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民俗語言學」研究網絡專題研討

2020-11-30 搜狐網

  關注真實交流,打破「兩極」觀念的應用民俗語言學

  ——國際應用語言學會「應用民俗語言學」研究網絡專題研討

  8月25日,第16屆世界應用語言學大會進入第二天。早上8點30分,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逸夫樓分會場,舉行了一場題為「Applied folk linguistics: Non-linguists』 ideas about language」的研究網絡專題研討。

  所謂應用民俗語言學,從廣義上講,是指沒有從事語言學研究的人,即所謂「外行人」對語言(及其相關領域研究)的認識。雖然在傳統意義上來說,民俗語言學被認定是一門水平較低,認知較淺,相對「業餘」的研究,但是此次研討的專家們卻認為,事實上,民俗語言學的研究意義深遠,對整個應用語言學的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並且應該成為應用語言學今後研究的大方向之一。

  此次參與研討的專家均為國際應用語言學學會於2008年下設的「民俗語言學」研究網絡(ReN)的成員,而此次也是應用民俗語言學作為專題研討第二次在世界應用語言學大會上亮相。會場發言的嘉賓分別是:來自奧地利維也納經濟與商業大學的Martin Stegu教授、來自德國錫根大學的Antje Wilton教授、來自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Dennis Preston教授、以及來自美國基石大學的Michael Pasquale教授。

  Antje Wilton教授以主持人的身份首先發言,簡單介紹了應用民俗語言學的研究網絡專題和現狀。接下來,Martin Stegu教授重點闡述了民俗語言學在應用語言學背景下的地位和意義。二者雖然不是同一個層面的學科,但其契合點在於都重點關注了語言在真實生活中的交流溝通作用。而民俗語言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將語言應用的研究焦點,投射到了「外行人」的身上——通過研究他們對語言的看法和態度,結合應用語言學中其他相關概念,從而對整個應用語言學起到推動的作用。

  Stegu教授同時也指出,談到民俗語言學,就不能不談民俗語言學作為應用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否能夠得到認可的問題。以「外行人」的看法作為研究主題是否可信,從中得出的結論又是否能與「科學研究」的結果分庭抗禮,這都是目前民俗語言學所面臨的質問。對此,Stegu教授指出,每論及研究,傳統的科學方法與民眾方法、「外行人」與科學家的兩極化分法都不能涵蓋一項研究的全部主體。因此對「外行人」的研究並不存在不可信不可靠的問題,專業水平低於科學家的行業專家、研究根基不及語言學家的語言教師等都在語言的研究與應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中間人」角色。因此,Stegu教授主張,在研究語言時,不要把「民眾的看法」和「科學研究的看法」視作兩極,而是要相輔相成。

  Dennis Preston教授主要是向與會者介紹了這一新興學科的研究方法,並且用他機智幽默的語言把相當艱深的概念剖析得十分透徹。他歸納出了民俗語言學常見的四種研究方法,並逐一進行了介紹:傳統方法(traditional techniques)是從文化、民族志的角度探討民眾心目中的語言;操作性方法(operational techniques)是讓民眾根據既定的標準或要求,來描述他們對不同地區的語言(或「方言」)的看法;實驗性方法(experimental techniques)是讓民眾通過一系列的實驗,去發現和界定對語言的認知;話語性方法(discoursal techniques)是根據人們在對話之中不經意表露出的特定字眼所包含的語言學含義來研究人們的語言心理。

  最後發言的Michael Pasquale教授專攻的課題是民俗語言學對二語習得的影響,這個內容也是在場專家關注的焦點。Pasquale教授認為,對這個課題的研究主要有三種方法,分別為:定量研究、話語框架和認知方法。而這三種方法本身並無孰優孰略,儘管在不同的歷史時間段發展而來,但三者在當今民俗語言學與二語習得的研究中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於民俗語言學研究網絡的這一項目打破了傳統觀念和理論,別具新穎性和實用性,而且對二語習得的研究和語言學自身的發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一直吸引著世界語言學專家的關注。此次研討,也是他們繼成立研究小組以來最重大的一次成果展示。

  大會持續了三個小時,其間會場討論氣氛熱烈,與會專家也相當積極地投入到了研討中去,結合自身研究實際,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啟發性的問題。而主持研討的教授們也耐心認真地結合歷史、案例、未來發展趨勢等多方因素對問題給予了回答。

  在大會的尾聲,Stegu教授也表達了他對應用民俗語言學未來發展的看法,他說:「如何改變大眾對語言學的普遍(有一定偏差)的認知是應用語言學家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努力發展的方向。只有大眾對應用語言學的認知普遍有了提高,語言學才能真的得到發展。」

(責任編輯:卜範龍)

相關焦點

  • 2019考研專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本文為大家介紹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除了語言學本體理論研究之外,更關注語言的應用研究。研究的範圍非常廣泛,主要研究語言在各個領域中實際應用的語言學分支。它著重解決現實當中的實際問題,一般不接觸語言的歷史狀態,也不大介入一般理論上的爭辯。可以說,它是鑑定各種理論的實驗場。
  • 拓展語言學跨學科與跨文化研究新領域
    來自國內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30多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及西安外國語大學100餘名師生參加此次研討會。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語言學的跨學科、跨文化研究」。與會學者圍繞我國語言學研究如何堅持問題導向開展跨學科交叉研究,如何實現中國語言學理論體系創新,為建設學術中國、思想中國作出應有貢獻展開研討。在會議主題之下,設立了6個議題。
  • 2019年語料庫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理工舉行
    本次研討會是2019年度全球重要語料庫語言學學術會議之一。大會以「跨學科視角」為主題,圍繞語料庫語言學發展現狀和熱點話題,展望語料庫的多領域應用前景。來自國內外兩百餘名專家學者、一線教師和研究生參加了此次盛會。  本次大會規模大、規格高。
  •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英語教育方向)課程...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外國語大學國家重點學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主體單位。中心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普通語言學、計算語言學,努力在外語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國內外語言政策與研究規劃、外語教育資源與技術研究等領域做出重要標誌性成果。
  • 第一性原理相圖計算專題研討
    Ansara等人推動了相圖研究進入熱化學與相圖計算機耦合研究的新階段,並發展成為一門介於熱化學、相平衡和溶液理論與計算機技術之間的交叉學科分支——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gram)。這次,我們邀請材料人計算科技顧問胡老師為大家帶來相圖計算專題研討。1.
  • 新媒體的社會語言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從較早的手機簡訊、聊天室、網絡論壇、網路遊戲社區,到當下時興的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體(又稱社會化媒體),都是「新媒體」的例子。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依託網絡的新的交流工具和應用程式不斷湧現,很難窮盡性地列出所有的新媒體①。
  • 在Monash讀應用語言學是什麼體驗?
    一、什麼是應用語言學?應用語言=語言=英語?no no no它不只是單純地學習語言或是英語。應用語言學是Monash文學院的一個專業。兩年學習經歷,一句話概括:應用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根據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例如語料庫和採訪等,研究人類語言如何在人類社會中的應用。比如在教學環節中的語言應用,醫患對話的語言研究,工作場合中的語言歧視等。
  • 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研究走進科學實驗室
    而在研究範式上,神經語言學是一種在線研究,無論是對失語症患者的臨床實驗研究,還是利用事件相關電位(ERP)、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高科技手段對普通人進行的實驗研究,神經語言學都通過實驗進行研究,實驗結果、結論或提出的模型、進行的討論都以實驗數據為基礎。
  • 淺析21世紀俄羅斯語言學創新研究方法
    心理語言學採用多種方法,斯捷潘諾夫認為,至少有四種方法是心理學學者和語言學學者研究語義單位近似性需要採用的,如:語義區分法、聯想法、替代法、分類法。其中聯想法使用最廣,起初只用於傳統實驗心理學,後來作為一種必須的研究方法應用在語言學領域。
  • 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上外...
    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的成立,是拓展外語學科研究外延,豐富外語學科研究內涵的重要舉措。上海外國語大學將與各界一起,共同推進我國語言學跨學科研究,把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建設成為國內外語言學跨學科研究的重要平臺。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秘書長、上海外國語大學李維屏教授宣讀委員會特聘顧問、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專家委員、秘書長、副秘書長名單。
  • 專題研討:帶你掌握第一性原理相圖計算
    Ansara等人推動了相圖研究進入熱化學與相圖計算機耦合研究的新階段,並發展成為一門介於熱化學、相平衡和溶液理論與計算機技術之間的交叉學科分支——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gram)。這次,我們邀請材料人計算科技顧問胡老師為大家帶來相圖計算專題研討,並提供免費的相圖計算、電子結構分析計算答疑。1.
  • 第一性原理相圖計算專題研討 還有免費答疑!
    Ansara等人推動了相圖研究進入熱化學與相圖計算機耦合研究的新階段,並發展成為一門介於熱化學、相平衡和溶液理論與計算機技術之間的交叉學科分支——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gram)。這次,我們邀請材料人計算科技顧問胡老師為大家帶來相圖計算專題研討。1.
  • 「語言學」要跟得上「學語言」
    熱議雙方聚焦「小題大做」——一方認為對一個無關痛癢的虛詞的研究不足以寫成學位論文;另一方則認為,網絡語言的變異情況是社會語言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很多語言從非網絡語體中進入網絡語言社區之後,在語法、語義、語用上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異,其中構詞能力較強、意義較為豐富的,多會成為風靡一時的網絡流行語,如「被XX」「XX控」等。
  • 計算語言學前景廣闊
    計算語言學是用計算機研究和處理自然語言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在近年推進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計算語言學及其相關應用日益引起關注。計算語言學領域相關學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計算語言學方興未艾,應用廣泛,前景廣闊。
  • 大力促進應用語言學發展,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做貢獻
    此次論壇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國家漢辦聯合主辦,徐州師範大學承辦。論壇主題是「應用語言學與當今中國」,議題是應用語言學怎樣為當今中國的發展服務、應用語言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以及領域語言學研究。這些議題很有現實意義,很重要。  下面我講三個問題。
  • 王士元: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
    演化語言學研究折射人類社會變遷——訪語言學家王士元  王士元,當代語言學家,1966—1994年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語言系教授,曾創立俄亥俄州立大學語言學系和東亞研究學系,並擔任兩系的首位系主任
  • 神經語言學研究新趨勢: 從病理邁向生理
    但是,隨著神經科學、語言學,尤其是心理語言學的不斷進步,神經語言學研究正表現出從病理邁向生理的新趨勢。本文先通過梳理這一新趨勢發展脈絡過程,概括出傳統病理取向研究的五大學說,進而在梳理生理取向研究中,從神經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的結合視角出發,分析了四個最主要前沿研究熱點問題的新進展,探討了「優化語言學習」的鮮明特色及其「幹預」在優化中的重要性,並從優化外語教學的四個方面闡述了新趨勢帶來的啟示。
  • 神經語言學與失語症 語言學午餐
    (本文選自「中國社會科學在線」;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神經語言學作為語言學的重要分支和前沿,橫跨語言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等學科,綜合多學科開展語言神經機制和腦功能方面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語言學的當代形態。
  • 膠州法院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專題班研討交流會
    膠州法院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專題班研討交流會 2020-12-02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態語言學走向成熟
    生態語言學是研究語言與自然及社會環境相互影響的新興交叉學科,既具有應用語言學學科屬性,又具有跨學科屬性。本報記者就如何更好地推動生態語言學向前發展採訪了相關專家學者。何偉提到,生態語言學的研究熱點集中在對語言多樣性、少數民族語言或方言活力、語言政策與規劃等方面的調查和研究,包括對生態話語的分析以及對新興詞彙、網絡語言、媒體流行語等新興語言現象的探討。目前,生態話語分析研究涵蓋批評生態話語分析、積極生態話語分析以及多模態生態話語分析等領域,其語料多選擇全球氣候及資源、綠色地球、生態文明建設等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