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智慧講堂》對話侶行夫婦:只有光明才能驅走黑暗 侶行為了...

2020-11-22 手機鳳凰網

他們被稱為「中國最瘋的夫妻」,他們的旅行看起來最任性、最大膽,《侶行》第三季的時候,張昕宇與梁紅帶領團隊,西行2萬千米,穿過羅布泊,探訪難民營,一路經過巴基斯坦、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等國家,走過全球80%的戰爭國家,用生命做賭注,還原了戰火籠罩下的土地上人們生活的真實場景。點燃巴米揚大佛後,他們甚至被塔利班追殺,現在走進由捨得酒業與鳳凰網聯合推出的時代人物思維對話節目《捨得智慧講堂》對話侶行夫婦,看看他們為什麼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去開啟這樣的旅行,又如何一次次巧妙地化險為夷?

冒著生命危險點亮巴米揚大佛 只有光明能驅走黑暗

巴米揚大佛位於阿富汗巴米揚省巴米揚市境內,深藏在阿富汗巴米揚山谷的巴米揚石窟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1年,塔利班不顧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用炸藥和大炮等戰爭武器炸毀了佛像,多年來,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都試圖復原佛像。

2015年6月,來自中國的張昕宇、梁紅夫婦及其《侶行》團隊,利用先進的建築投影技術,成功對53米高的大佛進行了光影還原,並以此方式向中阿兩國友誼致敬。

從設備的製造、設計到方案提給聯合國,用了一年的時間。點亮的瞬間,金光熠熠,佛面慈睦。夜空裡光影下,重新站立起來的大佛比電影裡的特效更具魔幻氣息,更加震撼逼人。屏神凝息許久的人群裡,氣氛瞬間像大壩開了閘洩洪一樣,人們開始歡呼、喝彩、吶喊、吹口哨……

亮光的那一分鐘,張昕宇哭了,自從踏上阿富汗的土地,見到的都是讓人悲傷的場景。布卡下女人的眼淚、與坦克作伴的孩子、妻離子散的家庭、備受壓迫的普通人、醫院裡抓著梁紅手的小孩、被槍逼著運炸藥的費羅茲(人名)……「見了那麼多生死,今天一下見到上千張笑臉。只有光明才能驅走黑暗,點亮巴米揚的那一束光,去照亮那的人。」

點亮大佛之後,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但是夫妻二人卻一無所知,因為那個時候,他們正因為點亮巴米揚大佛而被塔利班恐怖分子通緝,「殺了這群中國人」「殺一個給五萬」……當地人都收到了這樣的懸賞信息,有很多人好心地提醒他們注意安全。張昕宇和梁紅在接受《捨得智慧講堂》採訪的時候,笑稱他們那時正忙著「倉皇鼠竄」,逃跑逃了十多天。

我們不是生活在和平年代,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國家

整個旅途中,張昕宇和梁紅都隨身攜帶著手槍甚至是手榴彈,去索馬利亞出發前還提前寫好了遺書。親密地接觸戰爭後,看到了戰亂的慘狀,讓他們更加確認自己的生活原來有多幸福。張昕宇和梁紅回憶起那一場冒險之旅,由衷地說:「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

回憶裡沒有後悔,因為這是他們夫妻倆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但是後怕卻很多。有一次張昕宇在路上好心載了一個大媽,結果大媽下車的時候從籃子裡掏出一把槍,搶劫了好心的夫妻倆。在巴西的大街上,有人拿刀頂著梁紅的腰,就為了搶劫梁紅腳上穿的鞋。這些危險而又令人啼笑皆非的搶劫,讓張昕宇和梁紅頗為震驚。他們從這些危險裡,看到的是當地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

旅行的過程中,見識到了太多戰爭的殘酷,張昕宇和梁紅始終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和幸福,他們帶著寫著「中國」的旗幟去到「極地」地區,但是卻因時時刻刻強調自己是中國人,而被外界質疑在作秀,張昕宇在節目中反問:「縱觀世界歷史,只有中華民族是五千年沒有斷過的,你不自豪嗎?」「我不贊成民族主義這個詞,我有的是民族自豪感,」張昕宇和梁紅想用行動證明:中國人不是不行,只是還沒有去做。現在,中國人已經可以走得更遠與走得更有個性了。

絕不贊成說走就走的旅行 要對自己和家人負責

在別人看來,這對夫妻的旅行就是奔著死去的,因為他們選擇的路線太危險了,帶著一種凝視深淵的悲壯。但是,據張昕宇說,他們的旅行其實都在計劃之內,每一次出發前他們都會對可行性進行評估。「不是我們不珍惜生命,換句話說,我們在用這種方式證明生命的堅強。」

「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件事超出我們的計劃,一切都在計劃之內。只要你精心準備,死亡和危險也可以被計算。」 張昕宇在《捨得智慧講堂》的節目中講授他們如何正確穿越中東,要通過戰區,先明確交戰雙方是誰,武器裝備,火力配備是什麼,車隊以什麼隊形來抵禦綜合性交火,狙擊手太多怎麼辦,都要經過精確的計算。「我們絕不贊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千萬不要這樣,要對自己負責,為家人負責。」

另外一個是經費的問題,在很多人看來他們的旅行是一場大型的燒錢之旅,張昕宇有點無奈地說,「我們不是不工作,我們在拼命地賺錢。前幾天我剛處理完一立方米的文字資料,那是我們去海外投標的標書,你不能放棄掙錢,那麼多人跟著你吃飯呢」。

有的東西被捨棄了,有的東西還在苦苦堅持,是為了責任,也是為了得到自己追尋的意義。梁紅希望能夠通過自己和張昕宇的行動去傳達一些正向的能量,來踐行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白手起家的張昕宇和梁紅夫婦,短短幾年就成了億萬富翁,也曾肆意揮霍過,直到經歷過2008年汶川地震的現場救援,他們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定下十年侶行的計劃;中東之行後,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他們開始更多地關注公益。每到一個地方,都想著為當地人民做出一些貢獻。他們在阿富汗復原巴米揚大佛,在盧安達點亮燈光大猩猩來呼籲動物保護,在哥倫比亞舉行閃電音樂會來呼喚和平,在俄羅斯做了一個水滴光影紀念牆向「二戰」老兵致敬。這些都是他們侶行中期望完成的計劃。 「我們曾被世界改變,也希望能為世界做點什麼」。

2018年,張昕宇夫婦輾轉從國外購得了一艘破冰船,他們還給這艘破冰船起了一個名字叫「北京海洋領導者」,這艘船長達八十米,滿載排水量七千噸,動力一萬八千馬力,和雪龍號相當。夫妻二人花了9年的時間才拿到船長執照,這也是他們在十年旅途中一直在進行的事情。2019年,侶行團隊計劃招募百名網友,開著這艘船到達北極點。「我們這群小老百姓,原來可以有能力幫助中國的極地科學家,去在極地完成一些科考項目,這是一種強烈的存在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到2019年,兩人十年計劃已經接近尾聲,現在他們正全力準備,開著破冰船去北極助力中國的極地科考。十年旅行的過程當中,夫妻兩人看人間百態,知世間疾苦,而這個過程,也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一場修行。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正在鳳凰網、愛奇藝熱播的《捨得智慧講堂》。《捨得智慧講堂》作為捨得酒業打造的自主IP,是一個分享捨得智慧的平臺。

相關焦點

  • 《捨得智慧講堂》對話侶行夫婦:我們只是把銀行裡的數字變成了另一...
    本期《捨得智慧講堂》對話侶行夫婦,了解他們旅行背後所追尋的生命意義。短短的一年之內,放了一百萬在自己面前,然後很短的時間內,又眼睜睜看著這一百萬沒了,張昕宇夫婦談起當時的大起大落,很淡定地說這就是人生。
  • 花掉幾個億環遊世界的侶行夫婦來寧
    距離揚子晚報記者上次採訪侶行夫婦張昕宇、梁紅,已經過去了好幾年。幾年後再見,他們仍保持「在路上」的狀態。向全世界發出倡議,全球聯動、各界參與,凝聚青年力量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實現可持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 《侶行2》收官 侶行夫婦未來將乘破冰船進發北極
    《我們的侶行2》精彩收官!侶行夫婦2019年乘破冰船進發北極  在上周播出的《我們的侶行2》第十一期中,侶行夫婦為索羅門群島準備的禮物終於抵達圖沃。在海島淺灘上,上百島民與侶行夫婦一起搬運智能貨櫃,現場猶如一場狂歡盛會;在遠海上,張昕宇親自潛水安置鋼鐵房屋,將其準確下沉到珊瑚礁基床上;在智能貨櫃內,侶行夫婦向老七示範智能電器,引得圍觀島民讚嘆連連。
  • 《我們的侶行2》精彩收官!侶行夫婦2019年乘破冰船進發北極
    在海島淺灘上,上百島民與侶行夫婦一起搬運智能貨櫃,現場猶如一場狂歡盛會;在遠海上,張昕宇親自潛水安置鋼鐵房屋,將其準確下沉到珊瑚礁基床上;在智能貨櫃內,侶行夫婦向老七示範智能電器,引得圍觀島民讚嘆連連。在圖沃島短暫的日子裡,侶行夫婦與島民們同舟共濟,一起面對海平面上升問題。
  • 侶行270夫婦為什麼那麼有錢?
    2021-01-01 14:17:11 來源: 闖哥新鮮事 舉報   我們說,侶行
  • 《地球之極·侶行》(全12集)
    在《地球之極 · 侶行》系列視頻之後,環球 探險家 張昕宇、梁紅再次出發,去到世界上的「極地」一探究竟。
  • 十年之約,張昕宇、梁紅夫婦攜新書《侶行十年》赴廣州
    《侶行十年》是張昕宇、梁紅夫婦十年侶行的見證和紀念,二人與讀者詳細分享了十年來走遍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十萬公裡的風雨兼程,認真回答了讀者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回顧來時路的同事,與讀者共同走向下一個十年。
  • 身負特殊使命 侶行夫婦奔赴海南三亞幹大事!
    隨著舊旅程告一段落,侶行夫婦的新旅程也隨之開啟。 諮詢業內專家,到專業機構學習,製作主題環保藝術雕塑……這一系列的行程安排,都是張昕宇、梁紅為新旅程做的準備。 早在2018年,侶行夫婦就曾為守護「海洋家園」做出努力。在南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中一個不起眼的小島——圖沃島,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問題,威脅著當地島民賴以生存的家園。為此,他們向中國網友徵集金屬製品,打造了一個金屬房子,沉放入海底。把象徵上千份關於自己的家的記憶,拼湊出了一份對人類家園共同的祝福,以紀念圖沃人被淹沒的家園,喚醒人們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
  • 駕駛一艘破冰船,侶行夫婦五年花一億圓夢南極行
    張昕宇、梁紅夫婦,正站在碼頭上進行「擲瓶禮」:梁紅對著大海許願「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然後將手裡的香檳重重地扔向他們的破冰船。 瓶碎漿迸,禮成。 隨後全員登船,張昕宇走上艦橋,摁響了起航汽笛,一聲破空長鳴在港口響起。他在控制臺推動了起航的第一桿,「北京號」破冰船,緩緩起航,破浪離岸,奔向星辰大海。
  • 【衛視熱播】《地球之極·侶行》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探尋人類極限
    這一次,東南衛視攜手 「侶行」夫婦張昕宇、梁紅,深度打造的大型旅行、探險、紀實真人秀節目《地球之極·侶行》,不同於以往的侶行系列,《地球之極·侶行》拍攝歷時數月,途徑秘魯、智利、挪威和印尼四個國家,去到了世界最高處的小鎮、最乾旱的沙漠、最北端的城市,和最危險的火山。
  • 侶行再出發,270和梁紅夫婦深入「火山坑」,生死一瞬!
    《地球之極侶行》本期來到印度尼西亞的卡瓦伊真火山,270和梁紅夫婦深入「火山坑」,划船進入「硫酸湖」可謂是在「地獄」邊緣走了一遭,然後一行人探訪了這裡的火山「硫磺工」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地球之極侶行》節目中,梁紅和270夫婦來到的卡瓦伊真火山,小編不得不和大家嘮一嘮,這座火山是一座活火山,終年不分晝夜的在排氣,有記錄的最早的一次噴發發生在2003年以前,在2014年德國的業餘攝影師曾拍攝到過火山噴發的藍色火焰,令人驚奇。
  • 身負特殊使命 侶行夫婦發起「珊瑚海圓夢計劃」
    隨著舊旅程告一段落,侶行夫婦的新旅程也隨之開啟。 諮詢業內專家,到專業機構學習,製作主題環保藝術雕塑……這一系列的行程安排,都是張昕宇、梁紅為新旅程做的準備。11月20日,他們出發美麗的「東方夏威夷」海南三亞,完成了一項特殊使命——「珊瑚海圓夢計劃」。
  • 《地球之極·侶行》第三季今日開播 駛向巴拿馬
    今晚,由環球探險家張昕宇、梁紅共同打造的紀實真人秀《地球之極·侶行》第三季,即將在東南衛視震撼開播。本次,夫婦二人將重啟老朋友——帆船「北京號」,完成一場從邁阿密到巴拿馬的海上奇遇,揭開加勒比海的神秘面紗。
  • 《地球之極•侶行》第三季分享會走進廈門大學
    ,與現場6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節目忠實觀眾、廈大師生、客戶代表一起,共同分享了《地球之極•侶行》第三季「穿越加勒比海、探秘中美洲」的精彩行程與心路歷程。  同時,張昕宇、梁紅夫婦還透露,接下來他們將繼續此次中美洲之行,並預計將於11月17日左右通過著名的巴拿馬運河。  《地球之極•侶行》是東南衛視與環球探險家張昕宇、梁紅共同打造的中國首檔環球探索百科紀實節目,通過挖掘全球「極地」環境下人們的生存故事,傳遞了積極向上、堅韌樂觀、勇於探索和包容開放的價值觀念,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 花上億元購買破冰船,270吹響「侶行」集結號
    而就在270夫婦奔走世界各地的間隙,他們正在做著另外一件特別重大的事情——花上億元購買一搜巨大的破冰船。斥巨資買的巨輪有何用途?他們能否駕馭這個龐然大物呢?今晚21:35,深圳衛視《環遊記·我們的侶行》第二季,將為您上演巨輪「馴服記」。
  • 《侶行》全民真人秀 三對情侶出發斯裡蘭卡
    大陽&小帆(1 /3張)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曾如此祝福《侶行》的主人公張昕宇、梁紅:「愛情不是終日彼此對視;愛情是共同瞭望遠方,相伴侶行。」在2014年11月6日上線《侶行》特別節目,斯裡蘭卡愛情朝聖之旅,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節目。從533對入圍「我的侶行」中脫穎而出的三對情侶,帶著他們各自在愛情上的問題,與張昕宇、梁紅一起踏上斯裡蘭卡愛情朝聖之旅,在侶途中去重新認識彼此。選擇這三對情侶來到節目中,是因為其代表了目前情侶之間存在的最典型的幾類問題。
  • 浩浩蕩蕩二萬裡,西風浮冰只等閒——東南衛視《地球之極·侶行...
    與之相對應,這檔節目背後是東南衛視與「侶行」夫婦精心籌備五年的心血,與途中面臨的難以預知的重重挑戰。 在這一季節目中,不管是呈現美麗的南極風光、對南極自然環境的科學探索,還是人和大海的對抗和對話、團隊在極端情境下的團結協作,節目看點十足,充滿震撼與感動,也極富電視影像資料價值。
  • 《地球之極·侶行》中國首檔海洋極地探索真人秀
    由東南衛視和張昕宇、梁紅夫婦聯手打造的中國首檔海洋極地探索真人秀《地球之極·侶行Ⅳ》破冰船南極行將於16日本周二晚21:20登陸東南衛視。這檔真人秀裡,沒有流量明星,但有一對勇於挑戰的「極限夫妻」;沒有任何編劇,但有驚心動魄的探險;沒有旅遊勝地,但有讓你震撼的南極視聽體驗!勇探南極!
  • 《侶行》第三季上線首日播放破1100萬
    更多的還是網友對《侶行》的期盼之情的表達。「太久沒上新浪微傅了,為了看有《侶行》的消息就又重新註冊了,加油啊,我要當你們腦粉,精神早就陪跑出去看世界了,今天去哪兒?」還有不少網友覺得《侶行》就是他們的「心頭肉」,「等了6個月,終於等到你了!」   這廂是「心頭肉」,那廂就是「心靈雞湯」了。「第一季、第二季,一點不落地看完了,非常喜歡。
  • 開著帆船去南極求婚,時隔六年《侶行》夫婦開著「北京號」再出發
    張昕宇和梁紅,看過他們戶外探險類節目《侶行》的人,一定都知道這兩人。張昕宇,外號270,沒上過大學,高中畢業後,入伍當兵,退伍憑藉做生意,夫婦二人挖掘到了他們的第一桶金。有了小成就的他們,擁有的金錢越來越多,反而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