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江湖,風雲再起!12月27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文化交流活動在佛山開啟!
粵菜到底多好吃?能玩出哪些花樣?粵菜師傅show給你看,保證看完流口水!
12月27日,為高質量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弘揚粵菜文化,深化粵菜產業融合,打造「粵菜師傅」文化品牌,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文化交流活動在佛山市順德區華僑城歡樂海岸正式開幕。
大賽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和佛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佛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承辦,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協辦,規格高、規模大、專業性強,集中體現了粵菜烹飪職業的發展水平。活動以權威大賽為主線,串聯文化展示、產業融合、直播帶貨等多元要素,發揮「粵菜師傅+商旅文娛」集聚效應,打造一場全民體驗、全民參與的粵菜文化盛宴。省市相關領導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
開幕式上,各地粵菜名師進行蒙眼在氣球上切土豆絲、手打牛肉丸等絕活展示。
創新賽制,百花齊放
大灣區150位名廚上演巔峰對決
為突出技能競賽的引領性、輻射力、參與度,本次大賽繼續在大灣區城市群的基礎上擴大到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吸引了共23支隊伍約150人同臺競技。競賽採用個人賽方式進行,設立中式烹調師、中式麵點師兩個競賽工種,每個競賽工種分別設立粵菜工匠組和粵菜新星組兩個組別,選拔粵菜廚王,培養「粵菜師傅」新星,進一步推動「粵菜師傅」人才梯隊的建設,為粵菜傳承和創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比賽現場
眾所周知,粵菜分為「廣府菜」、「潮汕菜」、「客家菜」三大菜系,在本次大賽中,中式烹調師粵菜工匠組首次採用三個菜系單獨評比: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等4市參與「潮汕菜」的菜系競賽;梅州、河源、惠州、韶關等4市參與「客家菜」的菜系競賽;其餘地市和港澳地區參與「廣府菜」的菜系競賽。
「食在廣東,廚出佛山」,佛山的廚師尤其擅長烹魚,此次大賽在世界美食之都舉辦,「魚」也當仁不讓成為主角。在中式烹調師項目,粵菜工匠組選手的指定主料菜餚就是魚,鱅魚、草魚、鯪魚、鰻魚。而在粵菜新星組,指定主料菜餚則是雞、鴨、乳鴿等粵菜常見材料。
「比賽開始」,一聲令下,中式烹調師賽場上數道白色的身影迅速穿梭在砧板和灶臺之間,煎炸蒸炒,選手們巧花心思,各顯神通。精湛的刀工,熟練的顛鍋,再來個造型獨特的創意擺盤,不一會兒,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出爐,空氣中瀰漫著讓人嘴饞的香氣。
中式烹調師競賽
來自佛山迎賓館的大廚陳永洪是本次代表佛山出戰的中式烹調師之一,帶來「香芥菊花鱔球」和「珊瑚鱸魚球」兩道創新菜餚。「烹飪的難點在刀法、勾芡和造型」,陳永洪表示,為了準備本次大賽,已提前好幾天加強練習烹飪手法。「希望取得好成績,也希望通過這次交流活動,將佛山本地特色菜式和原材料展現給大灣區的其他飲食界同行,共同推動粵菜的傳承和創新。」
另一邊,中式麵點師傅們也紛紛發揮匠心獨運的創意,巧手下一通「揉搓」,手中食材就變換出各種造型,刺蝟、墨魚、馬蹄……經過燒油煎炸或蒸籠高溫加熱,香氣四溢、外形可人的精緻面點便呈現眼前。
中式麵點師競賽
外形如枇杷般俏皮可愛,表面撒了糖霜,符合冬天這個季節,裡面又有琵琶果肉,口感外脆裡嫩。這道金黃的 「枇杷果」點心,是佛山金城大酒店點心總廚鄒越奇的拿手創新菜。此外,他還帶來一道自選菜式「芋頭包」,吸睛的造型,符合年輕人的喜好。「現在點心的要求更高,不僅味道要好,在造型上也要創新有亮點」,入行35年,鄒越奇手中做出的廣式點心日益精緻,不斷創新融合是他的制勝法寶。
中式面點作品
此次大賽的「含金量」頗高。粵菜工匠組中式烹調師「廣府菜」前4名、「潮汕菜」及「客家菜」第1名及中式麵點師前4名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按有關要求授予「廣東省技術能手」稱號並可申請晉升競賽工種的高級技師。獲各競賽組別前三等獎的選手還能捧回豐厚的獎金。
一邊是緊張激烈的廚師技能比拼,而另一邊則是粵菜美食文化的薈萃盛宴。本次大賽同期舉行粵菜文化交流活動,順德華僑城的主會場,設置21個地市的粵菜特色展板區、主舞臺區、中烹競賽區、中面競賽區、菜品展示區和美食品嘗區、直播帶貨區等主題區域。技能競賽與文化展示配套的形式,將技能競賽、文化交流、展示表演、美食體驗等多元素結合起來,全方位打造、弘揚粵菜飲食文化。
以賽為媒
推動「粵菜師傅」工程向縱深發展
舉辦本次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文化交流活動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共建世界美食之都」要求,推動「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舉辦到今年已經是第三屆,每一屆都吸引了大批粵港澳名廚大師和廚藝新秀參賽,得到了廣大勞動者的大力支持,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廣東省人社廳副廳長楊紅山表示,接下來廣東省將全面深入推動「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努力將「粵菜師傅」工程建成具有廣東特色的重大就業工程、產業工程和民生工程,將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辦成聯結粵港澳大灣區的飲食文化紐帶,將「粵菜師傅」打造成面向世界、展示嶺南文化的亮麗名片。
佛山是粵菜餐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厚重、烹調技法精妙。佛山市副市長喬羽介紹,目前佛山市「粵菜師傅」人才體系、產業體系、標準體系、文化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佛山已建立34家省、市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和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累計開展粵菜師傅技能培訓1.6萬人。集中打造禪城嶺南天地、南海怡海港等11個美食集聚區,評選出75家佛山粵菜名店及131個佛山名菜、名點,逐步建立佛山美食地圖。」
據了解,佛山市廚藝學院(佛山市粵菜研究院)即將投入使用。佛山建成市級「菜籃子」基地68個,保障綠色優質安全食材供應。在全省率先制定《大良炒牛奶》、《均安燒豬》等20項首批「廣府粵菜」特色菜品標準。先後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親子佛山美食研學遊」「以食為媒10萬港人遊佛山」和粵港澳大灣區「食在廣東」佛山(順德)美食文化周等活動。此外,佛山率先在全省成立首家廚師學院並首創開設「粵菜師傅」精準扶貧班,助力實現「一人學廚,全家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近600人全部脫貧。
佛山新聞網報導
採編:郭嘉懿
視頻:李健良
審校:王駿、陳婉萍
猜您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