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姚輝)訊,昨夜美股再遭打擊,開盤一度熔斷。截至收盤,美股三大股指均跌12%,美股創1987年「黑色星期一」市場崩盤以來的最糟糕一天。
美股近期急跌原因解析
中金公司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美聯儲急切推出一系列政策反而使得市場擔心:如此急切的政策響應是否意味著貨幣當局注意到市場尚未注意的更大風險,因此才快速做出響應;以及目前的利率政策空間耗盡後,是否還有進一步的「後手」應對未來可能的壓力和風險。
從資金面和程序化交易的角度,有分析師表示,近期美股急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美股程序交易盤很多,如果指數跌穿某個價位,計算機盤便會根據默認程序實時作出反應,加劇了股價下跌及股市的波動性。
其次,有很多資金做carry trade(套息交易),例如以前借低息日元買美股等,美聯儲月初突然降息後美元轉弱,日元轉強,carry trade拆倉令投資者拋售美股。
再次,美股ETF很盛行,這些ETF是被動資金,如果有大量資金從ETF撤出,這些ETF要相應減少正股,觸發技術性沽盤。2004年ETF的資產規模為3380億美元,到2018年中已高達55950億美元。
最後,美股十年累計漲幅巨大,而且標普500指數在1月時估值高達19倍,遠高於10年平均的16倍。疫情對美國經濟影響日益明顯,投資人借勢獲利。
機構:這一指標顯示美股極限下跌空間還有24%
海外疫情爆發以來,美股的跌幅已超過2015年A股衝擊、2011年歐債危機時的跌幅,從下跌速度來看,市場對於本次疫情衝擊的定義更接近於2008(次貸危機)、2000(科網泡沫+911)兩次衰退的情形。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恐慌指數VIX上漲42.99%,收報82.69,創下收盤紀錄新高,超過了2008年11月21日創下的80.74的峰值。追蹤標普500指數30天隱含波動率的VIX指數僅在3月份就上漲了一倍多。
據華泰證券昨日美股盤前的數據,目前主要風險指標VIX、標普500股權風險溢價分別處1990年以來的中值上方5.0x、1.5x標準差位置,以1990年以來的上述風險指標最大值測算(VIX高點出現在次貸危機,股權風險溢價高點出現在歐債危機),基於當前的無風險利率與指數EPS,美股下跌空間分別為9%、24%。但算法交易和10餘年牛市積累的盈利盤拋壓等或進一步放大下行空間。
另有分析人士認為,其實2008年的時候,情況大抵也是如此。美國開始救市的時候,市場可能還未完全出清,所以在救市的開始階段,股票並不容易止跌,直到一段時間之後,市場才逐漸恢復平靜,並走向10年大牛市。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也應該會有一個過程,只有等疫情出現控制住,比如義大利出現確診拐點,歐洲國家大力控制疫情,或者美國出現峰值,市場的空頭情緒才可能真正平息。此外,波動幅度一度要收斂,暴漲必然也會帶來暴跌,只有平緩的波幅才能反應市場新的均衡。現在來看,顯然還未到那一步。
歷史上歷次QE後美股怎麼走?
3月16日,美聯儲宣布將利率降至零水準,並推出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鬆計劃,這也是美聯儲自2014年結束QE後,時隔逾5年再度開啟寬鬆計劃。
數據來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