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基礎走向橋梁書,淺談我們的英語啟蒙之路

2020-12-04 淡定的恬媽

一直不太願意寫英語啟蒙方面的內容,實在是覺得英語牛娃太多,牛媽們的雞娃「手段」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她們做不到。而我們這個佛系的普娃就打算安安靜靜的學著牛娃的經驗,按照普娃的步伐,一步步的堅持學下去。

直到最近一兩個月,每天臨睡前,恬恬總要嘰裡呱啦的編英文「故事」,在編故事的過程中,若遇到她不會的單詞,會要求我立即告訴她,直到編完整個故事,才肯入睡。每每我以時間不早為由催促她儘早睡覺時,她都會說:我講完故事就睡,媽媽,就剩最後的結尾了,你就讓我講完吧。

這樣的場景幾乎每晚都在重複,我也突然意識到,我家的這個普娃,英語水平在我的小火慢燉中逐漸有了起色。我想,我也該總結經驗,分析現狀,思考下一步的英語學習之路了。

雖然一直以來,我分享的數學啟蒙經驗比較多,但其實英語是我們啟蒙中堅持最好,最久的一門學科。從2歲半正式啟蒙至今5歲8個月,3年多的時間我一直堅定的按自己的計劃和想法穩步前進,不求快,只求紮實是我一直堅持的原則。比起那些牛娃耀眼奪目的成績,我能分享的只有實打實的,適合大部分普娃的啟蒙經驗。

在我準備給恬恬進行英語啟蒙之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讀了很多英語啟蒙方面的書,看了很多牛媽分享的實戰經驗,也搜集整理了不少英語啟蒙資源。但對我影響最大,幫助最多的還是蓋兆泉老師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一書,共2冊,我做啟蒙攻略時,蓋老師只出了第一本,這本書讓我茅塞頓開,也對英語啟蒙充滿信心。

我根據蓋老師書中的啟蒙路線,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給恬恬做了英語啟蒙規劃,並三年如一日的堅持執行。

今天我也以蓋老師書中的書中提到的培養英語牛娃的「武器」為依託,來聊一聊我們的英語啟蒙之路。

心中有目標

在此之前,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英語?

A,為了國內應試

B,為了出國留學,爬藤,移民

C,為了跟「別人家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D,為了長大後找份體面的工作

E,為了能跟英語為母語國家的人順暢交流

F,為了學習更多更新的知識,了解外面的世界

為什麼讓大家做這樣的思考,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影響你在孩子學英語這件事上投入的精力,財力以及時間成本等。倘若你還沒考慮清楚你讓孩子學英語的真正目的,不如花幾分鐘時間,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給孩子定一個學習英語的目標,讓孩子的努力更有意義。

當家長深思熟慮制定好學習目標後,也可以用SMART的原則來檢驗自己的目標制定是否合理(我曾寫過一篇用SMART原則做2020個人計劃),具體標準請參考下圖。

有人會說,現在都AI時代了,等我的孩子長大了,全都可以用AI識別操作,根本不需要太專業的英語,能簡單交流就足夠了。其實大家用翻譯筆或者翻譯app就能感覺到,即便有匹配度相當高的大數據做支撐,機器翻譯的文字還是沒有感情,有些「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詞,仍然無法按照場景,語境準確翻譯。況且,人與人之間大都是帶有感情色彩的溝通,冷冰冰的翻譯app無法識別人的感情,所以也無法替代人去處理,揣摩所有的情緒。

英語作為4億多人的母語,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全球範圍內有15億人在學習英語。據統計:世界上70%以上的郵件是用英文寫或用英文寫地址的,全世界的廣播節目中有60%是用英語進行的,97%的世界頂尖學術期刊是英文的,世界最新的消息大部分都是由英語第一時間傳播的。所以,英語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必然要學。而在國內,單從應試的角度來看,英語是一門主科,每個學習階段的必考科目,也必須得學。

英語的學習任重而道遠,定好了學習目標,才能走的更遠,走的更堅定。

腦中有理論

首先,還是忍不住要提蓋老師書中的「二語習得」理論,也是我們學習英語的指導原則,即通過大量的輸入(聽、看或者使用),潛移默化的學會英語。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的過程中,總是會糾結於孩子學了那麼久,還不能開口說英語,更別提英語交流了。這種情況其實跟英文的輸入量有直接關係。用中文舉例,孩子從牙牙學語到完整表述一件事,這個過程是她在周圍的中文環境中不知不覺學會的,也就是習得的。家長只是給她營造一個語言環境,她自己通過大量的聽和看,學會了用語言去表達某個東西,某件事。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也是同樣的道理。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讓孩子多接觸英語,用潤物細無聲的力量給孩子一個可以浸入式習得的環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如何用英語去表達自己的需求,表述一個完整的事情經過,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問等。

其次,我們遵循的另一條理論同樣也來自蓋老師,即「i+1」的可理解性輸入原則。「i+1」中,i表示自己,1表示現有基礎上加一點點新知,從而達到可理解。我發現,蓋老師的「i+1」其實適合語言學習的任何階段,只要在自己能理解的基礎上稍加一些新的認知,那麼學習效率會倍增。

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味的停留在舒適區,孩子可能會失去興趣,而過於加大難度,孩子也會失去信心。所以我們一直遵循在可理解的基礎上適當提高難度,既能保持興趣,又能充滿信心,循環復現,螺旋上升。

對於這個「適當」,我的做法是以孩子能理解80%的內容作為自身的能力i,剩下的20%作為新知的提升1。

但在現如今快餐經濟時代,很多家長會以英語啟蒙必須「進度快」為指導方針,一味的追求讀書速度,通過發朋友圈曬「讀過的書」,給他人營造焦慮感,自身獲得別人仰視或嫉妒的目光,從而曲線達成「牛娃」認證。這種情況,或許只有這些父母自己知道他們的娃是否真的如圈中好友所言:是牛娃一枚。孩子真正的閱讀理解能力到底如何,旁人是不得而知的。

那麼,焦慮的家長就要理智的看待這種快餐文化了,既要有沉著冷靜的勇氣,也要有厚積薄發的耐心,還要有大刀闊斧的魄力。

手中有資源

在網際網路光速發展的今天,資源滿天飛已是常態。作為家長,在資源的問題上,不僅要幫孩子搜集整理資源,也要幫助孩子分辨資源。如何將資源充分利用,需要家長的火眼金睛。很多家長看到資源就存,時間久了,網盤裡都有幾千G資源,但真正能用到的卻不多。

作為網盤常年保持5T資源的過來人,我的經驗是:把資源存進網盤後,家長自己先大致的瀏覽一番。考慮兩個問題:第一,是不是孩子現階段可以用到的資源。第二,是不是孩子感興趣的資源?如果兩者都具備,那麼可以把它放在專門的一個文件夾,找時間給孩子聽或看。反之,這個資源孩子不感興趣,或者這個資源可能要三五年以後才用到,那我就會果斷的刪除,以免徒增焦慮。

搜集資源不難,難得是分辨整理。家長要合理規劃利用好資源,不要讓資源成為花瓶。

另外,app學知識的年代,各類啟蒙app層出不窮,家長在給孩子使用各種app時,也要從app的實用性,時效性,師資配比以及孩子可接受的專注力時間綜合考慮,切勿盲目跟風,孩子的時間很寶貴,不要因盲從而耽誤孩子最佳的啟蒙年齡。(此問題暫不贅述,有需要後續再專門寫)

腳下有路線

有了目標,理論和資源,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方法了。我將我們的啟蒙方法按時間進度梳理了3個節點,具體如下。

興趣建立期(2歲半前後)

我前面提到過,我們正式開始英語啟蒙是2歲半,但在此之前,我也斷斷續續的給恬恬做了少量的聽力輸入。火火兔裡的兒歌我都換成了英文兒歌,有些她喜歡的中文繪本我也時不時給她讀英文版的,目的只是讓她知道有英語這種語言存在。

2歲半左右,我開始每天固定時間段給她播放SSS(SuperSimple Songs)英文兒歌,有時候放SSS的音頻給她磨耳朵,有時候帶著她一起看SSS的視頻,甚至模仿動畫中的動作。

推薦幾首我們特別喜歡:

《Makea circle》

《Sevensteps》

《Onelittle finger》

《Cleanup》

《Headshoulder knees and toes》

《Puton your shoes》

《Countingbananas》

《Rainrain go away》

《Fivelittle pumpkins》

通過日常不斷的輸入,恬恬對英語逐漸產生了興趣。喜歡用英語描述顏色,喜歡問這個是什麼字母?或者我用英語單詞描述,她來指認具體對應的物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絕對是真理。

當然,在興趣建立期,我們不僅僅聽了SSS,也聽了其他的兒歌,看了一些動畫片。

興趣建立期就這樣在蹦蹦跳跳中安然度過,現在回頭想想,很慶幸,當時完全以孩子的興趣點為基礎,再一點點的延伸至其他方面。慢慢的做到了點線面的滲透,讓孩子對英語的興趣不再停留於兒歌層面,孩子有強烈的願望想繼續學習英語。

或許這就是最理想的英語學習狀態,既對英語有興趣,又有繼續學習的欲望,所以才能配合我繼續堅持學下去。假如,你的孩子在啟蒙初期就遇到了對英語不感興趣,或者沒有因為學習英語而產生愉悅感,導致不想繼續學下去。那麼,請家長自我檢視,啟蒙方法是否適合孩子?內容是否是孩子感興趣的?家長是否過於功利的灌輸知識?我們既要幫助孩子培養興趣,建立學習英語的初始動機(愉悅感,成就感),也要在以後的學習中努力幫孩子維持最初的學習動機,多用鼓勵,肯定的方式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設置明確的學習目標,定期檢視學習計劃達成情況,從而促進孩子從按計劃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突飛猛進期(3歲至5)

有了興趣為基礎,再開展英語的學習就相對容易了。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我以分級讀物為基礎,以繪本為輔助,再做一些拓展和遊戲,基本上就是我們英語學習的全部。

先說說分級讀物,我們2歲10個月開始讀海尼曼GK,當時沒選RAZ,是覺得RAZ體系太龐大了,根本無法堅持。而海尼曼相對要容易一些,也沒那麼繁瑣。我們進度不快,每周定量讀5本,每天反覆聽這5本的音頻,讀會即可。由於海尼曼從GK開始就是句子,對2歲10個月的恬恬來說難度很大,經常都是磕磕巴巴的才能讀下來。我覺得這樣下去,可能會一點點的抹殺孩子對英語的興趣,果斷選擇了換分級讀物。

2個月後,也就是3歲開始,我開始給恬恬讀RAZ,頻率和數量同海尼曼一樣,每周5本,讀會即可(我會錄視頻)。AA跟海尼曼比就要容易很多,恬恬每天讀的很開心,每周5本也很容易做到。就這樣一直讀到五歲,讀到了E級別。

在這個過程中,也許你會質疑:

1,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讀出來?

2,進度會不會太慢了?

這個問題我也考慮過,但我認為怎麼讀,讀多少,還是要看你的孩子是否適應。恬恬是個喜歡誦讀的孩子,中文,英文都喜歡讀一讀,所以我鼓勵她讀分級讀物,對她心理沒什麼影響,而她也把會讀分級錄視頻這個過程當做一種儀式感,心裡會覺得「只要錄了,就表示這本我會了」,也是這種成功的喜悅感一直鞭策她繼續堅持下去。第二,進度慢的問題跟我的初衷完全相符。我認為啟蒙階段其實也很重要,興趣的培養,習慣的建立都是在啟蒙階段完成的,所以讓孩子一點點的打好基礎,能將學過的內容內化才是最穩固最紮實的基礎,慢一點不怕,只要我們一直在堅持就好。第三,三年多來,恬恬一本本的讀完這些分級讀物,她的發音,流利程度以及朗讀繪本的情感方面都有顯著提升。而對以視覺型為學習習慣的恬恬來說,一邊讀,一邊看,會記得更牢固,更容易。

RAZ作為我們的精讀教材,我也會每周找固定的時間給恬恬複習鞏固之前讀過的級別,順勢做一些拓展和延伸,幫助她更好的記憶和理解。(公號分享過raz的部分拓展資源)

分級讀物除了海尼曼,RAZ,我們也在讀牛津樹,從RAZ的C級開始,我們又同步開始閱讀牛津樹,從牛1的第13冊開始讀,目前讀到牛8。我們閱讀的方式是用傾聽者放音頻,恬恬自己看書。牛津樹我是作為泛讀教材給恬恬學習的,只要她能聽懂即可,不要求讀。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我就順便給她講解一番。不過,已經讀習慣的她,現在也會要求我給她錄下來,即便是牛7牛8這種篇幅很長的文章。

海尼曼我們從GK讀到了G1,我將其作為RAZ和牛津樹的補充。之所以同時選了3套分級讀物,是因為我發現每套分級讀物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有些偏單詞的反覆鞏固,有些偏句型的反覆練習,有些則偏口語的表達。只盯著一套分級讀物,肯定會有盲區,所以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建議可以多嘗試幾套分級讀物。

讀完海尼曼G1後,我們沒有再繼續讀海尼曼,因為我想給恬恬加大科普的比重,所以給她讀了國家地理,從pre讀到L1。有了raz的基礎,國家地理pre階段讀起來非常輕鬆,很快就能過渡到L1。這套分級讀物我並沒有採取每天讀固定量的方法,而是以周圍單位,每周讀2本,用精讀繪本的方式逐頁閱讀。

另外,除了分級讀物外,我們每天的閱讀時間也會讀英文繪本。我就不做單獨推薦了,因為這些書都要恬恬喜歡的,但不一定適合大家。

漸入佳境期(5歲至5歲8個月)

原計劃今年寒假期間,我打算加快進度,讓恬恬利用寒假時間讀完raz-f級別,一方面考慮到時間比較充裕,每天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讀raz,另一方面隨著raz閱讀等級的提高,新級別中陌生單詞佔比較低,恬恬一周讀5本,已是小菜一碟。所以我決定給她加大+1的比重,將每周五本改為每3天讀五本。

剛開始嘗試時,我還是有些隱隱擔憂,怕加快速度後,孩子吸取到的「營養」會有影響,可能單詞會記不住,句子也不能完全理解,quiz也不能保證準確率,不管怎樣,種種猜測都必須要試過才知道。

在我小心翼翼的嘗試過後,我終於放心了。因為我的顧慮根本就不存在,恬恬拿到新書,自己先會翻看一遍,排除有沒有陌生單詞,接著聽一遍音頻,在聽音頻的過程中,順便理解每一句的意思。聽完音頻後,會跟我反饋她是否全部理解了,沒看懂會不理解的地方我就重點給她講一講,最終完成quiz。全流程下來,raz的內容基本都掌握了,速度也顯著提高,而且孩子因為自己進度加快頗有成就感,從而更加有信心讀的更好更快,也更努力的完成媽媽安排的「任務」。

因為疫情賺到的這個超長假期,我讓恬恬做了一件我之前一直想做但又時間不允許的事,那就是加大英語聽力量。我在傾聽者裡拷貝了peppapig的原版音頻,從第一季開始讓她裸聽(之所以是裸聽,是因為我們幾乎沒有完整的看過peppa pig的動畫片),一個月反覆聽第一季,直到她聽懂為止。聽完第一季就換第二季,到現在聽到了第五季,恬恬從剛開始說聽不太懂到現在基本能聽懂,不得不說,反覆大量的聽對孩子的聽力幫助非常大。有時候,她聽完一集覺得非常有趣,不僅會分享給我聽,還會用畫筆畫出整個過程,給我分享快樂。

如果說英語學習講究聽力先行,那麼當聽力拉到一定程度後,就要考慮閱讀相同等級的書籍了。我們雖然一直在堅持讀raz這套分級,但光有分級肯定是不夠的,所以當RAZ讀到H級的時候,我讓恬恬開始自主閱讀一些橋梁書,作為圖畫書和章節書的過渡,也想藉此機會,將一部分親子共同轉為自主閱讀。

我們讀的第一套橋梁書是FlyGuy,一共15冊,每冊30頁,並且分了章節,圖文並茂,生動有趣。3-4歲時我們斷斷續續讀過一些,孩子覺得有些長,我又暫時收起來了。Raz讀到G後,拿出來讓恬恬自己讀,基本上沒什麼難度了,能讀也能看懂。

另外我們還讀了Curious George,一個淘氣又好奇的小猴子和黃帽子主人的有趣故事。喬治總是因為自己的好奇惹了很多麻煩,恬恬每次都笑的前仰後合,直呼這個猴子太有趣了。這本書每一本都很長,我第一次給恬恬是人肉讀的,共76頁,讀了近40分鐘,太考驗媽媽的功力了。所以後面我都直接給恬恬放音頻了,既標準又省事。

最近我們在一邊聽一邊看的橋梁書Nate the Great,一共27本。一開始恬恬看到那麼多的文字,其實是排斥的,但當她聽了音頻,看了書後,才發覺原來這麼有趣。所以我打算一本本讓她慢慢聽,直到她聽膩為止。

其他的橋梁書,比如牛津閱讀樹6-9,嚴格意義上說,也算橋梁書了,畢竟文字篇幅都不少,內容也比3-5難了不少。我讓恬恬自己選擇,每天讀哪幾本。只要喜歡,不用考慮一定按順序閱讀,隨時都可以讀。

橋梁書才開始,我們還在路上,而英語學習的步伐從未停止。下一步,我們會繼續讀橋梁書,堅持學raz,持續聽力輸入,加大口語交流,順利從橋梁書過渡到初章。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必然收穫滿滿的驚喜。

以上就是我們這個普娃的英語啟蒙之路,沒有強迫,沒有勉強,更多的是鼓勵和認可。我希望我能在孩子英語啟蒙的道路上成為她的語言學習目標的制定者,幫助孩子選擇她喜歡和感興趣的資源,書籍,在心理和行動上給與最大的支持,讓她快樂的學習英語,熟練的使用英語,發自內心的喜歡英語。

願我的分享與你有益。

相關焦點

  • 鯨魚外教培優引進英語啟蒙教材Bob Books啟蒙線從零培養閱讀力
    我國在線青少兒英語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位於小班賽道的頭部品牌鯨魚外教培優,近日加碼啟蒙段課程,引進了連續7年佔據亞馬遜榜首的啟蒙讀物——Bob Books,由資深教研團隊遵循ELA母語式教學模式,結合中國兒童的學習特點進行二次研發,推出針對3-5歲英語零基礎學習者的「外教啟蒙課」,
  • 我家多多的三年「無痛」英語啟蒙之路,分享6點經驗和心得體會!
    回首多多的英語啟蒙之路,可以兩個字總結,就是「無痛」,如果詳細一點,那就是我們一直堅持M.I.C原則,massive 大量,interesting 有趣,comprehensible 理可解。回想多多這三年的英語啟蒙之路,從頭到尾都是充滿樂趣的。
  • 中國孩子的英語啟蒙該如何開始?
    然而,除去價值不菲不說(通常一本原版英文繪本價格幾十元上百元不等),英文繪本真的適合中國孩子的英語啟蒙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說一說。1、繪本和分級閱讀的區別繪本是很多家長和寶寶都喜歡的圖書形式。分級閱讀,也正從國內一線城市的高知人群逐步開始向全國更大範圍擴散。
  • 在家怎麼英語啟蒙?我給萱寶制定的英語啟蒙路線
    曾經我初為人母,對孩子的英語教育也是茫然不知所措,育兒先育己,看了很多英語啟蒙書,在育兒過程中慢慢摸索。我看了蓋兆泉《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廖彩杏《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1英語啟蒙理論在家我們也能培養出雙語兒童,通過「二語習得」之路,培養出雙語兒童。我們這一代學習英語都是啞巴式英語,回想一下,我們開始學英語,老師是先從26個字母的發音開始教,然後到國際音標、句型、甚至語法。學了十多年英語,還是張不了口。
  • 英語啟蒙:你的「每日任務清單」,預示著你的未來
    這是軟實力英語的第607篇原創文章。英語啟蒙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一開始參加比賽的人很多,跑著跑著,人就越來越少。很多時候,不是還在半途而廢了,而是父母沒有堅持陪跑到最後。從圖書購買情況分析,不難看出一些問題。購買最多的類別是英文繪本和初級分級讀物,其次是高級分級讀物和橋梁書,最後是章節書和原版小說。
  • 英語啟蒙:英文自然拼讀的誤區
    Phonics,即自然拼讀,這兩年風靡大江南北,成了各大培訓機構主推的英語啟蒙教學方法。從最初的誇張鼓吹,「見詞能讀,聽詞能寫」,到如今為普通家長所熟知,經歷了不少坎坷的道路。前兩天,有位寶媽向我諮詢自然拼讀的學習。她家寶貝今年6歲,為了孩子的英語啟蒙,買了不少有關自然拼讀的卡片和繪本故事書,並且還在外面上了一個自然拼讀的輔導班。
  • 英語啟蒙:如何在「全民英語啟蒙」中保持領先?
    「英語熱」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從宏觀層面上來說,是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增長,特別是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從微觀層面來看,我們這一代的家庭英語啟蒙水平,已經遠遠高於我們的上一代,至少在啟蒙意識上有了質的飛躍。然而,其弊端也是有目共睹。
  • 如何在家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我們和堅持了三年的媽媽聊了聊
    現在說好英語,被很多家長看做是孩子應該掌握的必備技能。從過去的小學到現在的幼兒,英語啟蒙的年齡在逐漸幼齡化。市場上紛繁多樣的線下、線上英語啟蒙班,給家長提供了更多選擇的同時,也讓他們變得迷惑。對於幼兒英語啟蒙,事實上不少家長較傾向在家庭中進行。
  • 6歲自主閱讀章節書,娃的英語啟蒙,我走對了這3步!
    最近很多家長問到英語學習路徑的問題。逃逃本身的經歷比較特殊,他5歲多開始在美國上學,有大量的英語環境,從零基礎到自主閱讀耗時較短,也比較順利。所以今天我不打算說他的事,而是以國內一閨蜜的兒子學英語為例,和大家分享,幫助孩子從零基礎到自主閱讀章節書,該怎麼做。閨蜜自稱為英語「渣媽」,其實大學那會兒還好,只是後來的工作完全用不上英語,丟開了很多年。等到再次撿起來,就是輔導兒子Ethan的時候。
  • 英語啟蒙的捷徑,你get了嗎?
    現在孩子學習英語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就是父母孩子們普遍地都過度重視英語,但是孩子的學習效率卻並不高,反而還影響了其他學科的時間,這讓父母們也是非常煩惱的。究其原因是幼年英語啟蒙階段沒有做好。英語啟蒙做好了在後續的英語學習中是非常輕鬆的。
  • 寶寶英語啟蒙沒有方法?英語專業媽媽帶你快樂做啟蒙!
    當今社會,很多家長都非常注重兒童英語啟蒙和學習的重要性,不僅為了將來應試教育順利過關,對孩子今後綜合發展也至關重要,因為我大學和研究生時期都以英語作為我的主攻專業,那麼對英語零基礎的兒童該如何進行有效的口語啟蒙呢?下面交給大家幾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 閱讀是最好的英語啟蒙(深度好文)
    現在,市面上各種各樣的英語啟蒙方法層出不窮,歸根結底,都是在把英語當作溝通交流工具來訓練的,目的是提高聽說技能和應試技巧。事實上,閱讀才是英語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畢竟,聽說只是一種溝通技能,而閱讀觸及到心靈,改造的是思維方式,塑造的是一個人的世界觀。
  • 小方熊貓推出0元學一年AI閱讀課 開啟少兒英語啟蒙之路
    小方熊貓推出0元學一年AI閱讀課 開啟少兒英語啟蒙之路 來源:財訊網 • 2020-07-14 11:40:56
  • 英語啟蒙:閱讀《我女兒會五種語言》,分享收穫和感悟
    這是【軟實力英語】分享的第941篇原創英語啟蒙文章。現在閱讀紙質書的成年人越來越少,大家把大部分的業餘時間都貢獻給了手機。趁今年疫情,我抓緊時間讀了一些囤積已久的書籍。同時,在「雙11」期間,也淘了一些寶貝,夠我看一段時間了。
  • 「英語啟蒙2年,基本0輸出 我是在做無用功嗎?」
    娃剛一落地,各種英語啟蒙大計就已經在心中幾番醞釀,信誓旦旦地說每年要陪孩子讀多少本書。等到孩子大概3歲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滿懷信心地踏上了他們的英語啟蒙教育之旅。可就這麼折騰了一兩年之後,卻發現效果並不如人意:「英語啟蒙兩年,儘管孩子不覺得有學英語的壓力,但畢竟付出的時間也不少,然而收效甚微。
  • 去上學分享-英語不好,該怎麼給孩子英語啟蒙?
    請大家先思考2個問題:你希望英語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在孩子英語啟蒙中,父母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小編de回答:對我來說,我不看重我的孩子英語考試能拿多少分,或者未來,他跟同齡人相比,英語水平相差多少。
  • 高三英語幾乎是零基礎怎麼學?英語0基礎學習方法
    高三英語幾乎是零基礎怎麼學?英語0基礎學習方法現在有一些高三學生英語幾乎都還是零基礎的狀態,那麼對於這類的同學,在英語的學習上抓基礎就是特別重要的。下面小編就為有類似情況的學生提供一些英語基礎性知識的學習方法,希望對各位有用。英語0基礎學習方法一學英語,一定要做課堂筆記。
  • 零基礎寶寶看過來,這些英語啟蒙繪本讓你看到停不下來!
    小宇宙在認字之後,確實更喜歡中文書,但在認字之前,英文繪本和中文繪本對她來說,區別並不大。小西瓜也是這樣,在她最喜歡的繪本排行榜上,英文繪本必須擁有姓名。 根據我六年來對兩個娃的觀察,孩子評價一本繪本的主要標準是:好不好玩。在我們家比較受歡迎的英語繪本,大多符合這兩點:要麼好笑,要麼好聽。
  • 家庭英語啟蒙,需要遠離3個依賴
    為此,父母責無旁貸,應該努力打造家庭英語啟蒙環境,做孩子最好的英語聽說陪練。當孩子在學校開設英語課之前,就已經有了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成為同齡人羨慕的對象,TA的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同時增加了進一步學好英語的信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然後再將學好英語的信心遷移到其它學科,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 【英語啟蒙】外教們都在用的Starfall英語學習網站大解密
    今天分享一個英語學習網站:Starfall。是美國專為2~6歲的孩子辦的一個網站,很多雙語幼兒園上課時,外教都會用這個網站給孩子們上課,裡面有部分內容免費,但是More Starfall 的部分是收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