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陽風暴科學意義
太陽風的發現是20世紀空間探測的重要發現之一。經過近40年的研究,對太陽風的物理性質有了基本了解,但是至今人們仍然不清楚太陽風是怎樣起源和怎樣加速的。太陽風是怎樣得到等離子體的供應及能量的供應的問題是空間物理學領域中經長期研究仍懸而未決的一大基本課題。
2、太陽風暴基本性質
在太陽系中,太陽風的組成和太陽的日冕組成完全相同。73%的是氫,25%的是氦,還有其他一些痕量雜質。目前還沒有精確的測量結果。2004年的Genesis的取樣分析還沒有結果。它在返回地球是因為緊急降落,被損壞了。這是因為它再次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沒有打開降落傘。在地球附近,太陽風速為200-889km/s。平均值為450km/s.大約800kg/s的物質被一太陽風的形式從太陽逃逸。這同太陽光線的等價質量相比是很小的。如果把太陽光線的能量換算成質量,大約每秒鐘太陽損失4.5Tg(4.5×10^9kg)的質量。因為太陽風是-(zh-hant:電漿;zh-hans:等離子體)-,所以太陽磁場被它承載。一直到大約160Gm(100,000,000英裡)的地方,由於太陽的轉動,太陽磁場被太陽風拉扯成螺線形狀。超過此距離,太陽對太陽風的影響減弱。通常太陽風的能量爆發來自於太陽耀斑或其他被稱為「太陽風暴」的氣候現象。這些太陽活動可以被太空探測器和衛星測到,主要標誌是強烈的輻射。被地球磁場俘獲的太陽風粒子儲存在VanAllen輻射帶中,當這些粒子在磁極附近與地球大氣層作用引起極光現象。具有和地球類似的磁場的其他行星也有極光現象。在星際媒質(主要是稀薄的氫和氦)中,太陽風就像是吹出了一個「大泡泡」。在太陽風不能繼續推動星際媒質的地方稱之為日球層頂(heliopause),這也通常被認為是太陽系的外邊界。這個邊界距離太陽到底多遠還沒有精確的結果,可能根據太陽風的強弱和當地星際媒質的密度而變化。一般認為它遠遠超過了冥王星的軌道。
3、太陽風暴擊中地球 英國民眾有望看到北極光(圖)
周日清晨的NASA照片顯示,上方暗黑部分為太陽表面巖漿爆發產生的細絲(日冕氣體),左方極光部分為太陽耀斑
中新網8月4日電 據英國媒體4日報導,科學家表示,上周末太陽耀斑兩次爆發均朝向地球。一場攜帶大量帶電粒子的太陽風暴正在抵達地球。英國民眾將有望看到罕見的北極光景象。
據稱,布滿紅綠光漣漪的罕見北極光景象原本是靠近北極的區域才能看到,但是爆發的太陽風暴會將這一景象向南推移。
當帶電粒子流到達地球時,會同地球的磁場相互作用,可能會帶來一場地磁暴。地磁暴會使低緯度的地區上空也會發生北極光景象。這些粒子同大氣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發生碰撞,撞出的光就好像一個個的微型霓虹燈。
美國哈佛-史密松森天體物理中心(CfA)的萊恩?格魯博表示,此次爆發的方向直接對著地球,有可能在8月4日早些時候到達地球。
據稱,這次太陽風暴的強度不會對人造衛星及電力網造成的太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