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行
2015年6月的阿富汗,
隨著天色漸暗,
巨大的金色光束從光禿禿的巖壁中射出,
15年前被摧毀的千年佛像
「巴米揚大佛」重現人間。
圍觀的上千名阿富汗人一起尖叫、歡呼。
讓這座佛像「復活」的張昕宇和梁紅,
在幾百米開外相視一笑。
張昕宇,梁紅,中國最著名的環球旅行探險家。有人說,他們是中國「最瘋」的夫妻。
十年前,他們砸下上億的旅費,帶著徵服世界的野心從北京出發。
架帆船到南極結婚,開飛機環遊世界,探秘索馬利亞,在阿富汗點亮大佛,在伊拉克幫助博物館掃描烏爾古城……
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十萬公裡。
張、梁夫婦完成一個又一個中國人的「第一次」,越走越遠的同時,也漸漸從「實現兩個人的願望」,完成了向「為這個地球做點什麼」的蛻變。
如今,「十年之約」期滿。他們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經歷、見證了無數事情的發生……
他們從沉甸甸的回憶中精選了160個難忘場景、近300張經典照片,和讀者一起在文字和圖像中回味侶行十年,期待著能與讀者一起走向下一個十年。
「我們希望,這個世界因為我們好了一點。」
回望十年,邁向下一步
文/張昕宇
2018年8月9號晚八點,我和梁紅坐在咱們的侶行小院裡,相視一笑。如同十年前我們倆坐在雙井家裡的沙發上一樣,那一次,我們訂下了「十年之約」。今天,我們約滿。整十年,夢圓滿。
「完成了,結束了。」我笑著看著梁紅。
她也咧嘴笑著,笑著笑著眼淚就下來了。「就這麼結束了……」她哽咽著吐出幾個字。
我能聽出不舍,以及許許多多複雜的情緒。人生苦短,並沒有多少個十年。我們這十年,走得太過驚險、太過遙遠、太過繽紛。在路上的感覺是一種病,走久了會上癮。
我們在路上遇到了太多的人。有的成為了朋友,還會郵件往來;有的只是一面之緣,但心裡總有個角落裝著他們;有的已經天人兩隔,翻看照片時、有時想起時,眼角總會發酸。
我們在路上經歷了太多的故事。索馬利亞貧民窟那個微笑著說出「至少我還活著」的孩子,亞馬孫叢林深處淳樸而熱情的原始部落,敘利亞戰場前線那些青春而熱血的姑娘……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涉險在各自的生活裡,然後在路上不期而遇。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此前我們未曾閱讀過的生活故事,或精彩、或悽苦、或悲憫、或倔強,還有許多的偉大。
回到我們倆自身,十年過往,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十多萬公裡的長路,我想說我們收穫的和經歷的一樣多。
最初我們只是完成自己的小夢想,到後來,發現我們的侶行竟然能夠影響一些人、改變一些人,我們就開始嘗試不只做單純的記錄者,而是去做參與者。
我們嘗試著去為那些陌生人,甚至這個地球做些什麼,改變些什麼。
然後,旅程一定會回饋我們更多所得。我們收穫感動、收穫心動、收穫繼續前行的力量。
我更有一番話,想要對千千萬萬和侶行一起走過這些年頭的「侶友」說。很多人說,感謝有我和梁紅,讓他們見識到了不一樣的世界,讓他們嘗試改變自己的生活,讓他們獲得勇氣和希望……
其實應該是我和梁紅感謝你們。
許多次許多次,我們在路上陷入困境、瀕於崩潰,比如漂泊在南太平洋上時,比如被困在喀布爾時,比如航程中徘徊在大西洋前時……
是手機屏幕裡遠在世界各地的大伙兒的那些熾熱留言,讓我們希望的餘燼始終閃爍著火苗,讓我們疲乏到極限的身心又汲取了無限動力。
正因為許許多多的你們,我們才能在暴風雨之後重新揚帆起航,在危機四伏下衝出重圍,在陰雲密布時再上雲霄,在步履躊躇時仍堅定前行。
侶行十年,感謝許多未曾謀面的你們。
也正是因為你們,侶行十年並不是終點。
大伙兒在「回憶的地圖·侶行的『家』」(265頁)中看到的破冰船,將和我們一起開啟下一步徵程。這次我們會邀請一些「侶友」同行上路,希望我和梁紅的十年侶行完成後,下一步是真正的「我們的侶行」。當然我沒法帶著所有人上船,但我相信,我們所有人其實是一起出發的。
下一個十年,希望我們在各自生活的徵程裡各自精彩。我們路上相約。
原標題:《從億萬富翁到被懸賞通緝,十年後的侶行,將如何繼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