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
極限探險家張昕宇、梁紅的環球旅行紀念:
《侶行十年》新書發布會
在廣州正式召開,
這是兩位作者與廣州讀者的「十年之約」。
新書發布會由鳳凰聯動、言幾又共同主辦。
《侶行十年》是張昕宇、梁紅夫婦十年侶行的見證和紀念,二人與讀者詳細分享了十年來走遍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十萬公裡的風雨兼程,認真回答了讀者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回顧來時路的同事,與讀者共同走向下一個十年。
侶行十年:
回顧來時路,走向下一個十年
2008年地震,志願入川救援的張昕宇在漢旺災區目睹了太多生離死別,深感人生的無常和人的渺小、無力,開始思考「人活一輩子是活什麼?」。
經過與女友梁紅商量,他們決定「換個活法」,定下「十年之約」:去看看這個世界。經過幾年準備,兩人於2012年正式開始侶行。他們走遍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十萬公裡……北極求婚、南極結婚、世界上最危險的活火山、車諾比核洩漏遺址、自駕帆船航行18000多海裡、自駕越野車一路西行20000公裡,自駕國產飛機環球飛行60000公裡……張梁夫婦完成一個又一個中國人的「第一次」,越走越遠的同時,也漸漸從「實現兩個人的願望」,完成了向「為這個地球做點什麼」的蛻變。
如今,「十年之約」期滿。他們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經歷、見證了無數事情的發生……《侶行十年》是張昕宇、梁紅夫婦的紀念和見證。
他們從沉甸甸的回憶中精選了160個難忘場景、近300張經典照片,和讀者一起在文字和圖像中回味侶行十年,期待著能與讀者一起走向下一個十年。
十年蛻變:
從「行者」到「行動者」
來到現場的讀者很多是「侶行」夫婦的鐵粉,從《侶行》開始到《侶行十年》,追他們的每一期節目、每一本書,特別從外地趕到現場參加《侶行十年》的新書發布會,也提出自己的觀點。
有讀者提問,從《侶行》到《侶行十年》,你們的心境有怎樣的變化?
張昕宇表示,這十年來,他們經歷了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到「見山還是山」的過程,發現世界沒變,是他們的眼界變了。他們走了很遠,看了很多,從「行者」變成了「行動者」,想法也從一開始只是「想要看看世界」,轉變為後來「讓我們為這個地球做點什麼」;他們的隊伍日漸壯大,從「兩個人的侶行」變為後來「我們的侶行」,結識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帶上更多的人,一起去看世界。
他講道:「我們收穫的和經歷的一樣多。
最初我們只是完成自己的小夢想,到後來,發現我們的侶行竟然能夠影響一些人、改變一些人,我們就開始嘗試不只做單純的記錄者,而是去做參與者。我們嘗試著去為那些陌生人,甚至這個地球做些什麼,改變些什麼。
旅程一定會回饋我們更多所得。我們收穫感動、收穫心動、收穫繼續前行的力量。」
下一個十年:
在各自生活的徵程裡各自精彩
活動的最後,張昕宇和梁紅對到場讀者,以及支持他們的所有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謝。張昕宇講道,人生苦短,並沒有多少個十年。
我們這十年,走得太過驚險、太過遙遠、太過繽紛。在路上的感覺是一種病,走久了會上癮。我們在路上遇到了太多的人。有的成為了朋友,還會郵件往來;有的只是一面之緣,但心裡總有個角落裝著他們;有的已經天人兩隔,翻看照片時、有時想起時,眼角總會發酸。
許多次我們在路上陷入困境、瀕於崩潰,比如漂泊在南太平洋上時,比如航程中徘徊在大西洋前時……
是手機屏幕裡遠在世界各地的大伙兒的那些熾熱留言,讓我們希望的餘燼始終閃爍著火苗,讓我們疲乏到極限的身心又汲取了無限動力。正因為許許多多的你們,我們才能在暴風雨之後重新揚帆起航,在危機四伏下衝出重圍,在陰雲密布時再上雲霄,在步履躊躇時仍堅定前行。侶行十年,感謝許多未曾謀面的你們。」
梁紅也滿含熱淚地補充道:「侶行十年並不是終點。大伙兒在「回憶的地圖•侶行的『家』」(265頁)中看到的破冰船,將和我們一起開啟下一步徵程。這次我們會邀請一些「侶友」同行上路,希望我和梁紅的十年侶行完成後,下一步是真正的「我們的侶行」。當然我沒法帶著所有人上船,但我相信,我們所有人其實是一起出發的。下一個十年,希望我們在各自生活的徵程裡各自精彩。我們路上相約。」
張昕宇、梁紅——震撼世界的「侶行」夫妻
張昕宇、梁紅,旅行家、極具世界影響力的環球探險家、中央電視臺「中國戶外年度人物」。
青梅竹馬的兩人曾攜手創業。至今,兩人的足跡遍布20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全球眾多媒體的報導。兩人主創的「侶行」系列節目,播放量超30億,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2012年,成為第一對在世界寒極奧伊米亞康露營的中國情侶;
張昕宇成為第一個繩降進入馬魯姆火山的中國人;
2013年 張昕宇成為第一個完成瑪雅聖井洞潛的中國人;
2014年 成為第一對駕駛帆船抵達南極、完成極地婚禮的中國情侶;
2015年 使用建築投影儀還原被炸毀的巴米揚大佛,獲央視報導;
2017年 成為第一對駕駛國產飛機完成環球飛行的中國夫婦。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