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後浪是巨浪!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

2020-12-03 專注工業潤滑油

當地時間5月6日,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曹原(10少校友)再次連發兩篇《自然》(Nature),介紹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在兩篇論文中曹原分別作為第一共同作者和第一作者、共同通訊作者。

微博熱門話題 在第一篇Nature論文中,研究人員致力於通過對扭轉角的控制,將魔角特性推廣到其他二維研究體系,以調諧和控制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強度,實現相似的物理行為。他們採用了一種全新的魔角石墨烯體系:基於小角度扭曲的雙層-雙層石墨烯(TBBG)。該體系由兩層旋轉的伯納爾堆疊的雙層石墨烯組成,TBBG具有豐富的相圖,具有可調的相關絕緣體狀態,對扭轉角和電場位移場都高度敏感。值得一提的是,與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不一樣的是,在該體系中的相關態對磁場響應,證明了自旋極化基態的存在。這些結果對於探索多平帶扭曲超晶格中扭曲角和電場控制的相關相態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另一篇Nature論文中,研究團隊致力於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他們以六方氮化硼(hBN)封裝的MATBG為研究對象,使用納米級針尖掃描超導量子幹涉裝置(SQUID-on-tip)獲得處於量子霍爾態的朗道能級的斷層圖像,並繪製了局部θ變化圖。該設備的相對精度達到0.002度,空間解析度為幾個莫爾周期。研究發現,θ無序程度與MATBG傳輸特性的質量之間存在相關性。即使是使用最先進的設備,其θ的局部變化也高達0.1度。而且,MATBG中的相關狀態相對於扭曲角的異常特別脆弱。總之,這項研究證明了θ無序作的重要性,為相關物理現象的實現和應用提供了指導。

而早在2018年3月5日,《自然》就在網站連發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論文,並專門配發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Eugene J. Mele對這一重大突破的評述。曹原也因此成為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學者。這名中國科大少年班的畢業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發現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這一發現轟動國際學界,直接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一塊新領域。往期連結:曹原(10少),2010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併入選「嚴濟慈物理英才班」。2012年他被選為首批交流生赴密西根大學學習。2013年6月被牛津大學選中受邀做兩個月的科研實踐。2014年獲得中國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不久,他在牛津大學實踐時的導師陳宇林教授推薦他前往麻省理工學院深造。目前,曹原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2018年3月5日,《自然》背靠背發表了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重磅論文,曹原於當年榮登《自然》雜誌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榜首。同年,曹原以22歲的年齡入選了福布斯中國發布的2018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科技領域榜單,成為了入選者年齡最小的一位。2020年5月,曹原為第一共同作者和第一作者、共同通訊作者再次連發兩篇《自然》,介紹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英雄出少年奔湧吧,巨浪

參考文獻:

1. Yuan Cao et al. Tunable correlated states and spin-polarized phases in twisted bilayer–bilayer graphene. Nature 2020

2. A. Uri,S. Grover, Y Cao et al. Mapping the twist-angle disorder and Landau levels in magic-angle graphene. Nature 2020.

3. Yuan Cao, P. Jarillo-Herrero et al. Correlated insulator behaviour at half-filling in magic-angle graphene superlattices. Nature 2018.

4. Yuan Cao, P. Jarillo-Herrero et al. Unconventional superconductivity in magic-angle graphene superlattices. Nature 2018.5. Eugene J. Mele. Novel electronic states seen in graphene. Nature 2018.(評論文章)

相關焦點

  • 「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兩篇Nature,都講了什麼?-虎嗅網
    當地時間5月6日,因發現魔角石墨烯超導態而榮獲《Nature》「2018年度科學人物」榜首、麻省理工Pablo Jarillo-Herrero課題組成員曹原,再次連發兩篇Nature,講述了團隊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的一系列新進展。其中一篇Nature,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另一篇Nature,曹原為共同第一作者。
  • 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系列新進展
    5月7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的95後博士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兩年前,2018年3月6日,《自然》連刊兩文報導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第一作者也是中國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曹原。2018年3月5日《自然》以背靠背長文形式在網站刊登了重大研究成果,甚至來不及排版,文章還配以第三篇文章作為評述前述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曹原還和導師分享了其中一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 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最強後浪
    #後浪# 倫敦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
  • 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時隔兩年天才少年再現壯舉
    來源 |納米人、材料科學與工程、Pubmed等 5月7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石墨烯駕馭者」的95後博士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
  • 不是後浪是巨浪!95後博士生一天兩登《Nature》
    倫敦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而早在2018年3月5日,《自然》就在網站連發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論文。
  • 時隔兩年再次連發2篇Nature,天才少年曹原能否衝擊諾貝爾獎
    文章還配以第三篇文章作為評述前述成果《自然》連刊兩文報導。曹原發現了讓石墨烯實現超導的方法,這開創了物理學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與傳輸效率,這份雜誌將曹原稱作是「石墨烯的駕馭者」。
  • 24歲「天才少年」曹原再次一天連發2篇Nature
    5月6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的95後博士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 Nature 上連發2篇論文。不是第一次兩年前也曾連發兩篇Nature這已經不是曹原第一次這麼「牛」了。2018年3月5日,《自然》背靠背發表了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重磅論文。
  • 「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石墨烯駕馭者」王者歸來
    5月7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石墨烯駕馭者」的95後博士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這也是在繼2018年3月5日在 Nature以背靠背長文形式在網站刊登了重大研究成果後,曹原再次背靠背連發兩篇Nature。
  • 中科大「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石墨烯取得新進展
    不過中科大除了這些偽天才外,真正的天才也很多,比如這個張亞勤,1978年,年僅12歲的張亞勤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先後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微軟中國董事長、和微軟移動全球副總裁。
  • 「曹原們」是怎樣煉成的——解碼中國科大科技英才班
    《中國科學報》5月19日 楊凡近日,24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校友曹原,因再次在《自然》雜誌一次性連發2篇論文而備受關注,被網友稱為「海嘯級後浪」。2年前,22歲的曹原因在《自然》一天連發2篇有關石墨烯的文章而轟動學術界。2018年,《自然》發布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學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曹原在中國科大少年班就讀期間,被選入「嚴濟慈物理英才班」。類似這樣的科技英才班中國科大已建有16個。自2009年創辦以來,該精英班已經培養了一大批類似曹原的優秀學子。這些「別人家的孩子」成功秘訣何在?
  • 天才少年再現壯舉,時隔兩年再次連發2篇Nature,曹原有多牛
    文章還配以第三篇文章作為評述前述成果《自然》連刊兩文報導。曹原發現了讓石墨烯實現超導的方法,這開創了物理學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與傳輸效率,這份雜誌將曹原稱作是「石墨烯的駕馭者」。
  • 天才少年:95後曹原,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又連發2篇論文!
    近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的95後博士曹原在《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Nature》作為國際頂級期刊,很多大學教授一生都難發一篇論文,而作為95後的曹原不僅發表了,而且一發就是2篇,真是太牛了,國家之驕傲。
  • 天才少年曹原的誕生地-中科大少年班
    中科大少年班創建的最初目的並非如此,但現在卻承擔著這樣的責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了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接受大學教育。時至今日,中科大少年班依然是天才們的聚集地。在中科大少年班學習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2016年,中科大少年班招生要求,必須是2000年以後出生的(16周歲),高二(含)以上的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具體流程,當滿足年齡條件後,提出申請,參加普通高考,然後根據考試成績,擇優進行面試。
  • 「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95後「天才少年」曹原
    原始稿源:中國科學報當地時間5月6日上線的Nature雜誌,因中國的一位「天才少年」而格外受關注。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論文。
  • 頂尖期刊上連發兩篇論文,「95後」天才少年再次刷屏!開掛的人生...
    5月7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公認的三大頂級科學期刊之一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這位「95後天才少年」再次讓人們見識「後浪」的力量!在第一篇Nature論文中,研究人員致力於通過對扭轉角的控制,將魔角特性推廣到其他二維研究體系,以調諧和控制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強度,實現相似的物理行為。他們採用了一種全新的魔角石墨烯體系:基於小角度扭曲的雙層-雙層石墨烯(TBBG)。
  • 巨浪:中科大少年班師兄妹三人半月內發四篇重磅文章,師妹才22歲
    5月6日,時隔兩年,曹原再次以第一作者背靠背連發兩篇Nature,再次引起學界轟動,包括科技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稱曹原是「海嘯級巨浪」。2018年3月6日,《Nature》連刊兩文報導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當時《Nature》都來不及排版,就迅速以背靠背形式刊登了關於轉角石墨烯的重大成果,文章還配以第三篇文章作為評述,足見這一發現的非凡意義。而這兩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就是年僅22歲的曹原。
  • 巨浪:半月內,曹原的師兄妹齊發Science,師妹才22歲
    5月6日,時隔兩年,曹原再次以第一作者背靠背連發兩篇Nature,再次引起學界轟動,包括科技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稱曹原是「海嘯級巨浪」。2018年3月6日,《Nature》連刊兩文報導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當時《Nature》都來不及排版,就迅速以背靠背形式刊登了關於轉角石墨烯的重大成果,文章還配以第三篇文章作為評述,足見這一發現的非凡意義。而這兩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就是年僅22歲的曹原。
  • 96年的博士生連發兩篇Nature,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兩篇重磅文章第一作者是來自中國的博士生曹原。曹原本科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博士生今年年僅21歲。   跳轉閱讀   重磅!
  • 95後博士生曹原連發兩篇Nature,均為一作,網友:這才是真正的後浪
    機器之心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石墨烯研究領域的「巨浪」再次掀起!這是被認為「天才少年」的曹原第二次連發兩篇 Nature:在 2018 年 3 月,曹原同樣以第一作者的身份連發了兩篇 Nature,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新領域,一時令學術界震動。曹原 1996 年出生於四川成都,14 歲通過高考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嚴濟慈物理英才班。
  • 他24歲,4篇Nature在手,也會關心學不懂C語言怎麼辦
    本文轉自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 ID: QbitAI)中科大少年班校友、96年出生的曹原,再次連發兩篇Nature文章!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魔角石墨烯的最新進展,來自麻省理工學院Pablo Jarillo-Herrero課題組。其中一篇,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而另一篇Nature的共同一作中,曹原的名字同樣在列。似曾相識?恭喜你答對了。就在2年前,Nature同樣在同一天裡連刊2篇曹原的一作文章。