界級傳播事件,張昕宇和梁紅團隊也因為在敘利亞幫助當地軍隊,公然和IS對抗之後,被恐怖分子花重金懸賞人頭,侶行的後續旅途,也不得不在這種情形下終止。

2016年12月,張昕宇駕駛飛機,帶領團隊開始了環飛之旅,途徑北美、南美,抵達南極,實現中國飛機首次降落南極點,隨後又穿越非洲、東南亞,最終返回中國,飛行時間超過400小時,節目拍攝時間橫跨4個月。環飛過程中,更是深入到南極冰川、智利阿塔卡馬沙漠、巴西亞馬遜雨林、獅子山鑽石礦、衣索比亞巖漿湖、肯亞神秘部落等世界奇景,完成飛越冰山、雨林探險、火山行走、水下掃雷等人類史上最艱難的挑戰,並與世界各地居民一同開展環境保護、音樂收集等諸多創意事件。

2018年,侶行夫婦又有了不一樣的「小目標」,他們沒有走一條連貫的路線,而是先後奔赴地球的四個「極點」:極高的雪山、極旱的沙漠、極北的城市、極熱的火山,挑戰地球極境,探秘那些最遙遠、最寒冷、最乾旱、最炎熱、最神秘、最震撼的「地球之最」。

這一次極地之行的終點是印尼的託拉查,在託拉查這個地方,死重於生。他們中的很多家庭仍守著老輩的習俗,將逝去的親人仍舊放在家中,平常也會和他們聊天,一日三餐提供「飯食」,直到舉辦葬禮才正式安葬,而這個時間跨度可能是幾個月,也可能是數年,只為了一場盛大昂貴的葬禮!

2019年10月,侶行團隊重新修整了停航五年多的「北京號」帆船,開始了環遊加勒比海的遠航之旅,探尋神秘的中美洲世界……

無法被複製的絕版真人秀

為什麼價值官要將《侶行》系列定義為國產最強紀錄片?除了內容的精彩絕倫和獨一無二外,也是因為其製作過程的無法複製性,其深度與社會意義更是市面上的綜藝節目難以比擬。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國產綜藝製作費過億並不罕見,但願意花錢去製作這個大概率收不回成本的小眾紀錄片的幾乎沒有。而「侶行」的製作費,大多數是來自於「自費」。

節選自知乎上問題:「侶行」夫婦(張昕宇、梁紅)花了一億人民幣環球旅行有意義嗎?張昕宇的回答:

「2008年,我和梁紅做了一個10年的計劃,用5年來籌備,用5年來環遊世界。我們算了算多年的積蓄,定下了一個預算接近1億的行走計劃,比如一套北京三環附近的房子,換來了一架中國製造的運-12飛機,和一次環球飛行的旅程。2014年去南極,單是帆船也花了1200萬港幣。2015年穿越中東的費用更難以計算。我們並不排斥商業,也很感謝平臺和許多贊助的支持。但這些都遠不足以Cover成本。」

但也因為「自費」,所以張昕宇梁紅的行程才更具自主性,也才能讓觀眾看到這樣一個更純粹的紀錄片。而當一個真人秀節目的初衷,上升到了理想信念、人文情懷,而並非金錢,那麼別的真人秀就自然沒有可比性了。

結語

相比國內大多數旅行節目只著重於風光之美與尋常世態,侶行系列展現給觀眾的,不僅是這個世界的陽光面,還有它的黑暗以及屬於底層的無奈。但是,你看它會覺得沉重嗎?並不會,因為這些故事能讓你更懂得這個世界的複雜,並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也因此才更接受和珍惜,屬於我們的,庸常卻安穩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地球之極·侶行》(全12集)
    在《地球之極 · 侶行》系列視頻之後,環球 探險家 張昕宇、梁紅再次出發,去到世界上的「極地」一探究竟。
  • 【衛視熱播】《地球之極·侶行》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探尋人類極限
    這一次,東南衛視攜手 「侶行」夫婦張昕宇、梁紅,深度打造的大型旅行、探險、紀實真人秀節目《地球之極·侶行》,不同於以往的侶行系列,《地球之極·侶行》拍攝歷時數月,途徑秘魯、智利、挪威和印尼四個國家,去到了世界最高處的小鎮、最乾旱的沙漠、最北端的城市,和最危險的火山。
  • 《地球之極·侶行》第六集:北極村的生活
    《地球之極·侶行》第五集:極夜生存指南---來到小城後接觸的每個人都不吝於自己的熱情,讓梁紅直呼「這是地球之極裡我最喜歡的那個極」。朗伊爾城雖小,也五臟俱全。大學、醫院、電廠.基本生活所需都能得到滿足。
  • 《地球之極·侶行》中國首檔海洋極地探索真人秀
    由東南衛視和張昕宇、梁紅夫婦聯手打造的中國首檔海洋極地探索真人秀《地球之極·侶行Ⅳ》破冰船南極行將於16日本周二晚21:20登陸東南衛視。這檔真人秀裡,沒有流量明星,但有一對勇於挑戰的「極限夫妻」;沒有任何編劇,但有驚心動魄的探險;沒有旅遊勝地,但有讓你震撼的南極視聽體驗!勇探南極!
  • 浩浩蕩蕩二萬裡,西風浮冰只等閒——東南衛視《地球之極·侶行...
    」合力打造《地球之極·侶行》節目,希望去往世界上最難抵達的「極地」,努力為地球製作一本最美的「影像百科全書」。「我們和東南衛視就像一起看世界的夥伴,彼此都擁有一樣的價值觀和夢想。」 與此同時,雙方一個更宏大的計劃——「破冰船南極行」已經付諸實踐,並且製作成《地球之極·侶行》第四季和第五季的節目。
  • 《地球之極•侶行》第三季分享會走進廈門大學
    2019年11月11日 18:09:35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11月11日電 (杜源)在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海地,吃土不是網上的段子而是真實的景象;在世界謀殺之都——宏都拉斯,黑幫勢力橫行的街頭,百姓反而只能每天戰戰兢兢蒙著臉東躲西藏
  • ...西風浮冰只等閒——東南衛視《地球之極·侶行》破冰船南極行有...
    「符合中國人了解世界的現實需求。」陳加偉認為,在全社會範圍來看,近些年,中國對外交往增多,同時,探險裝備升級,個人的自信心和技能增長,探尋世界、打開眼界的求知慾增強,而《地球之極·侶行》中所呈現的全球探險的精神和故事正可以滿足觀眾的期待。
  • 《地球之極·侶行》第三季今日開播 駛向巴拿馬
    今晚,由環球探險家張昕宇、梁紅共同打造的紀實真人秀《地球之極·侶行》第三季,即將在東南衛視震撼開播。本次,夫婦二人將重啟老朋友——帆船「北京號」,完成一場從邁阿密到巴拿馬的海上奇遇,揭開加勒比海的神秘面紗。
  • 《地球之極·侶行》破冰船南極行在平潭啟航
    《地球之極·侶行》破冰船南極行啟航發布會現場。——《地球之極·侶行》破冰船南極行啟航發布會」在平潭綜合實驗區舉辦,吸引了全國各地近百名粉絲前來觀禮。據介紹,張昕宇、梁紅夫婦駕駛的「北京號」破冰船集結了中國頂尖的科學家和一群壯志雄心的中國年輕人,遠航2萬海裡,助力中國南極科考。
  • 駕駛一艘破冰船,侶行夫婦五年花一億圓夢南極行
    小胖子張昕宇對早戀小女友梁紅的承諾:要去離家最遠的地方娶你。而當時的地理老師告訴他們,最遠的地方是南、北極。 這便有了2012年,在北極奧伊米亞康的求婚,以及這趟即將開啟的南極婚禮。經歷了幾十年的感情長跑、生活甘苦,以及2008年國難之後的人生重啟,以及過去一年的攜手極限之旅之後,這個小朋友間的「大話」,已經不止是承諾,而成了兩人共同希冀的一個浪漫夢想。
  • 《地球之極·侶行》南開大學分享會 張昕宇梁紅講述新計劃:南極!
    ——《地球之極·侶行》第三季校園分享會」在南開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舉行。環球探險家張昕宇、梁紅夫婦,與現場6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節目忠實觀眾、南開師生,共同分享了《地球之極·侶行》即將啟程的南極之行、「北京號」破冰船前世今生等最新動態和心路歷程。分享會開始前,東南衛視聯合南開大學的學生組織了一場「《地球之極》南開尋寶之旅」校園活動。
  • 《地球之極·侶行》破冰船南極行啟航 屬於中國的「海賊王歷險記」
    ——《地球之極·侶行》破冰船南極行啟航發布會」在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舉辦,意味著「北京號」破冰船正式吹響啟航號角!這樣一個大型民間行為引發全民高度關注,吸引了全國各地近百名節目忠實觀眾前來觀禮。   東南衛視攜手「侶行」夫婦 共同開啟南極極地之旅     2017年以來,東南衛視與「侶行夫婦」合力打造《地球之極·侶行》
  • 《地球之極·侶行》破冰船南極行啟航
    ——《地球之極·侶行》破冰船南極行啟航發布會」在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舉辦,意味著「北京號」破冰船正式吹響啟航號角!這樣一個大型民間行為引發全民高度關注,吸引了全國各地近百名節目忠實觀眾前來觀禮。  2017年以來,東南衛視與「侶行夫婦」合力打造《地球之極·侶行》節目,至今已播出三季,全網播放量超過5個億,其中抖音帳號運營僅半年就收穫近百萬粉絲,播放量突破1個億,用傳媒的力量,鼓勵引導年輕人探索世界、創造價值、勇敢追夢。  2020年,東南衛視聯手張昕宇、梁紅夫婦共同推出特別節目:破冰船南極行。
  • 《地球之極·侶行》第三季今日開播 重啟「北京號」駛向巴拿馬!
    今晚,由環球探險家張昕宇、梁紅共同打造的紀實真人秀《地球之極·侶行》第三季,即將在東南衛視震撼開播。本次,夫婦二人將重啟老朋友——帆船「北京號」,完成一場從邁阿密到巴拿馬的海上奇遇,揭開加勒比海的神秘面紗。張昕宇表示:「這是我們和大海的又一次相遇……我們的旅途是星辰大海。」
  • 十年之約,張昕宇、梁紅夫婦攜新書《侶行十年》赴廣州
    經過與女友梁紅商量,他們決定「換個活法」,定下「十年之約」:去看看這個世界。經過幾年準備,兩人於2012年正式開始侶行。他們走遍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十萬公裡……北極求婚、南極結婚、世界上最危險的活火山、車諾比核洩漏遺址、自駕帆船航行18000多海裡、自駕越野車一路西行20000公裡,自駕國產飛機環球飛行60000公裡……張梁夫婦完成一個又一個中國人的「第一次」,越走越遠的同時,也漸漸從「實現兩個人的願望」,完成了向「為這個地球做點什麼」的蛻變。 如今,「十年之約」期滿。
  • 《環遊記---我們的侶行》今晚首播,感受中國人的天空探險!
    今晚21:25,深圳衛視品質IP系列節目之——《環遊記---我們的侶行》,將超越開啟。《環遊記---我們的侶行》是一檔大型環球飛行紀錄片,也是第一檔以飛行和天空為背景的紀錄片。將以空中視角,帶領我們以從未有過的角度,來一次自駕環球飛行,看看這個世界。
  • 《地球之極·侶行》破冰船南極行 「護航大使」紐西蘭行程取消!
    關於目前國內疫情暫未完全平息,在顧及公眾安全作為最大考量的前提,東南衛視、侶行團隊與相關部門多番協商後 衷心感謝各位對東南衛視《地球之極·侶行》破冰船南極行項目的支持,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 在旅行中尋找人生答案,大概就是《侶行》的意義
    沿著將四大古文明串聯起來的絲綢之路,尋找這片神奇土地上每個普通人的生活,就是 270 和梁紅在《侶行》第三季最關心的事。「絕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穿越戰亂之地,作為「旅行」會不會太過危險?如果你關注《侶行》,就會記得第一季 270 和梁紅就曾進入索馬利亞,而這次安全級別較索馬利亞之行再升一倍。
  • 十部最值得一看的紀錄片推薦,你對我們生存的世界一無所知!
    這是央視紀錄片裡的裡程碑,對金融的分析客觀公正、深入淺出透徹又精闢。 如果你對金融知識一無所知,看完後就能看懂絕大部分財經新聞。 這是一部帶你進入人類深處的紀錄片,我們每一個動作都會影響我們的皮膚、骨骼、內臟、肌肉以及細胞,深入了解你會知道我們一生中要呼吸七億次。 身體每分鐘會死掉三萬個皮膚細胞,我們吃下的植物從口腔至肛門要經歷九米的裡程,這些看似平常的細微瞬間在先進的顯微鏡技術之下,都是那麼令人細思極恐、不可思議。
  • 張昕宇梁紅《環遊記—我們的侶行》環球自駕飛行成功!安落!深圳
    此前全世界進行環球飛行,所使用的均為國外製造的飛機,而張昕宇和梁紅駕駛的運-12飛機,則是一架曾在中國羅布泊、南海地區執行科考任務的國產老飛機;兩人選擇的飛行線路,在中國航空史上也屬首次:四次跨越赤道,先後穿越四大洲,跨越三大洋,總飛行距離相當於繞地球赤道飛了一圈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